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写作手法一览_第1页
语文写作手法一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常见的 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场面描写,抑扬结合、点面结合、 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 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 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排比、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 反语、引用等。第一人称叙事法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 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2、,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要具体分析。第三人称叙事法使用第三人称叙事法,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 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编辑顺叙法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 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 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

3、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倒叙法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 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 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 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 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插叙法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

4、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 迹。补叙法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 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分叙法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详叙法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

5、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 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略叙法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文章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

6、,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 ,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比方说 ,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

7、的 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 ,这就很难去 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 绕过这些说教 ,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 ,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 ,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 关心的父母 ,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 等等 ,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 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 命进行探讨。采 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 .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 ?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

8、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 价值等等啊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 :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 .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 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 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 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 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 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 的快乐时光; 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

9、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 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 亦可作“设色”解。清代恽寿平谓: “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 难,画至著色, 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 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 白描人物

10、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 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 的说法,并举例说: “如光和影 都是直线传播, 有反射、 折射、 和干扰现象等, 由于声呈波 动状态, 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动状态。”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有很多 人(包括教 材)误以为类比就是同类相比,其不谬哉! “同类相比”是什么?请看现代汉 语词典关于“比较”的解释: “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务辨别异同或高下。 ”原来如此! 什么是讽刺 ?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 ,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 , 以达到

11、贬斥、否定的效果。 ”这种表现手法 ,即为讽刺。用讽刺和嘲讽的笔法针对敌人或者落 后、错误的、不合理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和批判的目 的。 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前者借 “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借物突出志向。文章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 “陋室”,引出文章主旨“惟吾德馨 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然后描写陋室环境景色幽雅,交往人的高雅,主人的 生活情趣闲适,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既突出主人 “德馨”,又表明“陋室”不陋。最后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 代名贤自况,表

12、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 和抱负。引用孔子的话结尾,隐含以君子 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突出“惟吾德馨”陋“室不陋”。 爱莲说中作 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从生长环境,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的正直,写 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的清高。这种描写, 是将莲人格化,是把她作为一 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 “花之君子”。作者托物言志, 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

13、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 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 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二者有相同点。师生,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 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 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其次,它们都可以使

14、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它们的不同之 处在于: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 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 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是借助 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 伤等感情。 第三、托物言志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 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

15、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有什么区别?答: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 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 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 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认的道理。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

16、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 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 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拟人法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 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 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 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化动法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

17、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 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说明法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 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 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 忌扯得太远。运用“五觉”法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 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 热。我们描写物品

18、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借物抒情法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 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 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托物言志法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 物品”与志向”,物品”与 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 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

19、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 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最常用的有比 喻、拟人、象征等。物品自述法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 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 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 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远眺近看法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远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法楚建筑 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 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

20、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 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内外结合法从外面看建筑物, 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 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从内 部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 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 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移步换形法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 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

21、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 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 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 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 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说明介绍法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 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

22、词或过渡句。环境衬托法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 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 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彩笔描绘法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 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 写出它们的颜色。 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 红

23、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 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远近结合法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 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 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时序变换法植物各个部

24、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 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 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 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生长变化法植物总是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 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情况与下来,就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

25、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 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来。展开联想法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 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 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 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 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

26、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 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突出重点法植物总是由根、茎、枝、叶、花、果组成。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对植物的根、 茎、枝、叶、花、果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只对植物的某一部分进行描述。采用重点 突出法描写植物时,首先要找出这棵植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要对最能体现这棵植物特点的部分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此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对照比较法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净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我们描写植物时,往往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植物的特点。对照比较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把这种

27、植物与另一种植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把植物本身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采用对照比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植物最显著的特点与其他植物作比较。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赞美颂扬法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青松不怕严寒,杨柳随处生长,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桂 花香飘十里,留芳人间,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 植物的这些特点往往使我们联想到做人 的道理。如看到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可以联想到要对不正之风作斗争;看到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可以联想到做人要

28、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赞美颂扬法就是对植物的这些特点进行赞颂。采用赞美颂扬法首先要对植物的能联想到怎样做人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描写,并以此贯穿全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其次文章中要把赞美的感情抒发出来,要在描写植物中写出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感人。此外还要注意首尾呼应,突出赞颂。静态素描法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动物,身体 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例如鸟只有两只脚,但有一对翅膀;鱼没有脚,但不鳞和鳍。静态素 描法就是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写出来。首先要仔细观察,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点。此外,要运用恰当的比喻

29、。 这样,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幅动物的写生画。总分结合法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 讲的特点描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灵活”,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特征举例法采用特征举例法描写动物时,一般先指出动物的某一方面特点,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加 以证实。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抓住最能反映动物的这一方面的特点,而且要尽量写具体,使读者觉得可信。特征说明法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

30、用,或说明为 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 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方法加以说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 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习性。重点突出法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某一动物,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加以描 述。在描写动物的最主要特点时,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比较等方法,使重点部分给读者 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对主要特点详细描述,次要特点一笔带过; 有的则内写主要特点,不写次要特点。成长变化法用成长变化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把动物从小到大整个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写下来,不能采用写流水帐的方法。描写动物成长过程中

