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法试题_第1页
对外汉语教学法试题_第2页
对外汉语教学法试题_第3页
对外汉语教学法试题_第4页
对外汉语教学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填空1. 对外汉语教学法性质: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2. 教学法的理论支柱:A.语言学原理(机械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B. 心理学原理C. 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3. 无汉字背景的学习者任职汉语的特点和教学:A.听说比读写容易B.书写和识记汉字难C. 利用母语识记汉语词语 D.句式的掌握和应用以简单为主4. 语法翻译法的代表人物: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5.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单位、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行为6. 讲练新内容:A.导入新课B.讲解新知C.操练新知7. 对外汉语教学的一般过程:A.分析阶段B.实施阶段C.反馈阶段&am

2、p;突出语言教学特点的原则:A.听说读写全面发展。B.由中介语向目的语靠近 C.结构、功能文化的结合D.强化学习环境9. 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习者的一般分类:A.国别。B.年龄。C.身份。D.文化程度10. 文化导入的意义:A.理解课文。B.理解思维。C. 了解民俗11. 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A课堂与课外结合E知识与应用结合12. 阅读课型分精读课和泛读课,两者的区别是:精度课侧重于知识,即重视知识的传授 和接收;泛读课侧重于能力,即重视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提高13. 词汇教学:A.母语词汇习得和外语词汇习得的特点,a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b长期与速成 c概念与词语的对应和两个第二信号系统之间的

3、转换B.词汇教学的方法,a直观法b定义法 c关联法d联想法e对比法 f比较法C.词语的练习14. 口语课有独白和会话两类。15. 会话表述的三种话语:A.功能性话语B.承接性话语C.叙述性话语16. 话题是口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实话语的核心内容。它是由:话语提出、话语扩 展、话语结束三个要素组合而成17. 列举性扩展就是 列出集中事物或事例以展示话题的一种说话方式。例如罗列时令水果 的品种、数量和价格来展示水果丰盛这个话题。18. 话题结束的方式:A.下结论结束B.溯原因结束C.谈效果结束D.转换性结束19. 会话教学中可利用的语境主要有:材料语境和即时语境20. 听力课程的形式有:回听、

4、视听、默听。比较起来,默听最难,但它是对外汉语听力教 学的最终目的21. 听力课的整个教学进程可以分三段: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总结22. 写作教学的步骤:A阅读范文B.布置作业C.批改D.评讲23. 从试题的题型角度分类:测试可分为A.分立式测试B.综合性测试24. 从考试成绩判别的标准角度分类:测试可分为A.标准参考型测试 B.常模参考型测试25. 对外汉语教学测试的基本步骤为:A.确定测试的目的要求 B.确定测试范围和内容 C. 试卷设计D. 测试的实施E.评分与评估26. 教学单位指教学活动相对集中的某个教学时段,它分为:教学课时、教学单位、教学 阶段27. 教学要点:1)教学内容及

5、其应用 2)话题的展示、扩展与结束3)适应交际语境28. 承接性话语是说话人依据对方的话题作出原则性反应的话语,意在初步表个态,把对 方的话题接过来,然后述说自己的想法。简答1简述学习者有无汉字背景的教学特点?学习者无汉字背景的教学特点:1. 听说比读写容易2.书写和识记汉字难3.利用母语识记汉语词语4.句式的掌握和应用以简单为主学习者有汉字背景的教学特点:1阅读比听说进展快 2.利用汉字来识记和积累词语3.受本国汉字(词)意义和用法的干扰2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五个教学环节?1. 组织教学 2.复习检查 3.讲练新内容 4.巩固新内容5.布置课外作业3 语法教学的方法?1.图示法2.归纳法3.

6、演绎法4.对比法5.归类法4.词汇教学的方法1.直观法2.定义法3.关联法4.联想法5.对比法6.比较法5 泛读课教学的原则1. 材料的合适性。1控制篇幅长短 2控制内容深浅 3控制新词语和新句式的数量2. 时间的限定性。500 800的短文,要求5分钟左右,800 1500要求10 12分钟,具体时间斟酌材料内容的深浅和新语句的难度而定3. 教学的节奏性。泛读一二篇后,要有点间歇开展别的教学活动,然后再进行泛读6.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1.基本的语音听辨能力2.注意细节的能力3.联想的能力 4.概括归纳的能力5.推理判断的能力7 文化导入的原则1.文化导入必须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2.摆正主次位

