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主要指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的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实验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有目的的使自然界中的现象在特定条件下再现,能简单、明了的突出主要因素,给人以直观、生动的感受,它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驱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究其中的奥妙。 做一个探究型的教师是新教材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只有教师真正的探究起来,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探究能力。本文就此谈一点自
2、己的体会。一、挖掘实验内涵,切实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一)充分准备,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媒介。那么一个演示实验是否成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多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参等其它教学辅导材料;如: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一节中有两个演示实验,在我们备课组认真分析讨论后将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装置由烧杯改成塑料袋(如下图)在上课时解开中间的绳子传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深切的感受到热量的变化,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160; (教材上) (结合教材兴趣实验改进)
4、60; 2.多改进,对环境有污染且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加以改进,尽量做到无污染、无浪费;如:蔗糖与浓硫酸反应(高一教材p134,人教版)我做了如下改进:改进后既可以避免SO2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检验产生的SO2,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3.多实验,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通过实验验证一些自己或他人的想法,从而提高探究能力;4.多总结,及时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教训和心得体会;(二)变分组实验为边讲边实验分组实验是为加强学生的操作规范、加深学生对某些实验现象、实验原理的理解而设置的。一般情
5、况下都放在一个章节之后,验证学过的一些结论,他的好处在于规范了实验的基本操作,强化了知识点的记忆。但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神秘感。因此有些分组实验我们不妨放在学习新课的时候就直接做,比如学习元素周期律一节时,我在平行班中进行了对比教学,两个班级在新课时做实验,先让学生亲自做镁、铝分别与水、盐酸的反应,然后对比反应的现象、分析反应的产物及其原因,虽然纪律是乱了一些,但学生的兴趣高涨,在每位同学的参与下很自然的比较出镁和铝金属性的强弱,并总结出金属性强弱的判定方法,过后学生对实验的现象都能记忆犹新。对照班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边演示实验一边讲解,但学生兴趣明显减弱,过后对实验现象和原理的分析多
6、数同学都只能靠死记硬背,很难回想起当时的实验现象来。(三)重视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激发探究欲望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微型化,是21世纪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如果能在课前布置下去,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多数教师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课后去完成,而课后完成往往是去验证实验结果,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养成。如:家用“冰袋”的制作、“检验发酵粉加水或加热都能产生二氧化碳”、“白纸显字”、“酸雨的检验”、“吹气生火”、“指纹检验”等,如果将它们改为课前实验,在学生不知到其原理的情况下去讨论、探究,不仅为课堂提供更好的实验素材,而且还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增强其学习能力。二
7、、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一个好的问题对整个教学都相当重要。在讲述二氧化硫的性质一课时,我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SO2的性质,然后提出如下问题:(1)SO2与CO2有那些相同点?(2)SO2与CO2有哪些不同点?(3)请你用尽可能多的方法鉴别SO2和CO2,并指出哪些方法较好? 学生能很快对(1)(2)两问进行回答,回答问题(3)时则多数人局限在化学性质中的品红溶液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以及物理法中的密度比较上,这时我
8、进行了适时引导,让学生结合问题(1)(2),思考时尽量从二者的不同点出发,并动员学生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等,最后总结得出如下方法:化 学 法编 号药 品 或 操 作现象及理论依据结 论A品红溶液或湿润的有色布条观察品红、布条是否褪色(SO2具有漂白性,CO2则无漂白性)褪色的是SO2BPH试纸PH值的大小(H2SO3是中强酸,H2CO3是弱
9、酸)PH值小的SO2C酸性高锰酸钾等强氧化性溶液颜色是否明显变化(SO2容易被氧化,CO2不易被氧化)颜色明显变化的是SO2D让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与它们反应,再冷却到16.8以下看是否有晶体生成(S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氧化生成SO3,而SO3熔点较低)有晶体生成的是SO2E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氢硫酸看看是否有混浊出现(SO2能与氢硫酸反应)有混浊出现的是SO2F分别将两种气体通入到灼热的炭层,再通入到灼热的氧化铜看氧化铜的颜色是否变化(CO2与C反应生成CO,CO能还原氧化铜)氧化铜变红的是CO2上述方法中A、B、C、E虽然都较简单,但由于E中用到硫化氢是剧毒气体,因此该方法不用;B方法中二
