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东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东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东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东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北师大附中 2019-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化与代沟关于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对立和冲突,即所谓代沟问题,二战后它就引起了文化人类学家的注意。杰弗里戈若在1948年出版的美国人:一项国民研究中就曾讨论过代际脱节现象,但对“代沟”问题作了最具说服 力的阐释的却是米德 1970 年出版的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文化与承诺出版于欧美 60 年代青年运动刚刚退潮之际。米德提出,纷呈于当今 世界的代与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既

2、不能归咎于两代人在社会地位和政治观念方面的差异, 更不能归咎于两代人在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差异,而首先导源于文化传递方面的差异。 从文化传递的方式出发,米德将整个人类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 和后喻文化。这三种文化模式是米德创设其代沟思想的理论基石。前喻文化,即老年文化,其特点是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这是一切传统社会的基本特 征。在传统社会中,由于发展十分缓慢,经验就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经验丰富的老者 自然就成了整个社会公认的行为楷模。在这种以前喻方式为特征的文化传递过程中,年长 一代传喻给年轻一代的不仅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还包括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公认的生活方 式和简拙的是非观

3、念。这种前喻型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排除了变革的可能,当然也就排除了 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生活予以反叛的可能,因此,在前喻文化中是不存在代沟现象的。并喻文化,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文化,它肇始于前喻文化崩溃之际,比如移民运动、科 学发展、战争失败等原因。由于先前文化的中断,前辈无法再向晚辈提供符合新的环境和 时代要求的全新的行为模式,晚辈就只能以在新的环境中捷足先登的同伴为自己仿效的楷 模,这就产生了文化传递的并喻方式。在并喻文化中,年长一代不能继续引导青年前行, 导致代表新与旧两种生活方式的两代人之间爆发矛盾与冲突,但这种“代沟”现象从全球 范围来看还只是局部性的。通过对前喻文化和并喻文化的描述,米德创

4、设了她的后喻文化,或曰青年亚文化理 论。她指出,由于二战以来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人类开始将 自己熟知的世界抛在身后,生活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新时代中。这一情形和当年开拓新大陆 的移民们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只是,如果说那些新大陆的开拓者经历的是空间 迁徙的话,那么人们今天经历的则是时间迁徙;如果说开拓新大陆的移民只占人间人口的 一小部分,那么,今天经历时间迁徙的则是整整一代人。在时代剧变面前,由老一代不敢 舍旧和新一代唯恐失新的矛盾所酿就的两代人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 而要解决代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益落伍的年长一代就必须向代表未来的年轻一代学 习。古

5、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代能像今天的年轻一代经历这样根本的变化,同样也没有任何 一代能像他们这样“了解、经历和吸收在他们眼前发生的如此迅猛的社会变革”,这就 使得年轻一代的文化具有引导社会前行的作用。米德所论述的这种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现象这几年也开始在我国出现。我们将 这种和“嗷嗷林鸟,反哺于子”的生物现象十分相似的文化现象称为“文化反哺”,并且 认为这种在疾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现象 具有某种普遍性。(选自周晓虹主编的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有改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代沟现象在米德看来主要导源于两代人在文化传递方面存

6、在差异。B. 代沟现象很少存在于发展十分缓慢,排除了变革的可能的老年文化当中。C. 代沟现象在开拓新大陆的移民时代已经出现了,在二战后成为文化人类学家关注 的问题。D. 在后喻时代中,年轻一代的文化具有引导社会前行的作用,使得代沟成为一种全 球性的现象。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段从具体解释代沟概念的内涵入手,介绍自杰弗里到米德关于代沟问题研究 的历史沿革,重点肯定米德对代沟问题作了最具说服力的阐释。B. 第段意在推介米德文化与承诺中关于代沟理论的内容,首先说明米德研究 代沟问题的社会背景,然后介绍了米德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基石。C. 第段论述与第段论述内容是总分关系,