7、置 3.文化导入应该是有机的,而不是外加的4. 文化导入的内容比较丰富,不宜过分集中,可以分散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1.提问法2.对话法3.讲练法4.练讲法5.归纳法6演绎法7.交际法8.对比法9 话语产生的三个阶段1.话语计划2.话语建构3.话语计划的执行10影响听力理解的音素1.听力材料2.听力的声音条件3.任务特征4.主观因素5.学习者的听觉与其他感官的协同作用11 教学内容展开与转换的具体做法1. 理解类的材料,一般通过提问、回答、复述等方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有层次地学 习理解课文内容2. 记忆类的材料,一般通过讲一一练、练一一讲、边讲边练等教学模式消化并巩固学习内

8、容3. 应用类的材料,一般通过练习和应用的方式化知识为能力12听力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1. 多听2.听练结合3.重点突出的阶段训练4.控制课堂节奏和容量三.论述一 口语课的教学要点?对外汉语的口语教学, 课堂传授和训练仍是其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口语会话的特点出发,抓住口语中的语言要素,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口语能力,并让学习者适应交际的情境, 以便顺利的、流利的开展话语交际。1 教学内容及其应用。口语教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种话语: 承接性话语:是说话人依据对方的话题作出原则性反应的话语,意在初步表个态,把对 方的话题接过来,然后述说自己的想法。 功能性话语:是说话人传递自己话语行为的期望和意图的

9、话语。 叙述性话语:是说话人述说时间、见闻、体会等内容的话语。训练重点应放在这几种话语的搭配和协调上,即口语教学和训练重点应放在以下几点:a.同一命题的不同功能 b.同一命题的不同表达 c.话语对子的搭配 d.叙述性话语的插 入2 话题的展示、扩展与结束。话题是口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话语的核心内容。它由话语提出、话语扩展与话 语结束三个要素组合而成。 话题提出。是把需要叙说的话题置于说话的中心,这是一种说话技巧,需要学习者在口 语实践中掌握。话题提出的方式有:疑问性提出,叙述性提出,承接性提出和插入性提出。 话题扩展。是把提出的话题加以述说、阐释和扩充的说话方式。为框架填进了实质性的 东

10、西,从这个意义说,话题的扩展比话题的提出尤为重要。有如下方式:列举性扩展,介绍性扩展,解释性扩展和说明性扩展。 话题结束。是说话人向听话人宣告谈话结束的一种话语方式。有如下方法:下结论结束,朔原因结束,谈效果结束和转换性结束。3 适应交际语境。 语境的作用:语境在会话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词语的理解和识记;有利于表达的准确和贴切。 语境的设计和运用:在会话教学中现有的可利用的语境主要有材料语境和即时语境。A. 材料语境,即课文语境和声像语境,这类语境的利用可以有顺应性的利用和发挥性的利 用。B. 即时语境,这类语境的利用要求教师在了解掌握学习者的认知状态、文化水准、社会背 景的基础

11、上,通过细致的观察,不失时的抓住有利于学习者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言语能力的提高的各种条件和机会,从而形成良好的环境因素。在语境设计中尤其应当重视的几个方面:A. 语境要有开拓性或延续性。B. 语境设计要处理好会话双方的输入性与输出性的技能训练及其比重。C. 语境的设计应当有针对性。D. 语境的设计应该明确具体化。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在戏曲国外语言教学流派的精髓以及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原则。1精讲多练原则。 精讲:是突出关键的、精华的、实质性的内容,运用演绎法、归纳法、或比较法,并辅 以图片、电教等直观手段, 要言不烦的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和思路直接引向定义、

12、 内涵、 规则或结论上去。 这是要经过筛选的,对于那些枝枝蔓蔓的、无关紧要的、可说可不说的东西进行割舍,腾出时间让学 习者多练习。 多练:是让学习者通过反复再现刚学过的只是而印入大脑并化为能力的心理活动。常跟 大脑思维紧密相连,这样就能受大脑思维的支配而迅速作出反应,达到熟巧或自动反应。2讲练结合原则。讲练结合是协调教学节奏的好方法。可以促进贮存。而且,讲练结合能化知识为能力。讲练结合有多种形式: 1. 先讲后练 2. 先练后讲 3. 边讲边练或边练边讲。3突出语言教学特点的原则。所谓突出语言教学的原则,体现在四个方面: 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听说和读写的关系极为密切,听读是语言信息的输入,说写是

13、语言信息的输出,相互练 习,相互作用,汉语水平和技能就能共同得到提高。 由中介语向目的语靠近。语言学习所产生的中介语,有其积极意义,教师不要讨厌这种中介语,而应该鼓励学习 者大胆的应用,并研究她们的中介语规律,不厌其烦的纠正和致电,肯定他们的成绩和点滴进步,积极 引导他们向正确的语言方向迈步。 结构、功能、文化的结合。语言学习是离不开语法结构的,因为这是产生句子程序的基础,产生式的推到必须有语 法结构做指导;它也离不开功能表达,因为它是建构话语的条件,头脑中的命题必须罩裹某种表述、指 令、承诺、致意、宣告等的外衣,才能准确的表情达意;它也离不开文化,因为述说的话语必然蕴含 着一定的文化习惯、文

