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梳理_第1页
初中物理知识梳理_第2页
初中物理知识梳理_第3页
初中物理知识梳理_第4页
初中物理知识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物理知识梳理1.运动学 运动学通常较为简单,速度是主要考点。考试形式很多,数形结合非常重要 相关物理量:时间一 t ;路程一 s ;速度一 v ,平均速度一 V 速度V:是指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V: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比值V = s + t(1)选择与填空常考 参考系问题;计算题可能会考简单的运动学计算题;(2 )实验题一般会探究速度与平均速度问题;数形结合题是重要考点也是难点(3)数形结合题首先要看清楚坐标轴代表的物理意义!例如:欢迎下载-11 -甲图和乙图是路程 s时间t图:甲图表示路程不随时间变化,即在原地静止,速度 v =0;乙图表示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大,即做匀

2、直运动,速度 V为直线斜率丙图和丁图是速度 V时间t图:丙图表示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即做匀直运动,速度为 V 丁图表示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典图练习:E2 .声学 声学内容很简单,声音的三要素是主要考点。考试形式多见于选择和填空(实验也可能)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一由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一由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音色一由发生物体的本质决定(最常考)有关声音的常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条件是15C, 一个大气压)3 .光学.光学内容有难度,光的三条定律和凸透镜成像是主要考点,多考选择、填空和作图光的三条定律

3、:光沿直线传播,影子是重要的判断依据(小孔成像符合这条定律)光的反射,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发生在反射面上) 光的折射,入射角和折射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发生在两个介质)光的反射图光的折射图折配角人触角光的反射发生在反射物体表面法线垂直于反射面(或垂直于反射面的切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反过来说)漫反射也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虚像(实验题) 光的折射发生在光斜通过不同介质的接触面 法线垂直于反射面(或垂直于反射面的切面 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气体液体固体 光的色散符合光的折射定律(海市蜃楼也符合) 光在透镜中的传播定律凸透镜 聚光(远视眼镜)凹透镜 散光(近

4、视眼镜)平行于透镜中心轴的 光线作图最常考注意焦点与光路可逆物即M诧的件施度用举例债、正大、小虚.实与物他在像距”慨聿小实照和机倒等大丈v-y*儡放大或投愚伐4寸不成像,赤姓过凸龌戌平行于工帼的横获得平行期沸2正放大国同稹9放大镇有关光学的常识: v 真空=3 x 108m/s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同一介质中不同单色光传播速度不同,频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凸透镜成像问题4 .力学 力学是考试重点,也是难点,出题形式最多,分析物体运动状态、受力情况是解题关键(1)力的产生离不开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必须同时存在才能产生力(2)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态以及运动状态,而惯性则能够维持物体的运

5、动状态(3)平衡状态是物体的一种特殊运动状态(最常考),它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两种状态,物体一旦处于平衡状态它的受力就是平衡的(合外力为零),使用受力分析图非常重要(4)物体的惯性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相关物理量:质量 一m ,重力加速度 一g (9.8 N/kg较为精确),重力一G ,压力一F压 摩擦力一f摩,摩擦系数一M ,力的一般符号为 F重力表达式:G=m< g*摩擦力f摩=摩擦系数x正压力f压(5)摩擦力的决定因素:接触面得粗糙程度口两个物体间的正压力 F压(6)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接触;有正压力;有摩擦系数;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7)摩擦力的方向:沿两物体

6、接触面,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8)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要素:等大;方向;共线(作用力与反多用力发生在相 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这是判断作用力的反作用力的重要依据)(10)对右图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力平衡竖直方向有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水平方向有人的推理和桌面的摩擦力和是两对平衡力(9)平衡力的三要素:等大;方向;共线(物体受力平衡的标志是静止状态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平衡力发生在受力平衡的一个物体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物体对桌面的摩擦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两对作用力与相互作用力5.密度、压强与浮力密度、压强与浮力是考试重点,出题形式:选择、填空、实验、计算相关物理

7、量:密度 一p;体积一V ;面积一S;压强一P ;浮力一f浮液体密度=液体质量m液+液体体积V液密度=质量m +体积V物质的密度与它自身性质有关,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单位Pa)压强:是指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 一般公式压强 P=压力F压+受力面积S 液体(气体也适用)的压强公式P = phg ( h是指距离液面的竖直距离)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过程(右图):在距液面竖直高度 h处,面积为S的压强P=此面积承受的水压 F+此面积S因为F=phS g (水的重力),所以P =phg (与所取面积无关)浮力f浮的决定因素:排开液体的重力 G排(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

8、物体重力G物=所受浮力f浮=排开液体重力G排(物体密度p物 < 液体密度p液)悬浮物体重力6物=所受浮力f浮=排开液体重力 G排(物体密度p物=液体密度p液)沉底物体重力G物,所受浮力f浮=排开液体重力 G排(物体密度p物,液体密度p液)浮力公式推导:f浮=pFgO 12 3 4 50 12 3 4 50- N_=_w_wfa 乙根据 浮力f浮=排开液体的重力 G排可知:求出排开液体的质量即可(因为G排=m排x g)而排开液体的质量可有排开液体的体积求得(因为m排=V排x p排密度公式的变形式)所以将V排和p排带入重力公式G排=m排Xg整理可得G排=丫排Xp排Xg (即f浮=pV排g)0

