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 (2)_第1页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 (2)_第2页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 (2)_第3页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 (2)_第4页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关于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及控制 (2)现在学习的是第一页,共63页 目录危重病人血糖控制的目标危重病人异常血糖的现状危重病人血糖监测的方法现在学习的是第二页,共63页 我国研究显示,65%危重症患者存在血糖异常随机血糖值范围不同随机血糖值的急危重症患者所占比例(%)赵玲, 陶志敏. 中国实用医学, 2008;3(33):71-7265%危重症患者存在血糖异常危重症患者存在血糖异常现在学习的是第三页,共63页 高血糖、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是ICU危重症患者死亡 的危险因素Sechterberger MK1, Bosman RJ, Oudemans-van Straaten

2、 HM, et al. The effect of diabetes mellitu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asures of glycaemic control and ICU mortality: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Crit Care. 2013 Mar 19;17(2):R52Text in here高血糖血糖波动低血糖ICU危重症患者的死亡风险现在学习的是第四页,共63页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血糖3.89 6.11CO2+H2O其他糖其他糖肝,肌糖原肝,肌糖原脂肪,氨基酸脂肪,氨基酸等等肝糖肝

3、糖非糖物质非糖物质食物糖食物糖消化吸收分解糖异生氧化分解糖原合成磷酸戊糖途径等脂类,氨基酸代谢现在学习的是第五页,共63页现在学习的是第六页,共63页血糖水平的调节血糖水平的调节l升升血血糖激素:糖激素: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髓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 生长激素生长激素 甲状腺素甲状腺素 性激素性激素 l降降血血糖激素:糖激素: 胰岛素胰岛素( (体内唯一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降低血糖的激素) ) 现在学习的是第七页,共63页危重症患者的高血糖发生因素患者体质疾病因素治疗因素l 胰腺储备l 胰岛素抵抗l 外源性糖皮质激素l 升压药l 全胃肠外营养l 肠道营养l

4、 儿茶酚胺类l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活作用l 炎性细胞因子l 脂毒性Dungan KM,et al. Lancet 2009; 373: 1798807营养治疗如何选择?营养治疗如何选择?多种因素能引起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多种因素能引起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现在学习的是第八页,共63页患者发生高血糖的原因及机制患者发生高血糖的原因及机制1.应激反应 危重症患者在遭受感染、创伤或存在严重的呼吸、心、肾功能不全时会出现糖代谢改变,糖的生成率超过糖的清除率是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原因。早在 1877年GlaudeBernard就描述了在失血性休克中的高血糖情况3。不明原因的高血糖是感染或炎症反应的信号

5、, 这种高血糖是由于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增加引起的。1.1.1 1)升糖激素 在应激状态下,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过度兴奋,促分解激素, 如糖皮质激素、 胰升糖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等分泌增多, 而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 胰升糖素/胰岛素比例失调, 从而使糖异生增加, 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增加, 糖的生成速率明显增加。2)细胞因子 在严重应激状态下, 来自不同组织的多种细胞因子对高血糖的产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知细胞因TNF-主要通过调节胰岛素受体后信号的传导, 造成肝脏和骨骼肌对胰岛素耐受而使血糖增高4。2 高龄 年龄也与高血糖发生率相关,在对创伤患者的研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同

6、年轻人相比, 其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8%和0%6现在学习的是第九页,共63页患者发生高血糖的原因及机制患者发生高血糖的原因及机制3 糖摄入过多 肠外营养( PN) 和肠内营养“ overfeeding ”均可引起高血糖。有研究显示, 一组接受PN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 葡萄糖输注速率超过4mg/( kgmin) 的患者中50%可能发生高血糖; 相反, 葡萄糖的输注速率小于4mg/ ( kgmin) 时,发生高血糖的危险明显降低7。还有研究表明, 床旁血液滤过中置换液提供的葡萄糖平均在300g/d以上, 但超滤液中丢失的葡萄糖约为80g/d时, 提示葡萄糖摄入量明显增加。4 其他 糖尿病、肥胖症、

