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故乡》教学案 苏教版_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故乡》教学案 苏教版_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故乡》教学案 苏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5课故乡教学案教学目标:1 梳理情节,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2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及描写方法。个性化设计3、了解文中运用对比、议论的方法,来突出小说的主题。4、揣摩抒情意味的语言特色,背诵积累精妙的描写段落。教学重点:目标1、2、3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通读课文,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概括故事情节。二、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1、分析、讨论小说的结构:(1)依据故事的发展,小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给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3)贯串小说情节的线索是什么?讨论明确:(1)分段标准不同,则划分的结果就有可能不同,只要划分有理有据,就应该肯定。(

2、2)若划分为三部分,则小标题是: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3)以“我”回故乡的行动为线索2、分析、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关系。(1)小说中写了几个人物?谁是主人公?(2)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小说中的“我”是不是鲁迅?讨论明确:(1)主人公是闰土。(2)(3)略(二)分析文中对故乡环境的描写。 1、找出描写现实中的故乡的句段,思考讨论:(1)现实中的故乡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出来的?(2)联系时代背景,想一想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讨论明确:(1)是一幅萧索、荒寂、破败的故乡冬景图。(2)这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酷蹂躏下日益破产的中国农村的缩影。2、作者理想中的故乡是怎样的?讨论明确:

3、色彩明快、美好动人3、进一步讨论:课文几次写到了理想中的故乡?各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三次。第12段的描写,与现实中的故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塑造少年闰土小英雄形象作环境烘托,也作为理想中故乡的象征。最后一段再写月下瓜地,既表达了眷恋之情,也表明“我”重新燃起了对故乡的未来,对新生活的希望和信心。第84段提到了“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由清晰变成模糊,则是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与向往,现在已经被无情的现实打破,使“我”对未来感到渺茫。(三)分析闰土形象,初步把握小说主题。 1、投影出示表格,组织学生围绕表格,结合预习,小组合作作进一步分析。 2、围绕表格,进行集体交流个性化设计(1)

4、分析外貌描写 少年闰土:健康可爱 中年闰土:灰黄饥寒交迫造成营养不良的结果;很深的皱纹生活的重负刻下的痕迹; 破毡帽生活极端贫困; “松树皮”过度操劳的结果。小结:外貌的变化反映了家境的变化,家境的变化又折射出社会的变化。 (2)分析语言描写 少年闰土:语言流畅,内容鲜活。 中年闰土:断断续续,恭敬迷惘 “老爷”称呼的变化反映了闰土心目中两人身份地位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了闰土为生活艰难所苦,同时也深受封建等级观念的束缚。第64、69段反映闰土淳朴、善良。第71段反映闰土内心不平,但又看不请清根源,呆滞、麻木。小结:从语言的变化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闰土生活的穷困,而且可以读到他精神上的压抑和

5、苦闷。(3)分析神态描写少年闰土:不怕我、很高兴(天真无邪) 中年闰土:与“我”重逢时:欢喜凄凉恭敬与“我”交谈中:仿佛石像一般、像一个木偶人 (穿插分析第61段“可卑的厚障壁”的含义3、概括性格特征 少年闰土:健康可爱、活泼多知、朴素热情、勇敢机智。中年闰土:虽善良忠厚、勤劳朴实,但衰老、呆滞、迟钝、自卑、麻木,完全像一个木偶人。4、探究变化原因,领悟创作意图(1)出示问题,引导进一步讨论:闰土发生变化的 社会根源是什么?从闰土的变化中我们可以发现社会的什么变化?闰土是哪一类人的代表?讨论明确:社会根源是“多子,饥荒,苛税, 兵,匪,官,绅”的重重压榨,是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是帝国主义和封建

6、势力的勾结。刻画闰土形象是为了反映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劳苦大众在封建传统概念辖制下所受的精神毒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闰土是一个勤劳善良,但又不觉悟的农民形象,是同时代、同命运的贫苦农民的代表。5、拓展讨论:作者对闰土的态度是怎样的?你认为怎样才能改变闰土的命运?(四)分析杨二嫂形象 1讨论:作者刻画杨二嫂形象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手法?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杨二嫂是一个怎样的人?讨论明确:语言描写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泼悍放肆)讨好邀功(语言尖刻)讨东西不成就逢迎、造谣,转而愤愤攻击(自私泼悍)肖像描写年轻时(安分守己);现在“瘦”(可见其家境变化)动作描写“两手搭在髀间(泼悍)”;“冷

7、笑说”(刻薄);将“我”母亲的手套“塞”在裤腰里带走了(自私、卑劣、贪小便宜的小市民习气)。个性化设计2进一步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刻画这个人物? 讨论明确:一是为了衬托闰土的善良、朴实; 二是为了反映随着农村的破产,城镇小市民阶层的贫困化。3、 作者对杨二嫂的态度又是怎样的?(五)分析“我”的形象 1、在回故乡的见闻、活动中,“我”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悲凉悲哀振奋)2、写宏儿和水生的友谊表现了“我”怎样的愿望?三个“辛苦”如何理解?讨论明确: 愿望:寄希望于下一代,希望他们有新的生活 第一个“辛苦”:奔波、劳碌;第二个“辛苦”: 辛勤劳苦;第三个“辛苦”:处心积虑、挖空心思。3课文最后两句话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小结“我”这个形象:不是一个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三拓展想象:三十年后,宏儿与水生重逢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四 课堂盘点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堂练习(一)填空。1、故乡选自 ,体裁是 ,作者是 ,原名 ,文章以 为线索。2、本文着意于一个“变”字,运用 的手法体现主题。3、依课文内容填词。苍黄的天底下,远近 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