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6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分大题练)_第1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6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分大题练)_第2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6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分大题练)_第3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6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分大题练)_第4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6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分大题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6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分大题练)1 / 11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6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分大题练)单兀综合练第6练古代中的政治制度(12分*大题练)# / 11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6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分大题练)# / 11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6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分大题练)1. (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 2017届第二次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

2、,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 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 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 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课, 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 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 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

3、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 11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6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分大题练)2. (昆明市2018届高三摸底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期槪况衙周强谒監塵“上事宗庙、下继后世杯韵总塚关t? 究出“父于芝序、長幼之伦丹的观念=形成童孝凤气戈在财产搓承上不论嫡庶都胡有 同等的继承权,对中国传统文化传宛和发規有 垂晏彭响的屛乘学”逐歩兴是二庸唐和熟兴起礼法文化下移至寻通民众:唐朝保 证老人和残殡人詞有一疋数董的授田*并规定 60岁與上免除蛾役负技;厝朝中叶汉层,眾民 大蚤增如翟歳为笏疡.家元殛调丈

4、为于期,妇女于审不事二失S円居共 财們大當莊岀之前的r匕盛于崗净变为邵南盛 于北J明清澤偶序殳接耒“门第須当1 *比財J題女裹 小脚凤气取行?男捱在6岁左右一敢要入塾读 书,教材为“四苇壬泾S摘编自张国刚家庭史话(12 分)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提取有关我国古代家庭变迁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4 / 11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6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分大题练)3. (武汉部分学校2018届新起点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漫长的中国科举史上, 曾经存在过南北地域之争。隋唐两代最高统治者都是从西北起家,重用关陇集团和北方士人。据统计,唐代357名宰相的地

5、域分布,生于北方的宰相有326名,占91.3%,而属于南方的宰相仅有 31名,占8.7%,南北差别十分悬殊。 北宋以后, 北方地区因为经历较多的战乱,环境相对不够安定,北方士人在科举中的优势逐渐丧失,科举及第的比重出现了南北易置的转折。也由此引发了朝中大臣关于科举取才举额分配的南北地域之争。代表观点一个是从陕州夏县入仕朝中的大臣司马光的分路取人说,一个是从江西庐陵应举入朝的参知政事欧阳修的凭才取人说。明朝前期,南方士人在科场中仍占压倒优势。为改变进士的地区分布过于不均衡的状况,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江西籍的大学士杨士奇向仁宗提出了南北分卷,按不同比例录取的设 想。此后明朝正式形成南北卷制

6、度。清代统治者为了统合南北差异,以均衡各地的科名数额来达到政治势力的合理分配,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对乡、会试中额的地区划分越来越细。到康熙五十一年(1712),废去南北卷制度,代之以分省取中办法,按各省应试人数多寡,钦定会试中额。从此,由科举中的南北地 域之争而出现的南北卷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一般各地士人不再计较南与北大区域的配额问题,改为关注本省籍士子的会试中试数额问题,已很少南北地域之争的观念了。选编自刘海峰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结合材料及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取士中的地域之争”选取一个角度,提)。(12 分)出一个论题,展开简要的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

7、据4. (江西省百所名校2018届高三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唐、明两个朝代的综合实力评价得分表。考當一牛壬解,应远隆言會朝碍录:76的4桶分十.丈:丸肯弓訶右间盖巻、8/二*丈优悬曳更季具宥:咅具育粧毛、港力口知$S三、萤琴卽氏券T蟲基喪XrT?; ;L1_ 乐4gD、趣济生仪的圭揩、畫业8B丑.U劳是否才珏弋的 盛裝抵腾外来曼电叶卄R/R/并.赣肓(国氏然育母度T 人才综幕4七、电.1:包玮密诒、蜓 湖.文化苓备孕方垂的规 盍年:蘆令6X*我土 f Jt拯沽僵舀叔 以圧蔑示展氐站屋匱电 寓)3妇/5丸、科技岌明创速r生严为班.監氷单Y3金呂扌.国萍尬宜总生时世 禹上劳萍砸

8、位.幻世押 R时戡碁世的握舍国力 比KJU-j沁07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分析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并简要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朝代,也可以任选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王朝进行打分和论述;也可以对上述打分进行反驳,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打分,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有史实依据。)(12分)答案精析1.准确提炼出材料蕴含的一个观点。如: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中央集权制度 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不利于调动个人、地方发展的主动性。中央集权制度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是历史发展的进 步。中央集权制度对

9、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等。示例1:观点: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或“中央集权制度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论述: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局部统一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诸侯国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韩非子提出了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秦始皇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综上,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要求:论据与史实引用应

