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十一中语文秋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兰州十一中语文秋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兰州十一中语文秋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兰州十一中语文秋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兰州十一中语文秋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班级考场姓名考号 兰州十一中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语文试卷 座位号 命题人:谈 放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sh( )欠 diàn( )基 gng( )筹交错 作y( ) 污huì( ) 仗义sh( )财2. 下列词语中有3个错别字,先用横线标出,然后改正:(3分)徇序渐进 万世瞩目 兴高采烈 催枯拉朽溢于言表 痴心枉想 不屑置辩 郑重其事改正: 3. 在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_说早期的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历史局限,近10多年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

2、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污染日益严重了。这不是某个国家能独自解决的。_, 国际间的共同协调和联合行动,_实现人类与自然的重新和谐。 A.尽管 那么 只有 才能 B. 尽管 所以 只要 就 C.如果 那么 只有 才能 D. 如果 所以 只要 就4、请体味下面对某些称谓的另类创意,并在空格上补写出你认为对应合适称谓的创意:(2分)文人首先应是“文明的人”,商人是“可以商量的人”,生意人则是“ ”。与之相反,总裁并不意味着“总是裁人”,老板当然不能“老板着脸”,而经理更不可以“ ”。答: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B.

3、这青山绿水,茂林丰田,对于这些老农垦队员来说无疑不是青春汗水的结晶。C.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D.北京健康使者公司和10家医院共建的“医疗绿色通道”,是一种崭新的快捷求医机制。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在播音员的播音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把该读去声的字读成上声。B成败与自己的想像有着直接的关联。悲观的把自己想像成失败者,这足以使你不能取胜;乐观的把自己想像成胜利者,将给你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C宋朝的林和靖的咏梅名句不少,最脍炙人口的当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D诗画无不注重绘声绘色,讲究笔力

4、,风韵,意境等因此,古人曰: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7.阅读下列新闻,并用对联形式概括出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北京时间9月14日,欧洲冠军联赛小组赛E组的比赛结束首轮争夺。作客热尔兰球场的皇家马德里再遭羞辱以0-2完败里昂脚下,延续不胜里昂的尴尬记录,近三次作客法国三战皆负。曼联在老特拉福德3-2战胜凯尔特人。上半场,海瑟林克率先为凯尔特人建功,曼联凭借萨哈的梅开二度,将比分反超为2-1,但中村俊辅的任意球帮助凯尔特人将比分扳为2-2平。最终,索尔斯科亚的进球帮助曼联锁定胜局。 8.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已经历了百余年

5、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我国上海举办,右图是本次博览会的会徽,请用简明的语言写出你对构图设计含义的探究结果(3分) 9.古诗文默写。(11分,每空1分,第四小题2分) (l)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 。 (2)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来描写景色句子 , (3)鸟鸣涧中静中有动,以动写静的诗句是: , 。(4) 周处一文中清河(陆云)的哪句话最终促成了周处的悔改? (5) ,绿烟灭尽清辉发。(6)永结无情游, 。(7) ,双照泪痕干?二文言诗词阅读(23分)读水调歌头·中秋,完

6、成题目:(4分) 水调歌头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借用李白把酒问月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婵娟”的意思是 (2分)11.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

7、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19分)甲 亮答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8、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 跨有荆益, 其岩阻, 和戎越, 孙权,内 政治,外 时变,天下有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乙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人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12.解释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9、益州险塞( ) 夙夜忧叹( )1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利尽南海( ) 北定中原(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贤能为之用 B. 挟天子而令诸侯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国险而民附C.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D. 此用武之国此臣所以报先帝 贤能为之用15.翻译下列句子:(4分)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16.诸葛亮提出策略中,强调对不同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根据句意,依次在文中划线处填入合适的词语。(2分)17.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_(1分)18. 甲、乙两