10、者PH值相差不大,故现象不够明显,所以我们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是A、C。物 理 法编 号操 做现象及理论依据结 论溶解法收集等试管的两种气体,分别倒扣在水槽中看液面上升的快慢情况(VSO2:VH2O=40:1,VCO2:VH2O=1:1)液面上升快的是SO2称重法称量相同体积两种气体的质量大小SO2密度大于CO2质量大的是SO2嗅闻法闻气味是否有刺激性气味有刺
11、激性气味的是SO2降温法降温、加压看哪一种先液化先液化的是SO2从简便和可行性上实验室中常用嗅闻法生 物 法编 号操 作现象及理论依据结 论动物试验法将两只小白鼠置于两个密闭透明装置内,并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到两个装置中观察实验动物的表情(SO2刺激呼吸系统,引起咳嗽,CO2使小白鼠窒息)小白鼠咳嗽的是SO2植物试验法分别将两种气体和一棵普通绿色
12、植物密封在一个透明装置中,并给予充足的光照 过几天观察植物生长情况是否正常(SO2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O2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死亡的是SO2霉菌试验法分别将两种气体和一定数量霉菌作用,再通过显微镜观察看霉菌生长情况是否正常(SO2抑制霉菌生长)霉菌死亡或数量没有明显增加的是SO2在这样的尝试中,加强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时我又及时的将学生的思维进行收敛,于是我又提出了以下问题:(4)SO2是大气的污染物,那么你在实验室中如何处理?工业上又如何处理?观察教材上P1的实验6-2,分析其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如不科学应如何改进?这一问题将思维进行了收敛,主要突出化学性质。并体现出实验室和工
13、业的不同点来。(5)如果CO2中混有SO2该如何除去?(6)如果欲验证SO2中是否含有CO2,该选哪些药品,如何操作?如欲验证SO2的还原性、氧化性哪些试剂现象明显?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不仅加深了学生对SO2性质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每一节课堂教学中去。三、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一)问题的提出应具有针对性,不能范围太大,范围太大就会使学生感到无处下手,失去探究的兴趣、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二)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问题提出后不能急于做答,更不能一拿出问题就马上去启发,应给学生一个讨论的机会,让他们智力的火花相互碰撞,在碰撞中使思维得以深化,能力得以加强。(三)多鼓
14、励,少批评,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想法或方案,首先要肯定他们的勇气,尤其是合理而又有新意的应及时予以表扬,不足的地方要引导其自己质疑或提供必要的帮助,使学生的积极性始终保持较高的状态。(四)掌握好课内课外时间,探究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因而我们要把握好时机,适时提出问题,问题要在能力的基础上、在课余时间能够完成的情况下提出,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课下真正的去探讨、去寻求解决的办法。陶行知曾经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之能讲。”我想“解放孩子们的学习,就应该使之会学习、会探究”,就要让他们的双手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们的眼睛在课堂上
15、能够亮起来,让他们的嘴巴在课堂上能够响起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眼观、手做、嘴讲的同时还怕脑子不想吗?只要脑子想,我们的目的自然就达到了通过实验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16、0; 参考文献: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
17、;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4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新教材改革的前提下,化学实验教学应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化学学案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一、 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原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兴趣才有潜
18、力,有兴趣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受到陶冶、激励、主动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讨论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积极参与。1、提出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节中“酒精灯的使用”的实验,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作整体观察,了解酒精灯结构,提出添加酒精的方法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添加酒精为什么不能添满然后将少量酒精洒落在实验桌上,一会儿酒精挥发,让学生探究出什么问题。2、动手能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例如:在做“酸、碱溶液危害的模拟”实验中
19、,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先将稀硫酸、稀盐酸溶液滴在地板上、木块上、新鲜的叶片上,然后让学生观察得出什么问题?教师问,如果酸雨降落会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分组讨论以后回答,然后让学生探讨什么原因引起酸雨呢?二、教师应明确探究的作用,有目的训练学生。探究情景的创设是化学实验的灵魂,它来源于学生生活与创新的碰撞,所以缺乏探究能力就会拘于眼前的生活实践,使实验教学受到限制,有了探究能力的思路就像实验长了翅膀,可冲破思维能力的阻隔,反映无限的探究天地。三、联想能力是探究的有效手段。联想的缺乏,就是表现为实验探究的缺乏,思维的缺乏,表现联想能力的呆板,联想能力能活跃探究、丰富思想,从而使实验教学丰富多彩、生动
20、活泼。例如:在氧气的制法一节中“KClO3制取氧气”实验,教师提出若试管略向上倾斜的后果是什么为什么实验结束,先移开导气管在熄灭酒精灯为什么KClO3粉末和MnO2必须混合均匀,并且是3:1或6:1呢让学生展现思考的空间和思维空间。论文关键词实验教学 自主探究 学生实验 微型实验 论文摘要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在处理实验内容时既要紧扣新课程标准,更要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尽可能创造条件变演示实
