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实虚词大全_第1页
高中语文实虚词大全_第2页
高中语文实虚词大全_第3页
高中语文实虚词大全_第4页
高中语文实虚词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高考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的意思用法终极整理版一 一、而 【本义】像人们面部下垂的胡须胡须。 【假借义】 1面部的胡须往往连接在一起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语法单位(词、短语等)之间的各种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成语举例】公而忘私存而不论避而不谈 【成语例释】合而为一: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不一而足:足,充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经典文言】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蟹六跪而二螯故其国富而兵强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此人喜嘉善,而乐人攻己短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彼

2、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夫夷以众,则游者众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才”“就”“接着”“就在这时”“原来已经”。 【成语举例】废书而叹鸡鸣而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言而喻 【成语例释】得而复失: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 尽欢而散:尽情欢乐之后,才分别离开。多指聚会、宴饮或游乐。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经典文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掠泗、楚而溃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

3、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此两处则用法与而同)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表示递进关系,可以翻译为“并且”或“而且”。 【成语例释】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经典文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示转折关系,连接语意转折的词语、句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可是”“但是”等。 【成语举例】华而不实不约而同不谋而合不翼而飞不劳而获【成语例释】大而无当:当,底。虽然大,却无底。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

4、切合实际、不合用。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经典文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心恚愤而无如何何前是而今非也?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闻也 表示修饰关系,把表示动作行为方式、手段、时间等的状语跟中心词连接起来,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语,可以不用翻译。 【成语举例】拂袖而去冲口而出垂手而得背道而驰半途而废乘虚而人蜂拥而来从天而降【成语例释】及锋而试:及:乘;锋:锋利,比喻士气高昂;试:试用。趁锋利的时候用它。原指乘士气高涨的时候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

5、的时机行动。侧目而视: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经典文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吾恂恂而起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吾恂恂而起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喟然而叹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看到成名养的那只蟋蟀,就捂着嘴吃吃地笑了起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潭西南而望呱呱而泣 表示因果关系,连接有因果关系的词语或句子,相当于“因而”。 【成语例释】淡而无味: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

6、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经典文言】不得已而为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表恶其能而不用也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此两处以都表因果)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可以翻译为“如果”“假如”。 【成语例释】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了过错如果能够改正,就是最好的优点。【经典文言】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子产而死,谁其嗣之(继承他)?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

7、拔赵,必移兵先击之。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8) 表示目的关系,目的是,来,用来。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君臣固守,以吞周室宁许以负秦曲作师说以贻之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这几处的以与而用法同) 2胡须往往成为人的面部特征之一,故可以用来指代人代词,第二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你的”。 【经典文言】余知而无罪也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某所,而母立于兹。3,人的画像如果须发俱备则栩栩如生动词,相当于“像”、“如同”。如:军惊而坏都舍。 【固定词组】 然而在古汉语中,一般是指示代词“然”和连词“而”的连用,“虽然如此,但是”的意思。

8、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月而后成。【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会儿。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既而将诉于舅姑,

9、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过关训练:1、选出每组加点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B、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 不得已而为盗耳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D、时天下无事,世人并以文义为业,而悫独任气好武 / 未几而雨2、选出每组加点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B、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C、怒而飞,其翼若垂

10、天之云 / 任性而作 / 摇尾而乞食 /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D、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幔立远视,而望幸焉 /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3、选出每组加点虚词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 /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及晁错已诛,盎以太常使吴B、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有闻而传之者 / 拥火以入C、闻而审,则为福矣 /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天下云集而响应,嬴粮而景从D、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 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必移兵先击之翻译 1、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2 、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

11、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3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4、其母为言 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柰何?” 5、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6、君不若引兵疾走大 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7、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8、信乃令军毋斩广武君,有生得之者,购千金。 二、何(一)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

12、之为,何哉?(岳阳楼记)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豫州今欲何至? 大王来何操?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然则何时而乐耶?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二)用作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徐公何能及君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肉食者

13、谋之,又何间焉长夜沾湿何由彻先生饮一斗而醉,恶(怎么、如何)能饮一石哉!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三)何:通“呵”,喝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固定词组】何若【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奈何取

