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金坛市第五中学 张银坤本单元教学设计主要资源来自“依佰佴语文工作室 一、设计理念:(一)系统性 宏观把握,微观处理。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二)程序性 板快清晰,结构合理。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
2、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三)可行性 对象适合,操作应手。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四)反馈性 效果明了,重视反思。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
3、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五)个体性 广取博采,形成风格。教学设计要体现个性特点,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此,我在本单元的设计中,注意了教学设计的多种形式,有不同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呈现方式,有教学设计,有课堂实录,有板快时间安排,有附录资料等等,为的是经过我们的交流与探讨,我们都能寻求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设计思路和教学风格。二、单元教学思路:w 一般来说阅读“事理说明”类的文章以及我们探索世界万物的奥秘时,包括两方面的情况,一是认清是什么,有什么,二是弄懂为什么。w本单元课文中第十四课叫三声夸克主要说明微观世界,第十五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十一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主要明确客
4、观物质世界的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第十二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则主要表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永无止境,应不懈努力。教学时,应强调单元整体联系,每篇课文之间的内在关系。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探索永无止境的顺序来组织教学。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各个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语文课程目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潜能,逐步养成事实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教师应用多媒体演示或丰富的感性的语言的等多种形式来创设情境,开展切实可行的语文小活动,巧妙地转换文本信息呈现形式,重视文本的解读。利用多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
5、,调动主体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能自主、合作形成单元探究专题,并从作品中领会到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等。本单元还要求指导学生学写简单说明文,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般方法。 还要指导学生了解主办校刊的基本要求,尝试办一份校刊。三、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2理解课文所介绍的有关内容,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3了解课文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并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他们的作用。4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5掌握说明文写作基本要求,学写简单的说明文。6了解主办刊物的基本要求,尝试办一份刊物。四、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6、总课时15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课时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1课时 短文两篇 3课时叫三声夸克 1课时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课时 诵读欣赏 山市 1课时 写简单的说明文 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如果我主办校刊 1课时(可放在课外)单元学习小结 1课时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制定学习目标。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明确任务。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等。3讨论:本单元的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讨论,交流。4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第二块: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教学步骤
7、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问题情境: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谈感受(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印象最深刻的内容)。2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3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制定活动计划、方案。第2课时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学会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相信科学这一伟大真理。教学重、难点:1、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2、文章语言生动,可读性强。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作
8、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作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本文描述并解释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全文5段,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1)描述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可怕的景象。第二部分(2-5)科学地解释了沙漠里奇怪可怕的景象。三、学习第一部分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沙漠里可怕的景象具体的表现有那些?明确:文章从“古代亲身到过沙漠”的大量人物中,突出“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两个人物,写他们对沙漠“可怕”和“恐惧”的观感。在概括两个人物对沙漠的感受的基础上,文章具体叙说了他们各自著作中的有关
