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_第1页
2020-2021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_第2页
2020-2021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_第3页
2020-2021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_第4页
2020-2021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满分 150150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一、积累应用10分1 1.按要求填空。(5 5 分)(1 1)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2 2),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3 3)杜甫登楼中的诗句“,:从时空角度延展,描绘了一幅宏阔悠远的壮美景观。2 2.按要求选择。(5 5 分)(1 1)中国古代诗歌往往体现“移远知近,由近知远”的空间意识,下列诗句不适合证明这一观点的一项是()。(2 2 分)A.A.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B.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C.C.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2、。D.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间送青来。(2 2)为防止疫情扩散,小区志愿者劝说居民戴口罩,下列用语最得体的一项是()。(3 3 分)A.A.不戴口罩是对他人健康的侵害,请务必带好。B.B.戴好口罩是对自我的保护,也是对他人负责。C.C.侥幸心理要不得,不戴口罩终将带给你悔恨。D.D.没有口罩不是借口,请你记住生命只有一次。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3-7 题。(1616 分)对批评的批评:创造“复调”话语王晓华进入 2121 世纪以后,中国文学批评逐渐成为热点:一方面,随着话语实践日趋活跃,其总体重要性获得了普遍承认;另一方面,它似乎又缺乏类似学科规范的自律法则,时常演变

3、为没有约束的话语狂欢,并因此受到质疑和消解。由此,倡导对“批评”的批评,将“批评”本身纳入批评的视野中来,就显得异常重要。按照通常的理解,文学批评的对象是作家和作品。这种理解虽貌似“中规中矩”,但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即如何对待批评本身:批评家对批评是否享有“豁免权”?批评是少数主体自我授权的游戏吗?如何约束批评家的越界冲动?倘若批评本身不能被纳入批评的视野,那么其公正性和有效性又如何获得保证?当然,有人会说:批评家具有自我反思能力,可以自我审视、自我矫正、自我规范。然而,如果寄希望于批评家的自我批评,那么批评依然是独白而非对话。更重要的是,它所依赖的仍旧是自我授权的传统模式一一批评家既是运动员,

4、又是裁判。这等于把批评家当作不受约束的绝对主体,倡导僵硬而傲慢的独断论。事实上,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当下的文学批评时常显现为任性的话语实践:作品的质量往往被忽略,批评蜕变为“赠送桂冠”的仪式;当需要客观把握作品时,批评家喜欢将作品纳入自己预设的模式,甚至以漫长而随意的独白遮蔽了作品中的声音。长期如此,批评的声誉不可能不受到损害。任性意味着独断。沉溺于独断的快感中,批评家必然忽略他者的存在,最终产生无限扩张的冲动。这种缺乏约束意识的批评可能会异化为“文学的敌人”。在文学史上,这种例子屡见不鲜,如道德主义批评本来是诸种文学批评样式的一种,但当柏拉图将它定义为排他的尺度时,“理想国”中的创作

5、环境便不可避免地恶化了:“为了我们的灵魂之善,要任用较为严肃和正派的诗人或讲故事的人他们会模仿好人的措辞,按照我们一开始就已经规定好了的类型来讲故事。”于是,描写世俗生活的诗人被驱逐,文学变成了单一的说教和颂歌。事实上,柏拉图并非没有进行任何反思:在对话中,他曾以辩论对手的身份探讨了自己犯错的可能性,但这不过是其自我授权过程中的小插曲一一结论当然是证明了道德主义批评的至尊地位。显然,批评家的自我批评并不可靠:在一个人的视野中,作为整体的他/她恰恰处于缺席状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人可以从各个角度打量“我”,将“我”的全貌摄入心中,因此,对批评的批评可以克服个体的视野盲区。在柏拉图提出道德主

