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第五章 发动机燃料与燃烧发动机燃料与燃烧5-1 发动机的燃料发动机的燃料5-2 燃料的使用性能燃料的使用性能5-3 燃烧热化学燃烧热化学5-4 燃烧的基本知识燃烧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燃料与燃烧 燃料是内燃机产生动力的来源,直接影响内燃机的发展、燃料是内燃机产生动力的来源,直接影响内燃机的发展、结构特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结构特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5-1 内燃机燃料及其提炼内燃机燃料及其提炼一、石油中烃的分类及性质一、石油中烃的分类及性质传统燃料:汽油、柴油传统燃料:汽油、柴油石油中提炼;石油中提炼;石油:碳氢化合物石油:碳氢化合物 主要成分:主要成分:C,H;少量的;少量的S,O2,N2 分
2、子式:分子式:CnHm烃类烃类代用燃料:代用燃料:NG(LNG)LPG、醇类、醇类、 DME、 H2 和和生物柴油等生物柴油等结构和性质。此需要研究燃料的有关和燃料的性质有关,因是燃料的低热值uu0acmitcmit0a0u0mmime1HHLLRTHpppo第五章燃料与燃烧由烃分子由烃分子C原子数的不同,其分子量、沸点不同;原子数的不同,其分子量、沸点不同; 构成不同性质的燃料。构成不同性质的燃料。燃料根据不同沸点分馏依次得到:燃料根据不同沸点分馏依次得到: 石油气石油气汽油汽油煤油煤油柴油柴油渣油渣油 vC1C4:气态:气态石油气,相对分子质量石油气,相对分子质量1658;vC5C23:液
3、态,其中:液态,其中: C5C11:50200,汽油,汽油, 分子质量分子质量95120; C11C19:180300 ,煤油,煤油, 100180; C16C23: 250360, 轻、重柴油,轻、重柴油,180200vC23以上:以上:360 以上,渣油,以上,渣油,2202801. 碳原子数的影响碳原子数的影响第五章燃料与燃烧表表5-1 烃分子中碳原子数对烃性质的影响烃分子中碳原子数对烃性质的影响C 原子数 沸点 品种 相对分子量 理化性质变化趋势 C1C4 C5C11 C11C19 C16C23 C23以上 常温 50200 180300 250360 360 以上 石油气 汽油 煤油
4、 轻柴油 重油 1658 95120 100180 180200 220280 轻质轻质易挥发易挥发粘度增大粘度增大化学稳定性变好化学稳定性变好易自燃易自燃易点燃易点燃第五章燃料与燃烧碳,氢原子数和排列位置对燃料性质影很大碳,氢原子数和排列位置对燃料性质影很大:1)烷烃:分子式:)烷烃:分子式:CnH2n+2 ; 化学结构:化学结构: 直链(正构物)特点:饱和开链式,含直链(正构物)特点:饱和开链式,含C越高结构越不紧凑,越高结构越不紧凑,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但热稳定性差,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但热稳定性差, 高温易分解,自燃性好高温易分解,自燃性好柴油的好成分;柴油的好成分;支链(异构物)特
5、点: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但热稳定性好,支链(异构物)特点: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但热稳定性好,抗爆性好的汽油成分抗爆性好的汽油成分2)烯烃:)烯烃: 分子式:分子式:CnH2n ; 化学结构:化学结构:-C=C-; -C=C-C-C-C-C-C-C-;-C-C-C-C-CC支链支链(热稳定热稳定)直链直链2. 分子的化学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分子的化学结构对性能的影响第五章燃料与燃烧特点:非饱和开链式,自燃性差,抗爆性差汽油的成特点:非饱和开链式,自燃性差,抗爆性差汽油的成分;分; 常温下化学稳定性差,易氧化胶质;不易储存常温下化学稳定性差,易氧化胶质;不易储存3)炔烃:分子式:)炔烃:分子式:CnH
6、2n-2 ;化学结构:;化学结构:C C特点:非饱和开链,热裂化产物,不存在原油中;特点:非饱和开链,热裂化产物,不存在原油中; 很不稳定,常温下易分解;不易作燃料。很不稳定,常温下易分解;不易作燃料。4)环烷烃:分子式:)环烷烃:分子式:CnH2n; 化学结构:化学结构: 特点:饱和环状,不易分裂,热稳定性强,特点:饱和环状,不易分裂,热稳定性强, 汽油机的燃料,石油的重要组成部分。汽油机的燃料,石油的重要组成部分。-CC-CC-环丁环环丁环第五章燃料与燃烧5)芳香烃:)芳香烃:CnH2n-6; 基本化合物是苯:基本化合物是苯:C6H6; 石油中含量少,分子结构坚固;石油中含量少,分子结构坚