9、内容:沙漠中,“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沙被风吹永远流动着”,无比恐怖;“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举目远看净是沙”,十分荒凉;“认不出路,只是循着从前死人死马的骨头向前走”,多少沙漠过客遭到悲剧的结局。这些叙说让读者触目惊心,也激起了读者的探求真相的欲望,很好地引出了下文。四、学习第二部分阅读课文第2、3、4段,思考:第4段是怎样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学生讨论、交流。明确:第二段以反问开头“沙漠真像法显和玄奘所说的那样可怕么?”表明了对法显和玄奘所说情况的否定态度。紧接着,又用设问启发深思,引人入胜,而“地质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人员”亲身体验的
10、交代,寓含在科学工作者面前奇怪现象可以正确解释的意思。第三段,从古代法显、玄奘“深入大戈壁”时的困苦条件,解释他们觉得沙漠“可怕”的原因。“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这一句中包含了两个比较,一是当时一人独行与驼队上路的比较,二是旧时装备与现在“汽车飞机来支援”的比较,无论是哪种比较,法显、玄奘都处于弱势,这样“当然”就会有“十分困苦”之感了。这一段从一般事理的角度加以解说,实事求是,令人信服。第四段,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文章描写了被称为“魔鬼的海”的沙漠现象:夏日中午,沙漠中的人“渴不可耐”之际,“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
11、碧蓝的清水,看来并不很远”,但“可望而不可即”。对于这一“魔鬼的幻术”,作者并未马上加以解释,而是叙说了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的故事,让他在随军出征经过沙漠的途中回答好奇的士兵的发问,运用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原理,科学地说明了“魔鬼的海”以及“海市蜃楼”的成因,深入浅出,富于趣味。原来,由于贴近地面的气温与上面一两米的温度有高低之差,使光线折光和反射,于是蓝天“倒影在地上”,成为“汪洋万顷的湖面”,如果上面的气温比下面高,远处地面景象便“倒影在天空中”,成为海市蜃楼。这样,就从科学的角度解说了在古人那里被视为“魔鬼在作怪”的现象。五、迁移训练学生搜集有关海市蜃楼的材料,介绍被称为人间仙境的蓬莱
12、阁发生和海市蜃楼现象。六、小结关于“魔鬼的海”,引用了孟奇对士兵的解说,作者并用光线折光和反射的科学道理进一步说清楚了海市蜃楼这一奇怪的现象。七、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第3课时一、复习旧课学生交流从报纸杂志或网上了解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并用科学道理加以说明。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朗读课文第5段,思考:作者如何从科学的角度说明沙漠中“鸣沙”现象的原因?学生讨论、交流,从文中筛选有关信息。明确:本段开头表明“鸣沙”现象从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超自然的现象。文章并未紧接着对这种现象作科学解释,而是叙说了具有“鸣沙”现象的宁夏中卫县鸣沙山的地形和位置,指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
13、以“据说”的内容和自己的亲耳所闻,突出“像打雷一样”的“轰隆隆的巨响”和“好象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隆隆之声”,进一步激起了读者的好奇之心。在此基础上,文章才“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加以科学解释,指出这是由于细沙“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而发声。文章叙说情况与释疑解惑内在照应,增强了说服力。最后引用古人之言“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这样使读者不仅懂得沙漠中的怪异现象,而且形成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世界是物质的,不存在超自然的神魔鬼怪,科学道理终将揭开一切奥秘。三、品味语言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带有一定的文艺色彩。从
14、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说,兼有说明、记叙、议论,内容涉及到光学、声学原理,法显、玄奘、孟奇及“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文笔既有说明文的朴实准确,又有散文的生动形象,不少词语绘声绘色。从修辞角度来说,文章运用了设问、反问、引用、比喻等多种手法,富有趣味。思考: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括号中和词语,说说加点的词语用得好的理由。1、沙漠是这样的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看不见)一只走兽(野兽)。2、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也)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所以)就十分困苦了。3、这一魔鬼的幻术(魔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揭露)。学生讨论、交流
15、,还可以找出其它的词语加以辨析。明确:1、“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用词既准确又有变化。前面用“飞鸟”,后面用“走兽”与之相对,显得工整。2、连“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都不可能,还谈什么“汽车飞机来支援”,所以用“更”恰当些。“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于事理或情理,没的疑问。句中用“当然”,既准确自然,又口语化。3、“幻术”与“魔术”同义,但前面的定语是“魔鬼”,用“幻术”读起来上口,有韵味。“戳穿”与“揭露”义近,但“幻术”是假的,所以用“戳穿”显得更准确、更有力。四、比较阅读推荐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一文,同一个作者,写的是同一个题材,但所写的内容和写法却迥然不同。
16、对比,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在班上口头表述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一下。可以谈两篇文章内容和写法迥然不同的原因;可以谈两文各自的优点和局限;可以谈自己从中悟出的新的想法;可以谈课内和课外结合阅读的好处,等等。让学生小组合作,写一份有关“沙漠与人类”的小论文。五、小结本文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以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从科学的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说明的真理。六、布置作业1、探究、练习一。2、补充习题一、二、三、四3、熟读课文第4课时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目标:1 学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 养谦虚好学的好品质。3 教学重、难点:学会