7、某些药物, 包括糖皮质激素、拟交感神经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也可引起高血糖。现在学习的是第十页,共63页应激性高糖血症应激性高糖血症应激性高糖血症是指机体遭受打击后血糖高于正常范围,不论既往是否合并有糖尿病。住院高血糖诊断标准:患者住院期间任意时点的血浆葡萄糖水平7. 8mmol/ L(E 级)。应激性高糖血症是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影响机体代谢状态、免疫功能,增加感染性并发症发生,并成为独立因素影响危重症患者预后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一页,共63页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 l靶器官对胰岛素反应性降低或丧失,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及细胞膜结构、功能异常的现象,表现为一定量的胰岛素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低于预

8、计正常水平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二页,共63页机体胰岛素抵抗机体胰岛素抵抗l糖皮质激素 生长激素 胰高血糖素等可以使胰岛素受体数目下调或受体结构改变。 l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通过降低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内在活性而降低脂肪细胞对糖的摄取l儿茶酚胺还可以抑制糖诱导的胰岛素释放,导致机体产生高血糖 l应激时糖原合成酶活性下降,抑制糖原合成,糖原合成下降可能是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之一。l糖异生增强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又一原因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三页,共63页胰岛素抵抗三种形式胰岛素抵抗三种形式胰岛素的效应器官胰岛素的效应器官( (靶器官靶器官) )对胰岛素对胰岛素的的敏感性降低敏感性降低。即正常浓度的胰岛素。

9、即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不能发挥相应的效应不能发挥相应的效应, ,超常量胰岛素才超常量胰岛素才能引起正常量反应。能引起正常量反应。靶器官对胰岛素的靶器官对胰岛素的反反应性降低应性降低, ,增加胰岛增加胰岛素用量也不能达到最素用量也不能达到最大效应大效应。靶器官对胰岛靶器官对胰岛素的素的敏感性及敏感性及反应性反应性均降低均降低。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四页,共63页应激反应中细胞因子对胰岛素的应激反应中细胞因子对胰岛素的抵抗抵抗lBloomgarden提出, TNF-所致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l降低与胰岛素受体相关的肌醇三磷酸激酶的活性l抑制骨骼肌细胞、脂肪细胞对葡萄糖载体蛋白的表达,导致胰岛素生物功能的下降

10、。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五页,共63页高血糖的危害高血糖的危害 1.高血糖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 如T淋巴细胞水平改变, 吞噬细胞的吞噬杀伤功能下降9, 微生物在高糖环境下生长繁殖迅速, 高血糖患者感染的易感性明显增加。 2.高血糖也可降低补体的活性, 糖通过补体进行糖化作用, 和微生物竞争与补体的结合, 抑制调理作用。Sarah等11研究发现, 血糖水平超过6.08.0mmol /L的非糖尿病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增加3倍, 提示高血糖可能对缺血性脑组织有直接毒性作用。 3.高血糖是加重机体能量代谢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全身性感染及烧伤患者中,糖氧化的速率显著增加, 糖的异生.摄取和利用也

11、增加, 显示出在应激状态下, 机体对能量负荷的需求是增加的12, 而机体营养底物的供给是维持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的基础, 高度应激状态下的高能耗、高氧耗和高分解代谢更加重了机体能量储备的耗竭, 最终可以导致细胞水肿、溶解和器官功能衰竭。现在学习的是第十六页,共63页 应激性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脑血管意外神经病变肾病急性肾衰竭多神经病变延长机械通气输血需求败血症和伤口感染缺血/梗塞血液动力学损害心律失常Dungan KM,et al. Lancet 2009; 373: 1798807应激性高血糖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七页,共63页 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死亡风险更高Dunga

12、n KM,et al. Lancet 2009; 373: 1798807与血糖正常人群相比,死亡风险增加的倍数*P0.05,vs.血糖正常人群在一项综述性研究中共考察了1886例住院患者,按照糖耐量正常、先前已知患有糖尿病、新诊断糖尿病(空腹血糖7mmol/l或两次随机血糖均11.1mmol/l)分为三个层次在调整了年龄、BMI、性别、高血压、冠心病、感染、肾衰,以及ICU入院等因素后与糖耐量正常的患者相比,新诊断与糖耐量正常的患者相比,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增加了的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增加了18.3倍(倍(p0.05)已知患有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仅已知患有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仅增加了增加

