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煤矿采区煤矿采区(ci q)准备方式设计准备方式设计第一页,共100页。1、采区准备、采区准备(zhnbi)方式设计方式设计第1页/共100页第二页,共100页。第2页/共100页第三页,共100页。1.1 1.1 准备方式准备方式(fngsh)(fngsh)类型类型采区式、盘区式与带区式采区式、盘区式与带区式准备方式准备方式(fngsh)(fngsh)第3页/共100页第四页,共100页。1.1 1.1 准备方式准备方式(fngsh)(fngsh)类型类型采区式、盘区式与带区式准采区式、盘区式与带区式准备方式备方式(fngsh)(fngsh)第4页/共100页第五页,共100页。1.
2、1 1.1 准备方式准备方式(fngsh)(fngsh)类型类型上山采(盘)区与下山(盘)区准上山采(盘)区与下山(盘)区准备备第5页/共100页第六页,共100页。1.1 1.1 准备准备(zhnbi)(zhnbi)方式类型方式类型单翼采区与双翼采区单翼采区与双翼采区第6页/共100页第七页,共100页。1.1 1.1 准备准备(zhnbi)(zhnbi)方式类型方式类型单层准备单层准备(zhnbi)(zhnbi)与联合准备与联合准备(zhnbi)(zhnbi)第7页/共100页第八页,共100页。第8页/共100页第九页,共100页。第9页/共100页第十页,共100页。第10页/共100
3、页第十一页,共100页。第11页/共100页第十二页,共100页。第12页/共100页第十三页,共100页。第13页/共100页第十四页,共100页。第14页/共100页第十五页,共100页。第15页/共100页第十六页,共100页。第16页/共100页第十七页,共100页。第17页/共100页第十八页,共100页。第18页/共100页第十九页,共100页。第19页/共100页第二十页,共100页。第20页/共100页第二十一页,共100页。第21页/共100页第二十二页,共100页。第22页/共100页第二十三页,共100页。第23页/共100页第二十四页,共100页。第24页/共100页第
4、二十五页,共100页。第25页/共100页第二十六页,共100页。第26页/共100页第二十七页,共100页。第27页/共100页第二十八页,共100页。1.3 1.3 准备巷道布置方案准备巷道布置方案(fng n)(fng n)分析分析采区上山布置采区上山布置第28页/共100页第二十九页,共100页。1.3 1.3 准备巷道布置方案分析准备巷道布置方案分析采区采区(ci q)(ci q)上山布置上山布置第29页/共100页第三十页,共100页。1.3 1.3 准备准备(zhnbi)(zhnbi)巷道布置方案分析巷道布置方案分析采区上山布置采区上山布置第30页/共100页第三十一页,共100
5、页。1.3 1.3 准备巷道布置方案分析准备巷道布置方案分析(fnx)(fnx)采区上山布置采区上山布置第31页/共100页第三十二页,共100页。布布 置置 方方 式式图图 示示适用条件适用条件二条煤层上山二条煤层上山单一薄及中厚煤层,煤层群最下一层为薄煤层或单一薄及中厚煤层,煤层群最下一层为薄煤层或产量不大,服务年限不长的采区产量不大,服务年限不长的采区一煤一岩上山一煤一岩上山煤层群最下一层为维护条件较好的薄及中厚煤层或产量煤层群最下一层为维护条件较好的薄及中厚煤层或产量不大,服务年限不长的采区不大,服务年限不长的采区二条岩石上二条岩石上山山煤层群最下一层为厚煤层或开采单一厚煤层煤层群最下
6、一层为厚煤层或开采单一厚煤层的采区的采区一煤二岩一煤二岩上山上山地质构造和煤层情况需进一步弄清或需在煤地质构造和煤层情况需进一步弄清或需在煤层中布置一条通风行人上山,层中布置一条通风行人上山,为两条岩石上为两条岩石上山导向的采区山导向的采区三条岩石三条岩石上山上山联合的煤层层数较多,厚度大,产量大,储量丰联合的煤层层数较多,厚度大,产量大,储量丰富,服务年限长,瓦斯大,通风复杂的采区富,服务年限长,瓦斯大,通风复杂的采区图图 注注1轨道上山;轨道上山;2运输上山;运输上山;3通风、行人上山通风、行人上山1.3 1.3 准备巷道准备巷道(hng do)(hng do)布置方案分析布置方案分析采区
7、上山布置采区上山布置第32页/共100页第三十三页,共100页。1.3 1.3 准备巷道布置准备巷道布置(bzh)(bzh)方案分析方案分析采区上山布置采区上山布置(bzh)(bzh)第33页/共100页第三十四页,共100页。1.3 1.3 准备准备(zhnbi)(zhnbi)巷道布置方案分析巷道布置方案分析采区上山布置采区上山布置第34页/共100页第三十五页,共100页。1.3 1.3 准备准备(zhnbi)(zhnbi)巷道布置方案分析巷道布置方案分析采区上山布置采区上山布置第35页/共100页第三十六页,共100页。 1.3 准备巷道布置方案分析准备巷道布置方案分析(fnx)采区上山
