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_第1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_第2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_第3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_第4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一 教学内容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3因数与积的关系4乘法估算二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二 编排特点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四 具体分析(一)主题图:提供了六种不同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为后面的例题提供素材。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千米时”的表示法。(二)口算乘法【例1】两位数乘一位

2、数(进位)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1 16×3可以用口算法,也可以想竖式。2. 160×3让学生自主探索。【练习六】第5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发现,为积的变化规律作铺垫。(二)笔算乘法【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1. 估算、笔算、计算器计算结合使用。三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放在“做一做”里。(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必要时也可在教学时补充)【例2】整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整十数例3】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 原来还有“单价×时间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等常见数量关系的归纳总结。2. 让学生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例4】因数与积的关

3、系1. 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同时渗透函数思想。2. 通过两组算式,猜想规律,再让学生举例说明,采用的是归纳结论演绎的思路。【例5】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教材提供了两种估算方法。让学生根据实际判断哪种方法更好一些。五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旧知,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2允许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计算方式。【练习十】1. 第五题:学生估算完后,要让学生数数确切的字数是多少,(标点也算)把准确值与估算值进行对比。课题口算乘法课时1课时二次备课年级四年级学校板桥中心学校备课人李学军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包括例1.例2.练习六1-8题,是在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

4、、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准确、快速的进行口算,理解速度和时间单位的概念,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具学具准备图片、题卡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 计、学法指导1.先设疑提出问题,使学生在熟悉的情

5、境中,获取数学信息,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数量关系作准备。2.设疑提出自探目标,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整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3.再疑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4.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情境引入二设疑自探二 解疑合探三 质疑再探四 拓展延伸五 小结创设情境: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1、出示例1人骑自行车小行千米。特快列车小时约行千米。1)人骑自行车小时可以

6、行多少千米?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2)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3)练一练18×4= 24×3= 25×2= 14×6=2特快列车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1)计算16×3和160×3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对于口算乘法你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想知道的吗?1、 你能自己编一道口算乘法的题目让大家练习吗?2、 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3、 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

7、口算解决实际问题。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看图片汇报查找的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16×3=小组讨论口算方法,汇报方法一:想10×3=60,3×6=18 ,30+18=48,所以16×3=48方法二: 16× 3- 48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口算方法:16×30先用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0得48010×30+6×30=480160×3想100×3=300,3×60=180 ,300+180=408,所以160×3=480因为16×3=48,所以160

8、×3=480生根据口算过程总结口算方法学生提问生独立完成总结收获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探究掌握口算的方法加深理解巩固对口算方法的掌握作业设计练习六 4.5.6题学生独立完成。板书设计口算乘法(例1)例1 人骑自行车小行千米。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6 × 3 = 48(千米) 10 × 3 = 30 1 6 × 3 6 × 3 = 18 - 4 8 30 + 18 = 48例2 特快列车小时约行千米。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60×3=480 (千米)教学反思检查意见 检查人: 年 月 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课时1二次备课年

9、级四学校波浪渠小学备课人张建业教学内容分析1. 教科书第49页例12. 在情景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 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动用知识迁移、类推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思路1. 应用自学讨论交流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2. 注意让学生梳理计算步骤的过程,掌握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0、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设疑自探二、解疑合探三、质疑再探四、运用拓展(13分钟)(一)复习导入1、口算:152×2= 231×4= 321×5= 2、笔算:4×12= 11×23= 45×12=(二)创设情境,导入导课:1、 课件出示例1。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2、要求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该怎样列算式呢?三位数乘两位数,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看到这个课

11、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1、让学生充分在全班交流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2、遇到自探有困难的问题,小组讨论。3、师强调: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应注意的问题:(1)用两位数的哪一位去乘三位数,积得末尾就和哪一位对齐。(2)每次记住要把进位的数加上。(3)计算时要认真、细心。4、反馈练习:49页“做一做”1、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共同探究。(问题预设:三位数乘三位数应该怎样计算?)2、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研究解

12、决。1、我当小老师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自编习题。2、填空:(1)笔算:213×32应先算( )×( )得( ),再算( )×( )得( ),最后算( )+( )得( )(2)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和()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3、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4、 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然后师生共同总结。1. 学生口算2. 指名板演口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

13、是什么?1.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和补充,形成自探提示:1、145×12 估算一下积大约是多少? 2、请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试计算145×12。3、说一说:(1)先算什么?积的末位应该与因数的哪一位对齐? 为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末位应该与因数的哪一位对齐? 为什么?(3)最后算什么?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5、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让学生结合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第49页内容,并思考以上问题。)作业设计(可附页)练习七14题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

14、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145×12=1740(千米)145× 122902×145145 10×1451740答: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1740千米。教学反思检查意见 检查人: 年 月 日、课题笔算乘法练习课课时1二次备课年级四学校波浪渠小学备课人张建业教学内容分析1. 课本51页练习七58题2. 让学生自主尝试,在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3. 练习中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到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细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能熟练的

15、进行计算。 2、通过“争当小老师”一事,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教学重点难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设计思路1. 三疑三探2. 尝试训练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设疑自探二、解疑合探三、质疑再探四、运用拓展1、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学习了笔算乘法,今天的这节课我们来对这部分进行练习巩固。板书:笔算乘法练习课2、关于笔算乘法,你想复习哪些知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形成自探提示:1、让学生充分在全班交流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2、对于含糊不清的问题

