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初一语文1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教案练习题_第1页
XX年初一语文1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教案练习题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年初一语文1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教 案练习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目的一、 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二、 学习在说明中注意语言运用的特色。三、 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 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竟的 事业,奋勇向前。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比较分析。课时安排:两教时。教学过程:课时初备统复备一、导入新同学们,当我们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时,首先看到了什么?这彩照给了你什么感觉?学生发言后归纳: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首先看到了彩 照一一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纪念 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

2、的独立、自由、幸 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 这座雄伟的建筑于 19521952 年 8 8月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 19581958 年 4 4 月 2222 日建成。作者周 定舫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最早刊登在19581958 年 4 4 月2323 日的人民日报上,后收入散文、特写集北京在前进 一书。该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 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二、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正字。瞻仰矗立五卅奠基砌墙上溯伟绩镏金挑衅逾越天堑重幔不朽横幅发髻镶嵌销毁践踏徒手熊熊火焰峻峭老巢搀扶补充解释下

3、列词语。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永垂不朽: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走。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 遥遥相对:遥遥,形容距离远。远远地相互对着。风起云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当。怒形于色:形,显示、显露。结合思考和练习三的结构提示,整体感知课文,划分课文段落。段: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第二段: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1010 幅浮雕。第三段:瞻仰后的感受。三、学习新解题: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提示:的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

4、对象,副标题标明所要介绍的建筑物。齐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提示:瞻仰前的心情一一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一一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 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 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结合文后“理解?分析”二,划分课文第二段的层次, 并概括层意。层:描绘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说明兴建经过和重大 意义。第二层:介绍纪念碑的题词和碑文、结构和造型,以及 概述碑座四周的浮雕。第三层:具体介绍 1010 幅浮雕。自读层理清作者的活动顺序。讨论后明确:

5、作者的行踪顺序: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 走到碑前。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 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第 2 2 节,按人的活动写。次交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八个金字,暗示碑的主题和本文的主题。第 3 3 节,交代了建碑的时间,碑身的规模,建碑的特殊 材料和建碑的重大意义。提问: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归纳:花岗石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 这两种材料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 的怀念。指名读第二层,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讨论明确: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台阶平台碑身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提问:作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归纳:碑的四周栏

6、杆、碑的正面题词和背面碑文、碑身 的装饰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作者再次写“人民英雄永垂 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突出了主题,毛主席起草、周 总理手书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中 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对“人民英雄永垂 不朽”这一主题的阐述。集体朗读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提问:第 6 6 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何作 用?归纳: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长度、质量、画面, 为下文详细描绘作了准备。四、布置作业背诵正面的主题以及背面的碑文。完成练习三,整理课文已经学过部分的说明顺序预习第 7-107-10 节,试填写练习中的表格。找出并体会本文说明语言

7、的特色,请找出几个例子来。第二课时初备统复备一、 检查作业:抽背碑二、 研习新讲读第二段的第三层。大碑座四周的 1010 幅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 把它单独 列出来,是为了突出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革命先烈的光辉 业绩、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浏览这一层、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1010 幅浮雕的讨论后明确:提问: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写起,却从 东面写起呢?归纳: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 历史顺序展开的。正面中间是最大的一幅浮雕 “胜利渡长江, 解放全中国”, 与左边一小幅: “江北人民支援渡江”, 右 边一小幅: “全国人民欢迎解放军”, 组成了一

8、组浮雕, 刻 划了碑文中“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 的人民英雄们”,这是中国近代百年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 斗争最激烈的、反帝反圭寸建最彻底的史实,因而放在最突出 位置,这正是纪念碑设计者的匠心所在,但在说明介绍时按 历史发展顺序更合情理, 因而作者从东面起,顺次介绍浮雕。重点讲析一、二两幅浮雕。教师示范分析幅浮雕:“销毁鸦片烟”。作者用了四句 话,分三层次来介绍:句是层,写明了事件、背景、时间、 地点、人物一一这是记叙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层,描述 了画面,先详写销烟场面,作者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用“运”、“倾倒”等词表 达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

9、箱箱”、“倾倒”与“一股股”、“升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中国人民挺身而出,还击 帝国主义的威风。第三句略写了炮台和群众的战船,烘托了 两军对峙的紧张局势和中国人民严阵以待、毫不动摇的销烟 决心。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以简明的语言点明了这幅浮雕的 主题。指导学生分析第三幅浮雕。归纳: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幅相比稍有变化,三句话从 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先交代事件 18511851 年的金田起义;接 着阐述历史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 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然后形象地再现画面:“大 刀、梭镖、锄头、火把”是农民起义的武器”,“一群”人 民的儿女“冲下来”,旌旗“迎风飘扬”显示了起

10、义队伍人 数众多势不可当。借鉴上述方法自读课文, 完成四、五、六幅浮雕的分析。提示:作者介绍浮雕时一般是交代事件,再现画面,揭 示画面表现的意义。填好表格后学生交流。教师抽查完成情况,然后指名口头分析第四幅浮雕“五 四爱国运动”的画面。教师适当点拨、启发。教师小结:作者介绍 1010 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有的从历史历 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 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 “碑身后面”、 “碑身 西面”、 “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 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讲读课文第三段。集体朗

11、读最后一段。提问:本段共几句话,分别与上文什么地方照应?归纳,共有三句话。在句中,第三次出现了“人民英雄 永垂不朽”字样,呼应前文 2 2、4 4 小节,篇末点题,“又一 次瞻仰”的“又”字,不是机械重复,而是感情的深化,第 二句与第三句呼应第三节所说的建碑意义:“它象征着先烈 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是分别对 “象征”和“标志”的说明和注释。以上是说内容和感情上 的照应,这里还有行踪的照应:开头越过广场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这里是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来龙去脉, 交代清楚,整个活动记叙完整,从而使全篇线索分明,重点 突出, 浑然一体, 充分揭示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 题

12、。三、体会文中记叙的作用,并找出几个例子来。说明文中以说明为主,如同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论文 以议论为主一样,但同时也不排除其他表达方式,常常是以 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如我们本单元学习的 驿 路梨花一文,以记叙为主,同时兼用了抒情。本文则是以 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例如文中对行踪的记叙:“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 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等等,直到离开纪 念碑,把事情的整个经过交代得一清二楚。再如介绍1010 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 记叙因素交代明白。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增强了生 动性和形象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