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文言翻译试题要分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1/6c89f766-0c77-4c6c-9fcd-831043052c55/6c89f766-0c77-4c6c-9fcd-831043052c551.gif)
![如何向文言翻译试题要分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1/6c89f766-0c77-4c6c-9fcd-831043052c55/6c89f766-0c77-4c6c-9fcd-831043052c552.gif)
![如何向文言翻译试题要分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1/6c89f766-0c77-4c6c-9fcd-831043052c55/6c89f766-0c77-4c6c-9fcd-831043052c553.gif)
![如何向文言翻译试题要分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1/6c89f766-0c77-4c6c-9fcd-831043052c55/6c89f766-0c77-4c6c-9fcd-831043052c554.gif)
![如何向文言翻译试题要分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1/6c89f766-0c77-4c6c-9fcd-831043052c55/6c89f766-0c77-4c6c-9fcd-831043052c55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向文言翻译试题要分 原创 重庆市江津中学 李锡琴此文已在重庆招考报上刊发)2002 年全国语文高考试题,在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新增了“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的考试内容。其试题位置以主观答题的形式安排在试卷的第四大题 (全卷的第 16 小题)。2003 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说明,对此没有作任何修改,说明此题可能仍将以 2002 年同样的题型出 现在 2003年的高考试卷上。这道题在考试说明中属于 B 级题型。看起来是一个单项能力考 查,其实它是一个综合能力试题 ,因为,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要熟练掌握相关文言基础知 识,要能读懂与翻译句子相关的文言语段,理解相关的文言语境 ,还要懂得文言翻译的原 则
2、与基本方法,当然,还少不了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 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 考生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复习, 以求此题的最好得分呢?一、明白 “理解”与“翻译”的区别点段)高考大纲要求“理解与翻译文中的句子” ,把“理解”与“翻译”并列起来,首先说 明它们的内含是不同的, 其实,这两者, 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并列关系,理解只需对原句子 的含义作最起码的了解 ,它是翻译的前提与基础,而翻译绝不等同与一般意义上的理解。 下面以例说明。 (后文没有注明出处的句例均选自于 2002 年高考试题上的文言阅读选? 遂引刀自刭。理解:于是(李广)就自杀了。 翻译:于是(李广)就挥刀自刎了。,在 一词,在“理解”
3、中,只需要了说明李广后来的结果,即“自杀”而死即可。而“翻译” “理解”的基础上,译出了而且必须译 出“引刀”的意思,即“挥刀自刎” 。“自杀” 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外延较大的词语, “自杀”的方式可以是服毒、溺水、上吊等等,而原 句是“引刀自刎” ,因此必须译出是用刀自已杀死自己的。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理解:老百姓听说李广自刎后,都哭了。 翻译:老百姓听说李广自刎后,无论年老的还是年青的,都为(他)流泪。在“理解” 中, 只需要说出李广的死让很多人伤心, 说明李广在百姓心中的位置即可, 而在“翻译”中,译出了而且必须译出“垂涕”的意思,即“流泪” ,而且译出了“无论 , 还是 , ”复
4、句结构特点。二、懂得正确翻译的标准 近代学者严复用“信、达、雅”三个字来衡量优秀外文翻译。人们习惯借此用到衡量文 言文的译文上来。在此,我也以此为依据,说说准确翻译文言文的标准。“信” 就是忠实原文,即对原文内容不可随意增加、 删减和改变原句内容,曲解原句意 思,也就是尽理地使译文与原文 “跟样”,不要走型;“达” 就是要求译文句子要通顺、 晓畅, 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切不可出病句; “雅”是在“信”和“达”的基本要求之上, 做出的更高要求,能做到“雅”的译文,一定要在遣词造句上特别考究,使译文词句优美典 雅,富有文采。当然,对于一个高中生毕业来说,只求能做到“信、达”就够 了,至于达,
5、 可以不必刻意追求。 据我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到, 没有进行必要的翻译训练的考生, 在做文言 翻译题时, 就有些随心所欲,不按照翻译要领进行翻译, 因此,译出来的句子往往不能做到“信”和“达” ,因而不能得分或者不能得满分。我们来看看“ 2002 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文言翻译试题及参加答案。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其李将军之谓也? 标准答案:“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是说, ”或者“ , 说的是, ” 一是“及”这个词语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 的理解,在文言中,由于语境的不同, 认
