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上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分析和译文)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上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分析和译文)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上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分析和译文)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八上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分析和译文)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八上文言文(侧重课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和译文)第九课三峡比较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

2、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徵,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 清 ) 恽敬游庐山记】注释:乙酉晓:十八日早晨。沈沈(ché n):通“沉沉”,深邃的样子。弇:( y n ) 意思是覆盖,遮蔽等 。水之徵:有水的预兆,指雨水降落前先有云。诒:通“贻”,留给的意思。1. 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2.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属引 凄异( 2) 皆类 记之( 3)敬故 于是游所历1( 4

3、)山之灵所泄也3、用现代汉语翻释下面的句子。(4分)( 1)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 2)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4、甲乙两文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3分)参考答案:1. 出山五里所 / 至神林浦 / 望瀑布益明。2.( 1)延长( 2)大概( 3) 所以( 4) 气体或液体向外流出,外泄3. ( 1)山色深沉,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像用刀削过一般平直。( 2)(我)却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那足够可以悦人心性、放松情绪的奇巧变幻。4. 甲文作者抓住山水的特点按时间顺序来突出了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色,抒发了对三峡赞美热爱之情;而乙文写了作者在庐山所见云雾的奇诡

4、变幻之态,作者感觉庐山云雾能娱性怡情,表达了对庐山之景的赞叹之情。附译文:十八日,早晨望瀑布, (看起来,瀑布 )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山色深沉,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像用刀削过一般平直。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是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从未见到过的景色。云,是水的象征,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那足够可以悦人心性、放松情绪的奇巧变幻,用来

5、留给以后的感兴趣的人。第十课短文两篇比较阅读(一)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2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 近腊月下,景气 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 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 辋水沦涟, 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 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

6、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注释: 景气 :景色,气候。过:过访,游览。猥:不合时宜的。玄:黑色,指水深黑发黑。 雊: ( gòu )野鸡鸣叫。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字词。(4分)(1)憩感配寺( 2)临清流也( 3)斯之不远(4)晓雾将歇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此时 / 独坐僮仆 / 静默 / 多思 / 曩昔携手赋诗/ 步仄径 / 临清流也。B 此时 / 独坐僮仆静默/ 多思 / 曩昔携手 / 赋诗步仄径 / 临清流也。C. 此时独坐 / 僮仆静默 / 多思曩昔 /

7、携手赋诗 / 步仄径 / 临清流也。D 此时独坐 / 僮仆静默多思 / 曩昔携手赋诗/ 步仄径 / 临清流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 3)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4. 认真品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甲文最后一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意味?(2分)(2)乙文第二段写了哪些声音?有何作用?(2分)参考答案:1. 休息; 靠近;这; 消散;2.C3.(1) 难道我能把你邀请来游山玩水吗?(2) 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片美的山水之中。(3) 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4

8、. ( 1)甲文最后一句作者写道,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片美的山水之中。作者委婉的借此来表达了自己有着和古代的先贤康乐公一样的志向和抱负,也为有着和古代先贤一样的志向抱负而得意、自豪。( 2)乙文的第二段写了深巷中的寒犬声、村墟的夜舂声、山寺的疏钟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附译文: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 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

9、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已入睡,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4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鸡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很快就来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你邀请来游山玩水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二)记承天诗夜游比较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10、,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宋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 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

11、日乃还。( 选自淮海集)注释: 会稽 :今浙江绍兴。辨才 :“辨才” 和下文中的 “参廖” 都是作者的朋友。问龙井所遣篮舆:其中的“龙井”而下文中的“普宁”“寿圣院”则是寺院名。蓝舆:竹轿。雷峰:与下文中“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 惠因涧:山涧名。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 天宇开霁( 2)濯足于惠因涧(3) 得支径上风篁岭( 4)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两组是()()( 4 分)A念无与 为乐者为人谋而不忠乎B相与步 于中庭濯足于 惠因涧C明日乃 还去后乃至D 自康乐以 来以不时至3、给文中加粗的句子按照停顿划开。(限划三处)(3 分)比出郭日已夕航湖

12、至普宁遇道人参寥54、翻译下列句子( 1)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 :" 以不时至,去矣。( 2)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5、认真品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4 分)(1)文中的画线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自古以来咏叹的佳句,请你结合内容来分析一下此句美在何处?(2 分)(3)乙文中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乙文来简要分析。(2 分)参考答案:1. ( 1)雨后放晴。( 2)洗涤( 3) 小路( 4)总共2.AD3. 比出郭 / 日已夕 / 航湖至普宁 / 遇道人参寥4( 1)问 ( 他) 龙井是否有可供遣