7、第段承接上文第段论述,进 一步指出与生物现象十分相似的“文化反哺”现象在我国的发展情况。D. 第段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前喻文化、并喻文化论与后喻文化作比较,论证 了代沟在后喻文化时代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的原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代沟问题与两代人在社会地位和政治观念方面的差异及两代人在生物 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差异无关。B. 在前喻文化时代里,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有绝对权威,归根结底是由于社会发展 十分缓慢,使得经验就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C. 在并喻文化时代里,两代人之间在生活方式上只有局部矛盾冲突;在后喻文化时 代里,唯恐失新和不敢舍旧新老两代的对立冲突具有全球

8、性。D. 这几年在我国,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文化吸收的现象开始具有普遍性。(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孤陈的城市在长夜中埋葬 / 他们记忆着最美丽的皇后 / 飘零在西落的太阳下 /要先做 一场梦”,这是机器人小冰写的一首诗。人工智能“少女诗人”小冰经过两年不断的深度 “学习”,如今已具备强大的“创作”能力。只需上传一张图片,给几个关键词,小冰就 能在 10 秒内替你创作出诗歌初稿。在研发过程中,工程师们曾用27 个化名,在报刊、豆瓣、贴吧和天涯等多个网络社区的诗歌讨论区中发布小冰的作品,在此过程中,没有人发 现作者是个机器人。后来,

9、小冰研发团队从小冰写成的数万余首诗中挑出139 首结集出版,取名“阳光失了玻璃窗”。微软小冰项目负责人李笛介绍,为了掌握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1920 年以来 519 位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了超过 10000 次。一开始小冰写出的诗句毫不通顺,后来慢慢变得 “风格独特、有偏好和行文技巧”。如果说“诗人”小冰的创作仍是基于对海量文字的统计和计算,那“画家”小冰的模 型已开始基于情感计算框架。换句话说,“画家”小冰不仅具有IQ (智商),还开始具有EQ (情商),并且其“创作”开始基于情感激发。这个模型有这样非常鲜明的特点:会大 量使用诱发源,不是让机器把一种已有的视觉元素进行复制,拼接,再转成另外

10、一种风格 重新生成,而是要求在诱发源的帮助下,激发人工智能进行独立创作。该模型通过对过往 400 年艺术史上 236 位人类画家画作的学习,已能独立完成100%原创的绘画作品。此前世界上大多数人工智能的开发都是围绕着任务驱动型、知识型的路线来架构。但 近些年,各大科技公司越来越重视对人工智能EQ (情商)的开发。除了微软的小冰,亚马逊开始希望 Alexa 能够有同理心,百度也提出“智能体”的概念,要求人工智能更加有个 性,更加有“人设”。人工智能的构建已经从单纯的10开始向“ IQ+EQ'演变。长此以往,人工智能将不仅具备人类的智慧,或许还将拥有人类的情感。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化 的表现

11、形式,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并且能够依靠情感激发来进行文艺创作,那人类独有 的文艺创作能力的确会受到极大的挑战。材料二: 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艺术家,大部分人都不认可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 作的曲是艺术品。因为艺术被认为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其主观情感的呈现,而 艺术活动更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充满感性色彩,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就是情感化。 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它的整套艺术生产逻辑是基于数据,即便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开始 加入情感激发和随机化模块,但创作的内容仍然是从大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组合而成, 这种重组方式不能称为情感化的艺术创作。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面

12、基于主观情感上的“一时难以接 受”,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艺术可能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留给人类的最后一片施展 才华的乐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离人类的 文艺创作水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对人类艺术的冲击,大部分还是体现在心理层面。在未来相当长 一段时间里,人工智能还是很难接替艺术家的创作,即便这些智能机器人创造出一些被人 类认可的“艺术品”,那也是基于人的参与设计。人们需要通过了解创作者的人生经历、 社会背景、内心情感,才能试图揣测一件艺术作品的深意,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文艺创 作”,整体上还难以使其“作品

13、”充满这种感性的色彩。材料三: 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生存现实基础的改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 系、作家和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艺术存在的意义及其终极走向等一系列问题。正 如艺术批评家李心沫所言,当人类的绘画作品和运用人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已经很难 被人区分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对人工智能视而不见,一味地唯我独尊或排斥是没有意义 的。从积极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 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 艺创作。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就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 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