7、固; 热稳定性高,热稳定性高, 高温下不易破裂;高温下不易破裂; 汽油的良好的抗爆剂;汽油的良好的抗爆剂; 石油炼制中产生。石油炼制中产生。 其中,其中, -甲基萘:甲基萘:C11H10, 其抗爆性认为其抗爆性认为100%第五章燃料与燃烧二、燃料的提炼方法及对燃料性能的影响二、燃料的提炼方法及对燃料性能的影响 从石油原油中炼制燃料的典型工艺流程:从石油原油中炼制燃料的典型工艺流程: 直馏法:将原油在炼油塔中进行加热蒸馏;直馏法:将原油在炼油塔中进行加热蒸馏; 不同分馏温度得到不同成分的燃油不同分馏温度得到不同成分的燃油 这一部分这一部分燃料油约占原油的燃料油约占原油的25%40%裂解法:通过加
8、温加压方法进行裂解;裂解法:通过加温加压方法进行裂解;催化重整:使用催化剂进行裂解;催化重整:使用催化剂进行裂解;加氢精制:加氢精制:将蒸馏后的重油等一些高将蒸馏后的重油等一些高分子成分用不同手段裂解分子成分用不同手段裂解为分子量较轻的成分。为分子量较轻的成分。第五章燃料与燃烧 表 4-3 不同炼制方法对油料性质的影响 油料 直馏法 热裂法 催化裂化法 汽油 稳定性好,含 90%95%的烷烃与环烷烃,芳香烃不超过 5%9%,不含不饱和链状烃,其 MON 辛烷值大致在 5070 含有较多的不饱和烃,储存 中易产生胶质,抗爆性比直 馏汽油好,其 MON 辛烷值 约为 5868 范围内 芳 香 烃
9、的 体 积 分 数 约32%40%, 烷烃为 50%60%,环烷烃为 8%10%,品质高,抗爆性好,辛烷值可达 7784,RON 可达 90 以上 柴油 含有20%30%的芳香烃具有较高的十六烷值 含有大量不饱和烃,十六烷值较低,一般用作中低速柴油机燃料 性能较好,可作高品质柴油使用,用于高速柴油机中 第五章燃料与燃烧 热裂解:工艺简单;热裂解:工艺简单; 但燃油的稳定性差,辛烷值低。但燃油的稳定性差,辛烷值低。 催化重整:使正构烷烃或环烷烃催化重整:使正构烷烃或环烷烃异构物烃和异构物烃和 芳香烃;芳香烃; 副产品氢气可作为加氢工艺的氢气来源。副产品氢气可作为加氢工艺的氢气来源。 加氢精制:可
10、使烯烃变成饱和烃,还可以脱碳,加氢精制:可使烯烃变成饱和烃,还可以脱碳,脱氮,脱氧以及脱金属等作用,满足油品的更高脱氮,脱氧以及脱金属等作用,满足油品的更高要求。要求。 为获得高品质燃料,常采用加氢精制或催化重整为获得高品质燃料,常采用加氢精制或催化重整工艺。工艺。第五章燃料与燃烧三、代用燃料及其特性三、代用燃料及其特性1、气体燃料、气体燃料 NG:自由态或与石油共存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自由态或与石油共存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甲烷甲烷,CH4; 成为第三大支柱能源。成为第三大支柱能源。 汽车上的应用:汽车上的应用: 压缩天然气压缩天然气(CNG),20MPa 存于高压气瓶中;存于高压气瓶中;
11、 液化天然气液化天然气(LNG),-162低温液化储存;低温液化储存; 其密度为常态下气体密度的其密度为常态下气体密度的600倍;倍; 行驶距离长;但成本高。行驶距离长;但成本高。LPG: 天然石油气或石油炼制中产生的液化石油气天然石油气或石油炼制中产生的液化石油气 主要成分:丙烷主要成分:丙烷/丙烯丙烯/丁烷丁烷/丁烯及其异构物。丁烯及其异构物。第五章燃料与燃烧天然气燃料的优点:天然气燃料的优点: 主要成分是甲烷,主要成分是甲烷,CO、HC排放少,燃料中不含硫的成分,排放少,燃料中不含硫的成分,SO2排放量低于电动汽车。排放量低于电动汽车。 辛烷值高达辛烷值高达130,可提高压缩比,可提高压
12、缩比热效率热效率 。 燃烧下限宽,稀燃优越,运转范围内可降低燃烧下限宽,稀燃优越,运转范围内可降低NOx。 气体燃料,低温起动及低温运转性能良好。气体燃料,低温起动及低温运转性能良好。天然气燃料的缺点:天然气燃料的缺点:气体燃料,常温常压下储运性能差,能流密度低气体燃料,常温常压下储运性能差,能流密度低,一次充一次充气可行驶距离短。气可行驶距离短。储气压达储气压达20MP,燃料容器加重。,燃料容器加重。因气态吸入气缸,充气效率降低;单位体积的混合气热值因气态吸入气缸,充气效率降低;单位体积的混合气热值低,功率降低近低,功率降低近10%第五章燃料与燃烧用于汽车的三种形式:用于汽车的三种形式: C
