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单元计划单元教学目标一、 了解课文涉及的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二、 识记理解生字词,积累名句、名篇;三、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 体会课文的意境,品位凝练、生动的语言。单元教学重点一、 了解课文涉及的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二、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 体会课文的意境,品位凝练、生动的语言。单元教学难点一、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体会诗人蕴含在作品中的感情;二、 发现并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单元课时安排三、 山行 二课时四、 天净沙·秋思 二课时秋词(其一) 一课时采桑子 一课时登
2、高 一课时秋颂、落叶 二课时“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二课时复习测试 二课时合计 十三课时三、山 行 杜牧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意境,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2、能够进行诗词的对比阅读。教学难点1、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2、能够进行诗词的对比阅读。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
3、、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二、自主合作,理解诗意。1、简介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2、自由朗读,读到流利、有感情为止。3、点名学生生朗读,互相评价。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5、小组交流,互相答疑,教师做适时点拨。6、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加如合理的想象,
4、以第一人称试将山行改写为优美的游记散文,独立完成后在班内进行交流并点评。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1、朗读诗歌,在文中找出作者所描写的景象,并说明作者的思想感情。提示:作者所描写的景象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晚、霜叶红。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2、思考:若将“红于”改为“红如”可以吗,为什么?提示:“红于”有比较之意,而“红如”无此意,若改为“红如”无法突出出霜叶之红,更无法表达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2、 说说你对“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层理解。提示: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更表现了昂扬的生命力:若我能象红叶一样经历霜打,经受挫折的考验,不
5、就能大有作为了吗?四、集体朗读山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五、 快速默记并抽查背诵情况。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二。板书设计 寒山 石径山行 白云 人家 喜爱、赞美 枫林晚 霜叶红第二课时一、 检查课文背诵情况。二、 比较阅读:将山行与范仲淹的渔家傲、苏幕遮进行比较,试说明不同之处。1、点名学生分别朗读渔家傲和苏幕遮,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2、同桌互助,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大意,讨论后请同学简单讲述词的内容。1、 试分别说明渔家傲、苏幕遮与山行的不同之处。提示:渔家傲表现了边疆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热爱国家,决心守卫好边疆的爱国之心,整首词慷慨悲凉,表现了诗人抵御外
6、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苏幕遮以低徊婉转,沉雄清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词的上阕写辽远的秋景,暗含思乡情;下阕直接抒发思想情怀。情景交融,深刻的表现出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2、 根据对词的理解,加入合理的想象,任选一首将其改写为一篇一二百字的小散文,特别要注意情景的交融。完成后当堂交流,师生共同点评。3、 当堂背诵两首词并检查背诵情况。三、 布置作业:1、完成创优作业相关内容;2、预习第四课。教学后记:四、越调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教学目标:1、 了解元曲的基本知识及特点;2、 了解作者及其生平;3、 诵读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 能够通过意象来体会意境;5、 能够背诵并默写全文;6
7、、 能够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能够通过意象来体会意境;3、能够背诵并默写全文;教学难点:7、 能够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比较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及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二、相关资料介绍:1、 解题:“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2、
8、 作者简介: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20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三、朗读诗歌:1、教师配乐范读2、学生齐读3、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学生配乐朗读。四、品析鉴赏:1、学生根据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如: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的小桥,来
9、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2、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提示:这首小令共写了藤、书、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骨、玺、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2)、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提示:独