13、了2.7倍(倍(p300mg/dL 42.5lKrinsley JS. Mayo Clin Proc. 2003 ; 78:1471-1478 ( n=1826 , Mix-ICU )l不同血糖水平影响感染性并发症的 meta 分析表明:l血糖:180mg/dl vs.150mg/dl ,感染并发症增加 61 ;l血糖:160mg/dl vs.144mg/dl ,感染并发症增加 42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九页,共63页 低血糖增加危重症患者的死亡风险0.80.70.60.50.40.30.20.10糖尿病死亡率(%)7070-8080-9090-100100-110300290 -300280

14、-290270 - 280260 - 270250 -260240 -250230 -240220 -230210 -220200 -210190 -200180 -190170 -180160 -170150 -160140 -150130 -140120-130110-120Kosiborod et al. Circulation 2008;117:1018-1027. n=16,871平均血糖(mg/dl)16871名急性心梗患者平均住院血糖和院内死亡率的关系无糖尿病全部患者6.7mmol/L3.9mmol/L心肌梗死血糖的“J”形相关性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页,共63页 重症患者与血糖相关

15、的死亡风险不只是高血糖 或低血糖l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显示,不但平均血糖水平高低与ICU患者预后相关,血糖的波动也同样影响血糖控制的效果,并对预后产生影响,而且是预测死亡率更敏感的指标l血糖波动对组织细胞的损伤主要是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增强,使内皮细胞和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及功能受损l当人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忽高、忽低时,非常容易导致组织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损害,尤其大幅度变化时发生的低血糖,对机体的损害程度远远大于高血糖l血糖控制不能仅关注短时期内某段时间,血糖控制越严格,相伴而来的低血糖风险越高,血糖变异度也相应增加,这样的结果可能抵消了血糖控制带来的益处血糖波动大可导致死亡风险增加血糖波动大可导致死亡风险

16、增加Sechterberger MK1, Bosman RJ, Oudemans-van Straaten HM, et al. The effect of diabetes mellitu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asures of glycaemic control and ICU mortality: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Crit Care. 2013 Mar 19;17(2):R52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一页,共63页3.血糖严格控制对 SICU 预后的影响 l国内外相继展开了单中心与多中心前瞻研究,试图通过强化胰

17、岛素治疗,使应激性高血糖得到控制,l并由此改善危重症预后。l其它单中心研究中有些获得了改善预后的效果,但目前尚无来自多中心的研究结果,低血糖是一个重要的负面影响因素。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二页,共63页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三页,共63页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四页,共63页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五页,共63页胰岛素胰岛素l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首选药物, 在改善预后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其不依赖血糖浓度, 在细胞和分子水平有快速强劲的抗炎效应, 除能降低血糖, 抑制有潜在危险性的前炎症介质( TN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外, 还能直接促进呼吸肌合成代谢, 减少高血糖对神经轴突的损伤, 加快缺血部位的恢复,

18、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30。但在危重症患者抢救中, 当患者不能进食, 存在酮症、昏迷、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很难通过皮下注射来达到目的, 必须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31。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六页,共63页 AACE/ADA血糖管理共识:危重症患者推荐Moghissi ES, et al. Endocr Pract. 2009 May-Jun;15(4):353-69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七页,共63页 ADA:糖尿病医学诊疗实用标准纲要-2012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12;35(Suppl.1):S11S63现在学习的

19、是第二十八页,共63页 2013 ACP指南修订了对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值 的推荐Qaseem A, et al. Inpatient Glycemic Control: Best Practice Advice From the Clinical Guidelines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Am J Med Qual. 2013 Jun 7最佳实践建议最佳实践建议:内科或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应用胰岛素治疗时,控制血糖目标是内科或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应用胰岛素治疗时,控制血糖目标是7.811.1mmol/L(140200mg