16、组织学生合探。3、 在学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师强调:(1)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要注意: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2)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是否正确,要先用电子计算器算一算,再和笔算的结果对照。也可以在稿纸上再算一遍,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3)应注意的问题:1、用两位数的哪一位去乘三位数,积得末尾就和哪一位对齐。2、每次记住要把进位的数加上。3、计算时要认真、细心。1、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17、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1、 练习七的第五题。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全校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该买多少本练习本?2、练习七的第六题。124×73 46 ×125 224 ×36 28×1533、练习七第七题。说出下面计算中的错误,并把它改正过来。 4、练习七的第八题。张叔叔种植了品种繁多的观赏蔬菜。其中一部分蔬菜的价格和卖出的盆数如下表:品种辣椒西红柿袖珍南瓜单价/元121415卖出的盆数/盆3821351465、我当小老师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6、全课总结(2分钟)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

18、和大家谈一谈。问题预设: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快速浏览课本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2)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3)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作业设计(可附页)练习七58题板书设计笔算乘法练习课说出下面计算中的错误,并把它改正过来。134 152 246×16 ×23 ×34_ _ _804 156 964134 152 246_ _ _938 1196 7344教学反思检查意见 检查人: 年 月 日课题因数中间或尾末数有0的乘法课时1二次备课年级四学校任桥小学备课人何国富教学内容分析在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推出并掌

19、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目标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教学具小黑板教学设计思路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设疑自探二、质疑合探三、拓展延伸一、情景导入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2、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3反馈第(1)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4、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写竖式时

20、,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5、反馈第(2)题: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二、质疑与小结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三、知识反馈:1、学生试练P53做一做360×25360×252、比较 哪个算式简便,为什么?四、巩固练习:1、练习八:1、2、3、4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五、

21、全课小结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讨论讨论、交流汇报交流表演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算理作业设计1、练习八:1、2、3、42、学生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 题 积的变化规律计划课时1课时年级四学校板桥中心学校备课人撒学诗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859页内容。积的变化规律是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一次飞跃,它是学生的思维由单一、松散向灵活、多样化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法口算、笔算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是学生对以前所学乘法计算的一个规律性的总结,它引导学生学会从一般现象中寻找规律,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内容提供必要的思维模式。

22、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2、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4、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探索能力,本节课在教学安排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去探究新知。教学方法以三疑三探法组织教学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

23、次设计 复 习 准 备 学习新课 知识应用总结 6×2= 8×125= 8×4= 6×20 = 24×125= 20×4= 6×200= 72×125= 40×4= (一)设疑自探1、出示自探题目 (1)观察上面四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二)、解疑合探(1) 指名汇报自探结果 引导学生概括: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2)整体概括规律应用:1、 师:我们用

24、刚才的发现来解决一些问题吧。(课件出示)24×4=96 18×30= 24×40= 18×15=24× 400 = 18×3 = 8×125= 8×50=24×125= 32×50=72×125= 64×50=(三)、质疑再探。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四)巩固运用、 拓展延伸。1、想想?是谁。4×50=200(4 ×2) × 50=200 × ?4×(50 &#

25、215; 3)=200 × ?(4 ×2)×(50 × 3)=200× ?2、验证规律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26×48= 17×12=26×24= 17×24=26×12= 17×18=3、拓展 (1)48×36(48÷2)×(36÷2)=(48×2)×(36×2)=(2)105×45(105÷5)×(45÷3)=(105×3)×(45

26、×5)=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请4名同学按列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学生根据自探题目学习p55例4学困生汇报,中等生 补充,优等生评价同桌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尝试写两组算式,要求,左边的同学写一个,右边的同学根据规律写另一个,每组算式至少4道题 根据规律解决问题 ,说说自己的想法。 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规律 独立思考并解答小组交流说说解答思路 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作 业 设 计1、 P59 1、2、3、4 板 书 设 计板 书 设 计 积的变化规律 6×2= 8×125= 8×4= 6×20 = 2

27、4×125= 20×4= 6×200= 72×125= 40×4=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检查意见检查人课 题 乘法估算(例5)计划课时1课时年级四学校板桥中心学校备课人撒学诗教学内容分析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

28、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如,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方便算出足够的钱买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教材60页

29、的情景图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情景图,谈话 2、导入新课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1、提出问题 2合作探索 三、质疑再探- 四、知识应用,拓展延伸五、全课总结:六、作业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设计 (一)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二)(三)(四)(五)(六)(七)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三、质疑再探四、知识应用,拓展延伸四、全课总结:五、作业1、师出示课本第60页的情景图提问:图上展现的什么场景?并用流畅的语言描述。2、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元,包括客票和公

30、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3、师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乘法的估算(板书课题)1、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知识?(过渡:同学们想知道的知识老师把它加以整理就变成了今天的自学提示。只要我们在本节课中积极动脑,认真探索,都会一一弄明白的。)2、设疑自探。(出示自探提示)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1)49元大约是多少元?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大约是多少人?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4)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3、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自探。4解疑合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