8、布置采区上山布置第36页/共100页第三十七页,共100页。1.4 1.4 采区采区(ci q)(ci q)主要参数主要参数采区采区(ci q)(ci q)倾斜长度倾斜长度第37页/共100页第三十八页,共100页。1.4 1.4 采区主要参数采区主要参数采区倾斜采区倾斜(qngxi)(qngxi)长度长度第38页/共100页第三十九页,共100页。1.4 1.4 采区采区(ci q)(ci q)主要参数主要参数采区采区(ci q)(ci q)走向长度走向长度第39页/共100页第四十页,共100页。1.4 1.4 采区主要参数采区主要参数采区走向采区走向(zuxing)(zuxing)长度长
9、度第40页/共100页第四十一页,共100页。1.4 1.4 采区主要参数采区主要参数采区走向采区走向(zuxing)(zuxing)长度长度第41页/共100页第四十二页,共100页。1.4 1.4 采区采区(ci q)(ci q)主要参数主要参数采区采区(ci q)(ci q)走向长度走向长度第42页/共100页第四十三页,共100页。1.4 1.4 采区采区(ci q)(ci q)主要参数主要参数采区采区(ci q)(ci q)生产能力生产能力000CmVLA式中: L采煤工作面长度,m; V0工作面年进度,ma; m工作面采高(放顶煤工作面包括顶煤厚度),m; 煤的密度,tm3; C0
10、工作面采出率。 采煤工作面的年进度一般(ybn)可达:综采工作面10001200m;普采工作面700m;炮采工作面420540m。第43页/共100页第四十四页,共100页。1.4 1.4 采区采区(ci q)(ci q)主要参数主要参数采区采区(ci q)(ci q)生产能力生产能力niiBAkkA121式中: n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个; k1采区掘进(jujn)出煤系数,可取为1.1左右; k2工作面之间出煤影响系数,n =2时可取0.95,n =3时可取0.9。第44页/共100页第四十五页,共100页。3000nBAKTA式中: An设备小时能力(nngl),th; K产量不均衡系数,
11、可取1.2-1.3; T日工作(出煤),h; 0运输设备正常工作系数,可取0.7-0.9。1.4 1.4 采区采区(ci q)(ci q)主要参数主要参数采区采区(ci q)(ci q)生产能力生产能力第45页/共100页第四十六页,共100页。1.4 1.4 采区采区(ci q)(ci q)主要参数主要参数采区采区(ci q)(ci q)生产能力生产能力160300ccSvAB AB还应满足采区通风(tng fng)能力、风量和风速限制的要求,即第46页/共100页第四十七页,共100页。1.4 1.4 采区采区(ci q)(ci q)主要参数主要参数采区采区(ci q)(ci q)采出率及
12、采区采出率及采区(ci q)(ci q)煤柱尺寸煤柱尺寸第47页/共100页第四十八页,共100页。1.4 1.4 采区采区(ci q)(ci q)主要参数主要参数采区采区(ci q)(ci q)采出率及采区采出率及采区(ci q)(ci q)煤柱尺寸煤柱尺寸第48页/共100页第四十九页,共100页。1.4 1.4 采区采区(ci q)(ci q)主要参数主要参数采区采区(ci q)(ci q)采出率及采区采出率及采区(ci q)(ci q)煤柱尺寸煤柱尺寸第49页/共100页第五十页,共100页。 某一采区开采一层中厚煤层,煤层埋藏稳定,顶底板岩层(yncng)稳定,地质构造简单,瓦斯涌出
13、量小。采区走向长度2000m,倾斜长度600m,采区沿倾斜划分为3个区段,工作面采煤工艺为综合机械化采煤。 (如右图(如右图7-3)第50页/共100页第五十一页,共100页。1.5 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巷道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巷道(hng do)布置布置第51页/共100页第五十二页,共100页。为全矿井或一个开采水为全矿井或一个开采水平服务平服务(fw)(fw)的巷道。的巷道。采区运输采区运输(ynsh)(ynsh)石门;采区回风石门石门;采区回风石门。(2)(2)准备巷道:准备巷道: 为采区、一个以上区段为采区、一个以上区段服务的运输、通风巷道服务的运输、通风
