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 新版高一历史单元测试A. 市民阶层逐渐形成B. 拜金逐利之风盛行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C. 重农抑商政策强化D. 史学思想发生变化13.在宋代,我国城市人口中大多数是贵族、官员、军兵及其家眷、仆从,他们都是“市民 ”,但却不是工商业者,而同一( 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时期西方的许多城市则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这反映出宋代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 小题,共 60分)A. 城市商业化水平较低B. 抑商传统限制了工商业发展1.宋代,皇帝的诏令在没有下达之前,中书省要进行是否可行的审批,下达之后还有御史或谏官指出其是否错误。这C. 城市的政治功能加强D.
2、 新生产关系的萌芽受到阻碍反映了宋代()14.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 “”“”。宋初纸币 交子 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 的 交 ,是交合的意思,A. 皇权专制受到了抑制B. 宰相权力进一步扩大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由此可见,纸币C. 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D. 行政监督体系的严密A. 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B. 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2.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限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C. 产生过程中注重其“”D. 极易导致封建王朝出现通货膨胀防伪 功能A. 江浙行省B. 宣政院C. 中书省D. 澎湖巡检司15.宋代的印刷技术发达,书籍生产和
3、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历史现象说明()3.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A. 国家治理推动了技术发达B. 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A. 颁布附益之法B. 设置转运使C. 推行募兵制度D. 实施行省制度C. 科举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D. 宋词兴盛推动了文化普及4.“如此之大,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16.“”培根曾说: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改变了整个世界使原料多样化,还能化旧利废,取材方便,提高了植物纤维的质量,便于普遍推广,成为书写的不可或缺的材料。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发现了。”这里所说 “影响 ”主要是指()这种
4、工艺带来的变革()A. 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遥遥领先B. 使世界由分散走向了整体A. 造出中国最早的纸张B. 奠定了雕版印刷的技术基础C. 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D. 是欧美 T 业革命开展的根本原因C. 为兴办太学创造条件D. 便利科学文化的传播与推广5.明末文人袁宏道说, 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 不少书籍 “原板未行, 翻刻踵布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17.某同学的论文涉及 “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的重农抑商政策”这一论点, 下面能作为他写作的论据的是() 商品经济繁荣 市民文学兴盛 印刷工艺提高 专制政治强化。A. 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A.B.C.D.“”B.
5、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6.同学们发现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中不属于穿帮镜头的是()C. “工商皆本 ”思想出现,出现著名的商帮A. 孔子周游列国时经常以玉米充饥D. 离城镇较远的地方民间集市开始形成B. 荀子书房悬挂着隶书书写的“仁者,爱人 ”18.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 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从中可以推测他们C. 战国时期的秦国将军子安说“纸是包不住火的 ”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D. 元朝时人们在瓦肆中观看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A. 道学B. 法学C. 理学D. 佛学7.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
6、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19.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 “转型 ”的主要表现是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B. 地方行政监察体制日益完善C. 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 内阁制代替三省制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不断扩大D. 中央与地方的分权趋于合理8.元代枢密院的最高长官枢密使由皇太子兼任,无太子时空而不置;元代的宰相及其他行政官员常常兼任枢密院的要20.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
7、官记录,称起居注,在位皇帝不能查阅。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职。有此推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坏这一规矩。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保障枢密院与中书省的双向制衡B. 巩固枢密院决策机构的地位A. 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军事节制D. 保证中央政令在军队中贯彻执行B. 唐太宗的 “仁君 ”形象具有示范作用9.长江流域取代黄河流域,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大约是在()C. 起居注因 “劝诫 ”功能备受皇帝重视A. 两晋时期B. 唐宋时期C. 两宋之际D. 明清之际D. 古代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得以强化10.假
8、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40 分)A. 贩卖粉彩瓷器21.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B. 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材料一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C. 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D. 到会馆停宿柳宗元封建论11.下列对古代中国官员选拔任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汉武帝选拔身份低微的士人组成外朝以牵制内朝B. 九品中正制是世官制的一种,强化了中央的权力C. 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政治公平性加强D. 元朝行省长官不
9、再由中央任免12.全唐文中共计出现22 条 “罢市,记载,有21 条表示重要人物逝世,百姓悲痛,仅1 条与经济利益有关。北宋时期,因经济利益受损而罢市的记载在史书中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唐宋之际()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 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 ( “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 ) 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第1页,共 4页材料三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
10、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 ”的历史作用(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2019 新版高一历史单元测试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