20、/dL)1.应避免血糖低于应避免血糖低于7.8mmol/L(140mg/dL),因为血糖低于该目标时,因为血糖低于该目标时,低血糖危害性增加低血糖危害性增加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九页,共63页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目标专家共识(2013)要点)要点l 证据等级证据等级l参照美国糖尿病学会(参照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的证据等级分级标准,标注于相应推荐后的括号中。)的证据等级分级标准,标注于相应推荐后的括号中。l 住院高血糖制定标准住院高血糖制定标准l患者住院期间任意时间点的血浆葡萄糖水平患者住院期间任意时间点的血浆葡萄糖水平7.8mmol/L(E级级)。l

21、 高血糖管理总体原则高血糖管理总体原则l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一般情况下不必快速降糖和快速达标;一般情况下不必快速降糖和快速达标;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血糖不一定要达标;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血糖不一定要达标; 降糖治疗应尽量避免低血糖,尽量避免超降糖治疗应尽量避免低血糖,尽量避免超重和肥胖患者体重增加;另一方面,不能因采用宽松血糖管理目标而增加感染和高重和肥胖患者体重增加;另一方面,不能因采用宽松血糖管理目标而增加感染和高血糖危象的风险。血糖危象的风险。l 血糖控制目标分层血糖控制目标分层l1. 一般控制:一般控制: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FBG

22、)或餐前血糖()或餐前血糖(PMBG):):68mmol/L; 餐后餐后2h血糖(血糖(2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间点血糖水平: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间点血糖水平:810 mmol/L。l2. 宽松控制:宽松控制: FBG或或PMBG:810mmol/L; 2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间点血糖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间点血糖水平:水平:812 mmol/L,特殊情况可防宽至,特殊情况可防宽至13.9 mmol/L。l3. 严格控制:严格控制: FBG或或PMBG:4.46.0mmol/L; 2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间点血糖水平: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间点血糖水平:68 mmol/L。现在学习的是第三

23、十页,共63页防止低血糖防止低血糖l在ICU中严格血糖控制技术已经得到应用, 但面临着能否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的挑战。有人报道13, 危重患者持续静脉给予胰岛素, 不可避免地会提高低血糖的发生率,但系统回顾性分析中发现, 强化胰岛素治疗中, 反复低血糖发作的患者与无反复低血糖发作的患者相比, 其神经、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没有差别。王灵聪等33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 发现强化胰岛素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低血糖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并无显著性差异。在Ohkubo34的研究中,低血糖发生率比较低, 两组之间没有差别。Van den Berghe13报道, 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使低血糖发生率增加60%

24、( 低血糖定义为2.2mmol /L) , 这种低血糖并不使临床恶化, 但如果血糖2.2mmol /L时, 可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害, 故迅速发现和纠正低血糖非常重要。低血糖患者多发生在禁食、病情极危重或胰岛素过量时, 往往同时发生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大汗等, 因此, 在应用胰岛素的同时, 应注意输注糖和营养, 并定时进行血糖监测, 以减少低血糖的危险。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一页,共63页正确监测血糖正确监测血糖 严格血糖控制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血糖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血糖控制方案的严格执行。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二页,共63页快速血糖测定是一种快速有效监控血糖快速血糖

25、测定是一种快速有效监控血糖的手段的手段l张涛等23研究发现, 用快速血糖仪分别测定静脉全血和指端毛细血管的血糖值, 与实验室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的静脉血清糖三者比较, 毛细血管血糖值与实验室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的静脉血清糖结果相符, 提示快速血糖仪所测的毛细血管血糖是可靠的,但血糖仪测静脉全血血糖的可靠性差, 不推荐使用。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三页,共63页快速血糖测定影响因素快速血糖测定影响因素指端皮肤消毒方法对测定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l使用75%酒精消毒皮肤时需待手指末端皮肤干燥后再采血, 否则水分稀释血液,而且酒精也会对试纸上的氧化酶产生影响, 从而导致测量值不准确。l现在临床上使用的血糖