14、巷道。轨道上山;运输上山;轨道上山;运输上山;采区上、中、下部车场;采区上、中、下部车场;采区变电所;绞车房等采区硐室采区变电所;绞车房等采区硐室 (3)(3)回采巷道:回采巷道: 形成采煤工作面及为其服务的巷道。形成采煤工作面及为其服务的巷道。开切眼;区段回风平巷;区段运输平巷开切眼;区段回风平巷;区段运输平巷。 (1)(1)开拓巷道:开拓巷道: 1.5 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巷道布置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巷道布置第52页/共100页第五十三页,共100页。1.5 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ci q)巷道布置巷道布置第53页
15、/共100页第五十四页,共100页。(1 1)上山)上山(shn (shn shn)shn)、区段平巷、区段平巷、联络巷联络巷布置在布置在煤层中煤层中(2 2)车场、石门、)车场、石门、硐室硐室布置在岩布置在岩层中层中1.5 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巷道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巷道(hng do)布布置置第54页/共100页第五十五页,共100页。3、 掘进(jujn)顺序1.5 单一薄及中厚煤层单一薄及中厚煤层(micng)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巷道布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巷道布置置第55页/共100页第五十六页,共100页。1.5 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单一薄及中厚
16、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ci q)巷道布置巷道布置第56页/共100页第五十七页,共100页。3、掘进(jujn)顺序1.5 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ci q)巷道布巷道布置置第57页/共100页第五十八页,共100页。1.6 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zuxing)长壁采煤法采区生产系统长壁采煤法采区生产系统第58页/共100页第五十九页,共100页。1.6 单一单一(dny)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生产系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生产系统统第59页/共100页第六十页,共100页。1.6 单一薄及中厚煤层单一薄及中厚煤
17、层(micng)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生产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生产系统系统1 1、采煤工作面通风、采煤工作面通风第60页/共100页第六十一页,共100页。1.6 单一单一(dny)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生产系统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生产系统第61页/共100页第六十二页,共100页。1.6 单一单一(dny)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生产系统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生产系统第62页/共100页第六十三页,共100页。 高压电缆井底中央变电所运输大巷采区运输石门1采区下部车场3运输上山(shn shn)5采区变电所13降压后到各用电地点。 1.6 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
