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皮瓣归纳.08.23.总结_第1页
静脉皮瓣归纳.08.23.总结_第2页
静脉皮瓣归纳.08.23.总结_第3页
静脉皮瓣归纳.08.23.总结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游离皮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传统的游离穿支皮瓣(生理皮瓣)需要固定的动脉及静脉,术中需要深层的解剖、术后产生供区美观方面相对较差及受区需多次手术治疗(皮瓣修薄、功能重建等),进而人们提出了静脉皮瓣,与正常生理性皮瓣相比,静脉皮瓣的主要优点在于摆脱了动脉血管分布区域对传统轴型皮瓣的供区与受区限制,由于静脉分布广泛,扩大了皮瓣的供区与受区范围加之静脉易解剖、切取、吻合,皮瓣可以切得很薄,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静脉皮瓣作为非生理性皮瓣,较传统皮瓣成活率更加不稳定,术后发生皮瓣淤血、水肿、颜色暗淡、甚至皮瓣坏死的可能性更高,使静脉皮瓣在临床上的应用

2、未获得突破性进展。本实验的研究目的为通过研究内源性 VEGF的变化,来探讨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过程中水肿与血管再生之间的关系,从蛋白层面进一步阐述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过程各种的相关变化。二、国内外研究现状静脉皮瓣根据管道内血液的性质可分为动脉化静脉皮瓣及静脉血营养的静脉皮瓣。静脉皮瓣摒弃了组织的营养必须通过动脉管道由动脉血供养这一传统观念,大胆地设想以静脉管道, 甚至静脉血来满足组织生存的基本需求。20 世纪80 年代初期, Nakayama 首先报道了该皮瓣的研究成果,认为利用静脉管道对皮瓣进行灌 注是可行的。同一时期,国外的本田敬一, Honda 等人就将静脉皮瓣初步应用于临床,并获得成功。由

3、于静脉皮瓣具有不需牺牲一条主干动脉、供区不受部位的限制、以及切取皮瓣薄等优点,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其成活机制的研究,在多方面已证实了其存活的可能性,并不断推广到临床,使其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但另一方面,由于静脉皮瓣内存在一种非生理性血液循环,尤其是静脉血营养的静脉皮瓣由低氧、低压的静脉血供养,血液在皮瓣微循环内往往灌注不到毛细血管水平,甚至微血管和小血管都达不到,其所能提供的生存条件极为有限,只能维持一种较低的代谢水平,这不论是对于皮瓣的存活率,还是存活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针对此类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相关研究,动脉血灌流进入静脉系统后的血流途径,纪树荣等认为皮瓣获

4、取营养可能有3条途径: 动脉血经小静脉与小动脉吻合支进入小动脉,再进入毛细血管网,进行生理性灌流;动脉血经小静脉直接倒灌进入毛细血管网,进行非生理性灌流;经过一段时间后皮瓣与周围正常组织建立血液循环,作为皮瓣的血供;陈剑名等认为: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早期血流的主要途径为动脉血流入细静脉后,经细静脉间交通支回流至起回流作用的细静脉内。 Timmons等 认为要想克服静脉瓣的阻力,完成血液的逆向灌流,保证皮瓣的存活,还应该有足够高的灌注压,以克服静脉瓣的阻碍,并保证皮瓣远端的血供,还要去除血管壁的神经支配。静脉皮瓣因其为非生理性皮瓣,较传统皮瓣更易发生各种术后并发症,对于术后发生的皮瓣区肿胀、颜色暗

5、淡、边缘皮肤坏死等导致的手术失败,前人已针对性的做了相关的研究,在传统皮瓣中为了预防和治疗皮瓣的缺血、坏死,学者们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化学药物扩血管、活血、抗凝,清除自由基;物理手段如皮瓣延迟,扩张器使用以增加皮瓣血管密度和管径,以及高压氧等的应用己经取的很大的成功, 这些方法同样可以应用到静脉皮瓣中,但是效果仍旧不是十分理想,为此,许多学者在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做了很多有益性的尝试。也摸索出了一些提高成活稳定性的经验。谢振荣总结前人的文献报道后归纳: 1. 用于动脉化静脉皮瓣的静脉不需作倒置吻合; 2. 避免动、静脉血流之间的短路;3. 选择口径较细的静脉用作动脉化,选择口径较粗的静脉作为回流的静

6、脉。在避免及减轻是皮瓣发生肿胀及缺血坏死的方法中,外源性的VEGF作为皮瓣移植术后参与皮瓣再血管化的重要影响因子,目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但是相关内源性VEGF在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过程中表达的变化以及其在皮瓣缺血、缺氧时的反应过程的研究并未多见。三、可行性分析1. 实验原理可行。2. 动物模型制备模型制备有动物实验解剖学及大鼠腹部血管解剖作为理论依据3. 具有病理学分析技术4. 实验所需动物、药剂、仪器设备均能实现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 以SD大鼠为试验对象,设计以腹壁下动静脉为蒂的静脉皮瓣及普通皮瓣。( 1)空白组: SD大鼠正常饲养,未做任何处理。( 2)对照组(传统皮瓣组):在SD大鼠