17、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计思路 教学本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导入:引用名言导人一切都是谜,一个谜的答案是另一个谜 爱默生。 他的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的一篇文章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18、 2文章用了一个事实论据,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3第一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你学习的?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2在班上讨论并分析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四、反馈交流
19、 1读准下列字音。(投影) 啁啾(zhu ji) 喈喈(ji) 翌 (yì) 日 彗 (huì) 星 宽宥(yòu) 弥补(mí) &
20、#160; 臆 (yì) 度 窒 (zhì) 息 (先指同学读,有错误的让其他同学纠正。) 要求:记住本文出现的生字词。 2文章用了一个事实论据,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明确:(使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 3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第二段是记叙,第三段是议论,
21、都是为了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你学习的? 5研读赏析“另外有一次铁簧片”这一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投影) 选段中写了哪些乐音?发声原理有何变化?文中的“这个人”知道的发声方法越多,他对声音的认识高度就越高,但他为什么遇见新问题时,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 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发声方法? (2)小组代表交
22、流发言。 明确:(指尖敲杯子的杯口。黄蜂、蚊子、苍蝇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声,蟋蟀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声,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含在嘴里吹奏的铁簧片。靠气息发声,靠翅膀快速振动发声到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 人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吹口哨、吹树叶。(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第5、6课时 活板教学目标:
23、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会认读课文,读准句词;2.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理解说明语言的简明、生动,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民间艺术的神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导入,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伟大的创造力和智慧。(配以图片)二、简介作者沈括,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宋史·沈括传)。代表作为梦溪笔谈,共30卷,详细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24、三、了解活板印刷1.看资料片2.在辞海中,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四、听范读,练诵读(听
25、范读)(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2)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 持/就火炀之 (4)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5) 每一字/皆有数印 (6)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7) 有奇字/素无备者 (8) 沾水/则高下不平 (9) 用讫/再火令药熔 (10)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五、疏通语义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26、结合书下注释,借助工具书将文章译成白话文。2.一人一句逐句翻译。六、分析课文1.逐段概括大意。2.重点分析第二自然段,抓住语言标志将本段分为三层。并结合课件归纳活版印刷的步骤。(详见课件)3.设计思考题,加深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第一段:刻板印刷发展情况。第二段:第一层介绍活板发明的时间,发明时间,发明人的身份及姓名。(又:呼应上下文,说明活板是在印刷术上继刻板之后的“又”一大发明) 第二层介绍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其法:总领后文,引出活板的制作及下文活板的用法和功效等)第三层介绍活字印刷的有关事项。第三段:交代字模的下落。七、整理文章结构(见课件)八、探
27、究与思考(一)“活板”的“活”字体现在哪里?(二)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的?九、课外扩展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按其在工艺技术发展上的阶段性,可划分为源头、古代、近代、现代四个历史时期。其中:“源头”为印刷术的准备时期。内容包括印刷术的萌芽、雏形和成熟;织物、笔、墨、纸等印刷材料之具备;文字的产生、发展和规范。时间上从约公元前二十六世纪到公元六世纪末的隋朝,时跨三千余年。我们称其为“源头期”。“古代”为印刷术的手工操作时期。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的应用和发展。时间上处在公元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清朝,时跨一千二百余年。我们称其为“古代期”。“近代”是印刷术的机械操作
28、时期。内容包括以平印、凸印、凹印为主的西方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时间上恰处中国近代前后,大约在公元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称其为“近代期”。“现代”为印刷术以电子控制为主的自动化控制时期。内容包括电子排版、电子分色、电子雕版,辅以由电子控制的平版印刷和装订自动化。时间上起于本世纪七十年代,现仍在蓬勃发展中。我们称其为“现代期”。十、布置作业1.将重点词语整理出来。(1)通假字:已、板、止(2)一词多义:为、印、火、以、就2.查资料,写一篇介绍造纸术的说明文。第7课时 核舟记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空间说明顺序。3收集我国民间艺人的故事,感
29、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教学步骤:一、课前积累1、字音字形储备。贻( ) 八分有奇( ) 黍( ) 箬( )篷 髯( ) 虞( )山 倚( ) 舟楫( ) 脚趾( ) 衣褶( ) 壬戌( ) 篆( )章矫( )首昂视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径寸之木( ) 为宫室、器皿( )罔不因势像形( )( ) 贻余核舟一( )盖大苏泛赤壁云( )( ) 高可二黍许(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 矫首昂视( )其两膝相比者( ) 与苏黄不属( )船背稍夷( ) 勾画了了( )曾