14、化背景和文化内容。 强化学习环境人们认知世界,离不开外部环境。语言学习活动依赖于环境,并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 而目的语环境,对学习语言的作用尤为明显。4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对外汉语教学经过长期的摸索,总结并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充分显示了两者的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作为教学中心地位的学习者,不能处处依赖教师,要发挥自己 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所谓主导,就体现在: 想方设法调动学习者的感觉器官,使之最大限度的接受和加工心的语言信息; 顾及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各种练习形式再现心的语言信息,使之消化、 巩固,输入长时记忆;技巧。 刺激和激励学习者应用心的语言知识,积

15、极的进行匹配和提取,及时转化为技能、三论述对外汉语教学任务的确立要了解和掌握哪些情况?教学任务的确定,先要了解和掌握以下一些情况:(一)对学习者先前学习过的知识的了解学习者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有个起点的问题, 即使在同一班级、 同一水平的学习者也 会有某些层次上的差距, 教学取个折衷点, 还是有必要的。 因而了解学习者先前学过的知识是教师备 课的第一步。对外汉语教学要了解的内容包括:一般的文化程度和文化常识,目的语语言基础知识, 目的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掌握程度。(二)对学习者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把握对外汉语教师在如下三方面要多加注意:1. 学习者的概括能力。 阅读课文能否概括出内容答疑, 最能

16、说明学习者理解能力的高下。 教师需要根据大多数学习者的特点和能力来安排教学内容、讲练比例,以及选择教学方法。2. 学习者的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的高低很能反映出学习者的外语水平, 而且这与学习者 的认知加工方式有关。3. 学习者同化新知的能力。 学习者接受新内容, 实际上是把新内容接纳进已有的知识结 构中去,这个过程就是同化过程。 如果新内容跟已有的知识结构不相容,无法同化, 就要改变、 调整 原有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知识,这个过程就叫顺应过程。教师要顾及排他倾向的学习者,改进教 法,努力提高他们的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能力。(三)对学习材料的地位和价值的分析教学任务的分析和确定有两种,一种是整个学

17、期的,一般是一本教材总的教学任务; 一种是分课的一般是以一篇课文为单位的教学任务。 对每一篇学习材料的地位和价值的分析, 可以着 眼于以下几点:1. 确认本课学习材料是后续知识的基础2. 确认本课学习材料是培养某种技能的必要条件3. 确认本课学习材料是交际会话中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4. 确认本课学习材料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5. 确认本课的学习材料与其他课的材料是并列的知识内容或并列的功能意念。(四)对学习材料的分解对外汉语教师在备课, 分析教学任务时, 除了对教材有通盘的了解, 还要对每一课具 体的学习材料进行仔细的分解,以明确和决定本篇课文的教学要求。1. 学习材料的结构。 包括整个教材的体

18、例和本篇课文的构成。 本篇课文的构成, 是教师 在执教一篇课文前对学习材料所作的具体分析。这种分析,主要看: 生词在课文中出现的情况(哪个义项,何种词性)和复现率 语言点在课文中的体现和落实情况(是个例还是展示比较充分) 注释部分的内容文化的、习俗的、句型的、科技的、经济的等等 词语例释所作的词语辨析情况 (是同义的、 反义的还是有一个词素相同的; 是本课中 出现的还是扩展出去的等等) 练习落实课文、生词、语言点、功能点的情况(形式、复现率、题量等)2 学习材料的重点确定学习材料重点的准则是 : 既是课文所安排的语言点,又是学习者以前没接触过的新内容 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语 学习者不易辨别而又常

19、用的同义词或有一个词素相同的词语 某一种表达功能常用的句式或句子 课文所表达的有关中国文化习俗或价值观念的内容这五个准则供教师确定教学重点时参考, 但并不是五个方面都要齐备, 可以选择其中 的一个或两个方面。3 学习材料的难点确定学习材料难点的准则是: 妨碍和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文化知识 妨碍和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疑难句子 语言点中极易受母语干扰的部分 学习者说话和写作中经常性出错活着故意回避的部分(主要是词语和句式) 是汉语所特有的、又有难转化为技能的部分(如“把”字句等)(五)提高教材可懂度这一环节做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教材可懂度的技术一般有:1. 分段和归纳。一篇较长的课文