31、的几个主要阶段时,要注意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避免中间衔接不上,使读者看了莫名其妙。动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 要注意系统地观察, 要不意识地写系列观察日记,把观察结果写下来。最后,只要将观察日记加以剪裁,就可成一篇反映动物成长过程的文章。实验证明法采用实验证明法首先要找出动物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特点及习性,然后通过实验来证明 动物确实具有这方面的特点和习性。在记叙实验的过程时,要把实验的方法、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才能使读者信服。 这一类作文一般按提出问题 -进行实验-明白道理的 顺序写。群体描写法描写一群动物,最要紧的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要选择具有特色的

32、动物,重点观察,重点描写,其它的或者概括地写,或者略写一笔,要做到选材典型,重点突出。对重点描写 的动物,要抓住它的形状、颜色、动作,进行具体的描绘。对略写的动物,可抓住某一方面 略提一下。描写一群动物,切忌面面俱到。现场目击法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把观察的地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起来具有真实感。由于 现场目击是以作者的观察视点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因此,描写时不强求全面、完整,但是也要慎重选择描写的内容,做到突出重点。要注意在叙述过程中交代清楚哪些是亲眼见到的, 哪些是猜想的。这样文章具有科学性。动物自述法动物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因此文章中要把 我”当作动物来写。这里要注意在写作时把

33、 我”和动物融为一体,不能露出痕迹来。动物自述法是采用拟人的方法来描写 动物,因此在描写时,既要反映动物外形、动作、习性的特点,又要体现人的一些特点。这 样才能使文章既具有科学性,又显得生动活泼。写的特点进行。采用议论抒情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描写、抒情、议 论。景物衬托法景物衬托法就是描写动物,首先要集中笔墨描写好动物,写出动物的特点。动物的描 写要成为文章的中心。 其次描写动物周围的景物时,要为描写动物服务。 景物的描写在全文中只是起衬托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季节特征法采用季节特征法描写自然景物,一定要对景物四季不同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描写时,既要逼真地再现具体的时令特征,又要

34、表现景物本身的特征,使时令特征和景物特征融为一体。在描写景物的四季特征时,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各有侧重。此外,运用季节特征法描 写景物时,不能变换景物的地点,要对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景色描写。随时变化法随时变化法一般运用于描写日出、月上、日落、月夕等天空的景色变化,以及描写刮风、下雨、下雪等气色变化。采用随时变化法描写景物,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景物所发生的细微变化, 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在描写景物时,要把时间的变化交代清 楚,这样能反映景物变化的时间进程感。其次要把景物在各个时间里自身特征的变化描写具体,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场景物变化的小电影。日内变化法同一景物在一天内不同的时刻,景色

35、是不一样的。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我们必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并做到各有侧重,避免画面相似。不能只改变景物的地点,但是侧重点可以变化。这样,才能做到同中有异。定点换景法运用定点换景法描写景物,首先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因为表现同一事物时,立足点不同,观察的 方位”、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达效果大不一 样。其次描写时要注意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即使不用文字作专门说明,也应该让读者能从描写中领会到作者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方位。此外,描写时要按照一定顺序,即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从左到右或从右至左等等。这样可以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 鲜明逼真

36、,有立体感,给读者以如临其境,如在感受。定景换点法同一景物,从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现的面貌是完全不同的。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就是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景物的差异写出来。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其次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此外描写 景物时,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反映,使读者对景物有整体感。移步换景法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

37、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 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 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 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围绕中心法我们描写景物时,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写下来,而且也不必要全写。围绕中心法就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 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采用围绕中心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中心的确定来自对景物的细致观察。通过观察,抓 住景物的主要特点, 这就是文章中心。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筛选。能表现

38、中心的就要进行细致的描绘。能衬托中心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描写。与中心无关的,就略去不写。分类描写法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 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 或空间的顺序。开门见山式所谓 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女谈骨气一开头就亮出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 很大的比例。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

39、单刀直入点明敌论。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 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背景渐入式自然科学告诉我们宇宙是一个大系统,社会科学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又是一个大系统。一棵树是在一座森林的系统之内,一片叶又属于这棵树的系统。一个人属于社会这个系统,一根指头又属于这个人的系统。因此,任何单个事物,任何一种现象都离不开它所属的系统, 即它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或自然背景。如孔己已开头: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 可以随时温酒”在烈日和暴雨下开头: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这些开头或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气候或阐述论题的背景、环境等。在考场作文时,有些题目 乍一看,觉得突兀

40、,不可捉摸,但联系背景一想,便豁然开朗了。如1999 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联系近几年的科技发展,克隆技术的问世了,基因可以移植了, 航天技术更是突飞猛进。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联系这些背景,文章的内容可写了,联想与想象也便有了立足点了。设问置疑式先倒叙事情的结果,设置悬念,或先设问破题,引起说明或议论。如枣核的开头:动身访美之前,可是却很蹊跷。”又如万紫千红的花开头设问: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这种开头方法,其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 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 这种开头技法在中考作文中的频率很高

41、。当然,这种开头形式要注意巧妙运用,避免单一、或追求形式上的好奇。(其实,这种开头的形式是很丰富的,如: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先交待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名言警句式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如回声开头引用了艾青的一首诗。怀疑与学问开头引用了程颐的话:学者先要会疑”等。这种开头法,也是一般考生容易掌握和便于使用的方法。试想,哪个考生记不得 几首古诗,几句格言,几条名言呢?考场作文,因题而异,相机引用,又何乐而不为?名言警句式开头运用得自如,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突兀、峥嵘、高远。当然,引用 时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精辟设喻式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