10、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能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诸侯国的实践、韩非子的理论等多角度论述,至少3个方面。论证充分,语言表述清楚,非单纯的知识点的罗列。示例2:观点: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论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内外朝制度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刺史制度的实施则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 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科举制度则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豪门士族手里集 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宋代设参知政

11、事、枢密使、三司使,进一步分化相权,加 强皇权。派文官担任地方最高长官,把地方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进一步加强了 中央集权。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适应了对辽阔疆域管辖的要 求,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明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明朝设厂卫特务组织,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使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要求: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论述能从纵向发展角度说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不必拘泥于全部答出所列出的几个朝代,能够任意答出三个时期(其中必须包含隋唐时期)即可,但是答出的三个时期要能体现“中央集

12、权不断加强”。论证充分,每一个时期的论述应能说明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非单纯的罗列史实。示例3:观点: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不利于调动个人、地方发展的主动性。(或答“权力过分集中易导致暴政和腐败”亦可。)论述: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形成皇权专制,导致暴政现象,如秦末暴政,隋末暴政。权力过分集中,导致权力者身边的人欺下瞒上、贪污腐败,且极力扩充势力范围,成为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如历史上的党争、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等。思想上,中央集权强调思想控制,钳制了人们思想,压抑了人们创造力,如焚书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狱等,导致人们思想僵化,社会文化的发展受到抑制,创新乏力。经济上,中央集权

13、的高度加强导致地方能动性和主动性的丧失,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的发展适合本地方的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论述能从不同的方面,如政治上、思想上等,说明权力过分集中导致的危害。史论结合,不同的方面都能举出历史上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论点。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解析材料核心强调秦朝创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沿用,观点提取可从制度产生的背景、制度的演变趋势和制度的影响等角度为例。以示例二为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4、论述过程中分朝代按 “史实+结论”的方式进行论述即可,最后总结。2.示例一:商周时期信息:注重宗族血缘关系;强调家庭成员尊卑有序。简析:商周实行宗法制度,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财产;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示例二:两汉时期信息:重视孝道,财产继承嫡庶同权;“家学”兴起。简析:察举制注重孝廉;推恩令的影响;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任答2点即可)示例三:宋元时期信息:重视三纲五常;南方大家庭的规模超过北方。简析:理学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 对材料中的六个阶段提取信息, 然后分析说 明。如商周时期,根据材料中 “强调家庭上事宗庙、下继后世

15、的血缘关系,突出父子 之序、长幼之伦的观念”得出注重宗族血缘, 强调父子长幼之间的尊卑关系。 然后结合所 学史实,运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原因即可。3 评分要求:所选角度可以是整体,也可以是某一个局部问题,论点要明确合理。(2) 论据准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分明。(3) 有归纳、总结。论题示例:(1) 南北地域之争促进了我国科举制的不断完善(2) 地域人才优势的此消彼长是政治经济重心转移的必然结果“分省取中”较之“凭才取中”更具有积极意义(4) “凭才取中”较之“分省取中”更能体现考试公平参考答案:论题:南北地域之争促进了我国科举制的不断完善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的重心都在

16、北方,北方科举取士的人才也占绝对优势;到了宋朝,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南方科举及第的比重出现了南北易置的转折,南方科举及第人数远远超过北方;明清时期,随着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明朝推行南北分卷制度,清朝实行分省 取中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南北地域之争。从南北地域之争问题的产生到解决,体现出统治者从单一注重考试公平到兼顾地区公平的选拔策略,促使了我国古代科举制的不断完善与成熟。解析 首先选取一个角度,提出论题。围绕“科举取士中的地域之争”,所选角度可以是整体,如科举制由隋到清的发展演变、地域之争反映出来的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等;也可以是局部问题,如“分省取中”较之“凭才取中”谁更有公平等。其次对论

17、题展开阐述, 注意对 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补充说明,如以“南北地域之争促进了我国科举制的不断完善”为论题可论述从隋至清是如何不断完善科举制的。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升华论题。4.示例:朝代西汉宴養政治制盛领土878说明:西汉总体上来说,政治比较清明;从政局来说,保持稳定的时间相对较长。中央官职基本承袭秦制, 但地方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造成王国叛乱;采取察举制选官,有一定的进步性。汉朝除拥有秦朝的全部疆土外,汉武帝北驱匈奴, 西平西域,领土空前广袤,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评分参考分值要求1012麦格填茸定整.能够引用1个具体史实笼行 说明;羽吏宜分钎遂精由此推孚出结沦1用頊咸壹: 论述完整清眄;進辑严谨,文字通汶7-9表杨填写克整,能够匿望所给妄索与井数助史 实进行分斩r所益史宴与要索枸成逻姮关系:论述 较完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