6、义批评模式之后,其弟子亚里士多德很快就做出了修正:文学描述的人既可能比常人好,也会低于平均水准,因此,文学不一定非得表现嘉言懿行,各种主题均有其价值。虽未提及尊师的名字,但亚里士多德显然对柏拉图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批评。与此同时,道德主义批评实际上已经被纳入批评的视野,文学批评则升格为自我观照、自我省察、自我矫正的话语实践。在中国文学界,对批评的批评虽然也已出现,但还远未形成常规性的批评样式,未上升为自觉的文体建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当下中国文学迫切需要对批评进行批评, 由于某些原因, 一些批评家习惯于进行居高临下的裁决;受总体范式的影响,另一些批评家也受制于独断论的思维方式,喜欢把批评对

7、象放在自己搭建的概念框架中,进行“强制阐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单向的“裁决一一评估”受到了强烈的质疑,文学批评面临着严峻的合法性危机;如果不对批评进行批评,它将难以重获与其使命相称的尊严。尤其是进入 2020 世纪 9090 年代以后,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批评家们远未达成共识,观念上的博弈在所难免。于是,综合各方的视野就成为亟待进行的话语实践。然而,由于缺乏涵括性的批评意识,批评家相互批评时往往囿于立场之争,迷恋论战中的词语博弈。为了在辩论中形成压倒性优势,他们往往抓住对方的逻辑漏洞,攻其一点而不计其余。双方仿佛置身于不同的洞穴之中,只能以一种偏颇代替另一种偏颇。在这种情况下,倘若将辩论的双

8、方都纳入批评的视野,以“互审一一对话”模式代替独白模式,无疑可以敞开二者各自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最终创造更富涵括性的“复调”话语,实现批评领域的主体间性。当批评家被还原为多元中的一元时,特权意识自然会被消解。这也是批评的返本归真之路。需要解释的是,按照一般的范畴分类法,对“批评”的批评会被归类为元批评,但这种命名恐怕并不能完全表征其精神特征:“元”具有根本和始源之意,而对“批评”的批评不是为了推出新的权威,而是建立“善的循环”;它既致力于视野的扩大,又意味着永远的去中心化实践。正因为如此,笔者坚持使用这种略显笨拙的说法,以表达对中国文学批评的期待和祝福。(有删改)3 3 . .第段加点的词语“豁

9、免权”在文中指的是。(2 2 分)4 4 .下列能根据第段内容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 3 分)A.A.批评家无法进行自我批评,不能实现有效的自我反思。B.B.只要改变自我授权的传统模式,就能让批评值得信赖。C.C.当下的文学批评忽略文本的质量,以预设模式做批评。D.D.靠批评家的自我批评,难免会使批评的声誉受到损害。5 5 .下列对“复调话语”这一概念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3 分)A.A. 复调话语”即批评家之间的相互批评,能够消解特权意识。B.B. 复调话语”是更为权威的话语体系,它致力于视野的扩大。C.C. 复调话语”将“批评”纳入批评的视野,建立“善的循环”。D.D. 复调

10、话语”即是元批评,它涵括更加丰富的自我矫正意识。6 6 .概括第段的主要内容。(3 3 分)7 7 .文中先后使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师生的例子,请联系上下文对其在论述中的作用加以评析。(5 5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8-11 题。(1515 分)回不去的渡口傅菲渡口,一棵老洋槐树作为标识。我们总以为,树有多老,渡口也有多老。树是洋槐树,皱裂的树皮“我们带入时间深深的皱褶里。事实上,那是一个荒滩,一条砂石路直通下去,是石埠。石埠上,妇人在洗衣,淘洗豆子、白米。,、孩在石埠下的河水里,摸螺蛔、捉虾,光着身子,嘻嘻哈哈地傻闹。一条竹筏,被一根绳子系在洋槐树 L L 老毛竹爆了火,黝黑,