26、仪多是通过比色感应来测定血糖值,为避免干扰比色感应,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不主张用碘酒消毒。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四页,共63页l毕惠敏25研究显示, 不同手指指端血糖值存在差异。近69%的被测试者无名指血糖值高于食指血糖值,近25%的被测试者食指血糖值超过无名指, 因此需监测血糖值的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应相对固定在同一手指指端采血。采血一般选择左手无名指尖两侧指甲角皮肤薄26处为佳。采血时进针深度以针尖刺到皮肤乳头层毛细血管为宜, 一般进针深23mm,自然流出血液27使血珠呈豆粒大小即可, 采血不足可导致血糖值偏低, 采血过多也会造成血糖值有偏差28l。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五页,共63页l快速血糖仪也存在

27、一定局限性l血糖浓度范围最高只能达到33mmol /L, 血糖值过高时快速法测定血糖是不可靠的。需抽静脉血化验,以免诊断失误。l快速血糖仪和试纸应置于干燥处保存, 定期校正, 防止潮湿, 以免影响血糖值的准确性。 l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六页,共63页血糖严密监测 l动态监测 TPN、EN:营养治疗前、治疗中 PO:空腹、餐前、餐后、夜间血糖l取血部位 A取血 V 取血 Fingerstick ( capillary glucose )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七页,共63页血糖检测频率血糖检测频率a.如果血糖 200mg/dl 或 99mg/dl:每30分钟检测一次血糖;b.如果血糖在 100-20

28、0mg/dl:可以每小时检测一次血糖。每小时测1次血糖( 毛细血管法或全血法) , 直到稳定( 连续3次监测均在理想范围) , 减少到每2h测1次, 如果血糖在理想范围, 4h后改为每4h测1次血糖。如果胰岛素输注速度改变, 则要重新改为每小时测1次血糖。如果血糖变化迅速( 即使在理想范围) 或在严重范围, 如20mmol /L, 则需要30min测1次血糖。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八页,共63页血糖严密监测 l血糖调整应根据血糖变化,成比例调整,输液泵控制营养液与胰岛素液的输注速度l出现与感染有关的血糖增高时,密切监测血糖水平l应用较大量的皮质激素时(如氢考90mg),需酌情增加胰岛素用量;血糖监

29、测每隔12hr测定,稳定后每隔 4hrs 测定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九页,共63页对于对于ICU危重症患者的血糖水平应给与特别关注危重症患者的血糖水平应给与特别关注 小结l高血糖增加了危重症患者的死亡风险l高血糖使患者的转归和预后恶化l低血糖和血糖波动也会增加ICU死亡率l血糖水平为预测死亡率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现在学习的是第四十页,共63页危重患者临床营养支持极其关键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12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3可减少净蛋白分解及增加合成,改善潜在和已发生的营养不良状态,防治并发症中国重症加

30、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欧洲、美国及国内危重症治疗指南均推荐:重症患者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要给欧洲、美国及国内危重症治疗指南均推荐:重症患者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要给予营养支持。危重患者可通过营养支持改善以下内容:予营养支持。危重患者可通过营养支持改善以下内容:现在学习的是第四十一页,共63页 高血糖患者肠内营养品需要考虑的因素l提供能量l控制血糖的配方元素考虑Text in here三大宏量元素膳食纤维其他微量元素控制血糖现在学

31、习的是第四十二页,共63页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目的l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l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这是实现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总目标。 现在学习的是第四十三页,共63页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原则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原则l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要需要给予营养支持l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尽早开始l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充分考虑受损器官的耐受能力充分考虑受损器官的耐受能力l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应积极采用肠内应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EN)l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使用或不足

