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原理简要课件-一战_第1页
规划原理简要课件-一战_第2页
规划原理简要课件-一战_第3页
规划原理简要课件-一战_第4页
规划原理简要课件-一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绪论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的居民点。为主要特征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分化产生的。1化-当一个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即意味着这个或地区进入化。-当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总数的。14%时则进入2城镇化(、都市化)1、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 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一个城市经济发 达程度及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表现。33、城鎮化的进程与特点4城市规划学科的形成、发展、理论与

2、实践1、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城市的长远发展, 城市和自然的结合,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2、外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强调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闭性强,着眼于道路网与建筑群5E.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是为健以提供丰富的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生活,四周要有性农业地带,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6雅典A、雅典与 马丘比丘之间的有关变化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B、雅典马丘比丘的思想基石是机械和物质空间决定论;宣扬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

3、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C、雅典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7城市规划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8编制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原则,以构建会为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和谐社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保护环境,保护人文,尊重历史文化,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考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稳定和公共安全。9城市规划的编制阶段城市总体规划 对一定时

4、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做的具体安排。10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位 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定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1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内容(1)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 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3) 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

5、目标;(4) 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12 城市规划区(Urban planning area) 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 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Urban built-up area) 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 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13(5)城市人口规模;大城市 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中等城市 20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 50万; 小城市 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 20万。(6) 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7) 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6、(8)提出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9)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14城镇体系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的城市群体。城镇体系规划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 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15中心城区规划内容1)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2)城市人口规模;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制定空间施;措4)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165)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用地;用地和其他6) 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7) 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

7、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8) 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9) 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1710) 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划定岸线使用原则;城市绿线: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城市蓝线: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11) 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保护范围;研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城市紫线:指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直辖

8、市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 的保护范围界线。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1812)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13)确定电信等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城市黄线: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 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1914)确定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15)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各类防灾规划的原 则和建设方针;2016)划定旧区范围,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 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17)提出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18)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21

9、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1、城市规划区范围;2、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3、城市建设用地;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6、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7、城市防灾工程。22近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1、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2、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3、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4、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5、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措施,城市河湖水系、绿化、环境等保护、整治和建设措施;6、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23近期建设

10、规划的强制性内容1、城市近期建设用地范围;2、城市近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3、城市近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4、城市近期施;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5、城市近期防灾工程。2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 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方位、停车泊位、建筑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254、确定地块出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

11、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5、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26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1 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2 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 布置总平面图。3 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4 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5 市政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6 竖向规划设计。7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27城市规划的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由市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由市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实行分级审批。负责组织编制。分城市规划行政主

12、管28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的一般程序S47上位规划要求行政区划调整建设工程 经评估确需修改审批机关认为应修改实施情况总结是否具备五项“情形”之一不具备具备向原审批机关申请不得修编规划涉及是否涉及强制性内容专题报告不涉及同意规划修编进入规划编制程序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镇总体规划的修改程序与此类似29控规修改的一般程序S48组织论证必要性征求利害关系人意见专题报告原审批机关修改总体规划涉及总规强制性内容不涉及总规强制性内容同意修改进入总规修改程序进入审批程序修

13、改规划方案30城市性质:各城市在经济和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用和承担的分工。发展中所发挥的作31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以“定性 分析”为主。 定性分析说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定量分析分析主要生产部门在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32城市规模指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 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33根据标准

1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RC M W T S U G D E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34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指标 级别用地 指 标(m2/人)60.175.075.190.090.1105.0105.1120.035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用地指标(/人)18.028.010.025.07.015.09.07.0类 别 名 称居 住 用 地工 业 用 地道 路 广 场 用 地绿 地其中:公共绿地36规划建设用地结构类别名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占建设用地

15、的比例(%)20321525815815绿地以上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60-75%37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是以城市建设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38用地评定的分类1、 一类用地适合于城市建设,不须或只须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2、二类用地须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3、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或只有采取合理。工程措施才能修建,因而在经济上不39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和40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1、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2、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

16、空发展有序;3、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4、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41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一)城市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协调发展城市内部结构:反映在城市用地的功能结构、产业结构、结构等方面。城市外部结构:城市平面布局和空间结构的延伸和扩展部分,也指城市建设发展的外部因素和条件。42搞好城市内、外部结构的协调发展,需注意:1、充分重视城乡结合部;2、促成生成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3、注重地域开发序列的衔接与过渡;4、积极制定和推行有效的城市发展策略与建设政策。43(二)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城市下部结构通常是指城市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绿化、处理等基础设施,还包括

17、城市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地下水面。的利用与保护、防治、地面沉陷等方城市下部结构之对应于城市上部结构,具有从属性与制约性,它们经历着制约协调, 再由协调制约这样一个演化过程。44促进城市上、下部结构的协调发展,要做好以下工作:1、基础设施对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2、电厂、煤气厂、水厂、污水处理厂以及大型变电站等设施的选址要谨慎;3、水的合理开发,防止地面下沉;4、注重城市5、合理布置空间的综合开发;建筑;6、保持合理的建设投资比例;45(三)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辅相成,原则上局部服从整体,整体指导局部。(四)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46城市总体艺术布局是根据