7、腹部设计含腹壁下动脉、 静脉的岛状皮瓣。皮瓣游离后仅剩血管蒂相连。( 3)实验组(动脉化静脉皮瓣组):在 SD大鼠腹部设计含腹壁下动脉、静脉的岛状皮瓣,并将腹壁下动脉近端与皮瓣静脉吻合,返流静脉为腹壁下静脉伴行静脉。 皮瓣游离后仅剩血管蒂相连。(各组皮瓣大小相同)2. 检测指标( 1)术后每日观察皮瓣的颜色、张力、血管充盈度、瘀斑、肿胀及坏死情况以及毛发生长的速度,术后 7 d 确定皮瓣存活情况。( 2)术后第 3、5、7、14、21天分别取 5组部分大鼠组织做病理检测,并通过免疫组化对 VEGF抗体进行检测,并进行 CD34免疫组化检测,对 CD34阳性血管作 ( 血管密度 ) 计数,计算局

8、部组织微血管密度。( 3)术后七天测量皮瓣成活面积,比较各组存活率。SD大鼠实验模型的构建及处理1、动物分组实验动物 54 只, 4-6 周龄,体重 ( 270±30g),雌雄不限,均来自一个封闭群。分组如下 :A.空白组: 18 只B.对照组(普通皮瓣组):18 只C.实验组(动脉化静脉皮瓣组)18 只;2、SD大鼠模型的建立1.空白组: SD大鼠正常饲养,未做任何处理。2.对照组(传统皮瓣组):在SD大鼠腹部设计含腹壁下动脉、静脉的岛状皮瓣。皮瓣游离后仅剩血管蒂相连。3. 实验组(动脉化静脉皮瓣组):在 SD大鼠腹部设计含腹壁下动脉、静脉的岛状皮瓣,并将腹壁下动脉近端与皮瓣静脉吻

9、合,返流静脉为腹壁下静脉伴行静脉。 皮瓣游离后仅剩血管蒂相连。3、观察指标1、大体观察( 1) 术后每日观察皮瓣的颜色、张力、血管充盈度、瘀斑、肿胀及坏死情况以及毛发生长的速度,术后 7 d 确定皮瓣存活情况。2.组织形态学观察自第三日起,第3、 5、 7、 14、21 天随机取各组 2 只 SD大鼠,于皮瓣创缘处取全层组织行 HE 染色,显微镜下观测肉芽组织形态、新生血管数量及炎性细胞数量。3. 免疫组化观察免疫组化检测 VEGF抗体、 CD34抗体六、本课题特色、预期取得的结果尚未有人做过生理性皮瓣与非生理性皮瓣移植各时期血管再生与皮瓣水肿之间的关系,本实验从蛋白层面通过 VEGF因子间接

10、观测血管再生与皮瓣各期生理病理性的变化,研究皮瓣移植过程中缺血、缺氧环境的不同各自对皮瓣存活的影响,以及其内因子的变化, 以指导临床针对皮瓣移植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用药,更好的促进动脉化静脉皮瓣的存活,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临床应用。预期结果:1)皮瓣存活率:从理论依据上来说,各组皮瓣均应全部存活,但从存活质量上,即前 21天,皮瓣的颜色、张力、血管充盈度、瘀斑、肿胀及坏死情况以及毛发生长的速度 , 应实验组劣于对照组,即动脉化静脉皮瓣劣于传统皮瓣。相关因子的表达也应是如此。但是,在各个时期,如皮瓣炎性期、增生期、成熟期等各因子如何变化并支配血管再生, 生理性与非生理性皮瓣的区别如何并不能客观预测。

11、2)组织学观察示:有待实验结果。七、工作进度安排工作时间分配工作进度安排2014年06月-2014 年08月搜集资料、加深认识、整理思路、确定研究方向及方案、撰写综述、提交开题报告2014年09月-2014 年02月实验研究、数据记录2015年03月-2015 年04月结果分析、撰写修改大小论文、论文投稿八、实验器材1.1 实验动物封闭群 SD大鼠4-6 周龄,体重 ( 270± 30g),雌雄不限1.2 主要仪器设备动物手术台、手术相关器械,医用显微镜等1.3 主要试剂 :VEGF抗体、 CD34抗体、免疫组化试剂一套 附 参考文献12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别林斯基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 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 乌申斯基书籍 举世之宝 梭罗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