18、煤法采区生产系统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生产系统第63页/共100页第六十四页,共100页。 掘进掘进(jujn)(jujn)岩巷岩巷时所用的压缩空气由地时所用的压缩空气由地面(有的将空压机房设面(有的将空压机房设在井底车场附近)压气在井底车场附近)压气机房机房, , 通过专用管路送通过专用管路送至各用气地点。至各用气地点。1.6 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ci q)生产系统生产系统第64页/共100页第六十五页,共100页。1.6 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ci mi)法采区生产系统法采区生产系统第65页/
19、共100页第六十六页,共100页。第66页/共100页第六十七页,共100页。伪斜开采;我国煤层倾角在伪斜开采;我国煤层倾角在1015的矿区很多,在井田的矿区很多,在井田内因地制宜得采用盘区式、带内因地制宜得采用盘区式、带区式混合布置方式,以适应不区式混合布置方式,以适应不同地质、开采技术条件。同地质、开采技术条件。第67页/共100页第六十八页,共100页。1.7 开采准备系统的改革开采准备系统的改革(gig)及发展方向及发展方向第68页/共100页第六十九页,共100页。1.7 开采开采(kici)准备系统的改革及发展方向准备系统的改革及发展方向第69页/共100页第七十页,共100页。1
20、.7 开采准备系统的改革及发展开采准备系统的改革及发展(fzhn)方向方向第70页/共100页第七十一页,共100页。1.7 开采准备开采准备(zhnbi)系统的改革及发展方向系统的改革及发展方向第71页/共100页第七十二页,共100页。2.1 2.1 采区概况采区概况(gikung)(gikung)采区位置采区位置 设计采区位于陈四楼煤矿北翼,北至二2煤层露头、风氧化带及井田边界,南至F18断层(duncng),西至DNF53断层(duncng),东至二2煤层露头、风氧化带及井田边界;南北走向长2690m,东西倾向长1365m,平面积约254.9万m2,二2煤上限标高为-287m,下限标高
21、为-580m,地面标高为34.8036.03m。第72页/共100页第七十三页,共100页。2.1 2.1 采区采区(ci q)(ci q)概况概况采区采区(ci q)(ci q)内地质构造内地质构造 根据精查勘探及本区、邻区三维地震勘探,采区整体上处于周庄向斜的东翼,地层总体(zngt)上呈单斜构造,向斜东翼地层及煤层露头倾角较陡,一般为1125,平均18,周庄向斜轴迹走向170左右,北部抬起,沿周庄向斜轴迹发育次一级向斜,地层呈马鞍状、缓波状,倾角较小,316,平均8。第73页/共100页第七十四页,共100页。2.1 2.1 采区概况采区概况采区内地质采区内地质(dzh)(dzh)构造构
22、造 该区断裂构造发育,本区共发育断层23条,均为正断层,其中勘探控制的F18大断层,作为本区的边界断层,三维地震所控制的断层22条。按断层的落差划分,落差1020m的断层有5条,为DNF52、DNF53、DNF62、DNF64、DNF70;落差510m的断层有15条,为DN54、DNF55、DNF56、DNF59、DNF60、DNF61、DNF63、DNF65、DNF66、DNF67、DNF68、DNF69、DNF71、DNF72、DNF73;落差小于5m的断层有2条,为DNF57和DNF58;根据三维地震勘探资料,F18、DNF52、DNF53、DNF62、DNF64、DNF69、DNF70
23、、DNF73断层切穿太原组L8灰岩含水层,断层性质及产状详见表2-1。 本区岩浆岩仅发育在下石盒子组三煤组层位,二2煤不受岩浆岩侵入(qnr)的影响。根据地震时间剖面及时间切片的对比分析,本区内没有发现陷落柱。第74页/共100页第七十五页,共100页。2.1 2.1 采区采区(ci q)(ci q)概况概况采区采区(ci q)(ci q)内地质构造内地质构造序号编号构造性质产状(褶曲轴面)控制程度控制层位走向()倾向()倾角()落差(m)1F18正断层12021060220可靠全部层位2DNF52正断层114822041726070180可靠二2、L83DNF53正断层10100607015
24、可靠三22、二2、L84DNF54正断层1068017020可靠二25DNF55正断层50140655可靠二26DNF56正断层165255655可靠二27DNF57正断层110200605可靠二28DNF58正断层168258603可靠二29DNF59正断层988653可靠二210DNF60正断层150240608可靠二211DNF61正断层12030655可靠二212DNF62正断层120210708较可靠二2、L813DNF63正断层1402306510可靠二214DNF64正断层12014021023060706可靠三22、二2、L815DNF65正断层14016050706515可靠