13、NG以以20MPa压缩储存;压缩储存; 液化天然气液化天然气 LNG -162以下储存;以下储存; 吸附天然气吸附天然气 ANG吸附材料吸附材料 液化液化天然气天然气汽车汽车 LNG 天然气天然气汽车汽车 压缩压缩天然气天然气汽车汽车 CNG 吸附吸附天然气天然气汽车汽车 ANG 天然气天然气专用专用汽车汽车: 以压缩天然气为以压缩天然气为单单一燃料一燃料 以汽油机以汽油机改进型改进型 和柴油机和柴油机改进型改进型 两用燃料两用燃料汽车汽车: 两种两种燃料燃料哪一种哪一种多能多能行驶的汽车行驶的汽车 天然气天然气/ /汽油、汽油、 LPGLPG 双双燃料燃料汽车汽车: 两种两种燃料燃料混合使混
14、合使用用的汽车的汽车 天然气天然气+ +柴油柴油 混合动力混合动力汽车汽车: 天然气天然气发动机和发动机和电机等电机等组合的汽组合的汽车车 第五章燃料与燃烧2. 醇类燃料:主要指甲醇和乙醇醇类燃料:主要指甲醇和乙醇 甲醇:从天然气、煤、生物质等原料中提取。甲醇:从天然气、煤、生物质等原料中提取。 乙醇:从含淀粉和糖的农作物中制取。乙醇:从含淀粉和糖的农作物中制取。 特点:相对汽油特点:相对汽油热值低,但醇中含氧量大,所需理论空气量比汽油少,所热值低,但醇中含氧量大,所需理论空气量比汽油少,所以两者混合气热值相近,保证发动机动力性能不降低以两者混合气热值相近,保证发动机动力性能不降低醇的汽化潜热
15、为汽油的三倍;燃料蒸发汽化可促使进气温醇的汽化潜热为汽油的三倍;燃料蒸发汽化可促使进气温度降低,增加充气量,但冷起动困难需要预热。度降低,增加充气量,但冷起动困难需要预热。辛烷值高,抗爆性能好,可提高压缩比。辛烷值高,抗爆性能好,可提高压缩比。沸点低,产生气阻的倾向大。沸点低,产生气阻的倾向大。甲醇对视神经有损伤作用,有毒性,储运及使用中注意安甲醇对视神经有损伤作用,有毒性,储运及使用中注意安全;甲醇对金属有一定腐蚀作用,需防腐蚀措施。全;甲醇对金属有一定腐蚀作用,需防腐蚀措施。原料来源广泛,原料来源广泛,可再生,有较好可再生,有较好的燃料特性的燃料特性第五章燃料与燃烧第五章燃料与燃烧3. 生
16、物柴油生物柴油 由动物脂肪或植物油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的长链脂肪酸甲由动物脂肪或植物油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的长链脂肪酸甲(乙乙)酯酯组成的新型燃料。具有与柴油相近的性能。组成的新型燃料。具有与柴油相近的性能。特点:特点:环保性优良。含环保性优良。含S低,不含芳香烃,保持低,不含芳香烃,保持CO2平衡。平衡。十六烷值高,燃烧性能好,润滑性能好。十六烷值高,燃烧性能好,润滑性能好。闪点高,可溶解,对土地和水的污染小,可大大减轻意外闪点高,可溶解,对土地和水的污染小,可大大减轻意外泄漏时对环境的污染泄漏时对环境的污染安全性好。安全性好。可再生。资源不会枯竭。可再生。资源不会枯竭。能与石油柴油以任何比例相溶,
17、与柴油混烧或纯烧生物柴能与石油柴油以任何比例相溶,与柴油混烧或纯烧生物柴油,可直接应用现有的柴油机及供油系统和加油站系统。油,可直接应用现有的柴油机及供油系统和加油站系统。光合作用自光合作用自然循环然循环第五章燃料与燃烧第五章燃料与燃烧一、汽油一、汽油汽油性能的评价指标:汽油性能的评价指标:1)辛烷值:评价汽油的抗爆性)辛烷值:评价汽油的抗爆性 爆震现象:点火后,末端气体的自燃现象。爆震现象:点火后,末端气体的自燃现象。 测定方法:专用试验台,压缩比可变测定方法:专用试验台,压缩比可变 标准燃料:正庚烷标准燃料:正庚烷易爆震,辛烷值为易爆震,辛烷值为0%; 异辛烷异辛烷抗爆性好,辛烷值为抗爆性
18、好,辛烷值为100% 按不同比列混合而成。按不同比列混合而成。 试验方法不同:研究法和马达法试验方法不同:研究法和马达法n和温度和温度Tb不同不同 定义:被测汽油的抗爆程度与标准燃料相同时,标准燃定义:被测汽油的抗爆程度与标准燃料相同时,标准燃 料中异辛烷含量的体积百分数为被测汽油的辛烷值。料中异辛烷含量的体积百分数为被测汽油的辛烷值。实验实验n及混合气及混合气Tb马马达法达法研究法研究法 5-2 传统燃料的使用特性传统燃料的使用特性第五章燃料与燃烧 汽油辛烷值:取决于汽油组成、炼制方法、添加剂;汽油辛烷值:取决于汽油组成、炼制方法、添加剂; 辛烷值的高低:烷烃辛烷值的高低:烷烃烯烃烯烃环烷烃
19、环烷烃芳烃芳烃2)馏程:指汽油馏出的温度范围,评价蒸发性。)馏程:指汽油馏出的温度范围,评价蒸发性。试验方法:试验方法: 加热器,量筒,加热器,量筒, 冷凝器,温度计冷凝器,温度计 初馏点:第一滴初馏点:第一滴 凝结的燃料流入凝结的燃料流入 量筒时的温度。量筒时的温度。航空汽油航空汽油车用汽油车用汽油煤油煤油轻柴油轻柴油燃料蒸馏曲线燃料蒸馏曲线第五章燃料与燃烧10%馏出温度馏出温度T10:评价低温蒸发性,影响起动性:评价低温蒸发性,影响起动性 T10低,低温蒸发性好,易于起动;低,低温蒸发性好,易于起动; 过低,易产生过低,易产生“气阻气阻”现象现象50%馏出温度馏出温度T50:评价平均蒸发性