11、两头翘,六根毛竹用老藤扎起来,一头一尾,中间再扎两绑,便成了竹筏。河*并不深,大人卷起裤腿,可以淌水过河,小孩翘起屁股,手举衣服,也可以游到对岸,竹筏也仅仅是渡口的一个象征。河是饶北河。年少时,记得有一个艄公。竹筏上摆着几个矮板凳。艄公也是戴尖帽的斗笠,穿一件棕黑色蓑衣,光着脚板。他撑第一竹篙的时候,会“嘿呀吼”地吆喝一声,竹篙插入水底,竹筏慢慢滑动,竹篙斜起来,再拔出水面,插入水底。竹筏在水面嘶嘶嘶嘶地滑翔,青山在飞。在冬春之季,我“去对岸,都由艄公撑竹筏渡河。对岸是另一个村子。两个村子隔一条河。对岸有很多沙地,种西瓜,种花生,种孽芹。这是我们村,有的。我们村有柴火,有茶油,是对岸村子没有的

12、。两岸因此有了很多的偷盗和争夺,发生械斗;也因“有了婚配姻缘,随便入哪家的门,开口便是亲戚。艄公把嫁妆送到对岸去,把送亲的人接过来。外出读书的人,被一只竹筏,送到小镇的车站,坐上去县城的客车。送别的母亲和姐姐,站在渡口,一直在挥手,停地挥手,直到竹筏没入河湾的柳树林,像一片树叶,飘在水面,母亲哗啦啦的泪水流了下来。据说,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密密麻麻地排在河岸。河滩宽阔,秋季开满了白蓼花,米白米白的,一大片。岸边是麻白麻黄的芦苇。芦苇从秋风里抽出摇曳的花束,空茫。一一我的祖 k k 我的曾祖父,从这个渡口出发,挑一担梦筐,去浙江海边挑海盐。木船顺河而下,入信江,逆流而上,人衢州

13、。也把夏布,蚕丝,带去浙江。木船,一个码头一个码头地停靠,夜一日一日地凉。这里确是晨读的好地方。石埠由一块石灰石大石板铺设。我们坐在石板上,听着湍湍而流的河水,上诵课文。苍老的洋槐,在暮春,散发一种黏稠的气味,一串串垂挂下来的洋槐花,一直垂到我们额头。,嘴唇磕碰出来的汉语,有了水的韵味和植物的气息。有一个练声的人,每天会来到这个渡口,把镜子悬树上,对着口型,练声。我一直记不起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一个艺考生,考了几年也没考上,后来去深圳,村里也几乎没有他的音讯。我外出生活之后,每次回家,我在父母身边坐几分钟,说说话,便会去渡口走走,站站。我说不清为什么。渡口还是哭丧的地方,故去的老人,到渡口买水

14、。炮仗啪的一声,零星地炸开。哭丧的子女,跪在埠头上,哭得全身瘫痪。渡口,是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河流,或许是人世间最长的路。活着的时候,没走完,死了,接着走,渺渺茫茫地走,不分白日黑夜,风雨兼程,身上不需要长物,不需要口粮,不需要牵挂和被牵挂,一个人走,再长的路,再艰难的路,也不觉得孤独寂寞,也不凄冷忧欢。我们需要另一个世界来打开现世的世界,放下恩怨,放下爱恨,驱除内心的黑暗。没有死,我们无法理解生。没有死的永恒,我们无法理解生的短暂。死是对生的救赎。死是生的皈依。没有到过渡口的人,不足以谈论生离死别。我是这样以为的。公路开通之后,渡口迅速被人遗忘。石埠两边,长满了荒草。早年拴木船缆绳的石桩

15、,黝黝的,全是苔群。作为时间的标记,石桩多了一份轮回的沧桑。石桩上面,搭了一块长条形的石板,石板连通石埠侧边台阶。海热的夏天,我们躺在石板午睡,歇凉。洋槐的树荫浓密地盖在赤裸小身子上。河水清幽的凉风,从水面卷上来,我很快进入梦乡。除了山中的岩洞,我再也找不到,比这里更凉爽的地方。事实上,我们几乎不午睡,和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从石板上,一个纵身,跃入河中,青蛙一样游泳。清澈见底的河水里,一群群游鱼梭子一样,来来回回。我们常常玩得忘乎所以,不记得上课。现在的渡口,完全荒落了。石柱和石板,被人连夜偷走,卖给浙江人。和对岸村子相连接的,是一座石桥。石桥也无人走,因为下游几百米的河面上,有了一座公路桥。