30、不盈寸(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收集资料作业(1)从网上收集作者的有关资料,班上交流。(2)了解虞初心志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了解其特色,课外阅读虞初心志。(3)从网上收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有关资料,班上交流。二、整体感悟。在师生问答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其写法: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文章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的?3、从文章中你了解了哪些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你能用自己的话准确地告诉你的同学吗?三、导读设计。导读设计卡1、本文名为记,是不是记叙文,为什么?2、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16字,而不刻别的字?3、记船尾两个舟子的姿态与
31、活动,这一段描述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4、文章是怎样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和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5、课文的分说部分不是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照船的中部、船头船尾的顺序描述核舟上的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品味语言“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四、巩固所学,延伸拓展。1、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用你学习到的美术知识,展开丰富想象,画一幅核舟图,班上交流。3、仿照本文的写法,选取家中的某一种工艺品,作简要的介绍。(150字左右。)五、板书设计。核舟记总说:介绍王叔远的高超技艺,点明“核舟”的主题。分说: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和舟上的情景。总说:概括全文并赞颂雕刻艺术
32、的精湛。六、布置作业。(略)第8课时 叫三声夸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和物质结构的基本构成,知道什么是夸克。2认识“盒子”在说明内容及安排结构上所起的作用。3能够体会文章通俗、形象的说明语言。过程和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认真阅读、实践体验等自主学习方法,了解科学知识。2引导学生认识课文在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上的一些特点,初步形成说明知识的能力。3提出问题,引导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在学习、生活中,要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像。教学过程(课前学习活动: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然科学书籍或网络,了解原子、质子、中子等
33、科学概念;收集科学家敢于怀疑、探索新知的例子)师:(在讲台上放一盒子)同学们看到这个盒子可能会想,盒子里是什么呢?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打开看看。(一同学走上讲台打开盒子)生:还是盒子。师:再打开盒子看看。(生继续打开盒子)生:还是盒子啊?(生一脸疑惑。有学生笑)(同学们顿时有了兴致,纷纷要求继续打开盒子)师:同学们都有一种探究下去的欲望,盒子里到底是什么呢?其实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并不重要,同学们的探究问题的欲望倒是我们获得许多发现的前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叫三声夸克就体现了科学家们这样的执着精神。(师板书:叫三声夸克)师:同学们课前已经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熟悉了课文,了解了一些科学概念。现在请同学们用
34、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划出文中提到的一些科学概念,并标出有疑问的地方,留待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解决。(生读课文。有的默读,有的大声朗读,有的边读边用笔划语句)(老师巡视并解答一些同学提出的疑问)师:刚才有同学问这几个字怎么读:“毓”“肇”“隧”。哪位同学读读看?生:第一个读yù,第二个读zhào,第三个读suì。师:对。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整体印象。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文字投影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 根据课文
35、内容,将物质结构关系用示意图画出来。小组讨论三分钟时间。(生四人小组展开热烈讨论。三分钟后,老师组织交流)生:我们认为,文章主要说明了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这些物质结构。师:说明它们的时候有顺序吗?生:有。按照物理学家们发现并认识这些物质结构的过程来写的,是不断深入的。师:对。这在说明的顺序上叫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板书)。生:老师,作者还提出了物质结构研究的一些新问题。师:补充得很好。作者不仅提出了物理学家们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还提出了一些新问题,有些问题说不定还要靠同学们将来去解决呢。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一些物质结构能不能用示意图画出来?(画在黑板上)生1展示:强子原子
36、;原子核夸克这些盒子是越来越小的,它体现了物质结构的特征。生2展示: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 夸克 因为基本粒子分为两类,一个是数量比较少的轻子,还有数量多的强子,所以可以这样来画盒式结构图。师:不错,你读书与分析问题都比较仔细。生:老师,我画的不是盒式图,而是线状图。原子 原子核 基本粒子 夸克
37、60; 质子 中子 轻子 强子师:有创意,读书也很细心。刚才我们通过讨论两个问题,基本上了解了文章说明的内容。现在,我们进行一次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入研读课文。(师投影活动内容:“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综合实践活动中,如果你是科普知识推广员,你将怎样向同学们推广文中提到的一些科学概念。)师:我再提示几点:同学们可以将课前查
38、资料获得的一些信息与课文中的说明内容结合起来,注意语言要通俗,可以用一些说明方法,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代表推广。大家在小组内先交流八分钟左右时间。(生活动。有的小组拿出课前上网查的资料,有的拿出一些科普读物,还有的划出课文中一些相关句子,有的在纸上整理内容。同学们思维活跃,讨论热烈,学习主动积极)师:好,同学们小组讨论很热烈,一定很有成效。哪一小组代表先来推广?(学生争着要求上讲台发言)代表一:我们小组对“夸克”感兴趣,我向大家推广“夸克”。夸克是兼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粒子。“夸克”首先是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以后才被陆续发现。“夸克”有6种,划分为3对,分别是上夸克和下夸克,奇异夸克和粲夸