10、在荒凉的古道上,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太阳下山了,伤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本句揭示“秋思”的含义,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去想象。(3)、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提示: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
11、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3、齐声朗读并背诵诗歌。五、总结: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就是道德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语,而字字却是扣着“情”来写,古人说:“凡景物,皆情语”,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六、布置作业:1、背诵诗歌; 2、思考课后练习三。第二课时一、检查课文背诵情况,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二、比较阅读四首天净沙,说说为什么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似乎更能打动人?(具体内容见课本第48页课后练习三)1、 点名学生分别朗读朗
12、读四首天净沙;2、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3、 分组讨论:为什么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似乎更能打动人?提示:白朴的曲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抒写对离别之人的思念之情。前三句烘托出萧瑟的气氛,后两句却写出秋天绚丽多彩的色调,没能抓住黄昏与思念的逻辑联系。张可久的曲是一首写景之作。作者以凝练的笔墨,勾画出一幅暮秋江边落日图。前三句写落雁、孤鹜、残霞、人家等,纯是自然景物;末句“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使画面更觉生动,平添了一种从容闲适的情趣。无名氏的曲吟咏塞外秋景,语言质朴,格调清新,色彩艳丽,无一般吟秋之作之感伤,别具一格。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情调和以上三首小
13、令相比更为低沉,他借助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带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事物,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因而更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三、背诵这三首曲并当堂检查。四、 布置作业:完成创优作业相关内容。板书设计枯藤老树昏鸦图 小桥流水人家图 浓烈的思乡之情古道西风瘦马图教学后记秋词(其一) 刘禹锡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4、背诵默写全诗。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教学难点:对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理解。教学方式:诵读、探究教学
14、时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及内容:一、导课:同学们:自古以来,文坛诸多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美之情,“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凉悲伤之感,“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等等。今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二、作者作品介绍: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白”。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卷。 三、诵读课文并探究以下问题:1、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15、请同学们朗读,体会诗的韵味和节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2、: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提示:对比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3、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提示:因为“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4、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本单元中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提示: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5、本单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提示:天净沙·秋思。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6、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6、”?提示:“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7、试比较山行与秋词的异同。提示:同:二者都描写秋景,都借秋景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异:山行全篇表现的都是生气盎然的画面和景致,形象鲜明,色彩绚丽;而本诗侧重抒写感受,以说理为主。四、当堂背诵诗歌:1、集体背诵本诗;2、接龙”背诵本诗。五、 布置作业:每人查找一篇描写秋天之景的文章,相互交流欣赏。教学后记:采桑子 重
17、阳 毛泽东教学目标: 1、体会词的意境,品味词的豪放风格。 2、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浓郁的诗情画意。 2、反复诵读,在吟诵中体味词的意境。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课文:伟大领袖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最为浓郁。它写了深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飒之气,而会受到无限鼓舞。二、介绍写作背景: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