14、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基本可以由机器完成。最体现人的 综合素质的技能,比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文化艺术的审美和创造性 思维,基于爱、恨等情感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则在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也是最不容易 被替代的。对文艺家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在极短的 时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人工智能机器人还可以 为艺术家锦上添花,分析素材,丰富艺术表现手法,让他们的艺术创作更上一层楼,给人 类文学艺术世界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让文化消费者能体味更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之美。比如,小冰的绘画技能应用的领域是服装面料的图案设计。李笛

15、介绍,以小冰人工智 能框架为基础,微软已经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及几家最大的纺织面料企业合作开发了 人工智能纺织服装面料图案设计平台。该平台可以设计出1026 种服装面料纹样和插画。另 外,小冰也参与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截至目前小冰已经为许多家电台和电视台生 产了 2800 多小时的节目。(取材于光明日报 2019 年 06 月 12 日 13 版)4. “大部分人都不认可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是艺术品。”下列 对“不认可”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是情感化,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B. 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依然还处在“低幼”阶段。C. 人工

16、智能的那些绘画作品还存在大量元素复制堆砌的痕迹。D. 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侵占了人类最后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园。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文艺创作必须要有人类情感的看法是一致的。B根据材料一表述可知,现在各大科技公司的工作重心都围绕着对人工智能EQ (情商)的开发。C. 材料二写了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排斥的心理以及采取的应对措 施。D. 根据材料三的表述,仅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重复性技能都可以由机器完 成。6. 上面三则材料针对“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艺术创造力”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请简要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17、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还我头来”及其他梁遇春 关云长兵败麦城,虽然首级给人拿去招安,可是英灵不散,吾舌尚存,还到玉泉山, 向和尚诉冤,大喊什么“还我头来!”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事,万想不到我现在也来发出 同样阴惨的呼声。“我们太容易将理智只当做求科学智识的工具,实在我们应该用科学来做完成我们理 智的工具;思想的正确是比我们由最有根据的科学所得来一切的智识都要紧得多。”7.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要写的是当时的人们面临的失去“头”的危险,开篇却写了关云长的故事,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引出自己的话题,二是为了增强文本的吸引力。B. 本

18、文主体部分的“头”指的是自己深入的独特的自主的思想和观点,“还我头来”的口号不仅在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意义,即使在今天也有其价值。C. 如果“文如其人”的观点正确的话,我们从本文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具有质疑和 反思精神、思想独特、学识渊博的人。D. 作者举梁启超和胡适的例子对思想名家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反思,表现了作者对思想名家的讽刺与不满。8. 作者认为我们的“头”所面临的危险有哪些?请简要概括。9. 本文运用多种手法以获得语言的风趣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 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曹修古,

19、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其材,召 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奏曰:“唐贞观中,尝下诏今致仕官班本品现任上,欲其知 耻而勇退也。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心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 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即宿德勋贤,自如故事。”因著为令。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 詈。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 此,请付所司劾治。”帝闻,立命笞之。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 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

20、,即时罢黜。请正典 刑,以允公议。”久之,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 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 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 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会赦复官,卒。既没,人多惜 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 拒不纳。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修古无子,以兄子觐 为后。曹氏自修古以直谅闻,其女子亦能不累于利,世以是贤之。(节选自宋史)10. 对文中画

21、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太后怒下其章 /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 /余以次贬 /太后以为责轻 / 命皆削一官 /以 修古为工部员外郎 / 同判杭州B. 太后怒/下其章中书 /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 /余以次贬 /太后以为责轻 /命皆削一官 / 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 / 同判杭州C. 太后怒下其章 /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 /余以次贬 /太后以为责轻 /命皆削 /一官以 修古为工部员外郎 / 同判杭州D. 太后怒/下其章中书 /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 /余以次贬 /太后以为责轻 /命皆削/一官 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 / 同判杭州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进士,

22、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可称为进士。 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称同进士出身。B. 致仕,可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 职归家。C. 笏,可指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也 指一种竹制的刑具,文中即此意。D. 赙钱:为助办丧事而赠送给丧主的钱财。文中曹修古的幕宾佐吏凑钱为其办丧事。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曹修古精明强干,力除积弊。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帝,要求效仿贞观年间 的做法,汰除心力已衰的官员,皇帝采纳了他的这条建议。B. 曹修

