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点规范练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础达标1 .(2018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一定能够改变生物的表现型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C.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可以产生新的性状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2 .某生物兴趣小组抽样调查的200人中,各种基因型和人数,f#况如下表所示,则这200人中,Xb的基因频率为()利XBXBXBXbXbXbXBYXbY781487030/人A.85% B.30%C.20%D.15%3 .(2017湖北襄阳月考)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
2、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诱变剂决定了青霉菌的变异方向,提高了变异频率四种菌株中d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B.C.D.4 .某种群自由交配,获彳#Fi,Fi自由交配获得F2,整个过程中没有自然选择以及基因突变等使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i和F2的基因频率不同B.F1和F2的基因型频率不同C.整个过程没有发生进化D.Fi和F2的纯合子比例不同5 .玉米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选育过程对
3、高含油量玉米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o 10 20 却 M 选序世代数5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B.改变了玉米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淘汰了一些表现型,从而导致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D.在逐步产生并选择多又等位基因的同时,淘汰了多对等位基因6 .某大型封闭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A的基因频率为60%(没有自然选择和突变,则()A.自交三代后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随机交配三代后种群A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自交三代后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D.随机交配三代后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7 .下图表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物刖地
4、理幅离生殖隔离J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地理隔离阻碍了这些种群进行基因交流8 .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C.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9 .(2018湖北沙市中学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白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5、10 (2017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下图所示为刚迁入时和迁入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的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一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又存在生殖隔离B.鸟类迁入新海岛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C.甲、丙两个海岛的相同环境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D.乙海岛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B1基因11 .(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
6、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能力提升,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 AA、()1.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I、n、出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I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n段发生剧变C.在H、出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D.Aa个体在I、出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种群A产生不同性状.抑出加新物种工种晌.产生不同性状麟一 *新物衲2.由于某种原因,某一小岛
7、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的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下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地理阻隔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基因库不完全相同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 .在蜗牛的天敌中,飞鸟最为可怕,它们拥有敏锐的视力、飞快的速度和锋利的爪子,蜗牛只要离开树荫和草丛的庇护,就很容易被飞鸟发现。已知蜗牛外壳有条纹(B)对无条纹(b)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1)在一个人工养殖的自由交配的蜗牛种群中,
8、基因型为bb的蜗牛大约占64%,则一年后基因B的频率为,基因型为Bb的个体比例为。(2)在自然界中两种蜗牛被其天敌捕食的,f#况如下图所示。由图可推测,蜗牛更容易被其天敌捕食。预计若干年后,无条纹基因的频率将发生的变化是(填揩加“减小"或不变”),此变化是通过实现的,根据此变化可知蜗牛将发生进化还是形成新物种?。匚二I虱条纹4 .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进化的实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迸化的站果包含层次生物学样件(1)图中指,是导致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白突变和,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图中指,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
9、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新物种形成必须要有隔离。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类型,令其自交,则自交子一代所有个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答案:基础达标1 .B基因突变未必会改变生物的表现型;基因重组只会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会有新性状”产生;生物多样性包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面,其形成过程中未必产生新物种。2 .C女性的B或b基因共2个,男性的B或b基因只有1个,则Xb的数目是14+8X2+30=6
10、0,XB与Xb的总数为78X2+14X2+8X2+70+30=300,故Xb的基因频率为60/300M00%=20%。3 .B使用诱变剂后菌株由a变为b、c、d,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诱变剂可以提高变异频率,但不能决定变异方向。由题图可知,四种菌株中d的产量最高,最符合人们的生产要求。青霉菌是真核生物,在诱变剂作用下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4 .C整个过程中没有自然选择以及基因突变等使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自由交配也不使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所以Fi和F2的基因频率相同;自由交配时,达到遗彳平衡,基因型频率不变,Fi和F2的基因型频率相同,Fi和F2的纯合子比例也相同。5 .C依曲线图可知,随着
11、选择世代数的增加,玉米的含油量逐渐增多,这是对含油量高的表现型进行了选择,使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的结果;任何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都为1;人工选择并没有导致新物种的产生;从图中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6 .C由于此种群是大型封闭种群(没有自然选择和突变),所以无论是自交还是随机交配,种群的基因频率都不会改变,A、B两项错误;自交若干代后,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则A的基因频率不变,但AA的基因型频率不断增加,C项正确;随机交配达到遗传平衡,每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D项错误。7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
12、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并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8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已有个体发生突变,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进行了选择,A项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通过生物间的共同进化形成的,使生物之间相互适应,B项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项正确;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项正确。9 .B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是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生殖隔离,A项错误;鸟类迁入新海岛后与岛上原有的生物、无机环境相互影响,共同进化
13、,B项正确;多年后,对于甲海岛上的种群而言力的基因频率下降,而对于丙海岛上的种群而言,b的基因频率上升,故甲、丙两个海岛上鸟类羽毛颜色进化的方向是不同的,C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通过选择作用对这些突变后的基因进行了筛选,D项错误。10.A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每个个体只含这个种群的部分基因,A项错误。亚洲和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未产生生殖隔离,B项正确。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会使具有某种性状的个体数量增多,相应基因的频率不断提高,从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项正确。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平行的关系。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
14、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D项正确。能力提升1 .C在I段内,AA个体为40个,aa个体为20个,Aa个体为40个,故A的基因频率=40%+40眩1/2=60%;导致基因型频率在n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即环境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而不是基因突变;在n、田段,AA的基因型频率下降,说明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AA个体逐渐被淘汰;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I、田段,A和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2 .C新物种1与新物种2的基因库不
15、同;图中显示了经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的方式;种群产生不同性状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有利性状个体保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表示生殖隔离;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自然选择的作用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3 .答案:(1)20%32%(2) 有条纹增加自然选择发生进化解析:(1)由题意可知,该蜗牛种群符合遗传平衡定律,因为基因型为bb的蜗牛占64%,故b基因的频率为80%,B基因的频率为20%,则Bb的基因型频率为2X80%X20%=32%。(2)由题图可知,有条纹蜗牛被捕食的概率大于无条纹蜗牛被捕食的概率,所以预计若干年后,有条纹基因的频率将逐渐减小,无条纹基因的频率将逐渐增加,这种变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由于这种变化只是基因频率改变,并未形成生殖隔离,所以蜗牛将发生进化,而不会形成新物种。4 .答案:(1)基因频率基因重组(2) 自然选择学说生殖(3)55%15%70%是解析:(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料。(2)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生殖隔离。(3)某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编写小学数学试卷
- 八市联考数学试卷
- 二零二四年度医院麻醉师岗位工作职责合同3篇
- 融合物理先验的多尺度海水温盐场智能预报技术研究
- 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心理词库组织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 中全新世以来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古环境演化研究
- 2025年度玻璃隔断安全检测与维修服务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煤炭购销居间不可撤销中介代理服务合同
- 基于微形态理论的颗粒材料中波的传播特性分析与数值模拟
- 2025年度汽车发动机性能提升服务合同
- 完整版秸秆炭化成型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油气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洞察分析
- 《数据采集技术》课件-Scrapy 框架的基本操作
- 2025年河北省单招语文模拟测试二(原卷版)
- 高一化学《活泼的金属单质-钠》分层练习含答案解析
- DB34∕T 4010-2021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规程
- 2024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 四年级上册脱式计算100题及答案
- 上海市12校2023-2024学年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 储能电站火灾应急预案演练
- 人教版(新插图)二年级下册数学 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