20、,:评价平均蒸发性, 影响暖车、加速性,工作稳定性。影响暖车、加速性,工作稳定性。90%馏出温度馏出温度T90:评价难以挥发的重质成分数量:评价难以挥发的重质成分数量 影响燃烧完全程度、积碳等。影响燃烧完全程度、积碳等。汽油的牌号:表示其辛烷值大小。汽油的牌号:表示其辛烷值大小。 根据压缩比选用牌号根据压缩比选用牌号3)抗氧化安定性)抗氧化安定性-保持性质不发生长久性变化的能力保持性质不发生长久性变化的能力4)清净性)清净性-在进气系统和喷油器上有胶质沉淀在进气系统和喷油器上有胶质沉淀-汽油清净剂汽油清净剂第五章燃料与燃烧二、柴油二、柴油 高速柴油机:轻柴油;中低速柴油机:重柴油高速柴油机:轻
21、柴油;中低速柴油机:重柴油1. 柴油性能的评价指标:柴油性能的评价指标:1)十六烷值:评价柴油的自燃性。)十六烷值:评价柴油的自燃性。 与发动机的粗暴性、起动性密切相关与发动机的粗暴性、起动性密切相关 十六烷值高:着火延迟期短,工作柔和,起动性好十六烷值高:着火延迟期短,工作柔和,起动性好测定方法:单缸试验机,压缩比可调;测定方法:单缸试验机,压缩比可调; 标准燃料:十六烷与标准燃料:十六烷与 -甲基萘不同比例制成的混甲基萘不同比例制成的混 合液;合液; 规定自燃性:十六烷:规定自燃性:十六烷:100%; -甲基萘:甲基萘:0%5-2 传统燃料的使用特性传统燃料的使用特性定义:被测柴油的自燃性
22、与标准燃料相同时,标准燃料定义:被测柴油的自燃性与标准燃料相同时,标准燃料 中十六烷的体积百分数为该柴油的十六烷值。中十六烷的体积百分数为该柴油的十六烷值。第五章燃料与燃烧 十六烷值:与燃料的分子结构有关;十六烷值:与燃料的分子结构有关; 可通过原油种类、炼制方法、添加剂来控制可通过原油种类、炼制方法、添加剂来控制; 直链烷烃类、分子量、直链烷烃类、分子量、C数增加时十六烷值增加数增加时十六烷值增加; 所以,十六烷值高,便于起动,着火落后期缩短所以,十六烷值高,便于起动,着火落后期缩短; 但,分子量增加,蒸发性变差,粘度增加,冒黑但,分子量增加,蒸发性变差,粘度增加,冒黑烟,经济性恶化。烟,经
23、济性恶化。一般,十六烷值:一般,十六烷值:4565,不要过大,不要过大 过大:冒烟过大:冒烟 过小:不易着火过小:不易着火第五章燃料与燃烧燃料中不同成分对化学安全性的影响燃料中不同成分对化学安全性的影响 第五章燃料与燃烧2)馏程:评价柴油的蒸发性。)馏程:评价柴油的蒸发性。 用馏出某一百分比的温度范围表示。如:用馏出某一百分比的温度范围表示。如:馏出馏出50%的温度的温度T50:表示平均蒸发性;:表示平均蒸发性; T50低,低,轻馏分多,蒸发快,有利于混合;轻馏分多,蒸发快,有利于混合; 主要影响暖机性能、加速性、工作稳定性。主要影响暖机性能、加速性、工作稳定性。馏出馏出90%或或95%温度温
24、度T90或或T95:表明柴油中难以:表明柴油中难以 蒸发的重质成分含量;蒸发的重质成分含量; 主要影响燃烧完全主要影响燃烧完全经济性。经济性。第五章燃料与燃烧3)粘度:表示燃料分子间的内聚力)粘度:表示燃料分子间的内聚力抵抗分子间相抵抗分子间相对运动的能力;评定柴油的稀稠度,影响燃料的对运动的能力;评定柴油的稀稠度,影响燃料的流动性和喷雾质量流动性和喷雾质量; 温度高,粘度小,流动性强;反之相反。温度高,粘度小,流动性强;反之相反。 4) 热值:热值:1kg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柴油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柴油hu=42700kJ/kg5)凝点:表示柴油失去流动性,开始凝固的温度,)凝点
25、:表示柴油失去流动性,开始凝固的温度,评定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柴油牌号用凝点表示。评定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柴油牌号用凝点表示。 如:如:RC10,RC0,RC-10,RC-20,RC-30等。等。第五章燃料与燃烧三、汽油、柴油性能差异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三、汽油、柴油性能差异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 混合气形成和负荷调整上的差异混合气形成和负荷调整上的差异 汽油挥发性强:低温度下,充分蒸发;汽油挥发性强:低温度下,充分蒸发; 在在缸外形成缸外形成混合气,时间充足混合气,时间充足均匀混合气均匀混合气; 用混合气充量,控制发动机功率用混合气充量,控制发动机功率量调量调。 柴油蒸发性差:柴油蒸发性差: 2