23、古据理而争,捍卫尊严。他与御史们一起去上早朝时,在路上遭到两名宦官 的羞辱,他认为这有损天子的尊严,请求将两名宦官依法治罪。C. 曹修古正直无私,不畏权贵。马季良、钱暖都因临终前留下奏章而使其家属被越 级提拔,他联合杨偕、郭劝等人上奏此事。D. 曹修古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在他死后,他的家人没有费用将其灵柩运回故乡安 葬;太后去世以后,皇帝想到他的忠贞,追赠官职,赏赐钱财。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2)曹氏自修古以直谅闻,其女子亦能不累于利,世以是贤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始闻

24、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 尽秋来之时。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 “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B. “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 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C. 领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 首联相接,仿佛是在和秋风畅

25、叙别情。D. 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表现了秋风赋予动物以活力 的力量。15. 请从结构和情感上赏析“为君扶病上高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6 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师说中“ , ”用反问的形式说明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谁都会有疑惑,从而强调了从师的必要性。(2)郦道元三峡中用“ ,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通过“ , ”描写了深受触动的琵琶女第三次演奏时,曲子更为悲恻动人,以至听者无不唏嘘的场景。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其重要性在于知识与智慧的

26、 17,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成为人类经验、知 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累积、增长、传承的最重要方式。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的阶梯,但我们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 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 的,成为享受。中国文化史上 18 的“汉书下酒”,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宋代苏舜钦住在他岳父家中,每晚要饮一斗酒。岳父很奇怪,前去查探。只听他在朗读汉书张良传。读到张良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拍案叫道“惜乎击之不中!”就满饮一大杯。他岳父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可见其乐在书而

27、不在酒也。读书也是一种练功,是一个收心去杂念的过程。要读书,就要凝神静虑,致心一处。有些人光读些“大全”“技巧”之类的实用书籍,这是生存的需要,本来是19的,但在一个注重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只读那些能赚钱的书,毕竟是 浅薄的。人们应该多读一些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 学作品。好的传记作品能对年轻人起到立志的作用。出版界不仅仅要把中外经典图书印出 来给大家阅读,还要把那些激发今人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典型人物介绍出来,优秀传记作 品的影响力,是20的。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

28、代增长、累 积、传承的最重要方式。B. 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累积、传 承、增长的最重要方式。C. 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 增长、累积、传承的最重要方式。D. 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 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方式。18.依次填入文中横在线的熟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系相承津津乐道无可非议不可捉摸B.薪火相传津津乐道无可厚非难以估量C.一系相承乐此不疲无可厚非难以估量D.薪火相传乐此不疲无可非议不可捉摸19.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好书一部不为多

29、,只要有乐趣,越多越好。B. 精湛的书籍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C. 好文章能引起人们的乐趣,读得越多乐趣越多。D. 能引起人们乐趣的好文章越多越好。20. 下面材料是台湾知名企业家、诚品书店的创办人吴清友回答南方周末记者采 访的一段话,请根据回答内容,推断并写出记者的问题。记者:?吴清友:弘一大师有一位学生叫丰子恺,丰子恺形容说弘一大师把人的生活分为三 层。第一层住的人就是物质生活,名牌、精品、豪宅、飞机、珠宝等;住在第二层的人, 物质生活是生存的基础必要,但是他不会太迷恋,他要有精神生活。像我这种人可能是住 在一楼半的,所以做一点所谓文化、艺术等等,就是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弘一大师脚力 很强

30、,他是要住三楼的,三楼就是神性的心灵生活。所以我才说,我也只不过是心灵生活 的逃兵。我好像顶多只能住二楼,最多窥望一下三楼,我能上去吗?21. 根据流程图所提供的信息,在下面对话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清晰,语言连贯得体(每处不超过15个字)。张生:你好,我正在罗马旅行,我的护照丢失了,我应该如何补办护照呢? 使馆客服:你好, ?不同的情况补办方式不一样的。张生:噢,我是自由行旅客。我应该怎么办呢?使馆客服:。张生:我已经在当警察局报了警了,我现在要做什么?使馆客服:。张生:好的,谢谢!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1. C A项,选项“主要”

