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讲读)【学习目标】一、通过图书馆、网络或者其他途径搜集这篇课文及其作者的有关背景资料。二、用列提纲的方法,把握课文的层次结构和思想内容。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去感知、领悟、理解、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对文中的重要语句,用品读法品味其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对文中的关键问题,各抒己见。四、品味、分析鲁迅杂文的一贯风格: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五、看出悲观论者错误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鲁迅先生的立场、观点、方法,培养爱国主义感情。【重点】一、通过图书馆、网络或者其他途径搜集这篇课文及其作者的有关背景资料。二、用列提纲的方法,把握课文的层次结构

2、和思想内容。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去感知、领悟、理解、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对文中的重要语句,用品读法品味其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对文中的关键问题,各抒己见。四、看出悲观论者错误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鲁迅先生的立场、观点、方法,培养爱国主义感情。【难点】品味、分析鲁迅杂文的一贯风格: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给下面词语注音释义:一味:笼罩:玄虚:诓骗:怀古伤今:为民请命:二、(课堂)学习·研讨·练习(一)【自主学习】从文章结构可以理清作者思路:第一部分(1、2段)提出对方的论点和论据:第1段:论据:两

3、年以前: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国联现在:一味求神拜佛。第2段:摆出对方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第二部分(38)先直接反驳,再间接反驳。直接反驳(35):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间接反驳:正面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正面论据:从古至今满怀自信的“中国的脊梁”第三部分(9)提出正面论点: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二)【共同探究】1这篇驳论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特点是: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谬论。对方的论据确是事实,问题在于这些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就是说,论证上不合逻辑。就这样,通过驳论证

4、直接驳斥了对方论点。从正面提出论点,这个论点与对方论点是针锋相对的。证明了这个论点的正确性,等于宣告对方论点不能成立。这是间接驳斥了对方论点。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批驳就全面深刻,十分有力。2这篇文章的论述性语言好在哪里?这篇文章的语言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带有嘲讽意味。例如,在文章开头,“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充满着嘲讽意味。“总”,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只”,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些尖锐泼辣的语言,栩栩如生地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

5、、排比、反问、仿拟等修辞方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尤其是仿拟,仿照“自信力”,造出“他信力”“自欺力”,显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仅仅改动一个字,就将反动当局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难忘。(三)课后练习:第一、你也许从历史课知道,中华民族一向是富于自信力的民族。想一想,如果你面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你将怎样批驳?再熟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怎样从对方论据不能推出论点来直接批驳,又怎样提出正面论点作间接批驳?从中你获得哪些启示?第一问。批驳一个错误观点,学生从小起就在生活中不断地遇到,不断地在增长这方面的能力。学生也许没有写过驳论文,但口头实践是不

6、会少的。因此,不妨让学生思考一下,怎样批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第二问。作者承认对方的论据是事实,但只能指一部分人,不能指全体中国人,因此不能证明论点。这是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作者又提出正面论点,指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就间接批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第三问。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第二、联系全文,辨析下列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说明“状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2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7、。3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4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5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五个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依次是: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指广大人民;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指所有的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第三、课文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在上世纪30

8、年代,“有确信,不自欺”,“在前仆后继的战斗”。在今天,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试写片段作文,作一番介绍。(四)巩固训练: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全文,完成以下各题:                          1“他信力”“自欺力”加双引号起什么作用?2文中敌论点是什么?作者的正面论点又是什么?3本文语言具有辛辣嘲讽意味,请从第一段加点词“总”

9、“只”“一味”中任选一词加以赏析。4本文题目有什么妙处?5第段中“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有什么含义?6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有何种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 答案:1. 讽刺否定。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3. “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惟恐别人不知,这也暗接“只求国联”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的丑态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愚昧成习;沉迷其中不愿自拔,顽固不化。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 尖锐泼辣的语言,极富讽刺意味,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4. 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以问句形式出现,既有对错误论调的反诘,又有对己方观点的自信,感情强烈。5.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希望和中坚力量,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热情讴歌和赞美。6.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抗战结束后,坚持回到祖国,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雷锋传人”郭明义20年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