26、00开始馏出,开始馏出,350 结束结束 粘性大,不能低温下形成混合气;粘性大,不能低温下形成混合气; 故故 用喷嘴强制雾化,在用喷嘴强制雾化,在缸内形成缸内形成混合气;混合气; 进气量不变,喷油量调节功率进气量不变,喷油量调节功率质调质调50馏出,馏出,200 蒸发完蒸发完纯空气纯空气第五章燃料与燃烧汽油、柴油机c随负荷的变化曲线 第五章燃料与燃烧2. 着火和燃烧上的差异:自燃、点燃温度不同着火和燃烧上的差异:自燃、点燃温度不同 汽油自燃点高,点燃温度低:汽油自燃点高,点燃温度低: 采用外部能源点燃的方式采用外部能源点燃的方式点火系;点火系; 点火后,混合气均匀,火焰传播方式燃烧;点火后,混
27、合气均匀,火焰传播方式燃烧; 为防自燃,压缩比不宜高为防自燃,压缩比不宜高柴油自燃点低,点燃温度高:柴油自燃点低,点燃温度高: 采用压缩自燃方式;采用压缩自燃方式; 为促进自燃,压缩比不宜过低;为促进自燃,压缩比不宜过低; 混合气不均匀,混合气不均匀,预预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燃烧时间延长燃烧时间延长 第五章燃料与燃烧5-3 燃烧热化学燃烧热化学了解燃烧过程,燃料、空气及产物及其数量关系了解燃烧过程,燃料、空气及产物及其数量关系一、一、1kg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 设设燃料燃料主要成分:主要成分:C、H、O;各元素的质量成分;各元素的质量成分
28、 空气成份:空气成份:O2(21%)、)、N2(79%);); 则则 完全燃烧时的化学反应方程方式:完全燃烧时的化学反应方程方式: 1 kggggoHcOHOHCOOC2222221引入引入kmol:以:以kg为单位的为单位的某元素数量等于其分子量某元素数量等于其分子量第五章燃料与燃烧1kg燃料(燃料(gc+gH+gO)完全燃烧时所需氧的)完全燃烧时所需氧的kmol数:数: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OHkmolgOkmolgHkggCOkmolgOkmolgCkggHHHccc22222241212/83823. 01/3241221. 01kgkggggLkgkmolgggLO
29、HCOOHCO第五章燃料与燃烧二、过量空气系数:评价混合气的性质二、过量空气系数:评价混合气的性质 定义:定义: 另:空然比另:空然比=A/F; 燃空当量比燃空当量比=1/ a a =1或或A/F=14.9理论混合气理论混合气 a 1或或A/F1或或A/F14.9稀混合气稀混合气OaLL a 与发动机类型、混合气形成方法、工况及功与发动机类型、混合气形成方法、工况及功率调节方法等有关。率调节方法等有关。 第五章燃料与燃烧汽油机:汽油机: a=0.81.2 电控电控+三效催化装置后:三效催化装置后: 控制在控制在 a=1 附近附近柴油机:柴油机: am=1.21.6 增压柴油机:增压柴油机: a
30、m=1.82.2柴油柴油汽油汽油电控电控+三效三效第五章燃料与燃烧三、三、 a1时完全燃烧的产物时完全燃烧的产物 1)燃烧前混合气量)燃烧前混合气量 汽油机:汽油机: 柴油机:柴油机: 2)燃烧后的产物)燃烧后的产物: 因因 a1 ; 产物为产物为CO2和和H2O,以及未燃的,以及未燃的N2、剩余、剩余O2 所以,所以,rTaMLM10101LMa32402OHaggLM喷入缸内的燃料体喷入缸内的燃料体积积反应活化能反应活化能E时,打时,打破化学键而引起化学反应破化学键而引起化学反应第五章燃料与燃烧设:容器中总分子数设:容器中总分子数n; 超过活化能超过活化能E的活化分子数的活化分子数n*;则
31、则 按照能量分配定律:按照能量分配定律:RTEenn*R:气体常数;:气体常数;E:活化能;:活化能;T:绝对温度:绝对温度 可见,可见,T 时,活化分子所占比例时,活化分子所占比例 ,化学反应加速,化学反应加速 反应速度反应速度v: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出现的氧化产物: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出现的氧化产物的分子数,与的分子数,与n*/n成比例,即成比例,即 RTEeC1第五章燃料与燃烧又又 燃料氧化反应放热速率与氧化反应速度成比例:燃料氧化反应放热速率与氧化反应速度成比例: RTEeCdtdq21C2:与分子的反应热及气:与分子的反应热及气体的压力有关的系数体的压力有关的系数 反应时单位时间内向容器
