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人教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10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I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对应学生用书第93页)识记一基础梳理1.人口迁移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国际人口迁移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图,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欧洲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 家和地区。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 人口增多。(3)国内人口迁移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回答下列问题2 / 10g 整駅林 I 自彊內人辺科|】两“986牛-昨忙启的人门址桥H3I肘屈1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

2、、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中国A阶段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表现为有计划、有组织的人口迁移,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东部沿海向西北青藏和东北等地区 迁移。3中国B阶段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向东南沿海和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迁移。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吒魅矿产贵源口榕环览火蛊娼啊戟显一知识拓展(教师备用资料)全面认识我国“民工流”产生的原因、流动及其变化(1)产生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 距;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等一系列政策。(2)“民

3、工流”的特点: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流动不稳定;文化素质偏低。(3)“民工流”的变化:一方面东部沿海招工难,出现“民工荒”,另一方面民工找工 作难,纷纷返乡或向中西部转移,出现“回流”现象。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 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而民工素质偏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内地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的改变。3 / 10知识拓展(教师备用资料)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1社会经济因素已然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力

4、、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理解一要点突破影响人口迁移因素气候淡水土地矿产2.经济因素一一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to经济盘通通信为迫求蛍拓的盖 业机会,!1!再的些 济收人和生帖就平=魏岫人口向 东南耕晦的浜发展郴对编小了 血匱何的集离.M小了人口迁移轄障 阳+促进r人口迁移逬几牛世紀 网环人3社会因素一一对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因素对人口迁穆起剽蝕励或限制柞用政俶军、蹄中也的改变常促进人口迁移確坏止常前生活环堆和轶序引望人【r辻糕影响1自然环境因素一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举例

5、文化骼嗣卞譽影响卉诽人口迁暮*家庭因*则主聲影晌木改变人们的陀恬恵厦和期昭以段人们对外部世界 的认此幄进Ml迁檯桥删 _ _ _家庭厂|口曲氏4 / 10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5 / 10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 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 劳动力迁移方向 发生变化。运用一考向对练O考向1人口迁移的特点及表现分析(2014全国卷I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导学号:21490076】1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

6、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B. 19301950年C. 19501970年D.19701990年【解图流程】A.BPC.D.移園占总人口比例腹6 / 101蚊门曲哪,棒帕人散变吠小*但建占垃人II比WW:卜跟ifcilfJOt期人口甘黠增绘ft 骼自耀堆怅霰竝歡m JMMi IB * IMM. MiiM.B.a Ml iM .A从图中看,该国移民占总人口比例最低的年份是1970年,该年的移民占比约为5%而该年的移民人数约为10(百万);由此根据移民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移民人数/总人口 数,可以计算出1970年该国的总人口数约为200(百万)人。O考向2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7、(2018 -安徽部分高中联考模拟)投资移民是指具有一定资产,以投资的方式取得外国永久居留权的移民。近年来,投资移民人数迅猛增加,成为我国海外移民大潮中的突出现象,美国是我国海外投资移民的优选。读下图,完成35题。年 (1JW tm)wwv(loiRonDi)m(KXl 500IXJ0 2 txjoiXM)(人)19802013年迁入美国的中国移民人口数量3迁入美国的中国移民人口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的阶段是()A.19902000年B.20002006年C. 20062010年D.20102013年4美国制定投资移民政策的主要目的是()45r刚41050; Q# 佗 年客民人数: 站勺, 变化不丸

8、用&%- 是棒比人敕; 占皑人口的 比例卜降遡、; 1,、一的AHftS : 10*W2WH : 5-oi_I_I_齐;1钿卜却冊:片:涉ICMR爪上斤幅-io :-4-2-Jo; 例的上丹編;阻MS; 哋区的人口 ;监(不斷:;1:升1910 193010170 1490 2010()哎昼比占烧去口瓯 &.*A*_尝试答案1.A 2. C变式训练(教师备用题)阅读上题图中内容,图示时间内,该国移民占总人口比例最低的年份, 约为(单位为百万)()该国的总人口A. 200B. 250C. 300D. 150IQ9D伽1000)(I 195 ooo)()551 ()(1桶丁 肋7

