历史人教版选修ⅰ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检测_第1页
历史人教版选修ⅰ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检测_第2页
历史人教版选修ⅰ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检测_第3页
历史人教版选修ⅰ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检测_第4页
历史人教版选修ⅰ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检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检测(人教版选修1)1(山东省潍坊市2011届高三考前训练,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而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乖乖就范、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材料二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并用史实加以说明。(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可知,北魏孝文帝采取“迂回”手段进行改革,即北魏孝文帝注重改革策略。联系教材知识可知迁都洛阳即是最好证明。第(2

2、)问从“中国再统一”角度入手,联系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和效果角度分析回答。答案:(1)注重改革策略。迁都洛阳。(2)改革的主观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改变北魏落后局面,巩固统治。改革的客观效果是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魏书卷四十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魏书卷二十二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

3、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三问均要求紧扣材料。答题时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另注意运用所学知识中的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来回答第(3)问。答案:(1)汉族和鲜卑族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2)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3)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3(江苏百校

4、2011届高三大联考,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公元486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魏书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然王制遂灭,偕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贪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一中

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内容、性质、重大历史意义方面的相似之处。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回答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措施和改革原因,根据材料核心措施是实行均田制。材料中的原因应是“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大意是:现在百姓生活困苦、饥寒交迫、游离失所,许多豪强地主抢夺土地)。第(2)问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比较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从内容上讲都确立新的土地制度。性质上讲都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历史意义上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加速封建化进程。答案:(1)措施

6、:均田制。原因:“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2)内容:确立新的土地制度。性质:都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意义: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加速封建化进程。(任答两点即可)4(湖南省湘潭市2011届高三二模,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和)十有八年(公元494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九月庚午,六官及文武尽迁洛阳。魏书高祖纪下材料二“北齐初,(齐文宣帝)高洋曾问汉族士大夫杜弼:治国当用什么人?,杜弼说:鲜卑人只会骑马坐车,治国当用汉

7、人。高洋听后,不久就把杜弼杀了。甚至他的太子高殷也因受汉文化的熏陶,被认为是得了汉家性质,几乎被杀掉。北齐末,(齐后主)高纬又杀汉族官吏,被杀汉族官吏的家属发往北边,妇女罚作官奴婢这样,北齐政权日益鲜卑化,鲜卑语也渐渐流行。”“(北周奠基人)宇文泰是外鲜卑人,重用汉人苏绰制定制度,苏绰对汉族统治者的治国经验加以总结,奏上六条诏书。宇文泰下令官吏学习,并颁布全国实行。北周后期,周武帝解脱了鲜卑旧俗,真正接触汉文化优秀部分,最明显的表现是释放奴婢基本解决了魏晋以来残存的奴隶制问题。”“北齐和北周,东西相对,以黄河为界。先时,河西的周人唯恐齐人乘河向西,整个冬季,守河将士天天去推冰,年年如此,后来周

8、人不再推冰,轮到河东的齐国将士开始推冰,防备周人东渡。”引自郭伯南新编中国史话(1)依据材料一指出“高祖”采取的治国措施。请运用所学知识给予简要评析。(2)北齐与北周的统治政策有何不同?结果如何?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比较容易回答,对其进行简要评析时要从当时对其自身,对其他民族等方面综合考虑。第(2)问考查比较能力,据材料可以看出北齐屠杀汉人实行鲜卑化,北周重用汉人采用汉族先进制度;据材料“被杀汉族官吏的家属发往北边,妇女罚作官奴婢”“最明显的表现是释放奴婢”总结出北齐将汉人为奴,北周释放奴婢。结果据材料和史实可以得出。启示只要言之成理,依之有据即可。答案:(1)措施:

9、实行汉化政策(或改革鲜卑旧俗,穿汉服,说汉话);迁都洛阳。评析:孝文帝这些举措,主观上是为了缓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鲜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了民族融合。(2)不同:北齐屠杀汉人实行鲜卑化,北周重用汉人采用汉族先进制度;北齐将汉人为奴,北周释放奴婢。影响:北齐由强转弱,北周由弱转强,最终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启示:落后的民族最终为先进的民族文化所征服。(注意:评分时,只要言之成理,依之有据即可)5(江苏省盐城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

10、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三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魏书李冲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解析:第(1)问,材料的阅读理解障碍较小。第(2)问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信息,在此基础上再联系所学知识概括作答。第(3)问提醒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注意归纳整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