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表面碰撞过程_第1页
重构表面碰撞过程_第2页
重构表面碰撞过程_第3页
重构表面碰撞过程_第4页
重构表面碰撞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C与Si重构表面碰撞过程的 分子动力学模拟辅导老师:江建军课题组成员:储小丽 李枫 黄卫锋 范长鑫 褚光 金向峰董凯锋 张春云 周旋 实验目的: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和多体势研究荷能C原子与Si重构表面碰撞动力学过程中如社C原子能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CCMS计算材料学课程设计 1 引言n目前SiC外延主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液相外延(MBE)等技术。高温除了引进杂质的再分布外,在降温过程当中将产生热应力和失配缺陷,严重影响电子器件的应用。而等离子体辅助CVD、超声射流分子束等技术则可以有效降低衬底温度。n这些技术当中,入射C原子能量的引入是温度降低的关键,荷能原子与薄膜表面相互作用的物理

2、过程对于材料控制的微观结构和微量化学比起着重要的作用。nC,Si原子的相互作用的Tersoff势形式为:n E 0.5 (1)n = ( ) ( ) ( ) (2) n且,bij=(1+ ) , = ( ) g( ) (3)n式中,E是体系的总势能 , Vij是i,j原子间的成键能量 。bij被称为键序函数,反映原子间的三体相互作用;ni为势的参数值,由于该势包含了键序的影响,因此能正确描述C、Si等半导体中的原子间的作用。 2 计算模型iij ininij/2ni 1ij,ck i jfikrikijkijVijVcfijrijaRfijrijbAfijr2 计算模型(续)n首先用该势计算了

3、Si(001)表面的弛豫和重构特性,得到了表面二聚化键长约0.24nm,表面层原子平均下降0.06nm,与一些实验和理论计算数据符合很好。然后用该势拟了不同能量C原子与Si(001)重构表面的相互作用。计算中Si衬底由8层,每层32个Si原子组成。整个衬底分为3部分。第1部分是底部2层,在整个动力学过程中保持Si原子固定;第2部分是表面2层,完全受Tersoff势决定的力场作用;第3部分是中间4层,其原子用速度标定法,使衬底温度恒定。体系动力学方程的数值积分用LeapFrog算法实现,计算步长0.5fs。 3模拟结果与分析 n具有一定能量的C原子入射衬底表面,只有失去垂直表面向外动量的原子能够

4、停留在表面上与衬底原子成键,否则就会被散射再进入空间,这与入射粒子的性质、能量以及基底的性质、温度有关。为了清楚地了解C原子与Si表面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及能量转化,选取图1所示的a、b两处不同入射位置,模拟了典型碰撞过程中入射原子能量的变化,对其与Si原子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模拟结果与分析(续)n固定C原子的入射能量为4eV,在衬底a,b位置上方0.2nm处垂直入射,每个模拟事件从原子与表面相互开始记录至2ps,更长的记录时间观察不到明显的结构变化。C原子在位置a和衬底发生作用后,吸附在衬底表面,与Si原子稳定成键。n图2给出了从原子入射到成键过程的原子瞬时构型图。图3为成键过程中C原子

5、的能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图2 与 图3 图3 分析n0 时刻是c原子进入衬底的作用区域时间范围,C原子能量恒定。n 之后C原子能量下降,15fs之后c原子没有足够能量与原子继续接近。nSi原子由 时刻起,Si原子1、2由于热效应和与C原子横向作用的影响,振动加剧,促使1,2原子间二聚键被打开,同时C原子由于受到原子1、2不平衡力矩的作用横向能量开始增加,出现在1、2势阱中的振荡运动,振动沿(1,1,0)方向 。1t1t2t 图3分析(续)nt3=86fs时刻完成一振荡周期。n当到达t4=130fs时,C原子沿(-1,1,0)方向的横向动量达到一极大值,越过1、2原子间势垒作用徙动到1、3原子

6、的作用势阱,能量进一步下降,最后与原子2稳定成键,键长为0.179nm。 入射C原子与衬底原子2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C-2的距离随时间逐渐减小,最后在0.179nm处达到平衡,考虑到实际SiC薄膜生长应为多个C、Si粒子作用过程,此值与理论上C-Si键长0.187nm偏差不大C原子与衬底发生散射过程时能量随时间的变化 n在t1=48fs时刻超C原子与Si原子出现作用,由于入射C原子与表面层Si原子距离较远,作用较为微弱,C原子直接穿过4个表面二聚的中心,深入衬底。n到t2=62fs时,C原子与次表面层Si原子碰撞损失大部分能量,Si-Si键受到压缩,此时在Si原子的斥力作用下,C原子将离开衬

7、底,能量开始加。nt3=98fs时刻,纵向能量达到最大值,由于在不平衡力矩作用下,横向能量有所增加,使得总能量出现增加的过程,此时C原子有足够剩余的能量离开衬底,随C原子逐渐离开Si原子的作用范围,横向能量逐渐减小,最终C原子反弹离开衬底,能量不再变化。 C原子高度随时间的变化n相同能量的荷能C原子在不同Si衬底位置入射时会产生不同的物理过程,主要原因在于C原子入射位置对应Si原子表面的局部构型使成键过程所需C原子能量的不同。在入射位置a处,C原子易于被Si原子吸附,与其成键,这是由于位置a二聚体附近,C原子的入射易造成二聚键的断裂,使Si原子出现悬键,易和C原子结合。而碰撞位置b位于二聚体之间的区域,当C原子到达表面时,不易和Si原子发生作用,可深入内部与Si原子作用,所需的能量就大了许多。如在入射位置b,将C原子的能量改为8eV,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发现作用过程变为成键过程。 4 结论n荷能C原子的能量损失主要发生在与Si原子作用开始后极短的时间后,这主要由晶格内光频声子的振动频率所决定。nC原子入射位置对应到达衬底表面后Si原子的表面构型,产生不同的作用过程。nC原子能量的增加有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