18、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城市总体布局,形成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基本构思,确定城市建设艺术的骨架。一个城市的艺术面貌的形成,要因各个城市的具体条件而定。有山因山,有水因水,因山水地势之规律组织到艺术布局中去,有文化古迹风景名胜的条件应充分加以利用。在道路的走向上、市中心的布局上,多考虑对景、借景、风景视线的要求,并加强绿化设施,以丰富城市的面貌。47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1、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1) 散发有害气体的工业不宜过分集中在一个地段上;2) 综合考虑风向、风速、季节、地形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3)建立卫生防护带。482、防止废水污染。3、防止工业废渣污染。4、防止噪声干扰。49工业

19、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模式1、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有三种模式:1) 平行式2) 垂直式3) 混合式50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1) 工业区包围城市2) 工业区与其它用地交叉布置3) 组团式布置4) 群体组合式布置51城市居住用地分布的类型1、 集中布置522、 分散布置533、 轴向布置54TOD(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的构成要素:1、将步行放在交通设计的第一位;2、区域内以轨道交通为特色,形成综合交通系统;3、区域的节点上包含了相互商业和公共设施等多种用途;的写字楼、住宅、4、每个节点进行高密度、高质量的开发,节点的范 围在轨道交通站点5分钟步行范围内;5、每个节点内可以方便地使用自行

20、车、滑车和滑板 作为日常交通工具;6、每个节点内的停车地点在轨道交通中心5分钟步行 范围内,停车地点尽可能精简。55TND(传统社区开发)模式的基本特征:1、一个独特的中心和边界;2、不同的混合的功能使用和建筑类型;3、多种体量的建筑和多种类型的住宅;4、相互连通的步行街道;5、一系列公园、广场和市政建筑,位于重要的位置。56新都市、可步行、连通性的基本原则、混合使用和多样性、住宅的混合、高质量的建筑和城市设计、传统的社区结构、增加密度 、聪明的交通、可持续性、生活质量5758传统CBD现代CBD功能结构以零售商业、业为主, 附有部分办公、管理职能以商务办公(信息产业)为主体 ,辅以相应的服务

21、设施职能以商业零售、城市居民公众活动为特征参与全球、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竞争形象特征以城市中心区为中心,传统建筑为标志,商业活动为空间特征以、超写字楼征和标志交通特征城市交通的一部分,城市交通网的,强调人的尺度相对的交通单元,强调交通效率活动方式以商业行为为导向的公共活动以“人-机”方式进行的信息交换参与者普通“城市人”CBD职员活动特征强调人与人的交往强调运转效率建设方式逐步扩大,积累建设或大规模更新改造解决商业中心交通问题的途径疏解交通源和分解交通流59)调整布局 调整城市商业体系 调整商业中心用地布局形态由沿街两侧均衡发展调整为偏重一侧发展;由沿街坊发展调整为向街坊纵深发展;由线性布局或线面

22、结合布局发展调整为成片区布局。60)改善道路系统开辟外环路; 修建平行道路; 增加道路密度; 加宽路幅;合理展宽交叉口,改变交叉口形式;增设停车场、库61)优化交通组织()限制交通限制车辆种类; 实行限时交通; 限制车行方向。62()实行交通分流平面上的交通分流交通渠化和设置道;空间中的交通分流建设立体交通; 建立完善的步行交通系统。63城市绿地指标部颁标准:1)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 绿地率指绿地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占面积的比例。3) 绿化覆盖率指各种植物垂直投影面积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占面积的比例。64国标绿地指标1) 人均公园面积2)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绿地指标3) 城市建设用地绿地率65城市

23、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在城市用地组织的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2、 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快速路主干路(全市性干道)次干路(区干道)支路(街坊道路)66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4、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5、满足城市各种工程管线布置和人防工程的要求。67城市道路系统基本技术要求、交叉口间距68道路类型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一般道路设计车速(km/h)>80406040<30交叉口间距(m)150025007001200350500150250、道路网密度城市干道网密度=城市干道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km/km2)一般为2.54 km/km

24、2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km/km2)一般为46 km/km2道路网面积率城市道路面积/城市用地面积69、道路宽度道路宽度有路幅宽度与道路宽度两种含义。路幅宽度即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道路宽度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70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一般道路红线宽度(m)601004070305020304、道路横断面类型71铁路中间站的位置选择a 客站、货场与城镇同侧b 客站与城镇同侧,货场与城镇对侧c 货场与城镇同侧,客站与城镇对侧72客运站的布置应接近市区, 中、小城市应将客运站设在城市市区边缘;大城市应将客运站设在市中心区边缘。73港口城市的用地功能布局74公路与城市的连接方式公路等级越高,经过的城镇规模越小,则入境的比重越小,公路越要离开城区大城市宜与城市交通密集地区相切而过,不宜深入区内特大城市利用中心区必穿越市中心区环路,不公路与城市道路各成系统,互不干扰,从城市功能分区之间通过,与城市不直接接触,而在一定的处与城市道路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