39、克,顶夸克和底夸克。夸克不能脱离其他粒子而独立存在,仿佛士兵犯了错误被禁闭而失去了自由。(代表一推广完,有学生鼓掌)师:这位同学推广了“夸克”,哪位同学作个评价?生:我觉得这位同学介绍思路清楚,表达比较准确,还打了一个比方,很形象。但有些概念还不够通俗,象“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师:对,说明事物可以用打比方、列数字、下定义等说明方法,还要把语言说得通俗一些,因为你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推广员嘛!好,下面我们请出第二位代表。代表二:我推广的是“强子”知识。强子是一种亚原子粒子,所有受到强相互作用影响的亚原子粒子都被称为强子。按目前的物理理论强子是由夸克、反夸克和胶子组成的。胶子是量子色动力学中
40、的力子,它将夸克连在一起,强子是这些连接的产物。绝大多数的基本粒子都属于强子,其中包括质子和中子。强子内部有结构,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有东西。生评价:他的说明语言很有特点,像“绝大多数”、“初步判定”等都从范围和程度上加以限制,用得准确;“摇盒子”这个比喻也很形象,还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但他又引出了许多新的概念,我们不懂。代表三:我说明原子核。原子核简称“核”。位于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原子核本身十分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原子核的能量极大。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能克服质子之间所带正
41、电荷的斥力而结合成原子核,使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分裂。生评价:他们的说明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很清楚。“大约”、“相当于”这些词表达不绝对,很准确。师:做一个推广员,不仅要仪态大方,语言清楚响亮,更重要的是要把内容表达清楚、准确,语言还要简练通俗。同学们做得不错,是称职的推广员。夸克的发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科学实验、发现问题到提出假设、实践检验,再到建立理论、不断完善,再到发现新问题、产生新疑问”,这是需要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像的精神的。夸克的研究与发现是这样,那么你还能说出其他这样的人和事吗?(小组交流三分钟后,全班交流)生1: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关于“
42、落体运动法则”,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即在忽略空气阻力条件下,重量不同的球在下落时同时落地,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生2:哥白尼敢于怀疑宗教的歪理邪说,创立了更为科学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师:对,这些科学家正是有了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才有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发现。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可有什么收获?谈谈看。生1:在学习上要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不断探索。生2:要在实践与思考中培养自己对科学的兴趣。生3:一个问题解决以后,又有新的问题产生,所以人类不能停留探索的脚步。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人类的发展需要的就是这些精神,我们要努力学习,用自己的热情与执著去揭开这一个又一个盒子里的秘密。
43、最后我用爱国诗人屈原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字投影课后实践活动:根据课文,利用科技资料和网络,进一步了解夸克的有关知识,写一篇科普小短文)【教学说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了解说明事物的特征,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像的思维品质。注重实践,在活动中了解科学知识,训练研究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将课前活动、课后活动与课堂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拓展课堂学习的空间,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附科普例文:夸克的自白邵泽华大家好,
44、我是夸克。干什么?有意见?哦,没找着我是吧,这不是大事,你凭那一双凡胎肉眼是绝对看不清我(们)的,不过我们一直在你的身边。现在人们能够看清我们也真是不容易呀。 有这么一个人,把一个大盒子拿起来摇一摇,听见里面有声音,就打开盒子想看看里面是什么。然而,这个盒子里面又是一个盒子,此人重复了前面的过程,可是盒子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他一个接一个地打开,到现在也没有确定这可恶的套盒到底有多少层。 这与人类寻找我们的过程差不多,原子那个大家伙很快被科学家们发现了。不久,只有原子体积几万分之一的原子核也暴露了,当然,环绕在它周围的电子也被人好好研究了一番之后抛在一边。进而,在原子核之中,我
45、的贴身卫士强子、粒子、一堆乱七八糟子努力保护我不被发现,但是人类的聪明才智终于突破了他们的防守,找到了我(们),夸克三兄弟。我的名字有个性吧,不带“子”字。不过这要归功于我的“想象”者美国科学家盖尔曼。他在发现我的时候好像想起了一句诗,出自芬尼根之觉醒,诗句中的海鸥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于是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三呼夸克,这真是一句神奇的诗。尤其是它点出了“3”这个数字与我们夸克家族的密切联系。三呼夸克,三种夸克:夸克多了以后又可以分为三个组,人们又把“组”称作“代”,就是说我们夸克有三代。有些人开始思考:“3”字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但是,更多的人仍然在思考一个古老的问题:物质最小的单
46、位是什么?难道真的是我吗?换句话说,盒子里还有盒子吗?第9课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本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本文灵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解说事理的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2.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本文精巧的构思和灵活的说明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说明方法的运用和说明的顺序。 四、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式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