18、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心情。 本词是一曲战地秋景的颂歌。历代的诗人、作家,一接触“秋”字,总是要发一通悲秋的感叹;在他们笔下,“悲”和“秋”永远难于分开。主席的诗词一反悲秋的传统情调,把秋写得无比可爱,读了以后给人以很大的鼓舞。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诗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快愉悦的心情。 三、诵读,理解文意 1、请一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2、集体朗读。 3、补充注释:A、重阳9月
19、9日的节日。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B、重阳节习俗:a、登高: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人;希望自己生活顺利,步步高升;锻炼身体。 b、吃重阳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c、重阳节还有插茱萸辟邪的习俗。 d、赏菊:喝菊花酒。 四、阅读赏析这首词1、 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讲了什么内容?提示:上阕抒发作者在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来时的深沉感慨;下阕
20、抒发了诗人对整个秋天的深沉感慨。2、 上阕中富含哲理的一句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提示:人生易老天难老。(理解根据学生的发言做概括。)3、“战地黄花分外香”中的“黄花”指什么?这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黄花”指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后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放的漫山遍野的野菊花。诗人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境的。4、 下阕中作者认为秋天胜过春朝的理由是什么?提示:因为“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一首颂秋词。5、 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表达了作者面对困难,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6、 请在现实生活中举有具有这种精神和态度的人。提示:邓小平、洪战辉、张海迪等。五、布置作业:
21、课外搜集毛泽东诗词名句。板书设计上阕:富含哲理,感悟人生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下阕:仲秋景色,映衬环境教学后记:登 高 杜 甫教学目标:1、在掌握全诗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语的丰富内涵;2、补充介绍作者生平,使学生理解诗情诗意;3、引导学生沉浸到诗歌的意境中,体验“景语”和“情语”,积累欣赏经验。教学重点:1、 在掌握全诗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语的丰富内涵;2、 引导学生沉浸到诗歌的意境中,体验“景语”和“情语”,积累欣赏经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沉浸到诗歌的意境中,体验“景语”和“情语”,积累欣赏经验。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及内容:一、解题:(一)、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担
22、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而被称为“诗史”,正因为杜甫写出了诗史,所以人们称他为“诗圣”。他的代表作有一百多首,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体诗“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也特别擅长律诗和绝句的写作,许多作品都是千古名篇。如:春望春夜喜雨赠花卿江畔独步寻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绝句旅夜抒怀江南逢李龟年蜀相等。(二)写作背景: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当年他大约五十六岁,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秋天,是诗人流寓漂泊到夔洲一带,重阳登高,面对肃杀秋景,有感于怀,遂提笔写下这一首七律。二、诵
23、读作品,细读注释,理解词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 点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注意读音、节奏。3、 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内容。(参考译文: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衰老多病,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世事艰难,可恨秋霜凝染了我的双鬓,穷困潦倒,于是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三、课文分析: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共有八句,这八个诗句,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是写景,后四句是抒情。1、赏析前四句。(1)、集体朗读前四句。(2)、思考:这四个诗句描写了哪些事物?提示:风、天、猿啸、渚、沙
24、、鸟、落木、长江八种事物。这八种事物分别有什么特点?诗人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绘它们?提示: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3)、分析:在这四个诗句中,在短短28个字里,诗人就描写了八种事物,而每种事物都各有各的特征,而这些各有特征的事物很好地传达出了诗人当时的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赏析后四句。(1)、集体朗读后四句。(2)、思考:在这一层中,作者是如何由描写眼前的景,转为抒发心中之情的?提示:作者首先写了距离自己故乡之远,身在万里之外,远隔千山万水,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写了诗人在秋天的悲凉感受。接下来句,作者
25、对自己当前的处境又进一步做了具体揭示:由于社会动荡,诗人才远离家乡,常年在外飘泊,正是因为常年在外漂泊,所以才感到生活的艰难,才有了心中的“苦恨”,头发才变得花白,再加上身体衰老多病,所以诗人才越发觉得潦倒不堪,在这种情况下,正需要借酒浇愁,可是又偏偏因为生病而刚刚戒了酒,心有万千愁绪,而又无法排解,这就更令人愁苦不堪。四、从律诗的角度小结全诗内容:1、首联写景,风急天高,猿声凄凉,这就开门见山地表现了诗的感情基调:沉郁悲哀。2、颔联对仗极其工整,萧萧落木,无边而下;不尽长江,滚滚而来。寥寥几笔,就把肃杀凄凉的秋景写得气势宏大,令人触目惊心。3、颈联:秋日的景色使得诗人触之生情。颈联就融合了诗