25、二216DNF66正断层17080657可靠二217DNF67正断层0270655可靠二218DNF68正断层150240656可靠二219DNF69正断层165255656可靠二2、L820DNF70正断层85175706较可靠三22、二2、L821DNF71正断层52756516可靠二2 表2-1 断层产状及控制(kngzh)程度表第75页/共100页第七十六页,共100页。2.1 2.1 采区概况采区概况煤层煤层(micng)(micng)要素及顶底板特征要素及顶底板特征第76页/共100页第七十七页,共100页。2.1 2.1 采区采区(ci q)(ci q)概况概况煤层要素及顶底板特
26、征煤层要素及顶底板特征类别岩石名称厚度(m)平均(m)主要岩性特征(含水性)顶板基本顶中细粒砂岩1.958.24.83浅灰、灰白色,碎屑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次为岩屑及云母,泥质、硅质胶结,分选差。直接顶砂质泥岩016.083.30灰黑色,含植物化石碎片夹硅质结核。伪 顶炭质泥岩00.930.3深灰色,灰黑色,含植物化石碎片及煤屑,含黄铁矿薄膜。底板直接底砂质泥岩0.810.372.76深灰色,黑色,含大量植物化石碎屑,局部发育暗色粉砂岩。老 底细砂岩16.4127.4820.04浅灰色、灰色,主要成分为石英及少量长石,硅泥质胶结,具条带状层理。第77页/共100页第七十八页,共100页。2.
27、1 2.1 采区采区(ci q)(ci q)概况概况采区采区(ci q)(ci q)内水文地质内水文地质 基本特征 F18断层以北块段水文地质条件中等,该区从上而下分为四个含水(hn shu)层组,分别是第三、四系孔隙含水(hn shu)组,二叠系裂隙孔隙含水(hn shu)组,石炭系溶洞裂隙承压含水(hn shu)组,奥陶系溶洞裂隙承压含水(hn shu)组。 第三、四系孔隙含水(hn shu)组又分四段:埋深030m的孔隙潜水强含水(hn shu)段1,埋深3090m的孔隙承压水中等含水(hn shu)段2,埋深90260m的孔隙承压水强含水(hn shu)段3,埋深260m至基岩面孔隙承
28、压水弱含水(hn shu)段4,4含水(hn shu)层平均厚度11.5m,单位涌水量为0.1460.558L/(sm),渗透系数1.723.592m/d,水位标高35.08m,水质为SO4-Na型。第78页/共100页第七十九页,共100页。2.1 2.1 采区采区(ci q)(ci q)概况概况采区采区(ci q)(ci q)内水文地质内水文地质 基本特征 二叠系裂隙孔隙含水组分为三段:上石盒子(h zi)组裂隙孔隙承压中等含水段1,下石盒子(h zi)组裂隙孔隙承压承压弱含水段2,山西组裂隙孔隙承压承压弱含水段3,3含水层平均厚度33.50m,单位涌水量为.0009250.0163L/(
29、sm),渗透系数0.00270.0363m/d,水位标高30.15m,水质为SO4-Na型。石炭系溶洞裂隙承压含水组分为三段,上段L11L8,中段74,下段L3L1,上段含水层平均厚度20.11m,单位涌水量为.1130.361L/(sm),渗透系数0.391.67m/d,水位标高-124m,水质为SO4-CaNa型。第79页/共100页第八十页,共100页。2.1 2.1 采区采区(ci q)(ci q)概况概况采区采区(ci q)(ci q)内水文地质内水文地质 充水因素及威胁程度分析充水因素及威胁程度分析 F18断层以北块段主要充水因素有以下五方面: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断层以北块段主要充水
30、因素有以下五方面: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水(3)、第三系底部孔隙承压水()、第三系底部孔隙承压水(4)、太原组上段灰岩溶洞裂隙)、太原组上段灰岩溶洞裂隙承压含水承压含水(hn shu)、钻孔水、断层水。、钻孔水、断层水。 (1)二)二2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3):该段砂岩厚):该段砂岩厚33.50m,富水,富水性一般,以消耗静储量为主,为二性一般,以消耗静储量为主,为二2煤直接充水含水煤直接充水含水(hn shu)层,工作面层,工作面回采时涌水量由小至大再变小,呈抛物线衰变。回采时涌水量由小至大再变小,呈抛物线衰变。第80页/共100页第八十一页,共100页。2.1 2.