10、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2分) _ 19.人物分析:在诸葛亮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2分)20.拓展延伸: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写的即是这一段故事。除了这段故事外,你还知道哪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人物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他们写在下面。(2分)班级考场姓名考号 _ 三现代文阅读(共37分)一(13分)六年前,我在一个小镇住。小镇上有个女人,三十多岁的模样,无职业,平时就在街头摆个小摊,卖卖小杂物,如塑料篮子瓷钵子什么的。女人家境不是很好,住两间平房,有两个孩子在上学,还要伺奉一瘫痪的婆婆。家里的男人也不是

11、很能干,忠厚木讷,在一工地上做杂工。这样的女人,照理说应该是很落魄的,可她给人的感觉却明艳得很。女人有如瀑的长发,她喜欢梳理得纹丝不乱,用发夹盘在头顶上。女人有颀长的身材,她喜欢穿旗袍,虽然只是廉价衣料,却显得款款有致。她哪里像守着地摊赚生活啊,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一段时期,小街人茶余饭后,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女人。男人们的话语里带了欣赏,觉得这样的女人真是不简单。女人们的言语里却带了怨怼,说一个摆地摊的,还穿什么旗袍!隔天,却一个一个跑到裁缝店里去,做一身旗袍来穿。 那女人不介意人们的议论,照旧盘发,穿旗袍,优雅地守着她的地摊,周身散发出明亮的色彩。这样的明亮,让人

12、没有办法拒绝,所以大家有事没事都爱到她的摊子前去转转。男人们爱跟她闲聊两句,女人们更喜欢跟她讨论她的旗袍、发型。临了,都会买一两件小商品。几年后,女人攒了钱,贷了一部份款,买了一辆中巴车跑短途。她把男人送去考了驾照,做了自家中巴车的司机。她则随着车子来回跑,热情地招徕顾客。在来来去去的风尘之中,她照例是盘了发,穿着旗袍,清清丽丽的一个人。她的车也跟别家的车不同,车里被她收拾得异常整洁,湖蓝色的坐垫,淡紫色的帘,给人的感觉就是雅。所以小镇人外出,都喜欢乘她的车。她的日子渐渐红火起来,却不料,竟很意外地出了一起车祸。所赚的钱全部赔进去了,还搭上一辆车和十几万的债务。她的腿部也受了很重的伤,躺在医院

13、里,几个月下不了床。小镇人都说,这个穿旗袍的女人,这下子倒下去是爬不起来的了。可是半年后,她却在街头出现了,干着从前的老本行摆地摊儿。她照旧盘发,穿旗袍。腿部虽落下小残疾,但却不妨碍她把脊背挺得笔直,也不妨碍她脸上挂上明亮的笑容。我离开小镇那年,女人已不再摆地摊,而是买了一辆出租车。过两年,小镇有人来,问及那个女人。小镇人说,她现在发达了,家里有两辆车子,一辆跑出租,一辆跑长途。最近又听小镇人说,女人新盖了三层楼房。我问,她还盘发、还穿旗袍吗?小镇人就笑了,说,如果不盘发,不穿旗袍,她就不是她了。真的呢,她还跟从前一样漂亮,一点没见老。 (摘自读者2005年第8期)21本文第一段的文字与鲁迅对

14、孔乙己的描写一样,都包含着许多的“矛盾”。试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中最突出的“矛盾”,并简要比较两篇文章的作者在似乎矛盾的描写内容中,对人物的褒贬态度有何不同。(4分) 2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事物因欣赏角度不同而显出不同特点。试从两个角度对第二段划线句子进行赏析。(2分) 23第一段中说“她哪里像守着地摊赚生活啊,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阅读二至五段,说说文章是从哪几方面表现主人公“活得从容而优雅”的?(4分) 2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3分) 二 谁来为最大的恐怖主义买单(13分)2004年12月26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