16、一个完全无人踏足的荒滩。蒿草和白蓼,再一次占领。洋槐依然散发蓬勃的生命,郁郁葱葱,即使冬天落尽了叶子,也苍劲,宛如深远岁月的写意。我几次带我小孩去渡口,看看那种荒凉。我小孩看了一次,再也不去,说,没什么好看的,都是草,还有很多垃圾。这是一个时间的渡口,每一个人,都是它的客人。人,只是渡口的不系之舟,终有一天,会离开渡口,在河面上飘,直至不知所终。当我想起这些,我对生命,保持敬畏的沉默。(有删节)8 8 .文中多次提到“老洋槐树”,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 3 分)9 9 .以第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4 4 分)1010 . .全文围绕“渡口”进行构思,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 4

17、分)1111 .对批评的批评:创造“复调”话语一文中,作者认为“批评家不应把批评对象放在自己搭建的概念框架中,进行强制阐释请结合这一观点对下面这段批评文字加以评析。(4 4 分)评回不去的渡口:乡土散文创作“三画”理论认为,乡土散文要表现乡土的风景画、风情画、风俗画,三者不可或缺,它们构成乡土散文的根本。本文通过对特定时期的渡口刻画展现了故乡饶河渡口的风景画,展示了故乡人们的风情、风俗,可谓是符合“三画”理论的力作。开壕行(宋)刘克庄前人筑城官已高,后人下车来开壕。画图先至中书省,诸公聚看标贤劳。壕深数丈周千里,役兵大半化为鬼。传闻又起旁县夫,凿教四面皆成水。何时此地不为边,使我地脉重相连。注

18、释中书省:中央掌管官职升降等的机构。1212 .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1 1 分)A.A.律诗 B.B.近体诗 C.C.曲子词 D.D.古体诗1313 .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2 分)A.A.本诗的语言风格平实质朴。B.B.采用了对比手法表达情感。C.C.本诗题材包含闺怨、行役。D.D.以时间顺序推进突出主旨。1414 .本诗于描述中寓褒贬,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5 5 分)秦士录宋濂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能以力雄人,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一日独饮,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

19、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拔刀置案上,铿然鸣,日:“弼亦粗知书,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跳叫日:“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泰定初,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不为通,弼曰:“若不知关中邓伯翊耶?连击踣数人,声闻于王。王欲鞭之。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

20、尚未臣顺。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称制与中国等,尤志士所同愤。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十矣。公奈何不礼壮十!”庭中人闻之,皆缩颈吐舌,舌久不能收。王曰:“尔自号壮士,解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王顾左右曰:“姑试之。”王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弼往。既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面目无色。王抚髀欢曰:%壮士!诚壮士!”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环视四体,叹日:“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史官日:弼死未二十年

21、,天下大乱,中原数千里,人影殆绝。玄鸟来降,失家,竞栖林木间。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惜哉!弼鬼不灵则已,若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也。(有删改)(1 1)不能忍君苦(2 2)格其事不下A.A.破格 B.B.搁置 C.C.格外 D.D.排斥1717 . .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 5 分)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1818 .第段画线句应有三处停顿,请用“/ /”加以标出。(3 3 分)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1919 .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3 3 分)2020 .有评论称本文围绕“以力雄人”来塑造邓弼

22、的形象,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4 4 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421-24 题。(1212 分)晋文公问守原议(唐)柳宗元晋文公既受原于王,难其守。问寺人勃鞋,以畀赵衰。余谓守原,政之大者也。所以承天子,树霸功,致命诸侯。不宜谋及媒近,以忝王命。而晋君择大任,不公议于朝,而私议于宫;不博谋于卿相,而独谋于寺人。虽或衰之贤足以守,国之政不为败,而贼贤失政之端,由是滋。况当其时不乏言议之臣乎!狐偃为谋臣,先轸将中军。晋君疏而不咨,外而不求,乃卒定于内竖,其可以为法乎?且晋君将袭齐桓之业,以翼天子,乃大志也。然而齐桓任管仲以兴,进竖刁以败。则获原启疆,适其始政,所以观视诸侯也;而乃背

