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46篇)_第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46篇)_第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46篇)_第3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46篇)_第4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4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数学六(上)确定位置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努力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识一抽象一实践在设计教学时,整个环节密切联系,首先从现实的课堂情境导入,先让学生对位 置有个立体的认识,进而抽象到平面图中(主题图)的位置,再上升到方格纸中 位置,最后是回归到生活中的位置,整个环节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化过程, 正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概念认识由浅入深,由易到 难,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生成,效果 很好。不过,在引出数对概念时,十分突然,学生比较难接受。在处理这一环节 时,我又通过换座位的游戏,来弥补这个不足,从而使学生加深了

2、对“数对”意 义的理解。(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知识,丰富教材内容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学的程序是先讲座教材情境图的内容, 然后现说一说自己班 级的位置,而我的设计是先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 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 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 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我想现在新课标提倡做反思型的教师,那么教师在创造 性地使用教材方面,也是我们新课标的一个新的理念吧。(三)充分利用现场资源,把数学问题简单化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探索确定 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的作用。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

3、 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 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 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 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 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 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 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四)存在的不足在实际教学中当有学生出现(4、2)和(2、4)混乱的问题时我没有及时进行对 比,而急于完成教学过程。2 .数学六(上)确定位置教学反思“位置”的教学内容是第

4、一学段相应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提高。学生在低年段 已经学习了如何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中年级”位置与方向”的学 习,知道了在平面内可以根据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 生的空间观念。一、结合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借用教材的情境与问题这一思路,先从学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 课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 所以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练习时的城市街区图、火车 票、电影票、地球的经纬线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

5、存在着大量的 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效果较好。二、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活动形式多样有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 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 在 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 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 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 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 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

6、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1、结合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借用教材的情境与问题这一思路,从学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 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练习时的城市街 区图、火车票、电影票、地球的经纬线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存 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 效果较好。2、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活动形式多样有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

7、入手, 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 在 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 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 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 接受。3 .数学六(上)位置教学反思“位置”的教学内容是第一学段相应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提高。学生在低年段 已经学习了如何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中年级”位置与方向”的学 习,知道了在平

8、面内可以根据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 生的空间观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 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 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所以,我们现在使用的新教材相对于课程改革以前内容有 了很大的改变,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 紧密联系,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机会多了、效果好了。本学期,一开学我们六年级数学学习的内容是位置,课题一出示,学生 就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天天都跟位置打交道,太熟

9、悉了。接着我又让学生用自己 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学生兴致就更高了:于是出现各种不同形式的 描述方法,学生的描述方式存在的问题也显示出来, 怎么办呢?数学知识对于位 置的描述有统一的规定。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也始终是围绕班级座位为研 究中心而展开,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较轻松地认识和理解了关于位置的描述中列 与行的规定。从而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成功感, 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这样让 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 受。练习题所编排的内容也都是与实际密切联系的。 如国际象棋的每个棋子所摆放的 位置;动物园示意图;城市的地图中“地名索引”;再如生活中的数学中

10、所介绍 的围棋棋盘横线和纵线的划分,地球上的经度和纬度也都是利用了位置的知识。 解答这些内容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知识,丰富教材内容。根据教材的安排,教 学的程序是先讲座教材情境图的内容, 然后现说一说自己班级的位置,而我的设 计是先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 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 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 使教材内容更加丰 富了。充分利用现场资源,把数学问题简单化。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在 确定位置的作用。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

11、的座位入手, 用自己唤起 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 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 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 使学生获得极大的 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 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贴近生活学习数学,能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教学的尾声我设计 了让学生找: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的 实用价值,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

12、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 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4 .数学六(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教学反思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应该改变教学的行为,即把对新课程的理解转 化为自觉的教学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 呈现出新课程的所蕴 涵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这一课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一、注重了情境的导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本节课,开启课时,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 以复习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引导到小数乘法的简算中,