26、人的感情:“万里悲秋”。然而又想到了自己的一生是漂泊流浪,贫病交加。风烛残年之时,独自登高。君不见长江边高台上那一位步履蹒跚的瘦弱老人独自站着面对滔滔江水满目哀凉,这怎么不让人可怜?4、尾联两句是写自己穷困潦倒孤苦寂寞的境遇和心情。上句写自己艰苦备尝,白发弥添;下句写自己潦倒日甚,多病缠身。全诗就在沉重的感叹声中收结,结得悲愤深沉,而又寄慨遥深。五、有感情地体朗读并背诵这首诗,进行背诵竞赛。六、作业:完成配套练习相关内容。板书设计 云天秋风,渚清沙白写景 无边落叶,不尽江水 长年漂泊老病登高 悲秋作客,独病登台 孤愁的哀思 抒情 苦恨霜鬓,新停酒杯教学后记:秋 颂 济 慈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中
27、的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重点:1、感受诗人细致的观察;2、体会诗歌想像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的特点。教学难点1、懂得诗人感到秋天的成熟也同样可爱的感情。2、体会诗歌想像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的特点。教学方法:自读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及内容:一、导语:1819年9月的一个星期天,诗人漫游乡野,感到空气清爽,收割过的田地显得特别温暖。回来后就写了秋颂。诗人从可见的秋实,可感的秋风,一直写到可闻的秋色,以色彩明丽的笔调、活生生的形象,描绘出秋给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美好景象。二、识记字词:屋檐yán 斑驳bó 榛子zhn
28、鼾睡hn 罂粟yng sù 镰钩lián 垄lng 紧缠chán 模样mú三、作者简介: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6年发表处女作哦,孤独。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四、学习
29、并品味诗歌:1、 学生自由朗读此诗,理解诗的内容。2、 学生齐读秋颂,思考问题:全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提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3、 作为秋之神,他的成绩有哪些?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提示:成绩见第一节。举例只要合理即可。4、 读了第二节,你认为作者对秋天的态度如何?提示:是赞美和喜爱。5、 诗歌中并没有华丽的赞美之词,为什么同学们一读就读出了赞美喜爱之意?提示:可从“收割一半,你躺在田沟里鼾睡”一句中看出。五、再读诗歌,试体会并朗读出作者的情感。六、 布置作业:试以诗歌的形式来歌颂秋天,字数不限制,行数不少于5行。教学后记:落 叶 贾平凹教学目标1、 体会作者由落叶引发的思考;2、 品味
30、本文生动富含哲理的语言;3、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点1、 品味本文生动富含哲理的语言;2、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1、 味本文生动富含哲理的语言;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教法方法:诵读品味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语: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不经意间秋天已来到我们身边。请同学们将目光投向窗外,寻觅秋天的脚步,你看到了秋天色彩、闻到了秋天的气息了吗?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贾平凹,走进落叶的世界。二、学习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注意读准以下字音。风姿绰约chuò 憧憬chng 婀娜 nuó 寒伧chen 停滞zh
31、236;2、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作者对落叶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作者感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提示:由喜欢同情敬仰感悟人生真谛作者的感悟: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他的存在。(第7节)3、生谈对这段话的认识理解。4、细读课文1、3段,完成下列任务:、找出并诵读描写绿叶的句子,分析作者用词的巧妙,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并诵读描写落叶的句子,分析作者用词的巧妙,体会作者的情感。、思考:本文题目为落叶,为何开头要写绿叶?提示:绿叶:丰满、娇嫩、端庄、翩翩起舞、少妇、风姿绰约、妩媚情感:对新生命的赞美,真实美好,灵动快乐,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绿叶以生命。、落叶:削瘦、寒伧、赤裸裸、嶙嶙、僵硬情感:对落叶的惋惜、同情。感慨自然的无情,生命的脆弱。、写绿叶,意在为落叶作铺垫,在对比中揭示文章的主题。5、浏览课文,找出作者的写作线索,思考: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提示:线索是作者对落叶的感情变化;写法为托物言志(借某一事物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或观念)三、小结及拓展提高:落叶,是再平凡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技术股权联营协议
- 市政工程施工合同
- 教育临时聘用合同(3篇)
- 运动会运动员代表发言稿范文(33篇)
- 2024年教育咨询协议
- 全购销合同范例
- 2024年携手协议:合作伙伴专项聘请合同
- 家具小维修合同范例
- 2024年技术服务退款协议
- 山地别墅租赁合同范例
- 2024年高压电工操作证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共三套)
- 人际需求和孤独感在青少年网络游戏障碍与抑郁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 医美行业分析报告
- 广州介绍课件
- 中国普通食物营养成分表(修正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期中综合测试卷
- 2024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英语仿真模拟卷03(全解全析)
- 2024至2030年中国综合能源服务行业运营动态及投资规模预测报告
- 大学介绍清华大学宣传
-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 必修第1册《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2024年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导游综合知识测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