9、.8N,符合阿基米德原理)上面的甲、乙、丙、丁四图是阿基米德原理浮力计算的实验过程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小物块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都是6,杠杆与滑轮杠杆五要素:1杠杆原理:动力支点、2动力、3动力臂、4阻力、5阻力臂F动X动力臂L动=阻力F阻X阻力臂L阻力臂:首先,分析支点和受力点位置其次,在受力点处沿力的方向作直线(双向延伸,不是射线) 最后,从支点向该直线引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该受力点处的力臂例如:上面三个图已经证明了杠杆平衡原理, 一个祛码的重力为1N,而右图所示: 祛码作用点的力臂是 6个格子,弹簧 测力计作用点的力臂应是 3个格子,(由力臂的作图分析可证),所以弹簧测力计的

10、示数为2No滑轮的区分与规律:定滑轮:不随物体移动的固定滑轮(不省力、不费力、不省距离、不费距离、只用于改变力 的方向)动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省力但费距离,假如共有n股向上的绳与动滑轮 组相连, 那么对绳的拉力是阻碍动滑轮 fi运动阻力的1/n ;而绳运动的距离是动滑轮 组 运动距离的n倍。【注意,这里的规律是受三个条件限制的!a不计绳重、不计滑轮的摩擦;b所有绳都与阻碍动滑轮 组运动的阻力方向平行;c动滑轮 组处于 平衡状态】G物、动滑轮重为G动、动滑轮组例如:假设图一至图六满足三个限制条件,所有物块重为 重为G组图三、图五和图六都是动滑轮,拉力分别为(G物+G动)/3、(G物+G

11、动)/2和(G物+G动)/3图一、图二和图四都是动滑轮组,拉力分别为 (G物+G组)/4、(G物+G组)/5和(G物+G组)/4而对于横向运动的滑轮需进行横向受力,例如右图:若滑轮组满足三个限制条件,A受摩擦力为f则有F=f/3而A向左运动的距离 Xa二绳向左运动的距离 X绳X3杠杆与滑轮部分是考试重点,多出选择和计算题,须牢记规律并灵活运用!7 .功和能奉功与能的知识点必考,分值比重一般不低于十分,通常作为中考物理压轴题候选之一!常用到的物理量:功一 W 功率一 P 机械能一 E机械 动能一 E动 势能一 E势功与功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对该物体做的功W =该力FX该力沿该力的方向.对物体的作

12、用距离.s即:W = F X s (单位通常是 J或KJ )功率P =功亚+时间1 (即P = W + t 单位通常是 w或kw)当物体在恒力的作用下沿直线运动时,P = W + t= FXs + t= FXv (此示可求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功率)例如:I J IGMIBillH 01IS - ,.,;喊fV卜 iV:jj :.-77Z77777777Z77T77777777777bT777777777Z77777Z/777777在恒力F的作用下物体保持匀速v向右运动了 Li的距离,撤去恒力F后物体由于惯性仍然向右运动了 L2的距离,由此过程可求恒力F对物体做的总功 W = FXLi恒力F做功

13、过程的功率保持恒定P = FXv机械效率问题:机械效率Y=有用功(一般是克服重力做的功)W重+总功W总例如:左图物重为G ,拉力为F,物体上升高度为h重力做功 W重=重力GX竖直方向变化的距离 H *根据图意可求:有用功 W ®=G Xh总功W总=5 X 3 hGo机械效率r = G+ (3 F)如果滑轮组满足三个限制条件且动滑轮重力为那么总功也可以表不为 W总=(G+ G。)X h再如:因为拉力 F= (G+ Go) + 3 y) = G+ ( G+ Go)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沿斜面 运动距离为L,竖直方向的 上升高度为H由此可求:有用功W重=GXh总功W总=5 X L机械效率y =

14、 G X h+F+L注意!这里的两个例子都没有涉及时间和速度问题, 所以无法求出拉力的功率,但是这一类 型的题目是可以结合功率来考的。 思考以上两个例题的物体若都以 v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 动,或它们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都为 t,来求平均功率是多少?关于机械能:物体的机械能E机械第体的动能E动+物体的势能E势(物体的势能一般指其重力势能) 一般而言,物体的所有能量都与其自身的质量呈正相关(即质量越大能量越高)物体的动能E动与物体的运动速度 v呈正相关,速度 v越大动能E动越高例如:重力势能E势与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变化 h关, h为正E势增加、 h为负E势减少左图所示重为 G的物体沿斜面以v 的

15、速度下滑至地面静止,下滑高度 为h由此可知:物体的 h为负一重力势能减少了 物体的速度v减小一动能减少了 因此该过程使物体的机械能减少8 .物态的变化 物态变化这一内容十分简单,中考一般出于选择题中吸热过程:用体工液体色工气体<)升隼放热过程:常识:a晶体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不会改变b液体的沸点与气压呈正相关: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c升高温度、增加蒸发面积或增大表面空气流速都能加速蒸发d 白雾是液体小液滴,白烟是固体小颗粒,水蒸气肉眼看不到e所有物质都有内能,物质内部都存在分子的热运动9 .热力学第一定律 简化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经常会作为一个考点出现在中考试卷,且多见于选择题中,这一考点