13、为后面的新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了 “以旧导新, 以旧带新”的效果。二、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在新授课时,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一,在复习完 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你现在最想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孩子们表现出空前 的热情,比如有的孩子谈到想研究一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 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 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预料;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 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孩子的好奇 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

14、了简算的探究中去。 整堂课下来,孩 子们始终处在“质疑一一猜想一一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三、需要改进之处: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比如:在开始情境导入这一环节中, 学生除了出现4X (2+3)4X 2+4X3两种做法外,还出现了 4X 2X2+4这样的做法,虽然这种做法与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没有多大的联系,但老师却不应忽视孩子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合理的评价。再比如:孩子 们在猜想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时,有一个孩子说到她是想 到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加法, 所以断定也能推广到乘法。这里, 我给予了肯定,但力度不够。以上可

15、以看出,评价一个孩子,要适时,适当,决 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孩子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 教学中,我还有待加强。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习,没来得及做完。 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 好一堂课的关键。总之,通过本节课,使我在教育教学上,在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上,有了很大的转 变和提高,让教为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5 .数学六(上)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 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 为基础,很多复

16、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 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 1”,要求的量是单位“ 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 数的意义解答。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 同.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授作铺垫, 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通过沟通练习题与例题,利用学生 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并从中理解

17、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教学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于:1、练习题与例题、在同一题的不同解法的多重比较中,比较得到的结论还 需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归纳,还应更深更全面的概括。2、在学生表达解题思路时,不宜集体讲,更应注重学生个体表达,并且不 必一定按照课本的固定模式,应该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分析 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差。3对于学困生要加强怎样找单位“ 1”的训练,并加强根据关键旬说出对应 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训练。6 .数学六(上)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数学亦是有感情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第二部分部分课程目标中指出学生的情感目标 是: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

18、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 功的体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要细细地研究数学, 你会发现数学它本身亦是 有感情的。一、数学的情感蕴含于教材之中。这节课中,学生在观察自己所说的数的特点时,都带着浓厚的求知欲来认识倒数, 从觉得有趣好玩到给数取名为倒数,这一教材本身就蕴藏着一种魅力,让人想去 深入地研究它,了解倒数到底有哪些特征。数学在学生眼里是有血有肉的, 是有 感情的,冉如,“握手”这个环节,学生们理解了必须有“两”才能握手,又快 乐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由此,我又联想到在质数和合数这一课中,让学 生说说自己的学号,其中2号同学这样说道:“我是2号,2是个双数,好事总 是成双的,你看

19、我的中队长标志也是2道杠,多好!如果考试能得第2名的话也 不错。我喜欢2, 2是我的好朋友。”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我们应该不断地钻 研教材,发掘教材中的数学情感,让负载于教材后的黯淡的感情色彩体现出来。二、数学的情感体现于生生间的互动。卡特金说过:“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 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想方 设法还原数学的感情色彩,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持久的兴趣。 在本堂课教师紧 紧抓住了倒数这个概念中的重点字词, 与学生一起展开新知识的探索。在探索的 过程中教师的提问精心设计,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 的

20、思维和方法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时受到碰撞,学生之间互相 帮助,对问题的解答互相补充,配合默契,从而共同解决了问题,培养了学生的 合作能力和听、说、思、辩的能力,还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集体智慧的魅力是无 穷的,使数学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之中。三、数学的情感体现于师生间的互动这节课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成功的引导者、合作者。如 用本年级的数学老师为载体,互说一句话,互说一个数,在相互的合作中学生们 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再如,在判别 0.1111有没有倒数时,教师既 是合作者,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们去回忆、去思考,通过师生间的不断交流合 作,

21、顺利成章地感知到循环小数也是有倒数的。整节课中,教师不停地的调动着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地和学生们合作交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清 楚地感受到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清楚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清楚地感受到成 功的喜悦。数学的数字、运算符号、几何图形、公式、定理等这些数学的构成要素都源 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们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我们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之处, 让这些蕴涵着的丰富的感情色彩放射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芒来。7 .数学六(上)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倒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 习分数除法做准备。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 的倒数