31、表述有误,原文是“首先导源于两代人在文化传递方面存在差异”。原文故“代沟现象主要导源于两代人在文化传递方面存在差异”表述错误,属 于原因表述错误。B项,“代沟现象很少存在”表述有误,原文第三段有“在前喻文化中是不存在代沟现象的”,原文表述是“不存在”,不是很少存在。D “年轻一代的文化具有引导社会前行的作用”不是“代沟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的原因。原因表述错误。2. D D 项,“将前喻文化、并喻文化论与后喻文化作比较,”表述有误,从原文第一句“通过对前喻文化和并喻文化的描述,”可知,仅仅是“描述”,没有与前喻文化的比较,只有并喻文化与后喻文化的一些现象的比较,曲解原文。3. B A 项,偷换

32、作者的观点,不是作者认为,而是米德的观点。且“无关”的表述 也不准确。 C 项,“在生活方式上的只有局部矛盾冲突”表述有误,原文说的是“代沟” 现象从全球范围来看还只是局部性的。 D 项“开始具有普遍性”,表述有误,原文是“开 始在出现”。4. D D 项,原文的表述为“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艺术可能会是人工智能机器 人留给人类的最后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园”,根据文意,文学艺术只是可能成为最后一片乐 园,而且这个推测在目前还未实现。原文是未然,可能实现,出题人设置的干扰项是“将 未然当已然”。5. A B 项,材料一中只提到“近些年,各大科技公司越来越重视对人工智能EQ(情商)的开发”,其中“越

33、来越重视”不等于“都围绕”,范围扩大。C 项,“材料二写了采用的应对措施”错误,材料二中并没有“采用应对措施”的意思表达,属于无 中生有。 D 项,原文表述为“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 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基本可以由机器完成”,文中说的是“基本可以”, 选项变成“都”,范围扩大了。6. 第则材料认为人类独有的艺术创作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第则材料认为人工 智能的艺术创作离人类的水平还有点远,第则材料认为艺术家不应一味排斥而应加以利 用。7. D D 项,作者举两位思想名家的例子是为了反思这种权威的负面影响,并非是全 面影响。尽管胡适的例子中提到了不止一面,

34、但梁启超的例子就只是为了反思负面影响。8. 追求时髦潮流;追求同化(人云亦云);权威的统一压迫。9. “但是我并非爱作古人的鹦鹉”“自己的头一部一部消灭了”“在我们青年旁 边想用快刀阔斧来取我们的头者又大有人在”,手法:比喻。“他们头头是道,十八般 武艺无一不知”,手法:夸张或反讽;“常感觉到他们是全知的人们(差不多要写做 上帝了)”,手法:夸张或反讽;“那种办法完全是青天白日当街杀人刽子手的行为 了”,手法:夸张;举胡适前后观点说法不一(或者言行不一)的例子,手法:对比; “鲁拙的我看着不免有无限的羡慕同妒忌”“更使我赞美的是他们的态度”,手法:反 语(反讽)。10. B11. C “也指一

35、种竹制的刑具,文中即此意。”表述有误,一则“笏”并不能指一种 竹制的刑具,二则文中“笏”指的是上朝用的笏板。12. C 马季良、钱暖都因临终前留下奏章而使其家属被越级提拔”表述错误,不合文 意,原文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是说马季良、钱 暖因为刘从德的遗奏而被越级提拔,选项张冠李戴。13. ( 1 )晏殊自身担任宰相,是百官效法的对象,却因为怨恨急躁而失去大臣的体 统。( 2 )曹家从曹修古以来凭借正直忠诚而闻名于世,他家的女子也能不被利益连累, 世人因此认为他贤能。(1 )采分点:“辅弼”,宰相。“法”,效法,“忿躁”,怨恨急躁,“体”,体 统;2 )采分点:“修古”,指曹修古,“自”,从,“直谅”,正直忠诚,“累”为所累,被动,“贤”,意动用法,认为贤能。参考译文: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出身,屡经升迁为秘书丞、同判饶州。经宋绶推 荐,他被召还朝廷,以太常博士的身份担任监察御史。上奏说:“唐朝贞观年间,曾经下 诏退休官员朝班位置在本品现职官员的上列,目的是让官员知道耻辱而勇于退职。近来有 人年纪已经超过八十岁,仍然站在朝班行列。精力衰竭,对做官任职没有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