13、使、雇佣的竹轿,( 参寥 ) 说, "( 你 ) 来的不是时候,( 轿子 )已经离开了。"( 2)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5. ( 1)甲文中的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承天寺月色的皎洁,月夜的优美,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流露出了作者此时的欣喜。( 2)乙文中的第二段隐显的灯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激流所组成的夜景出奇优美、幽寂,让作者倍感悦目悦耳,内心宁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附译文: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 然后 ) 再向东赶回会稽

14、。龙井 ( 这个地方) 有位辨才 ( 注: 法号或人名 ) 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 ( 龙井 ) 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 ( 我 ) 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了道人参寥,问 ( 他 ) 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 ,( 参寥 ) 说, "( 你 ) 来的不是时候, ( 轿子 ) 已经离开了。 "6这天晚上,雨后的天空格外晴朗, 树林间月光很明亮, ( 甚至连 ) 头发都能数清。 于是 ( 我 ) 离开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 ( 我们 ) 过了雷峰塔, 渡过南屏一带, 在惠因涧 ( 注 : 山沟 ) 洗脚 ( 注 : 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 ) ,进

15、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 ( 就沿着它 ) 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 ( 背 ) 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 ( 我们继续 ) 前行 ( 到了 ) 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第十一课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

16、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 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采。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注释】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墙援:篱笆墙。动弥旬日

17、:常常满十天。泰:安适。忧望:挂念,盼望。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瞥然:形容时间短暂。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1. 细读文章,完成下列表格。( 4分)文言 实词积累卡片编号: 001实词例句用 法意义熟其源殆熟物(乙文)使动用法?轩?(甲文)形容词作向远处动词奔猛浪若奔(甲文)?飞奔的骏马7反窥谷忘反(甲文)通假字?2. 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 浴于 汤池(在)B 不得其所止 (代词,代指潭水)C折处辄为 潭(判断动词“是”)D 书以付过(凭借)3.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限画三处)(3分)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采。4.用现代

18、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2分)( 2)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 2分)5.两篇文章都写了奇山异水,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人生态度?(4分)参考答案:1.文言实词积累卡片编号: 001实词例句用 法意义熟其源殆熟物(乙文)使动用法使 煮熟轩互相轩邈(甲文)形容词作向远处动词奔猛浪若奔(甲文)动词用作飞奔的骏马名词反窥谷忘反(甲文)通假字“返”返回2.( 3分) D3. 到家 / 二鼓 / 复与过饮酒 / 食余甘煮采。4.( 4分)( 1)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2)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欣赏山上的火烧云,十分的壮观。

19、5.( 4分)甲文作者借写自然的奇山异水来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8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乙文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以深浓情致关注奇山异水,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附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路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惊又喜。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傍晚时我们顺来

20、路返回,欣赏山上的火烧云,十分的壮观。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走过几条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 (我们 )在江心划船,用手拨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 (月下的 )影子 , 凄凉之感涌上心头,就再难安眠。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第 21 课 孟子二章比较阅读(一)富贵不能淫比较阅读(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

21、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乙)高祖曰: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 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了。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注释】高祖:指汉

22、高祖刘邦。高起:高祖臣子。略:攻占。降:投降。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子房:西汉名将张良。连:率领。1. 认真品读文章,完成下列表格。文言虚词积累卡片编号:002虚词例句用法意义9所以吾所以有天下者何?(乙文)用来表示原因?焉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甲文)?怎么,哪里为?(乙文)被动用法被之此之谓大丈夫(甲文)?无意义2. 下列文言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 必敬必戒( 谨慎)B 与民由 之(遵循)C 连百万之军(和)D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攻占)3.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节奏。(限画四处)(4 分)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运筹帷帐之中,

23、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4.这两篇文章都是说理性的篇章,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一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文言虚词积累卡片编号: 002虚词例句用 法意义所以吾所以有天下者何?(乙文)用来表示 的原因原因焉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甲文)疑 问 代怎么,哪里词为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乙文)被动用法被之此之谓大丈夫 (甲文)取 独无意义无意义102.C3.镇国家 / 抚百姓 / 给馈饷 / 不绝粮道 / 吾不如萧何1.( 1)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方面,我不如张良。( 2)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仁 ' 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

24、置 '礼 '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 '义 ' 上。4.甲文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坚守仁、礼、仪,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而乙文刘邦献身说法,将自己与项羽对比,来告诉我们要重视人才,且知人善用,用人所长,这样才能成功。附译文:(一)汉高祖刘邦说:“我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高起等人回答说: “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时, 谁获得了什么, 您就顺势赏给他, 这叫与人同利 。而项羽则妒贤嫉能,谁有功他恨谁,谁有本事他怀疑谁,打了胜仗的人他不奖励,得了地盘的人他