6、识、熟悉”等等,在这个语言环境里,无论如何也不可二是“, 之谓”都没错的。在这里译为“到”“知”作为动词,标准答案: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第一句中的翻译关键有二,一是“其”的理解,在这里“其”不是代词,而是表推测的 语气副词, 因此译为 “大概”,然后得把句子译为带推测语气的疑问句式; 这是一个文言固定格式,译为“,因为“不知道”者李广将军的人,是不可能为他第二句的翻译关键有三, 或者“到了”都没错;二是“知” 可以理解为“知道、懂得、了解、 能译为“懂得”的,也不能译为“知道” 哀悼的,译为“认识、了解、熟知”就比较恰当,但三相比较,译为“熟知”更好一些, ,
7、 因为“熟知”就是“熟悉、知道”的意思,用在这里,包括了两个层面的人们,即熟悉他和 只一般了解他的人都为他的死而哀悼;其三是“尽哀”的准确翻译,在这里, “尽”为动词, 那么“哀”在此做了尽的宾语,是形容词活用做了名词,笔者以为,高考试卷提供的参考答 案“竭尽哀悼” , 就出现了不能“达”的翻译问题, 现代汉语对“哀悼”的解释是“沉 痛地追 念”,显然,这是个动词而不是名词,因此,不能做“竭尽”的宾语 ,除非在它的 后面加上“之情”使“情”这个名词做宾词,那么,此句最佳翻译应该是“到死的时候,天 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之情” ,这才算是做到了“达” 。下面我再说说“信”的问题。
8、?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译文:我(李广)绾起头发与匈奴打了大小七十多仗 ?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 而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来迎接单于部队以上两句译文都有不“信”的地方,?中的“结发” ,被误解为“绾起头发” ,而原文的意思是李广说他从刚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前头发是披着的,即垂髫',二十岁后就把头发绾起来,标志已成年) ,即二十来岁就率兵与匈奴作战,大小有七十余仗 。因此“结 发”要译为“刚成年”或者“二十来岁”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 ? 中的“接”应该是指与匈奴“交战” ,如果译为了“迎接” 译文就失去了“信” 。此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三、恰当处
9、量好增减 翻译文言时,在必须守“信”的基础上,有时也需要做一些增减,当然,前提是不做 必要的增加或者删减,就不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或者不能做到“信”或者“达”如果)士兵还没有?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译文:(如果)士兵还没有全都喝到水,李广(就)不去靠近水; 全都吃上饭,李广(就)一口饭也不尝。由于原句中表述的情况只是假设的, 事实正与此相反, 因此, 在翻译时就有必要译为 “如果 , 就, ”的假设复句形式,就有必要加上表假设的关联词语。再如:?(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译文:(项伯)私下去会见张良,把项羽准备攻打刘邦的事全部告诉了他,并想
10、叫张 良与(自己)一块离开。如果是全文翻译,前一个括号的内容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能够理解,可以省略,但第 二个括号中的“自己”无论如何也得补充出来了,因为“与”是个介词,在代现汉语中,介 词不管在哪里, 都不能单独运用, 只能跟上宾语后才有意义。 而介词宾的略在古汉语中是个 常见现象,考生务必加以注意。?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译文:将军亲自穿着坚硬的铠甲,拿着锋锐(的武器) ,讨伐没有道义(的人) ,诛杀残 暴的秦皇。在此句中,由于“坚、锐”原本都是形容词,不能做动词宾语,因此在翻译时,应该把 它们分别修饰的中心词补充出来,即“铠甲”和“武器” ,而“无道”在句子中其实也只
11、是 一个定语,它的中心词“人”被省掉了,在翻译时,同样需要补充出来。下面再看看需要删减的例句:? 复立楚国之社稷。 (陈涉世家 ) 译文:(陈胜、吴广)重新建立楚国的楚国。在封建君主制国家,社稷是国家的象征,建立了社(祭土地神的地方)和稷(祭谷神 的地方)就等于建立了国家,在这个句子里, “社稷”并非实指,而是说陈胜、吴广复兴楚 国,建立了“张楚” ,所以不可译为“ (陈胜、吴广)重新建立了楚国的社庙和稷庙” 。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译文:一天到晚辛勤地劳作,孤孤单单地饱受辛苦的折磨。“作”在这里是“工作、劳作”之意, “息”本是“休息”之意,但在这里, “作息”是 个偏义复词,刘兰芝向
12、丈夫诉说自己的苦衷时,是说明自己整天不停地劳作的辛苦,因此, “息”在这里只有音节,没有实义,就不宜翻译出来。需要删减的情况很多, 比如, 在此不可一一而论,只要读懂了原文,四、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直译是文言文最基本的翻译方法, 下去,同一句话中的同义复词、 在辞赋中的某些同义排比句等。判断翻译时是应该增还是减就不再是一个难事。就是按原文词句逐字逐句地译今诱,大军J译文:敌军,JJ我们不敢在做文言翻译时, 首先应该用直译的方法。 尽量做到译文与原文的词语能一一对应。 留,不敢J如:匈奴所谓直译,必我。J匈奴我们。J留下,进攻译文词语与原文词语的一一对应关系,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能这样得心应手地直译
13、的,而且,为了考查考在翻译试题中, 总是要为考生设置一点难度的。 什么情况下需要J大部队J我们如果一定 从上例可以看出, 句。但是,在文言翻译中, 生对文言知识掌握的程度, 意译呢? 1、句子里有典故的情况下 2、特殊的古代文化 3、文言特殊句式 4、文言特殊修辞句 5、其他与现代汉语习惯不一致的地方 ?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译文:况且,我李广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忍受公堂对薄的折磨了。 在此例中,“刀笔之吏”的翻译是个难点,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写错了就得用刀子刮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直译文言语错字,因此把有关公文案卷的事叫做刀笔,后世多指写状子的事。明白了“刀笔”这一典故 的意思,