14、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4)君何以知燕王? (5)何以伐为? (6)何以知之?【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何乃】译为“怎能”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何异、何异于有什么不同 。 例:何异以孤羊投狼群? 何其多么。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何则为什么(用于自问自答

15、)。例:百仞之山,任负载登焉。何则?陵迟故也。 何为 还(做某件事)干什么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如何、奈何将怎么办呢。例:虞兮虞兮奈若何? 虚词训练:1、选出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B敛资财以送其行/太守富宗果以侈从被诛C铸以为金人,以弱天下之民十二/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D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三、以【本义】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类似现在的锄头耜、锄。【引伸义】1(1)动词:古代人们使

16、用锄头在田野劳作用、使用、任用。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2)使用工具可以提高劳动效率是人们的普遍认识认为、以为 例:习以为常物以稀为贵 信以为真: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皆以美于徐公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 (3)让。例: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2词义虚化成为介词,表示词语间的各种语法关系。 介词,表示方式、凭借或手段,可以视情况翻译为“用”“拿”“凭借”“依靠”“按照”等。 【成语举例】以礼相待以德报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 【成语例释】嗤之以鼻:嗤,讥笑。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 以身殉职:殉:为实现某一目标而

17、献出生命。为忠于本职工作而献出生命。【经典文言】用: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请以战喻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虽董之以严刑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矫以君命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窦太后乃竟(最后)中都以汉法。按照:余船以次俱进斧斤以时入山林凭、凭借、靠:以郎事孝文帝以资政殿学士行少以父任(年轻时候凭借父亲的职位而做官)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可以无饥矣以勇气闻于诸侯以文学为太常掌故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

18、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何以知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以其辩得幸太子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久之,能以足音辩人及晁错已诛,盎以太常使吴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介词,表示目的或原因,相当于“因为”“由于”。 【成语例释】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整理的原意。不以人废言: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经典文言】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仆以口语遇糟此祸_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

19、_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译文:后来刘勋因为图谋不轨被诛杀,与刘勋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而司马芝却因为不徇私情而被人们称道)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犹不能以之兴怀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经典文言】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从你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经典文言】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韩厥具以实告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今以

20、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大能鸣也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引以为(把它作为)流觞曲水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介词,表示带领,率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盖以十舰最著前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3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来”“用来”“以便”。 【经典文言】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及至於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还军霸

21、上,以待大王来 4连词,相当于“而”,但不用于转折关系。【经典文言】一旦振罪,或脱身以逃(承接)遂自投汩罗以死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并列)木欣欣以向荣(修饰) 终日而思谈笑以死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人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拥火以入(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以(而且,递进)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5、连词,表示因果。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22、、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且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已稍陵迟【固定词组】 以是、是以: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为: 1认为 。例:或以死,或以亡。2使成为。 例: 鞣以为轮。 3把当作 例:赵王以为贤大夫。 无以(以,用。用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何以:

23、不然,籍何以至此 (以:凭) 四、乃 【本义】呼气不顺畅呼气困难。 【假借义】 1代词,相当于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经典文言 1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代词,相当于指示代词“这样”“如此”。 【经典文言】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3判断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是就是”。 【成语例释】胜败乃兵家常事: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经典文言】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嬴乃夷门抱关者也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巨是凡人此则岳阳楼这达

24、观也(是、乃、则等皆可表判断) 4副词,相当于“才”“这才”“就”等,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经典文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5副词,相当于“却”“竟然”"反而"等,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 【经典文言】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蒙冲斗舰乃(乃至、甚至)以千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然赵氏真孤乃反

25、(反而)在6副词,相当于"只""仅" “仅仅”“只是”,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经典文言】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7助词,无实义。【经典文言】乃文乃武。 (尚书)【固定词组】乃尔:如此、这样。臣不意永昌风俗敦直(淳朴厚道)乃尔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成语例释】何其相似乃尔:二者多么相像,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形容十分相像。若夫:发语词【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五、乎【本义】话语说完之后余音未消的样子

26、句末声音上扬的样子。【假借义】 1在句子末尾人们要表示出说话的语气语气助词,表达话语的多种语气。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 【成语例释】不亦乐乎: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经典文言】反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杀臣不亦枉乎?疑问: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可乎?技盖至此