9、/ 10A.提高移民门槛B.增加财政收入8 / 10C.增加劳动力D.引进人才5.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热衷投资移民美国的主要因素有()1教育质量环境质量食品安全4医疗水平治安状况就业机会A.B.C.D.3.D4. B5.A第3题,移民人口数量增长速度等于每个阶段起止的移民人口数量之差除以该阶段的年数,计算可知20102013年移民人口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第4题,美国制定投资移民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海外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第5题,美国目前在教育质量、环境质量、食品安全、医疗水平方面优于我国,这是吸引我国海外移民的主 要原因。考点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95页)识记一基础梳理1历

10、史上国际人口迁移的影响开发了新大陆,建立了一些移民国家,促进了人种、文化的交流。2国内人口迁移的意义促进了国土资源的开发、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等。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盲区扫描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长期的生产活动中 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2)对人口的影响1对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代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 观对其影响较大。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区”上。理解一要点突破为迁人.地澀供人fl噱桥旁功力利促时人地商品 额 和经济肿促进迁人临第二产.业的发展加强了迁人地q外界社会繭腔 济、科

11、技、文化零K系-0怦理的难度在住用、交通、卫t nfr.城市 环境写方面产卞li大伍力9 / 101人口迁移的影响的分析思路(1)辩证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分析 时应辩证全面。(2)关注区域:人口迁移涉及迁出地和迁入地,无论是对迁出地还是对迁入地都产生巨 大影响,分析时应瞄准迁移区域。(3)抓全角度:人口迁移主要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分析时应从 这三大要素角度入手,全面分析。落脚具体: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常落脚在一些具体指标上,对人口数量、性别比、 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2.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2、1)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2)影响经济、文化发展,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 和新文化区的形成。(3)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为城市注入了活力, 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 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 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4)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运用一考向对练O考向1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

13、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琵】。人HS 6宙4* ir两-.四川2n天禅J氷上辩1510132025迁人人仃岀車朋1. 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 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10 / 10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思维流程】1.C2. B第1题,根据题意,迁出(入)人口=迁出(入)比重X人口总数。据图,贵州的迁出人口比重虽然略高于四川

14、, 但四川人口数量远多于贵州,所以四川的迁出人口数多于贵 州,A项错误。上海虽然迁入人口比重高于广东,但人口总数远少于广东,故上海迁入的人口数少于广东,B项错误。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就自然增长率而言,浙江和江苏都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 二者的自然增长率差别不大, 从图上可以看出,浙江迁 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样, 故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项正确。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故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应低于安徽,D项错误。第2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欠发达地区迁入相对发达地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从省级行政区域人口迁移看,皖、赣、黔三省属

15、于欠发达省份,人口以迁出为主,且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所以当地老龄化进程加快, 沪、京、津属于相对发达的直辖市,人口以迁入为主,且迁入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延缓了当地老龄化进程, 故B项正确。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 无论是人口迁出地区, 还是人口迁入地区, 城市化水平都会有所提 咼。O考向2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2015 -山东高考)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34题。3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4“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

16、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3.C4. A第3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农村大量人口迁移到了城市中。影 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原因,故C项正确。城市自然环境不如农村11 / 10优越,故A项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于城市,故B项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故D项错。第4题,“有院无人住”造成农村宅基地的浪费,“有地无人种”造成农村土地的荒芜, 所以近年来出现的合村并点、 土地流转,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土地浪费问题。 因此 农村空心化带来的是土地资源的浪费, 与城乡协调发展、 农村老龄化以及农业发展水平关系 不大。再练一题(教师备用题)(2018江西

17、联考)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存在“候鸟式”迁移的人口流动状况。“候鸟 式”迁移指在城市务工但不能摆脱农民身份, 在农村仍保留宅基地的一种迁移方式。 据此完 成题。(1)农民工不能摆脱农民身份而定居城市的原因有()城市老龄化严重 国家户籍制度严格3农民工收入还不足以能在城市买得起房 农民工乡土情怀重A.B.C.D.(2)“候鸟式”迁移带来()A.土地资源合理利用B.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C.农村留守儿童增多D.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1)A(2)q第 题,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 农民工不能进城落户的原因有户籍制度 的限制,以及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第(2)题,农民工“候鸟式” 迁移导致农村许多土地荒芜, 留守

18、问题出现,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O考向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2016全国卷川)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 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 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57题。5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6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服务设施齐全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12 / 10适宜就业机会多生态环境较好A.B.C.D.7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5.A6. C7. D第5题,上海市吸引外来人口的主要动力在于其经济发达,工、商业需要 的劳动力数量大,可以为外来劳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高的收入。外来常住人口减少反映其产业结构发生了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