11、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材料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 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高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民破”。摘编自邱树森、 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 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 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 除商旅货
12、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4)政治制度 “针对现实 ”“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 “本原精神 ”“仍可不变 ”。综合上述材料, 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 ”是指什么?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 ”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第2页,共 4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 D【解析】 A 材料反映
13、的是皇帝的诏令有各个方面的审批和监督,但并不是对皇帝权力的制约。B材料反映的不光是宰相,也体现了御史和谏官的作用。C材料体现不出行政效率是否高。D从材料可以看出,皇帝的命令在下达之前要审批,下达之后,还有谏官和御史对其提出批评,说明行政监督体系非常严格。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求学生结合送到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宋朝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一方面大力的加强中央集权,但另一方面也为了保障君主执政的科学防治决策的失误,也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监察体制和决策审批制度。2.【答案】 D【解析】江浙行省辖地相当于今天浙江、福建,故A 不正确。宣政院管辖西藏,故
14、B 排除。中书省既是最高行政机构,山东山西 河北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则由中书省直辖 称为 “腹里 ”,故 C 排除。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今台湾),故D 项正确。故选: D。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对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的掌握和运用。3.【答案】 B【解析】根据所学,北宋设转运使,控制地方财政,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因此B 项正确;AD 项都属于行政上的措施,C 项是军事制度,与材料中经济手段不符,故ADC 排除;故选: B。本题考查北宋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关键是材料信息中“经济手段 ”的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现
15、和运用能力,属于基础能力要求,难度不大。4.【答案】 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欧州的影响在于帮助资产阶级打败了封建势力,促进了其社会转型,故 C 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欧州的影响,故A 项错误。使世界由分散走向了整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而且也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影响,故B 项错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与欧美的工业革命无关,故D 项错误。故选: 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欧州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以培根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欧州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5.
16、【答案】 A【解析】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学兴盛、印刷工艺提高,有利于明末江南地区出版业的繁荣,故 正确; 专制政治强化不利于文化发展,排除。故选: A。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1、商业市镇兴起;2、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3、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4、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5、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重农抑商的影响:1、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
17、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2019 新版高一历史单元测试极作用。2、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6.【答案】 D【解析】玉米传入中国是在明清时期,故A 错误;隶书到秦朝时统一,故 B 错误;造纸术出现于西汉时期,故C 错误;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杂剧,故D 正确。 故选: D。本题考查宋词和元曲,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昆山腔发源于江苏昆山,最初只是些民间小唱,曲调悠扬婉转,后来经著名戏曲名家魏良辅吸收其他声腔的优点,又借鉴了北曲的演唱方法,对昆腔进行了改革,创造出转喉押调、字正腔圆的新腔,就
18、是号称“水磨腔 ”的昆曲。昆曲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是汤显祖和牡丹亭。元朝时,中国戏曲艺术开始走向真正成熟,出现元杂剧。元代的戏曲形式称为元杂剧。元杂剧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是关汉卿和窦娥冤此外,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等。7.【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发自商鞅, 极盛于始皇”中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经历了商鞅变法、秦始皇、完成于汉武帝时期,因此B 项正确;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夏启时期,行省制开始于元朝,内阁制开始于明朝,因此
19、ACD 项错误。故选B。8.【答案】 D【解析】依据题干“无太子时空而不置”、“元代的宰相及其他行政官员常常兼任枢密院的要职”可以看出元朝枢密院的这种做法是为了保证中央政令在军队中贯彻执行,故D 项正确AC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B 项错在 “决策机构的地位”,决策权在皇帝手中,应排除故选 D本题考查元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需要掌握元朝设置枢密院的要职的目的解题的关键是对“无太子时空而不置”、“元代的宰相及其他行政官员常常兼任枢密院的要职”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元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考查对元朝设置枢密院的要职的目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答案】 C
20、【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都南迁后,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长江流域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故答案为C;ABD 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 C。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能力。结合所学知识,粉彩出现于清朝,晚于宋朝,排除A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B 符合题意;宋朝商业活动已打破空间限制,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存在于宋之前,排除C;会馆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排除 D 。故选 B。11.【答案】 C
21、【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项 外朝以牵制内朝,明显错误;一种; D 项错误, 元朝行省长官还是由中央任免;科举制使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增加政治公平性,C 项正确。故选 C。12.【答案】 A【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宋两朝都有“罢市 ”的记录,但唐朝只有1 条与经济利益有关,而宋朝时与经济利益有关的罢市却屡见不鲜,这体现了工商业者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即教材中所说的“市民阶层 ”, A