22、,学生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 用题。因考虑本节课的教学难度不太,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采取了学生自 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 入课堂,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示自学课本内容,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 的机会,然后将自学所得在小组内交流, 最后在进行全班交流。整个教学过程充 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 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 同步发展。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成功之处: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课始,我以一道和本课内容相 关的智力题引入教学,很快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努力思考而没有答 案的情况下,我提示了课题,使学生的学习的探究兴趣达到了最高点, 大大地提 高了教学效果。2、给学生充分合作学习的时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冲击着 我们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的思想,使我们不得不退出“主角”地位,努力当好“配角”,在教学本课时,我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时间, 让学生在 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 决困惑,在碰撞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的语

24、言表达能力、 思 维能力、与同伴沟通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得以体现。不足之处:1、在教学倒数的定义时,只是让学生口头回答了一次,教师未曾板书,也 未做强调,致使后面教学中由于概念不清,而加大了学生理解的难度。2、灵活掌控课堂的能力还不强。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中,所用时间稍多,致 使最后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小组讨论的时间也不是很充足。3、教学中有些环节处理不够细致。如: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发现, 及时纠正。努力方向:1、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发现知识 的成功者。2、要努力突出每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于概念性的内容更要做到这一点, 不能

25、让学生概念不清。3、要从细节上下功夫,无论从备课上,还是讲课中,都要力求完美。4、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学习,多积累,多锻炼,使自己对课堂的灵活掌控 能力能有大的提高。8.数学六(上)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 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 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学生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 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倒数的认识这一课的核心内容是“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倒数的意义” 属于概念的教学,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关注基础知识本身,让学生在深入剖析“倒 数的意义

26、”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体会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才能使 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 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 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教学,结合新 课标,也给了我不少启示。启示一: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1、在课的导入部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由倒影和一些有趣的文字 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一一倒数, 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 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 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 做了铺垫。2、

27、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通过举 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3、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 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比如设计的“比较大小”,在比较大小之后,让学生找找其中的规律,为接下来的分数除法做铺垫。“猜一猜”,不仅用到了倒数的知识,也联系到前面学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启示二:相信学生,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中每一 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

28、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 智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 在合作中解决困惑。在教学中,我对于探求“整数有没有倒数”、“0和1有没有倒数”、“小数有没有倒数”这几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合作交流的作用,去共同 解决问题。9 .数学六(上)分数乘法的意义整理和复习的教学反思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把自己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理解性 学习和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活生生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变换、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等多

29、种形式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二、注重整理和复习课的条理性、系统性在上课初,首先采取提问的形 式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很快的进入教学情景当中。教学中的知 识安排上层层递进;在应用上,既重视发挥课本习题的导向作用,面向全体学生, 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补充习题的生 活性,习题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 学。不足之处: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处理不当的地方。如对学生的评价语 言不够到位,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因而课堂气氛不是特别活跃,我会在以后的 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争取更大的进步。在上过分数乘

30、法后 ,才知道有多少得失.10 .数学六(上)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乘分数,重点是巩固和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 个数学目标。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 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 程分为三个层次:(1)、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2)、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进一步达成 以上目标,

31、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知识。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通过今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 学生理解起来不是 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 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 理;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3)、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学生不易一下全掌握 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4)、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的中心,是重点.本册所有数 与代数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5)、由于我没有经验,以至于在教学中没有强化分率与数量的

32、一一对应关系.在后来的混合计算这一章中进行应用题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针对以上失误,在今后教学中要补充的内容是: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利用分数化单位,如:2/5时=()分1/5吨=()千克11 .数学六(上)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整个教学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2”的算法有了具体的认识,并且分 析思考出分数 除以整数的一般性计算法则(1)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这节课中,选择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红毛