31、1 采区采区(ci q)(ci q)概况概况采区采区(ci q)(ci q)内水文地质内水文地质 充水因素及威胁程度分析充水因素及威胁程度分析 (2)第三系底部孔隙承压水()第三系底部孔隙承压水(4):该含水层底部发育一层厚):该含水层底部发育一层厚度度(hud)为为023m的粘土隔水层,阻隔了新生界与基岩之间的水力的粘土隔水层,阻隔了新生界与基岩之间的水力联系,但通过对勘探钻孔的分析,大部分钻孔新生界地层未取芯,采联系,但通过对勘探钻孔的分析,大部分钻孔新生界地层未取芯,采区附近区附近6907钻孔取芯发现有天窗,新生界底部发育有钻孔取芯发现有天窗,新生界底部发育有21.5m的砂砾含的砂砾含水
32、层,该采区煤层露头处局部仍可能存在天窗,对浅部煤层开采有较水层,该采区煤层露头处局部仍可能存在天窗,对浅部煤层开采有较大影响。从钻孔的煤样分析中,在浅部露头附近的钻孔大影响。从钻孔的煤样分析中,在浅部露头附近的钻孔6906煤样水分煤样水分明显增高,说明第三系底部孔隙承压水(明显增高,说明第三系底部孔隙承压水(4)在浅部煤层露头附近)在浅部煤层露头附近为间接或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间接或直接充水含水层,(4)含水层对深部煤层开采无影响。)含水层对深部煤层开采无影响。第81页/共100页第八十二页,共100页。2.1 2.1 采区概况采区概况(gikung)(gikung)采区内水文地质采区内水文地
33、质 充水因素及威胁程度分析充水因素及威胁程度分析 (3)太原组上段灰岩溶洞裂隙承压含水:该含水层厚度为)太原组上段灰岩溶洞裂隙承压含水:该含水层厚度为20.11m,水位标高水位标高-124.27m,开采煤层标高,开采煤层标高-287-580m,水压为,水压为1.634.56MPa。根据陈四楼煤矿煤层底板扰动规律及突水预测预报研究的结果,得根据陈四楼煤矿煤层底板扰动规律及突水预测预报研究的结果,得到底板破坏深度(到底板破坏深度(h1)和采深()和采深(H)之间的预测公式:)之间的预测公式:h1=6.3615ln(H)-26.946其中,其中,ln代表以代表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采区采深为底的自然对
34、数,采区采深H为为287580m,则工作面采,则工作面采动对底板破坏深度(动对底板破坏深度(h1)为)为9.113.5m,取最大值,取最大值13.5m。正常区段突水系数取正常区段突水系数取0.1MPa/m,则安全隔水层厚度为,则安全隔水层厚度为16.345.6m;底板;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突水系数取受构造破坏块段突水系数取0.06MPa/m,则安全隔水层厚度为,则安全隔水层厚度为27.276.0m。根据计算结果,在正常区段浅部安全隔水层厚度需根据计算结果,在正常区段浅部安全隔水层厚度需29.8m,深部安全隔水,深部安全隔水层厚度需层厚度需59.1m,而本区二煤下距,而本区二煤下距11灰为灰为49
35、.35m,深部隔水层厚度小,深部隔水层厚度小于安全厚度;在构造发育和富水异常区,浅部安全隔水层厚度需于安全厚度;在构造发育和富水异常区,浅部安全隔水层厚度需40.7m,深部安全隔水层厚度需深部安全隔水层厚度需89.5m,而本区二,而本区二2煤下距煤下距11灰为灰为49.35m,因此,因此(ync)回采时底板扰动破坏后,太灰承压水将沿裂隙导入工作面,成为工回采时底板扰动破坏后,太灰承压水将沿裂隙导入工作面,成为工作面主要的突水源。作面主要的突水源。的导水通道,对开采威胁较大。的导水通道,对开采威胁较大。第82页/共100页第八十三页,共100页。2.1 2.1 采区概况采区概况(gikung)(
36、gikung)采区内水文地质采区内水文地质 充水因素及威胁程度分析充水因素及威胁程度分析 (4)钻孔水:本区内勘探钻孔大部分已封孔,但个别钻孔封孔质)钻孔水:本区内勘探钻孔大部分已封孔,但个别钻孔封孔质量不佳,量不佳,6913、1315钻孔内遗留岩芯管,钻孔内遗留岩芯管,6906、6907钻孔虽已封孔但钻孔虽已封孔但无封孔原始记录,其中无封孔原始记录,其中6906和和1315钻孔终孔层位均揭露太原组钻孔终孔层位均揭露太原组L11灰灰,这些钻孔有可能,这些钻孔有可能(knng)成为回采时的充水通道成为回采时的充水通道第83页/共100页第八十四页,共100页。2.1 2.1 采区概况采区概况(g