15、烈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各国15万多人的死亡。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救援工作的展开,这次灾难的死伤人数还会上升,财物受损还会扩大。这场灾难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从表面上看,这次的地震和海啸好像是与人类无关,但细细考察和分析,席卷东南亚、南亚沿海的印尼、斯里兰卡、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的大灾难背后不乏人祸的因素,而且这是大自然在借这种威力向人类发出又一次强烈的警告。人类对这次大灾难年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海水污染、珊瑚礁损害等都造成了沿海生态的脆弱,沿岸居民抗灾防灾能力的减弱。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自然的威力在脆弱的生态和人类

16、面前比以往要强大得多,其肆虐、逞凶和毁灭人类的程度也要比过去巨大得多。人类生活、工业生产所使用的石油及其他燃料和能源排放到大气和自然中的结果是使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结果是使海平面升高。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已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的报告指出,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到2100年,海平面还要上涨9-88厘米。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从沿海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一不受到危害。更为可怕的是,海平面升高的危害不只是地震海啸,而是将要淹没马尔

17、代夫这样的国家。同样,这种家园和栖息地被淹没的危险还直逼有1700万人口的孟加拉国,那里的居民只生活在高出海平面约一米的陆地。即使海水还不至于淹没那里人们的家园,但逐渐升高的海平面也必然污染他们的淡水系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威胁。那么,谁应为这次的自然恐怖主义负责?消耗了全球最多能源的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世界第一,为全球排放总量的1/4,但是,却死活不肯签署“京都议定书”,理由是会束缚美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美国经济竞争力。由此可见,人类既是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帮凶,又在不同的经济实力下遭受不等量的损害与生命和健康损失,同时还要不平等地为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后果付出不同的买单费。如果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为

18、自己所居住的这块栖息地负起责任,在面对大自然这个最大的恐怖主义时,人类才有能力应对它,当然最好的结局是人类减少自己的助纣为虐行为,避免“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出现。 (摘自2005年3月28日语文报)25第三段说“人类对这次大灾难所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简要概括“大灾难”和 “助纣为虐”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26第四段划线的句子用到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27“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一句为什么不能去掉?(3分) 班级考场姓名考号 28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分) (三)(11分)所谓自制力,就是一

19、个人自己控制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能力。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之一,就在于人是有思想的,因而可以按照一定目的,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有一本专门描写打猎的书,其中写到有一只红狐狸,它为了捕获野鸭子,常常可以连续几天潜伏在冰天雪地的沼泽地,它是那样顽强有耐心,慢慢地毫无声息地贴在地上接近野鸭子。当野鸭子无意中游开了,红狐狸就用舌头舔一下嘴唇,失望地退回原处等候着。为了填饱饥饿的肚子,红狐狸可以这样往返几十次,直到几天之后,野鸭子由于一时疏忽,终于被它逮住为止。这只红狐狸不是很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吗?实际上,这只是狐狸在漫长的进化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猎获食物的本领。然而,反过来说,如果连动物有时候

20、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能控制自己,对于有思想感情的人类来说不更应该要善于驾驭自己吗?自制的反面是放任。比如抽烟,在开始不过是抽抽玩玩的,但有的人却人来不去认真想一想为什么要抽烟,而只是盲目的听凭自己抽下去。于是一根两根,一包两包,直至成为嗜好,积习难改。这不是从放任自己开始的吗?但是,如果说盲目纵欲是自制力的腐蚀剂,那么,反过来自制力又是征服放任的有效武器。有个例子可证明这一点,()。每一个人都应该如此,下决心用自制力与自己的坏习惯作斗争。自制力属于意志的范畴。自制力强的人,往往意志比较坚强。控制自己需要意志。意志和思想一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和锻炼出来的。要增强自己的自制力,就要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加强磨炼。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青年时代曾经下决心“克服一切坏的自然倾向、习惯或伙伴的诱惑”。他给自己制定了一项包括13个名目在内的道德计划,逐条实行。比如,为了矫正空谈和说笑话的习惯,他列了“沉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