33、线,用它作为研究问题的着眼点,让学 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看的出来,学 生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大胆地进行估测的过程, 是极感兴趣的,参与的热情被高; 教师借此,用分数表示这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并动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两段,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估计“+ 2”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新 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 的”这一理念。(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面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 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学 习活动中,学生

34、自己去思考、去经历、去交流,对“+2”的研究确实很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从研究的结果看, 说明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去经历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的强烈热情,这是学生 个体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具有学习的 主动性和主体意识。12 .数学六(上)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 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反 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1、教学内容“生活化”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

35、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 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从引入、新课、巩固等环节的取材都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 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2、解题方法“多样化”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列为发展性领域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依靠学生 自身的生理条件和原有的认知水平以外, 还需要相应的外部环境。这节课上学生 一共提出了 5种解题方法,其中有3种是我们平时不常用的,第5种是我也没有想到的。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及时 调整了教案,让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尽管他们有些数学语 言的运

36、用还不太准确,但我还是给与了肯定与鼓励。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原本 素不相识的师生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里就产生了情感上的交融。学生有了运用 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产生进一步学好数学 的愿望。虽然后面还有两个练习没有来得及做,但我认为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 比盲目地做十道题收获更大,这种收获不单单体现在知识上,更体现在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方面。3、师生交流“情感化”数学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 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 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

37、者,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说的话并不多,除了 “你是怎 么想的?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说说看”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教师没有任何 过多的讲解,有学生讲不清楚,教师也是用商量的口吻说:“谁愿意帮他讲清楚?” 当一次讲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教师也只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指导学生看 图)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 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决不 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由于教师 在课堂上适时的“隐”与“引”,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 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4、值得商榷的

38、几个方面:(1)形式能否再开放一些(2)优生“吃好” 了,能否让差生也“吃饱”13 .数学六(上)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无止境的追求。怎样做才能提高一节课的教学 效率呢?我认为首先要准确的确定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与难点, 然后围绕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在思考教学应采取的有效的活动方式。 为了保证 四十分钟的高效,数学教学中,尤其要善于选准重点和难点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 重点、难点一突破,对于后续的学习会有推波助澜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人教版第 十一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3) 一课时,我就确定本课的重点

39、与难点是正确分析 关键句子,从中找出标准量和比较量。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读完题后,让他们 从中找出关键句子: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提出你是怎样分析理解这句话的? 一开始,很多学生都不能正确分析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于是我就 让同学们反复多次的读这个句子,并引导他们把这句补充为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这 种句式,最终让学生真正明白题目中的标准量(即:单位 1)是青少年的心跳的 次数,比较量是婴儿每分钟心跳比青少年多的次数。在这个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画出线段图,从而让学生对 题中的数量关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之后,通过观察线段图让学生沟通本课知 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

40、用题的内在联系。真正达到了对知识的沟通、 联系与深刻理解。在本课的教学中,虽然在分析关键句子时花掉了许多时间, 但 我认为-值得。所以,我认为一堂课的教学,我们不一定要追求过程环节的完美,而应该更 多关注:一节课中学生是否全部投入到了知识的探索和思考中,关注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深度。为此,我们只有加强课前的备课和准备,认真钻研教学,抓住 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关键,教学中加强时间和力度的投入,这样的课堂效率会有效 提高的14 .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反思比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 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概念实质是 对两个数量

41、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 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 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教材还介绍了每个 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 系,着重说明两点:(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有的是用整数表示。(2)比的后项不能是00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运用比的 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教学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学生是在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 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 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42、、 探索、讨论、总结,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 "比"缺乏感性上认知,所以以上的 例子采用“导、拨”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 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意在 节省教学时间,也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 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课本的方式,因为自学 课本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 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 索、讨论、总结,

4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的时候采用小组 合作学习的方式,意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讲授,让学生借助教材、板书的 有机结合,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自主学习。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 总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改进。15 .数学六(上)比的基本性质案例与反思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预设之中的知识达成",乃是一节课的“主旋律”; 一节课的动态生成及“预设之外的知识生成",乃是一节课的“小插曲”。在课堂 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这个时候,我