37、ikung)(gikung)采区内水文地质采区内水文地质 充水因素及威胁充水因素及威胁(wixi)程度分析程度分析 (5)断层水:本区断裂构造发育,大断层)断层水:本区断裂构造发育,大断层F18使太灰含水层直接使太灰含水层直接与煤层接触,太灰含水层有可能沿构造裂隙导入工作面,因此要经过与煤层接触,太灰含水层有可能沿构造裂隙导入工作面,因此要经过计算留够防水煤柱,防止断层裂隙带突水。中小型断层使二计算留够防水煤柱,防止断层裂隙带突水。中小型断层使二2煤底板煤底板有效隔水层厚度变得更小,受采动影响,灰岩水沿断层裂隙导升一定有效隔水层厚度变得更小,受采动影响,灰岩水沿断层裂隙导升一定高度,成为工作面
38、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本区通过三维地震资料分析高度,成为工作面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本区通过三维地震资料分析,DNF52、DNF53、DNF62、DNF64、DNF69、DNF70、DNF73不不仅使二仅使二2煤层遭受破坏,而且切割至太原组灰岩,这些断层可能为开煤层遭受破坏,而且切割至太原组灰岩,这些断层可能为开采二采二2煤层的导水通道,对开采威胁煤层的导水通道,对开采威胁(wixi)较大。较大。第84页/共100页第八十五页,共100页。2.1 2.1 采区采区(ci q)(ci q)概况概况采区采区(ci q)(ci q)内水文地质内水文地质 涌水量预测涌水量预测 根据精查地质报告提供的有关水
39、文地质参数,参考现有生产采区的涌水根据精查地质报告提供的有关水文地质参数,参考现有生产采区的涌水情况,利用承压转无压公式、大井法对十四采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了预计情况,利用承压转无压公式、大井法对十四采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了预计(yj)。预测正常涌水量为。预测正常涌水量为831m3/h,最大涌水量为,最大涌水量为1089m3/h。第85页/共100页第八十六页,共100页。2.1 2.1 采区概况采区概况(gikung)-(gikung)-采区储量、生产能力及采煤方法采区储量、生产能力及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及采区生产能力采煤方法及采区生产能力 根据本采区地质条件、煤层赋存特征、矿井生产设备、技术装备水平,选择根据本采区地质条件、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OsAOS1缓解水稻砷毒害与OsCIPK7缓解水稻盐胁迫的生理功能解析
- 心理咨询师个人自传写作示例
- 建筑设计实习生实习报告的撰写示例
- 2025.3提升学生创造力的实践措施
- 短期协议模板
-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阶段性目标计划
- 戍边英雄的团结协作精神心得体会
- 餐饮行业“6S”管理流程与职能分配
- 研讨会材料提供合同
- 2025至2030年仿皮面便条盒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GB/T 19189-2011压力容器用调质高强度钢板
- 公司合格供应商清单
- 【农业养殖技术】花鲈淡水池塘标准化养殖技术
- 政治学基础课件全部终稿
- 一园青菜成了精-课件
- 酒店运营管理课件
- 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知识考核试题与答案
- 山东省青岛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注浆防水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绿色建筑评价评分表
- 接触网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