27、乎?欲安所归乎?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男子汉也疼爱她的小儿子吗?)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或祈使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经典文言】:感叹: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用于句尾,表示揣度的语气,可以翻译为“吧”。【经典文言】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日食饮得无衰乎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无以,则王乎? 2用于句中,介词,介引时间、处所等,相当于

28、“在”“对于”“于”。 【成语例释】异乎寻常:异,不同;乎:于;寻常,平常。跟平常的情况很不一样。 情见乎辞:心意在言辞中显露出来。【经典文言】(1)相当于“于”。表时间、地点、范围:在,在。时候,在。方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注意:此处两个乎用法有所不同,一个是在的意思,一个是比的意思)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2)表比较,比。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以吾一日长乎尔盖进乎技矣。(比)(3)表动作对象,对、对于。如吾又何怨乎今之人吾尝疑乎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 3形容

29、词词尾,表示性状,可以翻译为“的样子”。 【经典文言】1以无厚人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六、其【本义】像一个簸箕的样子簸箕。 【假借义】 1用作代词。 表示领属,相当于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他(们)”“他(们)的”。 【成语例释】投其所好:投,迎合;其,代词,他,他的;好,爱好。迎合别人的喜好。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经典文言】兼词,他:余嘉其能行占道,作师说以贻之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出其不意。注意比较: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此处其为主语,他。定语,他的:其妻献疑日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_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

30、其不善者而改之主语: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它的: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表示领属,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经典文言】意义比较我的: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自己,我。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失),出则不知其所往。你的: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表示指代,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那”“那个”“其中的”“那些”。1、但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副词,仅,只) 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连词,只是,不过) 但使主人能醉客

31、,不知何处是他乡。(连词,只要)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连词,假如) 2、唯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副词,只,只有)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语助词,希望) 3、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副词,徒然,白白的)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副词,只是,仅仅) 4、直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副词,只是)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副词,竟然) 5、第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副词,只) 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海瑞传)。(副词,

32、但是,只是)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大泽乡起义)。(副词,即使。“借第令”三词同义) 阴使人至郗所曰:“第举兵!”(史记)(副词,尽管。) 6、独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鱼,我所欲也)。(副词,仅,只)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副词,唯独)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副词,难道) 7、特 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副词,特地,特此)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廉颇蔺相如列传)。(副词,只,仅) 然建特不与皓和好往来(三国志)。(副词,只,仅) 8、向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受之(鱼,我所欲也)。(副词,以前,

33、往昔)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副词,刚才)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连词,假如,假使) 9 、诚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副词,实在,确实)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副词,果真,如果) 10 、固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副词,坚决)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记王忠肃公敖事)(副词,一定,必定)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副词,本来)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鸿门宴) (副词,确实,诚然)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副词,到底,究竟) 11、必 是故弟子不必不

34、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副词,必须,一定要) 王必无人,臣愿捧璧往使(廉颇蔺相如列传)。(连词,果真,如果) 12、顾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副词,只是,但是)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副词,难道) 13、见 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被)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代词,我) 14、相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互相)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代词,你)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代词,我) 15莫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赤壁

35、之战)。(副词,不要)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师)。(代词,没有谁) 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促织)。(副词,不) 16、微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副词,偷偷的,暗暗的) 味苦而微辛。(副词,稍微)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动词,没有) 17、每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副词,每次)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副词,常常) 18、幸 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幸而)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希望)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幸运的)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特地1【而】  (

36、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

37、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38、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39、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

40、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qu

41、ot;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

42、,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

43、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

44、""凭什么"等。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45、#160;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无以

46、,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47、)(乎:在)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吾尝疑乎是。(乎:对。)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  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  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4.【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

48、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49、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王

50、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缺例文)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乃尔】译为“这样”。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

51、,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5.【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今肃迎操,操当以

52、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

53、者说)  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王之好

54、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

55、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何其】译为“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6.【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

56、己久疲。(赤壁之战)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3让步关系,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57、(五人墓碑记)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2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且夫臧

58、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且如】就像。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7.【若】  (一)动词,像,好像。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  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二)用作代词。  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鸿门宴)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三)用作连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