20、, 经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最后总结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学习者差 不多就能把握和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2 难词难句的解释。对于难词,可以采用直观法、 讲成语故事、 早例句、利用课文情景来体会等方法揭示 词语的内涵,说明词语的用法;对于难句,可以采用语法层次分析、理清其中的意义关系、 联系上下 文等方法去揭示句子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深层意思。3 语法规则的距离。语法是课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放在生词表之后专门设栏进行介绍和阐述。 其 内容有语法规则的定义、例句和需要注意的地方等。 问题设计带着问题学,是教学中最常用而效果较佳的一种方式。所设计的问题,可以是引导性,可以启发性的,可以思考性的,

21、也可以是系列性的。 练习设计和补充练习是巩固和消化知识内容的必不可少的途径。通过练习,传达编者的意图,体现教材的重点,复现知识内容,训练技能技巧。总结起来可分三大类:第一是理解类;第二是消化类;第 三是应用类。 利用图表和心理图式图表示教具属于外界刺激,它的作用是把文字性的东西形象化的展现,然后反过来从形象的线索去理解文字,这样就提高了教材的可懂度。心理图示实际上是存在于学习者头脑的一种认 知结构,是由不断实践而积累起来的具有等级层次的经验系统。 情景的设计的营造语言的细心传递和交际一般总在一定的情景(包括语境)下展开的。语言展示情景, 情景又促进对语言的理解。某种情景(环境)下的外语学习,或

22、所学习的外语材料包含着一定的情景, 则学习者容易理解和极易。这是因为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同时进行着语义和情节双重编码的缘故。四精读课的教学方法1. 读。读是精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可分朗读和默读两大类 朗读。朗读是出声音的读,包括听读、领读、跟读、齐读、轮流读、分角色读等; 默读。默读是不出声音的读,包括视读、跳读、扫读等; 切分。无论是朗读还是默读,都有个句子和词语的切分问题。切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 响对句子和词语意义的理解2. 问 。问是精读课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他以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习者去钻研和理解课文的 句子、层次和篇章的意义。它可以吸引和转移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与某个内容,使教学按既定的方案

23、 顺利实施。问,依据内容、功能、目的、作用等不同标准分为提示问、关联问、连环问、随机问等类型; 提示问。提示问是就课文的情节和内容的线索提示学习者思考或讨论的一种提问方式; 关联问。关联问是就相关语言只是的相关文化只是进行提问的一种方式; 连环问。连环问是预先设计好一系列相互有联系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问,随着这些 问题的一一解答和揭晓,新知识的新内容的面目就愈加分明; 随即问。随即问是随着教学的开展,教师觉得某个问题又提出来的必要而临时发问的一 种方法。3. 听 。听是辨别语音、培养语感的一种教学方式,有听读和听辩两类; 听读。听读是边听语音边看文字的结合,学习者听觉、视觉并用,多通道地接收

24、语言信 息,在头脑中的存留时间长,印象深,因而是精读课中阅读课文时最常用的教学方式。 听辩。听辩是当庭语音不看文字的一种方法。4. 说。说是检测学习者对课文理解程度的一种反馈方式,有问答的和复述两类; 问答。问答是学习者想教师提问、请教或回答教师所提问题的教学方式; 复述。复述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不看课文而能把有关课文的情节和内容回忆、叙述 出来的一种方式。可分为1)叙述性复述,是就故事情节的某一部分或群全部加以叙述,俗称讲故事;2)描写性复述,是级故事中的场景或任务的外貌、内心活动等运用形容性和描绘性词语来 进行复述;3)概括性复述,是说出全文梗概或大意的一种复述方式;4)创造性复述,是允

25、许脱离或违背课文的情节和内容自行加工改编的一种复述方式。5. 思。思是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习者思考, 并拟就答题腹稿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般与“问” 结合使用;6. 写。写是训练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方式,有写字、写词语、写句子、写作文等几类; 写字。写字是书面表达的基础,尤其是汉字,笔画繁多,一字一个样,且还有笔顺问题, 因此除了布置课外的写字练习外,课内也应是而当安排写字练字,主要让学习者认清字形结构和了解 笔顺规则; 写词语。写词语是熟悉新词语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是写同义词和反义词,写词语的搭 配和扩展,填写量词等; 写句子。写句子是遣词造句的常用的方法; 写作文。写作文是联系课文的内容或模仿课文的写法而进行成段成篇的书面表达练习, 俗称小作文,这事精读课教学的延续。7. 讨论 。讨论是一种群体互动, 集“问”“听”“说”“思”于一体的教学方式。 常用的有 分析性讨论、归纳性讨论、争辩性讨论和交流性讨论等几类。 分析性讨论是就某个问题的成因和条件,或者事情的发证和变化,或者事理的结论和情 节的结果等展开全班讨论; 归纳性讨论一般用于归结段落大意和全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