32、,应考虑胃肠道不能使用或不足,应考虑肠外营养,或联合应用肠内营养(PN,PNEN)l重症病人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应掌握“允许性低热卡允许性低热卡”原则原则(2025Kcal/Kgday);在应激与代谢状态稳定后,能量供给量需要适当的增加(3035Kcal/Kg*day)现在学习的是第四十四页,共63页营养支持的方式营养支持的方式 l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有三种方式: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有三种方式:l胃肠道胃肠道内内营养营养(EN),),l胃肠道胃肠道外外营养营养(PN),),l胃肠道胃肠道内内营养营养加加胃肠道胃肠道外外营养营养(EN+PN)。)。现在学习的是第四十五页,共63页PN的的应用指征l不能耐受

33、肠内营养和肠内营养禁忌的重症病人,应选择完全肠外营养支持(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的途径。l主要指:1)胃肠道功能障碍的重症病人;2)由于手术或解剖问题胃肠道禁止使用的重症病人;3)存在有尚未控制的腹部情况,如腹腔感染、肠梗阻、肠瘘等。 现在学习的是第四十六页,共63页肠外营养支持的禁忌肠外营养支持的禁忌存在以下情况时,不宜给予:l早期复苏阶段、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或存在严重水电介质与酸碱失衡;l严重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l急性肾功能衰竭存在严重氮质血症;l严重高血糖尚未控制。现在学习的是第四十七页,共63页PN的主要营养素及其应用原则l葡萄糖是肠外营养中

34、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葡萄糖是肠外营养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一般占非蛋白质热卡的一般占非蛋白质热卡的5060,应根据糖,应根据糖代谢状态进行调整。代谢状态进行调整。 l脂肪补充量一般为非蛋白质热卡的脂肪补充量一般为非蛋白质热卡的4050;摄入量可达;摄入量可达11.5g/kg.d,应根据血脂廓,应根据血脂廓清能力进行调整,脂肪乳剂应匀速缓慢输注。清能力进行调整,脂肪乳剂应匀速缓慢输注。 现在学习的是第四十八页,共63页PN的主要营养素及其应用原则l重症病人肠外营养时蛋白质供给量一般为重症病人肠外营养时蛋白质供给量一般为1.2-1.5g/kgday,约相当于氮,约相当于氮(16%蛋白质蛋白质量

35、量)0.20-0.25g/kgday;热氮比;热氮比100150kcal:1gN。l水、电解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应作为重症病水、电解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应作为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组成成分人营养支持的组成成分 。l特殊营养素特殊营养素 。现在学习的是第四十九页,共63页EN的适应症的适应症l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应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应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lPN病人,一旦胃肠道可以安全使用时,则应病人,一旦胃肠道可以安全使用时,则应逐渐向肠内营养或口服饮食过渡。逐渐向肠内营养或口服饮食过渡。l在条件允许时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在条件允许时

36、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 。现在学习的是第五十页,共63页EN的优点全面、均衡,符合生理;维护胃肠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高分解代谢;减少术后并发症经济又安全。现在学习的是第五十一页,共63页维护胃肠道功能q维持胃肠道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q保护肠粘膜屏障,防止细菌易位;q维持消化液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q保护肝脏功能;q刺激和促进受损的肠道尽快恢复功能。现在学习的是第五十二页,共63页提高机体免疫力q改善病人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力;q保护肠粘膜屏障,防止因细菌易位造成的肠源性感染;q刺激胃肠道分泌免疫球蛋白。现在学习的是第五十三页,共63页EN禁忌症 l当重症病人出现肠梗阻、肠道缺血时;l严重腹胀或腹腔间室综合症时。l对于严重腹胀、腹泻,经一般处理无改善的病人,建议暂时停用肠内营养。现在学习的是第五十四页,共63页 肠内营养途径选择与营养管放置 l经鼻胃管途径:常用于胃肠功能正常,非昏迷以及经短时间管饲的病人。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返流、误吸、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增加。l经鼻空肠置管喂养:优点是返流与误吸的发生率降低,病人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增加。但要求在喂养的开始阶段,营养液的渗透压不宜过高。l经皮内镜下胃造口:优点是可长期留置营养管。l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优点除减少了鼻咽与上呼吸道的感染并发症外,减少了返流与误吸风险,并在喂养的同时可行胃十二指肠减压。尤其适合于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