47、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展示图片,导语: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争奇斗妍。同学们,当你尽情享受着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这样红?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事理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共同来探求这个奥秘。(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知识回顾(1分钟) 提问:学习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明确:对象、特征、顺序、结构、说明方法及语言。
48、三、自主学习(20分钟) 1、在自主学习开始之前,先检查同学的预习情况: 读准字音(投影),方式:指名朗读 2、问题引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是一句歌词,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明确:设问)那么,“红”是什么意思呢?(明确:指花儿万紫千红的色彩) 3、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阅读课文,思考:
49、160;(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依据是什么?(花儿呈现各种色彩的原因) (2)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来进行说明的? 4、分组学习,讨论并整理。 5、小组汇报交流。 6、教师总结归纳(投影) 四、探究学习(10分钟)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从课文中
50、找出例子并 分析。 明确: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和分类说明(投影) 2、本文语言的运用上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明确:生动、准确、严密(投影) 五、小结(2分钟) 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运用逻辑顺序,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对花儿呈现各种色彩的原因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对说明文的阅读,我
51、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它的对象、特征、顺序、结构、说明方法及语言。 六、课堂练习(投影:有关“花”的古诗词名句积累) (3分钟)(如果时间不够,则作为课外训练)七、拓展训练(投影)(3分钟)第10课时 山市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景色。3、探究“山市”形成的原理,培养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重点:反复朗诵,积累文言词语。难点: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吗?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往常可以看见在空中
52、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象,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出示课题)二、介绍作者、作品:(注释)投影补充: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写特记、随笔寓言等等,主要写狐鬼怪异的故事,也收录了一些奇特的事。三、指导朗读:1、小声自读,画出读不准的字,同桌交流解决。2、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投影)奂山青冥飞甍高垣睥睨连亘霄汉逾时倏忽3、齐读课文一遍。四、理解课文: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下不能解决的句子。2、四人小组交流疑难句子,合作解决。(未能解
53、决的全班交流)3、思考: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画出表时间的词语)明确:三个阶段:(投影明确)1)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3)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4、请学生依照这个过程,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图画或语言描写的方式展示你脑海中“山市”的景象。(选取几个,实物投影)5、再次朗读全文。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1、开头,我们提到了“海市蜃楼”,这种奇观古人是无法解释的,才有了“大蛤蜊哈气而成的想象。可我们现代人已经懂得了它的科学道理,你知道吗?(学生发言)(投影补充关于“海市蜃楼”的小知识)2、你能根据这个知识来推测“山市”形成的原因吗?(四人小组讨
54、论)全班交流探究出的原因4、齐读课文一遍。六、布置作业1、课后朗读课文2、课外查阅资料,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有关资料:海市蜃楼是如何形成的?在沙漠中,迷路的人缺水缺粮,忽然看见了绿洲,但走近了却发现原来只是海市蜃楼的幻像,空欢喜一场,这就是海市蜃楼,是大自然跟我们玩的魔法。它的成因是光线在空气中被折射,再加上全内反射的结果。 如果要明白海市蜃楼的成因,首先要明白为甚么光线在空气中会被折射。原来,不同温度的空气有不同的折射率,就好像许多不同的介质一样。靠近地面的空气较热,折射率较低。我们可以把空气想像为许多层的介质,而每一层的折射率都不同,越接近地面,折射率越低。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知道甚么是全内反射。如果光线微微倾斜地从玻璃射进空气,一部分的光线会被反射回去,另一部分就会被折射,从玻璃中走出来。由于玻璃的折射率较空气高,所以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越来越大,被折射的光线便会越来贴近空气与玻璃的界面,直至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度,光线便只会被反射,而不会折射出去。这个现像叫做全内反射 。 假设有个绿洲,它在 A 点发出的光线被空气折射,走一条弯弯的路径。在 B 点,光线发生全内发射,使光线往上走。之后,光线再次被空气折射,最后光线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冬休安全应急预案范文(5篇)
- 童装市场趋势洞察-洞察分析
- 连接器-材料知识培训课件
- 关于节约粮食国旗下讲话稿(17篇)
- 六年级《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
-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离合器设计
- 办公空间设计中的天文元素运用
-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遇与挑战
- 健康生活家庭健身器材全解析
- 企业内部如何进行创新成果的评估与保护
- 2024秋国开《管理学基础》形考任务(1234)试题及答案
- 叉车安全管理
- 考试安全保密培训
-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4年时事政治题库附参考答案(综合题)
- 数字化年终述职报告
- 消防车换季保养计划
- 股东会表决票-文书模板
- 肉牛育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 电力土建安全质量培训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