32、壁的传热量为:反应时单位时间内向容器壁的传热量为: 02TTAdtdqA: 与容器材料、形状及与容器材料、形状及气体导热率有关的系数气体导热率有关的系数 放热率放热率=传热率传热率 放热率放热率dq2/dt,反反应可继续,但应可继续,但v 第五章燃料与燃烧Tc着火温度着火温度Tc=临界温度临界温度反应压力的影响:反应压力的影响: 容器不变,容器不变, 压力,混合气密度压力,混合气密度 ,虽,虽n*/n不变,不变, 但混合气中但混合气中n*的绝对数的绝对数 ; 反应速度反应速度 ; 氧化反应放热量氧化反应放热量 ; dq1/dtdq2/dt; 热量积累热量积累着火。着火。第五章燃料与燃烧结论:结
33、论:TC与混合气的物理化学性质、环境温度、压力、与混合气的物理化学性质、环境温度、压力、容器形状及散热情况有关;容器形状及散热情况有关; 同一种燃料,因条件不同,同一种燃料,因条件不同, 着火温度不同。着火温度不同。临界临界Tc与压力与压力pc明显影响明显影响 着火域;着火域; pc低时需要低时需要 Tc。第五章燃料与燃烧存在混合气浓度的着火界限;随温度和压力存在混合气浓度的着火界限;随温度和压力 ,着火界限加宽,但有限。当温度和压力低于临界着火界限加宽,但有限。当温度和压力低于临界值时,无论在什么浓度下,均不能着火。值时,无论在什么浓度下,均不能着火。上限上限下限下限第五章燃料与燃烧在低温、
34、低压区着火规律与在低温、低压区着火规律与高温区完全不同高温区完全不同存在着火半岛。存在着火半岛。 蓝焰期:甲醛的支链反蓝焰期:甲醛的支链反应而产生应而产生CO;辉光较强,;辉光较强,p、T ;持续期短;持续期短热焰期热焰期:CO+氧生成氧生成CO2爆炸性热火爆炸性热火焰,释放大量热焰,释放大量热冷焰冷焰:过氧化物分过氧化物分解成甲醛解成甲醛,并积累并积累低温多阶段着火低温多阶段着火冷焰诱导期冷焰诱导期 1: T低反应缓慢,形低反应缓慢,形成过氧化物成过氧化物 烃燃料低温下着火过程烃燃料低温下着火过程(光谱分析光谱分析):冷焰冷焰 2蓝焰蓝焰 3热焰热焰 4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第五章燃料与燃烧烃
35、燃料低温低压时的着火规律:退化支链反应烃燃料低温低压时的着火规律:退化支链反应的结果的结果低温多阶段着火低温多阶段着火。烃燃料高温时:甲醛退化支链反应不经过冷焰烃燃料高温时:甲醛退化支链反应不经过冷焰期,而直接进入蓝焰期,而直接进入蓝焰-热焰期,因蓝焰热焰期,因蓝焰-热焰期热焰期很难区分很难区分高温单阶段着火。高温单阶段着火。高温单阶段着火高温单阶段着火高温时:甲醛退化支链高温时:甲醛退化支链反应不经冷焰,直接进反应不经冷焰,直接进入蓝焰入蓝焰-热焰期。热焰期。第五章燃料与燃烧2、 链锁反应自燃着火理论链锁反应自燃着火理论 烃的氧化反应:始末烃的氧化反应:始末OHmnCOOmnHCmn2222
36、4最终燃烧产物,经一些列中间产物反应的结果;最终燃烧产物,经一些列中间产物反应的结果;中间产物形成过程中间产物形成过程活性中心、反应物再生活性中心、反应物再生链锁反应链锁反应自由原子或自由基自由原子或自由基H、O、OH等等 第五章燃料与燃烧链锁反应机理:链锁反应机理:链引发链引发:反应物受某种因素的激发,而产生的自由:反应物受某种因素的激发,而产生的自由原子或自由基原子或自由基具有很强的反应能力;具有很强的反应能力;链传播链传播:自由原子与反应物作用,推进反应,产生:自由原子与反应物作用,推进反应,产生新的自由原子的过程;新的自由原子的过程; 直链反应直链反应:一个自由原子生成新的一个自由原子
37、,反应恒速:一个自由原子生成新的一个自由原子,反应恒速; 支链反应支链反应:一个活性中心同时生成两个以上的活性中心,反:一个活性中心同时生成两个以上的活性中心,反 应加速应加速引引爆爆链中断链中断:活性中心与缸壁、惰性气体相碰撞:活性中心与缸壁、惰性气体相碰撞无效无效碰撞,不再引致反应。碰撞,不再引致反应。第五章燃料与燃烧链锁反应特点:链锁反应特点:1)诱导期)诱导期 i:积累活性中心过程,量变;:积累活性中心过程,量变;2)链爆炸的原因,是能激发活性中心,不一定高温)链爆炸的原因,是能激发活性中心,不一定高温; 3)反应自动加速;随温度急剧增高()反应自动加速;随温度急剧增高(AB);随反应
38、随反应度浓度的减少而降低(度浓度的减少而降低(BC)4)加入惰性气体时,)加入惰性气体时, 反应速度迅速下降;反应速度迅速下降; 而加入添加剂时:而加入添加剂时: 使反应速度加速。使反应速度加速。与反应物物性参数、浓度、与反应物物性参数、浓度、温度、容器形状有关温度、容器形状有关第五章燃料与燃烧 3、点燃:、点燃: 指用电火花产生指用电火花产生火焰核心火焰核心并引起火焰并引起火焰传播传播的过程的过程点火过程:靠火花能量点火过程:靠火花能量局部混合气升温局部混合气升温引起电引起电离离形成活性中心形成活性中心加速化学反应加速化学反应形成火焰核。形成火焰核。火焰成长、传播的必要条件:火焰成长、传播的