25、不赏赐,这就是他丢失天下的原因。”刘邦说:“要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要讲镇守后方,安抚百姓,给前方运粮草,保证供应不断,我不如萧何。要讲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才是我得到天下的原因。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他还不能用,所以他最后被我所收拾。”(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 告子下 )【乙】 梁惠王曰 :"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 :"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 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选自史记)注释:凶:饥荒,收成不好。填然 :拟声词,模拟鼓声。形容宏

27、达震耳的鼓声。填,象11声词。然,词尾。1、认真品读文章,完成下列表格中的词类活用。文言实词积累卡片编号: 003实词例句用 法意义饿饿其体肤(甲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入入则无法家拂士(甲文)?在国内动所以动心忍性(甲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填然鼓之 (乙文)名词作动词?喻?(乙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明白2.下列文言虚词解释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 以五十步笑百步所以 动心忍性B寡人之于国也甚矣,汝 之不惠C 则无望民之多 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D 入则无法家拂士则移其民于河东3. 用现代汉语的方法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3 分)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8、。(4 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5 结合文章的内容体会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4 分)(任选两句)(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参考答案:121. 认真品读文章,完成下列表格中的词类活用。文言实词积累 卡 片编号: 003实词例句用 法意义饿饿其体肤(甲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入入则无法家拂士(甲文)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动所以动心忍性 (甲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

29、动鼓填然鼓之 (乙文)名词作动词打鼓、擂鼓喻请以战喻(乙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明白2.下列文言虚词解释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B )(3分)A 以五十步笑百步(凭借)所以动心忍性(用来)B寡人之于国也(取独)甚矣,汝之不惠(取独)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比)寡人之于国也( ,对)D 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则移其民于河东(于是,就)3." 曰 :"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4.( 1)内心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2)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4、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意近即可 ) 生于忧

30、患,死于安乐卧薪尝胆5.( 1)此句通过列举了六个人物的真实事例,有力的告诉人们逆境出人才,每个人都不会轻而易举的成功,都要历经磨炼。( 2)此句意在告诉我们: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有忧患意识,不能沉迷享乐,只有如此,才能体现个人的价值,成就远大的梦想。( 3)此句意在告诉梁惠王应放弃称霸的野心,施行仁政,就要真正关心人民的疾苦。附译文:梁惠王说 :" 我对于国家,那可真是够尽心的啦!黄河北岸魏地收成不好,遭饥荒,(我 )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如此办。我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哪个国家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加

31、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 :" 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作比喻吧。咚咚地敲起战鼓,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有人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着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惠王说 :" 不可以。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 :" 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第二十二课愚公移山比较阅读13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

32、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 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3、。 乙 商鞅变秦法, 恐民不信, 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 辄予金, 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 有人能偾表 者,仕之长大夫。" 民相谓曰 :" 此必不信。 " 有一人曰 :" 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 ?" 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 注释 偾( f èn)表 : 放倒标帜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A.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盛放土石的器皿)B. 惩山北之塞(动

34、词意动用法,以 为苦,苦于)C.来谒 吴起(拜见,拜访)D.不得赏而已,何伤 (损失)2.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节奏。( 限划两处)(2 分)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 分)(1)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 分)(2)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3 分)4 甲乙两文分别想转达给人们什么道理?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5 分)参考答案:1 A2吴起治西河/ 欲谕其信于民/ 夜置表于南门之外.143( 1)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 2)我认为商鞅本来是魏国人,后到秦国做官进行

35、变法,他的做法大概仿效了吴起的计谋,然而吴起立木示信的首创之功,却未流传下来,很少为人知道。4 甲文 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 “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好、乙文借写“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人处事只有说到做到,才能取信于人。附译文: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他怕百姓不相信国家的改革法令,于是就决定在都城城门前,竖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公开宣布谁能搬走木杆,就赏给他五十两银子。当有人搬走后商鞅马上兑现,并且在同时颁布了变法政令。魏国的吴起在担任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在一天夜里派

36、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杆, 并在城中公开宣布 :谁能将这根表杆推倒, 就让他当官。 百姓听到后多数不以为然,也有人认为不妨一试,如果得不到赏赐,也没有什么损失,于是就去推倒了表杆,吴起则当即宣布了任命。自此以后,魏国军民对吴起实行的法令也不再有所怀疑了。商鞅本来是魏国人,后到秦国做官进行变法,他的做法大概仿效了吴起的计谋,而吴起立木示信的首创之功,却未流传下来,很少为人知道。第二十三课周亚夫军细柳比较阅读(甲)文帝之后六年, 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军霸上 ; 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 :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 g ò u 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 zh à o 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 j ì 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 zh 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