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习题1邓稼先(含答案).doc_第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习题1邓稼先(含答案).doc_第2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习题1邓稼先(含答案).doc_第3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习题1邓稼先(含答案).doc_第4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习题1邓稼先(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习题,邓稼先,第一单元邓稼先1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鲜为人知(xifin)皆知两xi U (袖)清风鞠躬尽瘁G u)(g ong)妇rU(孺)彷徨 3 dng)(hu dng) kudng (眶)平沙无yfn (垠)当之无愧(ku i)热泪盈zhi (挚)友锋芒bi (毕)露2,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鲜为人知(少)可歌可泣(值得)B.至死不懈(松懈) 家喻户晓(了解)C.锋芒毕露(完了)死而后已(停止)D.知人之明(眼光正确)层出不穷(重叠;重复)(解析:“锋芒毕露”的“毕”是“完全”的意思。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

2、不当的一项是(B)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B.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 书。(解析:B项“当之无愧”是褒义词,用在这句中不符合语境。)4 .下列语段的方框中所用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B)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 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 终想不清楚。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A. , , o :? ?

3、B. O , o ,? ?C. O , O ; OD . O , o :? O5 .(北海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A.人是社会之本,人的素质如何,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B.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C.今年“五一”期间,北海市消费者举报中心共接到投诉电话6起,同比下降了一倍。D .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用功的。(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安全”;C项搭配不当,“减少”“下降”“贬值” 都不能与“一倍”搭配,可将“一倍”改为“一半”或“ 50% ” ; D项否定不当,应改

4、为“没有一 个说他学习不用功的”。)6 .下面是感动中国栏目组为“科学泰斗一一钱伟长”写的颁奖词,请你结合本文的学习,仿照这种写法,为邓稼先写几句颁奖词。示例:科学泰斗一一钱伟长【获奖名片】赤子【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 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仿写: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一一邓稼先【获奖名片】爱国敬业【颁奖词】示例一: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 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

5、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示例二: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 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 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7 .学习本文之后,阳光中学七年级XX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主题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1)【板报设计】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6年长征水箭“三代同堂”齐登场,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

6、体的栏目。示例:走近邓稼先;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9)【在线交流】假如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示例:请您说说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说几句激励 性的话?(3)【写墓志铭】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示例: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一一 “'两弹元勋”邓稼先。示例: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 乾坤。身已死,心仍在。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2课内精读阅读语段“

7、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回答 下列问题。8 .这段文字的结构关系是 8)A .总一分B .总一分一总C .分一总9 .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介绍奥本海默和邓稼先两个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科学界的功臣。10 .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邓稼先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心胸开阔。11 .邓稼先喜欢一个“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什么意思?朴实、忠厚、无私、心无杂念。3 拓展阅读 中国核潜艇之父一一黄旭华高荣伟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 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8、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 1945年,黄旭华考 取了交大的造船系。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上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上核潜艇,很快获 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 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

9、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上世纪 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 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 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 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

10、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 千上万个数据。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年 1970年试航,1974 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后, (今俄)、英、法之 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 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

11、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日:“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选自共产党员,2014年11期)12 .阅读文章,根据黄旭华的人生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立志上天入海一考取交大造船系一参研核潜艇一取得巨大科研成果13 .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1)核潜艇的研制是一项尖端工程;9)当时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模样;(3)黄旭华选择的是难度很 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没有计算机,全靠算盘和计算尺演算数据。1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

12、达作用。(1)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通过“直到 才 也”的关联词语的运用,说明了核潜艇研究事业的保密性极高,表现了 黄旭华为科研事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6)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亲自”一词表现了黄旭华在科研中事必躬亲、科学严谨、以身作则、不怕牺牲的高尚人格。15 .文中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详细交代年份,充分说明了我国在核潜艇研究事业中所取得的进步之快,成果之丰。16 .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邓稼先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你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示例:无私奉献、恪尽职守、刻苦勤奋、临危不

13、乱、热爱祖国。4 写作创新17.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这两位拔尖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突出两 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为人。请你也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身边的两个人物,突出表现这俩 人的不同之处。【课文片段在线】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 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一一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传记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 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 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 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 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 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写法分析】奥本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