39、必要条件: 给靠近火焰核的未燃气供给足够的能量。给靠近火焰核的未燃气供给足够的能量。 这种能量的来源:点火能量、反应后释放的热量这种能量的来源:点火能量、反应后释放的热量最小点火能量:受燃料种类、浓度,氧的浓度,最小点火能量:受燃料种类、浓度,氧的浓度, p, T;点火处气流状态;火花性质;点火处气流状态;火花性质; 电极形状,距离等的影响。电极形状,距离等的影响。第五章燃料与燃烧电极间隙与点火能量关系:电极间隙与点火能量关系: 电极间隙过大电极间隙过大需点火能量越大;需点火能量越大; 间隙过小间隙过小能量再大也不能着火。能量再大也不能着火。熄火距离:指不能着火的最小电极间隙。熄火距离:指不能
40、着火的最小电极间隙。混合气浓度限制:混合气浓度限制: 超出着火界限,不能着火。超出着火界限,不能着火。汽油机循环变动:火焰核形汽油机循环变动:火焰核形成过程中条件的随机性造成。成过程中条件的随机性造成。第五章燃料与燃烧火焰前锋火焰前锋燃烧区燃烧区二、内燃机的燃烧方式二、内燃机的燃烧方式1、预混合燃烧、预混合燃烧 特点:特点:着火前预先混合而形成可燃混合气体;着火前预先混合而形成可燃混合气体;在燃烧室空间压力和温度在燃烧室空间压力和温度不均匀。不均匀。局部点燃后形成火焰核,局部点燃后形成火焰核,在预混合气中以火焰传播在预混合气中以火焰传播形式完成燃烧过程。形式完成燃烧过程。 任一时刻温度大小分布
41、任一时刻温度大小分布:已燃区已燃区燃烧区燃烧区未燃区未燃区 第五章燃料与燃烧根据混合气的气流特性将预混合气的火焰传播过根据混合气的气流特性将预混合气的火焰传播过程分为层流火焰传播和湍流火焰传播过程。程分为层流火焰传播和湍流火焰传播过程。1)层流火焰传播)层流火焰传播: 特点:火焰前锋为球面,且很薄特点:火焰前锋为球面,且很薄=1/10mm1/100mm 层流火焰将燃烧室分为已燃和未燃区层流火焰将燃烧室分为已燃和未燃区传播原理:层流火焰面内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很大传播原理:层流火焰面内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很大; 引起强烈的传热和传质现象;引起强烈的传热和传质现象; 促使邻近混合气快速化学反应;促使邻
42、近混合气快速化学反应; 造成火焰空间移动现象造成火焰空间移动现象火焰传播火焰传播第五章燃料与燃烧影响层流火焰传播的因素:生成影响层流火焰传播的因素:生成HC的主要原因的主要原因混合气性质:混合气性质: 当当 a=0.80.9时,反应温度高,传播速度最快;时,反应温度高,传播速度最快; 当当 a=11.15时,传播速度约降低时,传播速度约降低10%15%; 过浓或过稀:反应温度过低不能维持火焰传播过浓或过稀:反应温度过低不能维持火焰传播缝隙:火焰不能传播的最小缝隙称为淬熄距离;缝隙:火焰不能传播的最小缝隙称为淬熄距离; 如气缸间隙、火花塞缝隙等火焰不能传播;如气缸间隙、火花塞缝隙等火焰不能传播;
43、温度:火焰传播到壁面时,温度:火焰传播到壁面时,T过低不能传播。过低不能传播。smsmL/5 . 0/4 . 0汽油机一般:汽油机一般:第五章燃料与燃烧2)湍流火焰传播)湍流火焰传播 湍流:气流中不同尺寸涡旋不断形成、发展、分湍流:气流中不同尺寸涡旋不断形成、发展、分解与消失的不稳定过程。解与消失的不稳定过程。产生原因:粘性气流速度增加到一定值后,由于产生原因:粘性气流速度增加到一定值后,由于边界阻碍、外部干扰等,气流内部形成许多涡旋边界阻碍、外部干扰等,气流内部形成许多涡旋而造成。而造成。特点:涡旋套涡旋,各种不同尺寸的涡旋组成连特点:涡旋套涡旋,各种不同尺寸的涡旋组成连续的涡旋谱。续的涡旋
44、谱。 空间时间上紊乱无序变化,但有随机性质;空间时间上紊乱无序变化,但有随机性质;评价方法:湍流尺度和湍流强度评价方法:湍流尺度和湍流强度第五章燃料与燃烧湍流对火焰传播的作用:湍流对火焰传播的作用:宏观湍流:使火焰前锋皱折,增大反应面积,但宏观湍流:使火焰前锋皱折,增大反应面积,但层流火焰前锋结构不变;层流火焰前锋结构不变;微观湍流:加强传质传热(扩散)微观湍流:加强传质传热(扩散)相对层流导相对层流导热系数增大热系数增大100倍,倍,由此提高紊流火焰传播速度由此提高紊流火焰传播速度。提高湍流强度:火焰前锋结构破裂,促进已燃气提高湍流强度:火焰前锋结构破裂,促进已燃气体与未燃气体迅速混合,缩短
45、反应时间,提高放体与未燃气体迅速混合,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放热速率。热速率。smT/7020湍流火焰传播速度:湍流火焰传播速度:第五章燃料与燃烧2、扩散燃烧:、扩散燃烧:压缩终了向缸内高温高压空气直喷燃料;压缩终了向缸内高温高压空气直喷燃料;燃料喷射需时间,燃料蒸发温度低于着火温度,燃料喷射需时间,燃料蒸发温度低于着火温度, 故,后续喷入的燃料故,后续喷入的燃料边混合边燃烧。边混合边燃烧。扩散燃烧时缸内温度很高,只要燃料与空气混合,扩散燃烧时缸内温度很高,只要燃料与空气混合,其化学反应就很快进行。其化学反应就很快进行。扩散燃烧过程完全取扩散燃烧过程完全取决于燃料和空气的混合过程及速度。决于燃料和