21、验为学生实验,让化学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舞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实验不仅是使学生获取直接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新教材中实验内容在呈现形式上,与旧教材不同的是已经没有单独列出的实验课,实验内容是以分散的形式分布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等栏目中, 其中有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作为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是学生
22、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在处理实验内容时既要紧扣新课程标准,更要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自主实验 传统的化学实验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但大多数是为验证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性质等提供“证明”或“依据”的实验,教师往往是在“讲实验”,学生则
23、是在“背实验”,学生的实验活动也往往只是“照方抓药”,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目的,从而忽视了化学实验所蕴涵的思想性、探究性和发展性的功能。新教材上、下两册共设计了 29 处“活动与探究”,这些探究性实验不仅给学生增加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历操作过程,而且更加侧重于探索和研究,这样的实验不是单纯地以理解知识和培养兴趣为目的,而是以实验为活动的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完成科学的探究活动。因此,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 以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实验活动。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亲
24、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出娴熟的实验技能,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在独立思考中才能提高分析归纳能力,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这是新教材实验内容编排上的特点之一。新教材中共设计了 53 个实验,但并未指明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这给教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过去,由于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的演示为主,学生实验也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
25、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部分实验进行精心分类,将现有教学素材进行重组,凡是那些操作不过于繁琐、装置不过于复杂、安全性比较大的演示实验,只要实验条件允许,均可设计成探究性的学生实验,比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反应”等。通过这样的改进让学生更直接地面对实验事实,更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往往学生亲自动手得出的结论,会比教师演示实验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
26、探究的舞台 新教材在实验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还安排了大量的“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家庭小实验”作为学生课外实验的一种形式,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及实验方法。这类实验的趣味性比较强,内容与实际结合紧密,实验用品简单易得。教科书中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实验,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实验,这类实验习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实验的步骤、用品、操作方法等,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但是由于学生在校时间较长,有时在家里一时很难找到相应的实验用品,许多实验在家里很难开展,开放实验室无疑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新的探究舞台。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课外活动,合理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完成上述实验内容提供条件。 四、结合实际,贴近生活开展一些必要的实验设计活动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个体农场经营合同范本
- 包料装修合同范本
- 人流手术合同范本
- 2024年全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钦州市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
- 2024年台州温岭市中医院招聘员工笔试真题
- 出售隔断酒柜合同范本
- 个人房屋担保合同范本
- 光伏清洗施工合同范例
- 2024年保山市智源高级中学招聘教师考试真题
- 2024年湖南长沙自贸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演出行业市场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上市公司廉洁自律协议书
- JBT 14714-2024 锂离子电池X射线检测设备(正式版)
- DL-T1362-2014输变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程
- 2023年公务员考试青冈县《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 金融知识普及
- (100题)2024时事政治考试题库
- 患者管道滑脱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表
-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夏秋冬》课件
-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笔试试题202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