44、的条件反射性做法是将学生 拉回到自己的设计之中来,而不能灵活巧妙地处理这些小问题,使教学正常进行。 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顺水推舟,按照学生的思路却收到了意外的效 果。教学过程如下:1)运用旧知猜想新知。教学时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并由学生自己举例说明。或者通过填空题帮助学生再现这些知识。2)小组活动验证猜想。提出课本中的问题: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相应的规 律?可以先让学生说出个人的猜想, 再自己举例验证,或者四人小组分工合作举 例验证。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各种角度(除法与比,分数与比)、各种方式(同 乘,同除)的验证情况。3).知识的生成

45、:在学生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后,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的 化简方法:用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约数分别去除比的前项和后项。小结化简整数比的方法后,我便问学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除整数比需要化简 外,还会遇到哪些比需要化简?学生讨论后, 得出还有分数比、小数比需要化简。 这时有个学生又突然想到了整数、分数、小数的混合比需要化简。于是,学生的 探兴趣更浓了,我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把每种可能的情况都有罗列 出来,然后以上组形式再次进行探究, 最后学生的讨论结果让我大吃一惊, 他们 得出了每种比的化简方法,有的组还有好几种方法,而且在练习巩固中,由于是 自己的理论所得,学生们对于每种比的化

46、简方法都有能熟练掌握。反思:一、预设的学习结果是教学的最基本目标,一堂课能否得到丰富的“预设中的知识达成”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目标意识, 时刻 注意围绕目标的实现展开教学活动, 及时关注预设目标的达成情况,不断调整教 学进程,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进行。二、教学中预设之外的生成是不可避免的。 教师应根据生成的内容是否有利 于达成教学目标,是否对学生的发展有价值等来灵活处理。 抓住师生不期而至的、 有价值的问题和观点,丰富教学目标。三、一节好课的形成,往往考验了一名教师多方面的素质,尤其是他的课堂 灵活调控能力,是否能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巧妙灵活的调节,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47、而又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16.数学六(上)比的应用的教学反思“比的应用” 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让学 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的全过程来获取知识,从而操作、表达、探索、类推、合作、概括、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1、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应用性。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因此,课前让每一个学 生到生活中调查生活中的比,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获得这些比的。以此引人新课 , 使学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就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从生活实际引人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真切地感 受到数

48、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 应用性。2、注重学生的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每名学生为达到“帮助他人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根据自己的体 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使每一名学生都有一块 属于自己思维开拓的区域,每位同学不但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而且通过互相讨论分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交流中学会了互相帮助、 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能力。3、运用探究、研究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 生主动探究、研究,获取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49、,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 材料,教学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 抓住宝贵时机引导学生理解新方法, 使新 知识迎刃而解。4、评价方面,重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心理素质的评价。如:小组之间互相质疑方法是否合理,学生积极参与,很快问题越辩越明。在本节课中我改变了原来由老师包办评价的倾向,增加了学生自评、互评,使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和谐。有一点值得应引起注意的是:在学生把知识点明朗化 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重点给予及时的引导,加深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17 .数学六(上)比的应用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 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等实践

50、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 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在进行比的应用一课的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引入按比 例分配的事例,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的全过程来获取知识,从而操作、表达、探索、类推、合作、概括、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质。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师:我们学校正在进行读书活动,今天,老师从学校图书室借来60本图书准备分给我们班的男、女同学,请同学们说说该怎样分呢?生自由汇报,得出平均分或是按男女生比例来分配。师提示课题:象这样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配,而是按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

