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教案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教案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教案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教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 诗经二首第1课时关雎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2. 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3. 了解诗中运用的赋、比、兴和反复等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 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来学习位于诗经三百篇之 首的关雎。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诗经,体验诗歌之美1 .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

2、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 “雅” “颂”三个部分。“风”又称“国风”,指十五 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用 的乐歌及史诗。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做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 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叠词来状物、拟声、摹貌。2 .生字识记。雎(j u)鸠姆(ji u)好蟀(h&

3、o qi u)率差(c e n ci)号(x ng) 若(m co) 纣期(y & o ti 舟卷(w u m通)3 .重点语句翻译。(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明确: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明确: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明确:姑娘美丽又可爱,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理解诗歌内容1 .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明确:这首诗很短很完整, 写主人公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2 .既然大家都认为这首诗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

4、之情的?明确:首章四句写一个年轻小伙子, 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 听到它们一唱一 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 何况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爱的人呢! 他向往着那位美 丽贤淑的好姑娘,希望她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目标导学三:总结归纳,分析写作手法关雎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非常生动地运用“兴”的手法。诗歌以河中沙洲上相互和鸣的水鸟开头,是诗经“比兴”手法中“兴”的表现手法, 兴的表现手法只是一种自由联想, 起引出下文 的作用,因而不同于后世诗歌的景物描写, 但是河水沙洲上的和谐的鸟鸣, 仍可以引起读者 的遐想,把人带到一片平旷辽远的境地之中,诗因此也显得分外质朴自然。(2)重章叠唱的

5、形式营造出了一种喜庆的气氛。(3)语言富于表现力,运用双声叠韵。“窈窕淑女” “辗转反侧”等语句,善用双声叠 韵,既富于表现力,又朗朗上口,至今活跃在人们的语言中。述之之之好求友乐三、板书设计雌妈 > 窈窕淑女一荐菜X|(起兴)衣达f一种城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城第2课时兼葭1 .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2 .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3 .感知“伊人”的形象,解读文章的主题。4 . 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播放秋水边芦苇画面配在水一方二胡曲,依不同的画面和需要低声循环播放。)中国是一个诗的

6、国度,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 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 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身影。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兼葭,吟诵优美的文 字,传唱这首古老的歌谣。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走进作品,品读诗歌之美1 .走进作品兼葭选自十五国风中的 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 粗犷质朴, 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兼葭的意思是芦苇,生于水边。2 .识记字音。溯河(s ihu )i道阻且跻.(j 1 ) 水中阿(ch )i 水中叫亿h 1 )3 .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并请同学们总

7、结一下:为什么兼葭读起来这么美?(小组讨 论)这不仅是因为大家朗读时十分投入,也因为诗歌独特的形式。(1)韵脚苍、霜、方、长、央萋、晞、跻、坻已、涘、沚(2)叠词苍苍、萋萋、采采还有“所谓伊人” “溯河从之” “溯游从之”重章叠句,反复吟唱,是诗经的特点。总结:该诗四字一句,节奏鲜明而短促,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产生了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的效果。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品味诗歌意境古人云:“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说诗歌因其丰富的情感而精妙华丽。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大家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情感的?明确:(1)思念向往。通过诗人的上下求索。(2)执着、坚贞不渝。(提示:诗人追寻伊人的道路一帆风顺

8、吗?)“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通过重章叠句反复的吟唱来突出道路的艰难, 这么艰难的道路, 诗人仍然一次又一次“溯游”“溯洄”地去寻找, 足见其执着、坚贞不渝。(3)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提示:诗人寻觅伊人寻觅了多长时间?他寻到了没有? )“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又是通过反复的吟唱来说明诗人寻觅时间之长。 他应该是从黎明时分就来到岸边寻觅伊人, 直到旭日东升仍未找到。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说明伊人的位置在不断变化,与诗人始终是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诗人独自一人面对茫茫秋水久久徘徊,该是多么惆怅啊。目标导学三:

9、感知形象,深入解读主题1诗人苦苦追寻的“伊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大家是如何感受到这种形象的?诗中并没有描写伊人的面貌, 甚至连她的大致轮廓都没有, 你们为什么觉得她就是如此的形象呢?明确: 通过诗人热切执着的追求, 可见“伊人”必然是个美丽高洁的人。 蒹葭的修长柔韧也可视为“伊人”的形象: 柔美修长而坚贞高洁。 这种美尽管没有直接描写, 却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其实, 不单伊人的面目是模糊的, 诗人的面貌、 身份同样是模糊的, 还有,他究竟是怎样追求的?运用了什么手段?走了多少路程?诗中都没有交代,只是反复吟唱“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这也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 这种距离美再次体现了

10、 蒹葭的含蓄朦胧的特点。2因为伊人身份、面目的含蓄朦胧,千百年来读者对“伊人”的解读也是众说纷纭。对伊人的不同理解也导致了主题的多义性。 那么, 大家是怎么理解“伊人”的?诗歌的主题是什么?明确:(1) “爱情说”:近代学者余冠英认为“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就将这首诗译成a love song,伊人是the lover。(2)“明志说”:“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3)“人生哲理说”: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伊人”是一个具体而缥缈的目标,他(她)或许是诗人

11、思念追寻的爱人,或许是千载难逢的知音,或者是明君寻觅的贤臣,或者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似可知但又不得而知。这种借美人来表现一定主题的写法对后世影响颇深,比如曹植的洛神赋、戴望舒的雨巷等。清代叶燮在其原诗中指出:“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 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为至也。”兼葭就达到了这种境界,它的这种主题的多义性恰恰又一次体现了诗歌含蓄朦胧的 特点,而这种含蓄朦胧正是全诗着力营造的意境美。这么优美的诗篇,是百读不厌的,让我 们再朗读一回吧。男女生分部分朗读。三、板书设计四字句二二拍押韵:ong®二整齐i韵叠同:苍苍一唱 萋萋一二叹 果果 /一以而事;反复咏唱/诗情恋寻伤白露为霜、未除未已 痴痴守望1不畏险阻 可望而不可即爱情友情理想1BI心景物人物I音乐意境情感教学反思可取之处重点讲解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