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爱莲说》优质课教案_第1页
初中语文《爱莲说》优质课教案_第2页
初中语文《爱莲说》优质课教案_第3页
初中语文《爱莲说》优质课教案_第4页
初中语文《爱莲说》优质课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语文爱莲说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理解蕃、鲜等词语的意思,理解疏通文章的文义。3 、从文中体会品味出作者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4 、了解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作用和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点:1 、积累词义,理解疏通文义。2 、体会品味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品味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教学方法:引导 、点拨加练习巩固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本文的朗读磁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幻灯片出示莲花图,师配合图片解说,引导学生由图画说出与图相似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

2、样红。我国宋代的哲学家周敦颐对莲也可谓是情有独钟,今天我就来学习他写的著名文章爱莲说。二、欣赏朗读。激发朗读欲望,过度下一环节:同学们想不想也读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让别人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你?文中这几个字词的读音,看你能否读准确。三、预习检测。练习朗读。1 、注意读准下列加点词的读音。可爱者甚蕃不蔓不枝濯清涟而不妖亵玩 淤泥 隐逸 陶后鲜有闻( 指名稍差的同学读,订正读音。)2 、提出朗读要求,练习朗读课文。朗读要求:把字音读正确的基础上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感情充沛, 语速适中, 停顿得当.3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读,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有待改进,读的是否正确,停顿是否合适。读完后请

3、同学点评发表自己的看法。4 、齐读课文。四、理解疏通文义。1 、老师指导疏通文义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疏通文章的文义。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老师,问旁边的同学,再不能 解决的留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自学指导:结合课下注解,用译讲的方法自学,疏通文义。译讲:读生句子.讲重点词义.翻译句子.(需要加、 改、调、省。)( 具体讲解一下)3 、学生自学,老师巡回指导,帮助解疑答难。4 、质疑,师生共同解疑。强调文章中的疑难点。疑点:予:我。中通外直:茎中空通外面直。鲜:少。强调难点:(1)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者也是判断句式可以译为是 (2) 、菊之爱按语法顺序应该是爱菊,之,在这里是宾语前提的

4、标志。5 、通过练习,检测巩固对文义的理解。读出句子,解释加点的词语,翻译句子。1.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 予谓菊 , 花之隐逸者也4.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6 、通读全文,读懂文义,加深对文义的理解。五、理解课文内容,提炼文章主旨。1 、 文中写作者喜爱莲花,他喜爱莲花的什么特点?( 用书中语句回答)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 、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 ,君子就是指品德修养高的人在

5、这里作者所写的莲花,仅仅是写莲,表达对莲的喜爱吗?作者写莲花,是君子的写照,更是作者心志和人格的写照。3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有什么寓意?解决这个难点,先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周敦颐的有关资料。老师读下面的资料。周敦颐的资料:周敦颐,道州人,字茂叔,宋代哲学家。曾历任地方官吏。他为官清正廉洁。在南安军司理参军期间,有一个囚犯不该死罪,而另一官员王逵却想治他的死罪。王逵是一酷吏,众人都不敢与他争辩,独周敦颐与他极力争辩。王逵不听,于是便罢官而去,说:如此做官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王逵方醒悟,囚犯才得以洗清罪名。为官期

6、间深受地方百姓的拥戴。黄庭坚称其: 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在多年的宦官生涯中,洗染成风的恶势力中,极力保持那一份人格的高尚和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喜爱莲花,曾带领他的部下在所住府院东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批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晚年他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然后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组长组织好每人都发言,谈自己的理解,小组代表总结小组见解,代表发言。小结:作者在莲的形象中寄寓着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洁

7、身自好,令人敬重的操守和君子的坚贞气节。小结: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感情,这种写作手法叫托物言志。六、了解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作用。1 、作者写他喜爱莲,文中还写到了菊花 和 牡丹 ,把菊比作 隐逸者 ,把牡丹比作富贵者 ,其用意就是为了衬托莲的 高洁 。 ( 出示练习题,老师提示让学生说,老师相机板书内容)2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七、总结全文。作者借赞美莲的优美形象和高贵品质,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八、背诵全文。九、课堂练习。1 、课后练习二。指名翻译3 个句子。?之的用法:助词,的。代词,他,他的 (她、它), 他们,他们的 动词,去,到.主谓之间,无实在意义。用在句末,有协调音节的作用宾语前提的标志。学生根据句子和之的用法从中选择。2 、默写填空.( 指分别指四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其他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师巡回了解情况。最后订正。)(1) . 予独爱莲之,, 中通外直,, 亭亭净植, .(2) . 人们常用爱莲说中的语句,比喻人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3) 公园花展,观赏牡丹花的人总比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