22、正确。材料明确说宋代罢市是因为 “经济利益受损 ”,而非拜金逐利,排除 B。宋代商业打破了时空限制,表明商业政策相对宽松,排除C。史书中对罢市的记载增多并不能说明史学思想的变化,排除D 。第3页,共 4页故选: 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能力。本题通过 “罢市 “这一历史现象来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形成,独辟蹊径,考查了考生的史料研读与历史解释能力,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13.【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西方商业的发展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及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是解题的关键。【解答】 A
23、. 根据题干可知,西方因为工商业的繁荣造就了市民群体,宋代与同时期西方市民群体的构成差异实质上是商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故选A 。B.宋代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城市商品经济繁荣,B 项不符合史实,故不选 B 。C.宋代坊市分界打破,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经济职能体现更加明显,C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不选C。D. 新生产关系指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代中后期出现,D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不选D。故选 A 。14.【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纸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 C.根据材料 “ 交子 的 交 ,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可知,交子在产生过程中做了
24、特别的规定,故 C 项正确。ABD. 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ABD 。故选 C。15.【答案】 B【解析】 A 材料中没有体现国家政策推动技术发达,排除;B从材料 “印刷技术发达 ”“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看出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生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所以说技术进步会推动社会发展,正确;C材料中没有体现科举制度的发展,排除;D材料中没有体现宋词的发展,排除。故选: B。16.【答案】 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描述的是造纸术发明的影响,便利科学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故D 项正确。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材料没有说明,故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造纸术,与印刷术无关,故B 项错误。
25、太学的兴办与汉武帝独尊儒学有关,与题干材料无关,故C 项错误。故选: 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影响。需要掌握造纸术发明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造纸术发明的影响解答即可。本题考查对造纸术发明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答案】 A【解析】宋朝时期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放宽,市坊界限打破,经营时间也被打破,出现“夜市 ”。故 A 正确。BC 是在明清时期出现;故排除。D 是在东晋南朝时期出现农村民间集市“草市 ”;故排除。故选: 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的重农
26、抑商政策。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18.【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及其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从姓名中的“克己 ”、 “忍 ”、 “信”、 “仁 ”、 “礼”以及 “忠恕 ”,可推断出其符合儒家的主张;又依据材料中“宋史 ”及已学史实可知,理学是儒学在北宋时期的发展,C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据此可知,ABD 三项均与题干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9.【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
27、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统治阶层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因此A 项说法正确; B 项说法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可以排除;CD 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故选A 。20.【答案】 D2019 新版高一历史单元测试【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 ,在位皇帝不能查阅。 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这一规矩。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可知,史官记录的起居注对皇帝言行的监督功能丧失,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得以强化,D 项符合题意, C
28、项排除; A 项没有体现材料主旨, 排除; B 项是对材料的曲解, 排除。故选 D。21.【答案】( 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 2)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3)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4)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解析】( 1)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政治分别是: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
29、制;汉初:郡国并行制。2“( )本题考查郡县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 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的历史作用: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3)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能力。依据材料信息“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可知,元朝行省制度能加强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的原因: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4)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特点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综合分析、知识运用能力。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协同投资基金合同范本格式
- 2025年终止代理合同
- 2025年门座式起重机司机理论试题及答案
- 2025共享办公空间租赁合同深度解析
- 亨廷顿病的临床护理
- 脉络膜出血的临床护理
- 2025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 2025年主治医师之全科医学301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
- 镰状细胞肾病的临床护理
- 新质生产力算力
- 绳索救援技术培训内容
- 吊篮安装安全技术交底范本
- GB/T 13460-2025再生橡胶通用规范
- 2025年农村商业银行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电信运营商客户流失管理手册
- 上饶城投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学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TSG+11-2020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幼儿园优质公开课:小班语言《小兔乖乖》课件
- COOK培养箱主要特点参数
- 送达地址确认书(法院最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