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校:蔡二中 班级: 小组: 姓名: 设计者:朱祎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自主预习案1、走进作者:竺可桢(1890年3月7日

2、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2、给加点的字注音。翩然( ) 孕育( ) 农谚( ) 簌簌( ) 销声匿迹( )悬殊( ) 萌发( ) 短促( ) 连翘( ) 风雪载途( )3、词语解释。【翩然】 【簌簌】 【载途】 【孕育】 【萌发】 【荣枯】 【周而复始】 【销声匿迹】 4、下列选项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孕

3、(yùn)育 簌簌(sù) 农颜 数据、纬(wi)度 连翘(qiáo) 经度 差异、物候(hòu) 避免(min) 予报 播种、萌(méng发 刺槐(kuí) 短促 土壤5、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

4、,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语言”。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一)找一找。初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二)想一想 5、 再读课文,划分段落,自己概括出段意,并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1)(2)(三)品一品 6、齐读第一自然段,学习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

5、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7、快速阅读23自然段,说说每段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并试着品味这两段的语言。 (四)悟一悟 8、 精读课文610段,思考并讨论: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五)思一思 9、 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1) 文章首先介绍 _,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_ ,接着说明_ ,最后说明_ 。(2)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_ 顺序、 _ 顺序、_ 顺序。本文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为什么?(六)议一议 10、 本文运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仔细阅读课文,做好圈点勾画,说说它们的作用。三

6、、结合目标,有效训练。11、精读课文,品一品生动的语言。(我会品!)请你找出文中一句或一段精彩的语句:_ 我认为它的精彩就在于:_ _ 12、给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果实的时期。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的物候知识。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避免。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物候学()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养育 丰盈 可以 要求 记录 、培育 丰厚 可能 适宜 记载、生长 许多 能够 影响 记载 、孕育 丰富 可能 适应 记录 拓展检测案课内语段阅读。经度差异是影

7、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句,这段文字是按_顺序解说事理的。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_ 4、文中运用了_、_、_等说明方法。5、 “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_ 课外语段阅读。北极昆虫的绝技在北极地区,由于环境严酷,

8、气候恶劣,昆虫的种类要少得多,总共也不过几千种,主要有苍蝇、蚊子、螨、蠓、蜘蛛等。其中,苍蝇和蚊子的数量最多,占昆虫总数的6070。大的动物和鸟类,可以靠身上的长绒毛抵御严寒,但昆虫却永远只能赤身裸体。那么,它们怎样才能度过北极严酷的冬季呢?实际上,绝大多数昆虫,在一年当中大约有9个月的时间身体都处在冷冻状态,它们生存于土壤、泥巴或沼泽里,和周围物质冻在一起。我们知道,冰是一种晶体,但是,如果昆虫的身体结晶的话,就有可能扭断它的脉管从而破坏其肌体。为了防止这一点,北极的昆虫们演化出了一种绝技,就是它们能够自动地将其细胞中的水分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避免结晶。还有北极的牛蝇,是一种极可怕的寄

9、生昆虫,它将卵下在驯鹿的绒毛里,孵化出来之后即钻进驯鹿体内,顺着血管周游全身,长大之后又回到驯鹿的脊梁骨附近,穴没而居,而且开了一个天窗,以便呼吸新鲜空气,直到长成之后钻出驯鹿体外,进行新的一轮繁衍生殖。按理说,小驯鹿细嫩鲜美,又无防御能力,是最好的美食佳肴,但牛蝇却从不攻击它们。因为如果牛蝇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虽然要容易得多,但却有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也就难以生存下去了。小小的牛蝇,竟早在人类数十万年之前就懂得如此深奥的道理,不得不引起人类去深思。不仅如此,牛蝇在每群驯鹿中下卵的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它们使受卵驯鹿的头数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也尽量避免在一头驯鹿身上下

10、卵过多。如果在一群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驯鹿群的灭绝。而如果在同一头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其死亡,或者由于体弱而被天敌吃掉。这样,它们的后代也就会随之同归于尽了。生活在北极的昆虫,还面临着另外一种特殊的困难。毕竟北极地广人稀,连动物也很稀少,昆虫怎样才能找到自己进攻的对象呢?据生物学家研究表明,蚊子身上有一种非常先进的红外线探测器,能在相当远的距离,准确无误地遥感到人和动物身上发射出来的红外线,从而顺藤摸瓜,群起而攻之。而人类所用的红外线探测器,只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不仅庞大笨重,而且所显示出的图像还模模糊糊。若与小小的蚊子相比,人类落后了不知有多少个世纪。至于那

11、些蛾子和蝴蝶们,是怎样相距遥遥就能谈情说爱,就更使生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了。在北极的陆地上进行野外工作,最可怕的东西是黑蝇。它们有非常灵敏的嗅觉,老远就能闻到人的气味,便立刻成群结队地飞来,“嗡嗡”叫着,轰炸机似的,使人心惊肉跳。因为即使你穿再厚的衣服也没有用,它们那钢针一般的嘴,连脚上的老皮也能叮透,然后深深地扎进你的肉里,吸食你的血液。与此同时,还吐出一种毒液。被叮咬之处,凸起一个大泡,肿胀疼痛,甚至溃烂,那滋味可不是好受的。在北极,昆虫的世界就是这样奇妙。6、(1)生活在北极的大多数昆虫遇到了哪些困难?_(2)它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_7、(1)第段中“如此深奥的道理”指的是什么?_(

12、2)这一点对人类有什么启示?_8、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请举一个例子说明。说明方法:_ 例子:_ 9、从文中介绍的北极昆虫的绝技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条什么自然规律?_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6.大自然的语言答案:自主预习案1、略。 2、翩然(pin)孕育(yùn) 农谚(yàn) 簌簌(sù) 销声匿迹(nì )悬殊(sh) 萌发(méng) 短促(cù ) 连翘(qiáo) 风雪载途(zài) 3、【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载途】满路,遍地都是。【孕育】这里用来比喻酝酿新事物。

13、【萌发】动词。种子发芽。【荣枯】形容词短语。指植物的茂盛和枯萎。【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周而复始】固定短语,绕完一圈再从头开始。一圈又一圈地轮转。周;环绕一圈。复始:重新开始。4、 5、拟人 比喻 拟人 课内探究案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14、 5、(1)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2)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6、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本段是按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开笔用“沉睡”“苏醒”等词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大地

15、苏醒的物候现象,概说三种:“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写秋风落叶,用“簌簌”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

16、“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很自然了。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 7、第二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本段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第三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许多”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密。 “植物生长荣

17、枯对“桃花开”,“动物的养育往来”对“燕子来”,两两相对,十分严谨,体现了作者对语句的精心组织。 8、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9、(1)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

18、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因为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0、(1)有的从说明事理的需要来举例,如为了说明物候现象而举出的丰富多彩的四季变换情况;(2)有的例子有明确的针对性,如为了说明物候的作用(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作者举出北京地区在1962年因没有注意到山桃、杏花花期推迟而使农业受到损害的例子。(3)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举了两个例子。为什么这一处举两个例子呢?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的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只举一个,具有偶然性,举两个,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