51、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比的应用)二、联系实际情境展开讨论。1、揭示问题师:咱们班男女生比例正好是 3: 2,那么男、女生各分得多少本?2、小组活动,出示活动要求:(小黑板出示)独立思考,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答小组内交流推选代表,准备汇报3汇报、评价A.把全班学生分成的份数为:3+2=5每份为:60 + 5=12 (本)男生:12X 3=36(本)女生:12X 2=24(本)B.3+2=5男生:60X 3/5=36(本)女生:60X 2/5=24(本)C男生看成"1",女生是男生的2/3男生:60+(1+2/3)=36 (本)女生:60-36=24(本)D女生

52、看成;,男生是女生的3/2女生:60+(1+3/2)=24 (本)男生:60-24=36(本)师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最简单,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完成P53 “做一做”2、练习十三第1、3题3、开放题学校把管理果园里180棵果树的任务,分给六年四个班,一班有43人,二 班有46人,三班有45人,四班有46人。你认为四个班应该怎么分配任务?并 说明这样分配的原因。(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回家后根据自家用电用水情况,按比例计算各人应分摊的水电费。反思: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需要的是从现实

53、出发,从身边找数学问题,也 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利用班上的总人数、男女生人数,来说说比的知识,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 的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问题中,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不是枯燥无味 的,数学就在身边。二、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 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 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 技能,数学思想

54、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 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三、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又不是简单的解题训 练。在练习的设计上,采用多种形式步步提高,通过有层次和有坡度的一组问题,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让学生明白比不但与生活有关,和自己也有关系,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 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五、不足与疑惑由于在突破重点这一环节花了较多时间,所以练习的量相对少了一些.18 .数学六(上)分数除法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分数除以整数时,课堂上,我帮助学生首先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

55、 义,接着出示一道:把9/10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学生列出算 式后,接着探究9/10+3的算法。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经过思考后, 争先恐后地说 出了 5种算法。学生的每种算法把算理都解释得非常清楚。我也被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对他们的每种算法不由得说:“你的想法真独特”。学生也被他们自己能 够想出多种算法所鼓舞着。我接着让他们继续计算7/8 + 5,使他们发现上述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计算题目像7/8+5只适合于用乘倒数和商不变的性质解决。通过讨论归纳出:分数 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是最具普遍性的方法。学生获取的这个 结论是在自己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得出的: 他们通过计

56、算实践,逐步明确通用的方 法只有两种(即乘倒数和运用商不变的性质)。下课以后,我回忆这一节充满了 学生思维智慧的数学课,使我感悟颇深。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 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 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代替学生发言,代替学生思维, 代替学生说出结论,这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久而久之会慢慢抹煞孩子的 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有”三 不”意识。1、不代替学生重复能学会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一种现象,教师能让学生去探索,但不等学生去完全解

57、释探索的过程。 教师为了节省时间迫不及 待得讲了起来,使学生的探索流于形式。这样确实可以减少很多时间,但抹煞了 学生去探索、去体味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只会成为计算的机器。对于分数除 以整数这节课,探究计算方法是本课重点。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画图, 假设、推理等方法可以探究出多种方法, 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并且让学生 自己展示探索过程,即使展示出来说不清楚,教师也决不能代替学生发言,教师 可以通过指导、点拨让学生去尽量说清楚,从中体会研究数学的乐趣,增强成功 的自豪感,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坚持下去,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不代替学生说出探究的结论。就计算课

58、而言,因为计算课的算理、算 法早有定论,许多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出来的结论虽然是正确的,但往往不能说清楚算理算法,在表述上有欠缺之处。这时教师不能怕学生说不清楚而断然否定, 可以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加以指导。 例如:教学9/10+ 3,过去直接讲述9/10 + 3 就是求9/10的1/3是多少。计算方法是 9/10+3=3/10X 1/3=3/10。教师的讲述省 略了学生探索过程,同时也剥夺了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以上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更不能灵活的运用知识。在分数除以整数这一节课中,虽然乘倒数这个结论是最具有普遍性的方法, 但对于有些题目就不是最简便的, 如9/10 + 3就可以用9/10+3=9+3/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