46、空气的混合过程及速度。扩散燃烧期,燃烧室内同时存在三个相:扩散燃烧期,燃烧室内同时存在三个相: 可燃混合气、空气和燃烧产物。可燃混合气、空气和燃烧产物。第五章燃料与燃烧1)单滴油滴的扩散燃烧模型:)单滴油滴的扩散燃烧模型: 扩散燃烧过程是气液两相的混合燃烧过程,不是扩散燃烧过程是气液两相的混合燃烧过程,不是液体燃料的直接燃烧,故首先液体燃料充分气化液体燃料的直接燃烧,故首先液体燃料充分气化油滴蒸发:表面形成浓度梯度油滴蒸发:表面形成浓度梯度着火条件:浓度,温度适当;着火条件:浓度,温度适当;着火后的燃烧过程:取决于着火后的燃烧过程:取决于燃料与空气的扩散速度;燃料与空气的扩散速度;当火焰包围燃
47、料时:当火焰包围燃料时:造成高温缺氧,形成碳烟。造成高温缺氧,形成碳烟。第五章燃料与燃烧扩散燃烧特点:扩散燃烧特点:燃烧过程受扩散、流动、混合与热交换的制约,燃烧过程受扩散、流动、混合与热交换的制约, 反应速度要比流动、扩散、混合的速度快得多;反应速度要比流动、扩散、混合的速度快得多;浓度梯度的扩散:受流动、混合、热交换的影响浓度梯度的扩散:受流动、混合、热交换的影响气液两相的扩散燃烧气液两相的扩散燃烧先液体蒸发,在油滴表面先液体蒸发,在油滴表面形成可燃混合气(扩散与混合过程),适当温度形成可燃混合气(扩散与混合过程),适当温度条件条件即燃油蒸汽和空气的燃烧。即燃油蒸汽和空气的燃烧。所以,燃料
48、的雾化、蒸发及气流特性起决定性作所以,燃料的雾化、蒸发及气流特性起决定性作用。用。第五章燃料与燃烧 2)喷雾燃烧:)喷雾燃烧:无数个油滴相互干涉,汽化混合等,不同于单油无数个油滴相互干涉,汽化混合等,不同于单油滴蒸发燃烧。滴蒸发燃烧。实际喷雾过程,由大大小小油滴组成实际喷雾过程,由大大小小油滴组成预混合燃预混合燃烧与扩散燃烧同时存在。烧与扩散燃烧同时存在。高压喷射化:喷雾质量得到改善高压喷射化:喷雾质量得到改善喷入后缸内直喷入后缸内直接雾化,接雾化, 混合气形成速率。混合气形成速率。 所以扩散燃烧控制:温度及空气流的控制;所以扩散燃烧控制:温度及空气流的控制; 温度受控于喷射规律温度受控于喷射规律第五章燃料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数字经济平台13合同商定发展策略3篇
- 2025年海南陵水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牛奶产品营养配方研发与应用合同4篇
- 2025年广西百益利康食品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幼儿园2025年度消防安全管理合同5篇
- 2025年牛津译林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版门诊医疗废弃物处理承包合同4篇
- 2025年浙教新版选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统编版必修1语文上册月考试卷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五年级上册计算题大全1000题带答案
-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技术规程
-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课件
- 2024年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招录2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高频考点、难点(含详细答案)
- RFJ 006-2021 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
- 盆腔炎教学查房课件
- 新概念英语课件NCE3-lesson15(共34张)
- GB/T 3683-2023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
- 电视剧《琅琊榜》特色分析
- 5A+Chapter+1+Changes+at+home+课件(新思维小学英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