16、内容很少,但考生对于该内容充分理解和灵活运动有较大难度热力学第一定律:UmW+Q (即物体内能的变化 U与它接受的功 W和接受的热Q相关) 外界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会使物体内能减少 物体从外界吸热会使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向外界放热会使物体内能减少注意!初中阶段, 物体内能的变化一般只考虑物体与外界进行的热量交换,即 U=Q物体内能的变化 U主要体现在物体温度的变化 T,也就是说如果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 化那么物体的内能也一定发生了变化:在物体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 T为正)内能 U增加;温度降低( T为负)内能减少。但是这个规律不能说成,如果物体的内能发生 了变化那么物体

17、的温度也一定发生了变化,因为晶体发生物态的变化过程(如:熔化、汽化、液化、凝固等)内能会变但温度不变关于热量Q:功W、能E和热Q是三个物理意义不同的物理量,但是它们的单位相同(一般是 J或KJ) 物质燃烧可以放热, 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物质完全燃烧的质量 mx该物质的热值 q 物质的温度发生了变化可能是因为它与外界发生热量的交换(初中阶段计算题一向如此):物质与外界交换的热量 Q=物质的比热容 CX物质的质量 mx物质发生变化的温度 T 物质的温度升高(可能)从外界吸收了热量,物质温度降低(可能)向外界释放了热量 所以Q= C XmXAT注意!燃烧、(电)功和热量常常会混在一起设计题目

18、10 .简单电路 关于简单电路的知识是中考的重要考试内容之一,多见于选择题和实验题,有一定难度串并联电路:®8区人如右图甲所示为串联电路,电路中小灯泡Li、L2、L3串联LJ串联电路元件中电流相等,即通过 Li、L2和L3的电流都 (|夫 等于干路电流I;串联电路元件的分压不一定相等,根据E*U=RI可知串联电路元件的分压与其电阻成正比;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路元件的电阻之和,即R ,h=Ri+R2+R3,所以各串联电路元件的分压之路端电压的大小等于电和等于路端电压 U (注意!初中电学除实验题外一般不计电源内阻, 动势的大小,是个定值)如右图乙所示为并联电路,电路中小灯泡Li

19、、L2、L3并联并联电路元件中电压相等,即小灯泡 Li、L2和L3的电压相等 等于路端电压U;并联电路元件的分流不一定相等,根据U=RI可知并联电路元件的分流与其电阻成反比;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 等于各串联电路元件电阻的倒数之和,即1/R总=1/Ri+1/R2+1/R3,所以各并联电路元件的分流之和等于干路电流I变动电路分析分析变动电路是历年中考重点和难点!电路发生变化后首要任务是分析电流线路的变化,然后分析电流大小的变化, 可以说分析电路变化主要依据分析电流变化,电流可以适当地形象化为水流,而电路元件则可看作有大小之分的阻碍,电阻越大能流过的电流越小,当电流流过有阻碍的电阻时便会产生电功注意

20、!电流出现分支则出现并联电路,出现分支的电路中只要有 零电阻的电路电流就不会通过有电阻的电路,例如假设右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小灯泡L1、L2、L3的电阻分别为R1、R2、R3,当开关K1和K2都断开时电流只通过 小灯泡L3, I=U + R3;当只有开关 K1闭合时,电流依次通 过小灯泡L1和L3 (电流无分支,串联) I=U+ (R1+R3); 当只有开关K2闭合时,电流分别通过 L3和L1、L2 ( L1 L2 串联,L1 L2 和 L3 并联)1/R 总=1/ (R1+R2) +1/R3, R总二通过小R- x <Rr+ Rjft1T R产甩,总电流I总二U x E-R/Rp国

21、x CR.+R;通过小灯泡L3的电流I3 = U + R3灯泡L1和L2的电流I1.2=UCR/Rz);当开关都闭合时电流分别通过小灯泡L2和L3 (不通过Li, L2和L3并联)总电阻 Rj= L ,总电流I总二 U&E M良国禹通过小灯泡L3的电流I3=U+R3通过小灯泡L2的电流I2= U + R2简单电路的几个常识:a短路一一电流无阻碍通过;通路 一一电流可以通过;断路 一一电流无法通过b一般而言,电流变电阻为零(相当于短路);电压表电阻无穷大(相当于短路)c电流总是从电表标数字的接线柱流进电表,从标' -'号的接线柱流出电表d电表的两个接线柱代表两种不同的量程,需加以区分!e闭合回路中任何一个电路元件电阻变大都会使整体电阻变大f电源一般不计内阻,电源电压等于总的路端电压广导线材质(决定因素,银铜铝其他)、导线长度(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内因g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 < 导线粗细(导线越粗电阻越小),温度(外因,纯金属导线随温度升高电阻增大)P P=UIp=u2/r电功率的计算公式J p=i2rP=W/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