23、其所以兴,迹其所以败。然而能霸诸侯者,以土则大,以力则强,以义则天子之册也。诚畏之矣,乌能得其心服哉?其后景监得以相卫鞅,弘、石得以杀望之,误之者,晋文公也。呜呼!得贤臣以守大邑,则问非失举也,盖失问也。然犹羞当时,陷后代若此;况于问与举两失者,15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 1)两生素贱其人(16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2 2 分)()(2 2)今日非速君饮(正确的一项。(2 2 分)A.A.苦恼B.B.C.C.D.D.其何以救之哉?余故著晋君之罪。(3 3 分)A.A.选择重要地方守臣是执政大事,不容有失。B.B.谋及寺人致使选取官员不贤,对政事有损。C.C.与

24、寺人相谋,是伤害贤能损害政事的源头。D.D.守原关乎周王之命,谋及寺人则有辱王命。2323.请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写作 7070 分2525.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并没有因为信息获取的途径便捷、获得的信息多样,而改变更倾向于依据自以为对的信息作出判断的情况。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1 1)自拟题目;(2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崇明区 20202020 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参考答案、积累应用 1010 分1 1 . .(1 1)解鞍少驻初程扬州慢(2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 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2 2 . .(1 1)C C

25、(2 2)B B、阅读 70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 37 7 题。(1616 分)3 3 . .免除被批评的权利4 4 .D.D5 5 .C.C6 6 .解释“对批评的批评”命名的原因.阐明其别于元批评概念.不在于推出新的权威.其真正目的是建立“善的循环”.隼持去中心化。评分说明: “解释对批评的批评”命名的原因”“阐明其别于元批评概念, 不在于推出新的权威”“其真正目的是建立善的循环,咯持去中心化”1 1 点 1 1 分。7 7 . .以柏拉图把道德主义批评定义为排他尺度导致文学单一以及在其自我授权过程中自我反思的结果,论证了由于缺乏制衡机制,导致批评走向独断的观点。以亚里士多德

26、对柏拉图批评模式的批评,实现对文学批评的升格,论证了对批评的批评可以克服个体的视野盲区。先后使用这对师生的例子,呈现了西方文学批评发展的典型事例, 很好地印证了上文批评家自我反思无法解决问题的观点; 与下文论述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对应, 为下文提出创造“复(有删节)注释原:地名。寺人:宦官。畀:给予。竖刁:齐国宦官。2121.填入第段方框处A.A.矣恰当的一项是()。(1 1 分)B.B.哉 C.C.乎 D.D.耶2222.作者否定晋文公在“原”地守臣问题上谋及寺人的行为,下列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24.24.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5 5 分)调”话语的观点铺垫。评分说

27、明:论证的内容概括 2 2 分;论述的作用分析 3 3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 81111 题。(1515 分)8 8 .老洋槐树是渡口的标识,与渡口一样古老,一起构成渡口独特的风景线;老洋槐树给我留下独特的渡口记忆,如晨读时洋槐花的气息、树荫带来的阴凉;老洋槐树依然散发蓬勃的生命与渡口的荒落形成对比,凸显自然的永恒魅力和人事的沧桑变化;老洋槐树在文中多次出现,增加了渡口的意蕴,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评分说明:1 1 点 1 1 分,乂合满 3 3 分为止。9 9 .参考示例一:第段以短句为主,如“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木船顺河而下,入信江,逆流而上,入衢州”等,运用节奏

28、明快的短句,细腻地描述了渡口曾经的繁忙以及我的祖辈由渡口出发经商的过程;多处运用叠词描述对象,如“密密麻麻”“米白米白”“一日一日”等,形象确切地刻画了渡口相关事物景致的特点,富有音乐美。这些语言运用,贴切地描述了渡口的景象,更好地表达作者对渡口的情感,内容与语言表达形式达成有机的统一。参考示例二:第段多用短句,似乎在追求一种跳跃活泼的语言风格,但有时却割断了语意的连贯性,也割裂了画面的完整性,有生硬之感。比如“据说,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如果改成“据说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渡船”,反而更能突出“有渡船”,从而与下文今日的荒凉空旷形成反差。再比如,将“空茫”单独成句,是