14、就不会直译为“刀子和笔”了,李广因“亡导” 、“失道”(没有向导、迷失道路) 而误了军机,将被大将军卫青报奏皇上,因而有李广这样的话,以及之后的自刎而死。?大阉之乱,缙绅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译文:当魏忠贤专权作乱的时候, 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人, 那么大的中国, 可有 几个呢?在翻译此句时,有如下几点需要意译:“大阉之乱” 。在历史上,特指明朝的宦官魏忠贤专权一史实,也称“阉党之乱” , 对它的翻译就应该说明这一史实。 “缙绅”。“缙”本是动词“插”的意思,“绅”是封建官服的配件,即腰带。封建品级官员上朝时把“笏” (玉、象牙或者竹板做的记事板)插于腰带,在这里是用“缙绅”来
15、借代封建品官,因此不可直译为“插”和“腰带” 。 “四海”。中国由于地域宽广,古代常有“天下”“四海” “九州”“八荒”等的称呼,因此也不可直译。 在对此句的翻译时, 还有两处句子结构的正确处理问题。 一是“缙绅能不易其志者” 是个定语后置句,即“能不易其志”是中心词“缙绅”的定语,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在译文 中应该把定语放到中心词的前面来。 “四海之大”也是一个定语后置句, “大”是“四海”的 定语,在译文中,也应该把中心词与定语的位置重新安排。关于文言句式,考纲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 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希望考生们按考纲要
16、求, 能熟练判断, 正确理解文言句式,然后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去翻译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有必要再提一提一种特殊的被动句。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 译文:一天天地被消减,一月月地被割占,因而逐渐走向灭亡。此句中的“削”与“割”都不是“六国”主动而为之的,都是被秦国积威所迫的结果, 因此,这个句子是没有带被动标志(在文言文中,常以“为、见、于、受 , 于,被, 所 等表被动”)的被动句,而“削” “割”是自身带被动意义的被动词。在翻译时就应该把句子 译为被动句。主人下马客在船。译文:主人客人下马来到船上。如果为什么此句不能译为“主人下了马,客人已经在船上了”了呢?其实细细一想, 这样翻译就不
17、符合实事了。既然是为朋友送行,怎么能主人与客人相距那么远而独自行走呢?就算是尊重客人,让客人走在前面, 也不会相距太远的。 其实,熟悉古汉语修辞的同学 就明白 ,这里是运用了“互文”修饰手法,即句子前后内容不可分开理解,而是要前后两 相照应才能正确翻译。再如“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只能译为“在村子里四处叫嚣搔扰” ,如果译为“在东西方向叫器, 在南北方向搔扰” ,似乎酷吏们 “叫嚣”“隳 突”起来有方向讲究似的,显然不符合事实。虽然直译是翻译文言文的最基本的方法,但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文言与现代汉语的 差异是很大的, 也是多方面的, 因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常常不能直译, 这时就得
18、以直译为主的 前提下兼以意译,在意译时,只要能较准确传达出原句的本意即可。 五、牢固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是准确翻译的前提。在前面讲过, 言文句子的翻译看似一个单项能力考查题, 其实是一个文言基础知识的综 合运用题。 因此,只要在考前把文言基础知识认真仔细地梳理一遍,按考纲要求,识记一些文言实词的意义与虚词的用法, 并适当做一些相关练习, 临考时就会成竹在胸的。 在此顺便 把文言基础知识的要点罗列如下:1、虚词:2003 年考纲指定的常见文言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 以、因、于、与、则、者、之。 共 18 个,比去年少了“然、矣”两个。在复习时, 注意同一个词语的虚词与实词的兼类现象与虚词内部的兼类现象。 同时注意平时 容易忽视的虚词作用,如“其”的表语气作用, “乃”作“竟然”讲, “焉”可做“于 +之” 的用法等等。2、实词 考纲要求“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很多,但纵观历年高考试题可以看出,所考 词语都是常用的, 并且在已学过的课文里出现频率较高的。 在复习实词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 入手:词语的古今异义(包括词义的扩大、缩小、转变、感情色彩的变化等)词性的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育婴师服务合同
- XX省重点水电工程扩建项目合同2025
- 个人股权转让合同书
- 产品售后保养服务合同样本
- 个人借款抵押存单合同范本
- 互联网专线接入合同范本
- 个人借款合同催款函范本
- 二手摩托车分期付款合同
- XX领域XX合同签订仪式成功举办
- 专有技术购买合同模板
- 保险公司防火应急预案
- 动物检疫技术-动物检疫的分类(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 2024医师资格考试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 煤矿职业卫生培训课件2023
- GB/T 13364-2008往复泵机械振动测试方法
- 植物的类群及演化
- 老年社会工作课件
- 最新记24小时出入量、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课件
- 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
- DB23T 2714-2020 农村生活垃圾非焚烧低温处理设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人教版】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件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