29、突出了渡口的荒凉,但也显得生硬、突兀、欠自然。作者的主观意图太过强烈,使语言略显做作而失了散文应该的自然流畅。评分说明:语言运用特点 2 2 分,分析 2 2 分。1010 .作者由现实中的渡口写起,它是人们过往生活的一个美好记忆,是河两岸人们相互联系的生活的见证,是由此外出讨生活的起点;由渡口还是哭丧的地方,赋予渡口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的内涵,建立起生与死的关联;由渡口的被人遗忘、荒落, 与渡口边生机勃勃的植物形成对比, 赋予渡口时间的内涵,引发我对生命的敬畏与思考; 同时,“渡口”象征生命中的某一起点,生命仿佛是从“渡口”出发的“不系之舟”,在不断地前行中发现、探索生命境界,增加对生命的

30、体验与领悟。这样构思,层层推进,丰富了文章的意蕴。评分说明:四个层次构思分析,1 1 层次 1 1 分,答满 3 3 点即可得 3 3 分,效果分析 1 1 分。1111 .参考示例一:对批评的批评:创造“复调”话语一文中认为“批评家不应把批评对象放在自己搭建的概念框架中,进行强制阐释”,该评论正存在这样的缺陷,以自己是预设的“三画”理论来生硬地评论本文,缺乏对散文本身内容的深入把握,关注文本的个性化追求。因此,本评论带有“强制阐释”性质,是不足取的。参考示例二:对批评的批评:创造“复调”话语一文中认为“批评家不应把批评对象放在自己搭建的概念框架中,进行强制阐释但是,也不可一概而论。批评家搭建

31、的概念框架,往往是在大量文本阅读基石附上建构的理论。如本评论中“三画”理论.能够较好地体王见乡十散文的特征。就本文而言.也很好地呈现了三画理论。因此.我认为本评论很好地运用理论阐释了作品。评分说明:评价 1 1 分,结合观点分析 3 3 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21414 题。(8 8 分)1212 .D.D1313 .C.C1414 .诗歌开篇叙述前任官员因筑城升官,继任者刚到任便急着开挖壕沟,字里行间辛辣讽刺不顾民生只顾捞取升官资本的官员;对中央官员聚看赞赏地方官员的描写,讽刺了朝廷对扰民政策的失查;开挖壕沟深广,致使役兵大半死亡,官员尚且无休止地扩大工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

32、对边民的深切同情与对官员不顾百姓生死的深切愤慨;最后,借边地百姓之口,表达了对残酷奴役的控诉之情。评分说明:描述内容概括 3 3 分,情感分析 2 2 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152020 题。(1919 分)1515 . .(1 1)向来(2 2)邀请1616 . .(1 1)C C(2 2)B B1717 .古人学习(重)在养气,今人一穿(上)儒生(的)衣服,反而柔弱不堪,一副将死的样子。只想着舞文弄墨(玩弄文字),把一世豪杰当作孩子看待。这怎么可以呢!评分说明:1 1 个分句为 1 1 点,共 6 6 点,1 1 点有错扣 1 1 分,扣到 0 0 分为止。1818 .诚得如弼者

33、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 /莫非王土矣。评分说明:当点未点,不当点却点开的,1 1 处扣 1 1 分,扣完为止。1919 .交代邓弼死后天下形势的变化,表明人才对天下的影响之大,暗寓作者为国惜才,讽喻现实的态度。假设“鬼”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与上文邓弼生前性格相符,寄寓作者对邓弼的赞赏以及其不为时所用的愤懑之情。评分说明:“交代邓弼死后天下形势的变化”“表明人才对天下的影响之大”“暗寓作者为国惜才,讽喻现实的思想”“假设鬼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与上文邓弼生前性格相符”“寄寓作者对邓弼的赞赏以及其不为时所用的愤懑之情”1 1 点 1 1 分,给满 3 3 分为止。2020 .文章

34、开篇点明邓弼以力雄人,以举石鼓为例,表现其恃气力雄人。第二段则表现其恃学力雄人,以其读书精博、读书养气的言行傲视俗儒;第三段描述了邓弼造书千言自荐,东门外迎“敌”数十人,以其才力勇力获得德王赏识。由此,全文围绕“以力雄人”塑造了智勇双全、豪爽狂放的英雄形象。评分说明:“以气力雄人”“以学力雄人”“以才力(勇力)雄人”1 1 点 1 1 分,形象概括 1 1 分。参考译文:邓弼,字伯翊,秦地人。膂力过人,称雄于世。集市门口,有面石鼓,十条大汉都抬不动,邓弼两手一用劲,抱起就走。不过,他老借酒使性,怒目视人,谁见谁躲。一天,邓弼独自在酒楼上喝酒,忽见萧、冯两个书生从下面经过,不由分说,下来强拉他们

35、陪着喝。两个书生平日就瞧不起他的为人,极力推拒。邓弼不由大怒,威胁道:“二位真的不识抬举,休想活命!哪怕杀了人亡命草泽,我也不能受你们的窝囊气!”两个书生迫于无奈,只得由他摆布。喝得兴起,便叉开双腿,大敞衣襟,拔出佩刀拍在桌上,吮当一声,说:“我邓某人也是粗知书理之辈,今日原本不是真心请你们喝酒,只不过是借机稍吐心中的不平之气罢了。凡是经、史、子、集,任凭二位发问,如不能回答,便以此刀自刎!”两人便从诸经中,挑出几十个难题,连续发问。邓弼从容不迫,引据经典注疏,倒背如流,一无遗漏。两个书生,四目相视,大惊失色,不敢再问。邓弼要来酒碗,开怀痛饮,披头散发,跳跃呼叫:“老子今天,镇服老儒啦!古时学

36、者,重在培养浩然之气,今日书生,一穿长衫,反而气息奄益.光想凭着舞文弄墨的雕虫之技.小看天下豪杰。这怎么可能!怎么可酢啊?你们这种人.也是趁早算了罢!”这两个书牛一向以多才多艺自负.听了邓弼此言.无地自容。泰定末年,德王掌管西御史台,邓弼袖揣千言书,前往求见。门卫不肯通报,他便大声嚷叫:“你们难道就不睦得,关中有个邓伯翊吗?”一连撞倒几名十兵,嘈杂声惊动德千。德千打算抽他一顿。邓弼毫无惧色,朗声申诉:“大王为何不以礼节对待壮士?(缺几句未译)”满府上下听了这话,一个个吓得缩着脖子,舌头伸得老长,半天缩不回去。德王问他:“在兵败突围时,能够保护主帅安然脱险吗?回答说:“能!”德王回头对身边的人说

37、:“不妨让他试试。”德王暗中挑选了五十名武艺高强的精壮骑兵,先行奔赴城东门之外,然后,才让邓弼出发。等邓弼赶到,众兵便刀枪并举,向前扑来。邓弼虎啸而奔,士兵们连人带马,连连倒退,个个吓得面无人色。德王高兴得拍着大腿,连声赞叹:“真是壮士,真是壮土呀!”并命令舀酒犒劳。邓弼接过酒来,并不拜谢,站在那里,一饮而尽。德王亲上表章,向皇帝举荐邓弼。不巧,当朝宰相与德王不和,从中作梗,便把此事搁置下来。邓弼听说以后,打量着自己的身躯,不禁仰天长叹:“天生一副钢筋铁骨,不能立功万里边疆,只能老死于三尺蒿草之下。命该如此,生不逢时,还有什么可说。”于是,上了王屋山当道士去了。十年之后,默默死去。史官按:邓弼死后不到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大地,方圆千里,百姓流亡,人迹罕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