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1页
第十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2页
第十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3页
第十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4页
第十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标苏教版第十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1页,练习三第58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下面是某一地区的平面图。(平面图的图片):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用数对标出环球大厦和购物中心的位置。2、图中(11,4)表示的位置是( )。3、( )和( )在同一行上。4、小明从公园门口出来,到书店该怎样走?(1)独立完成解答。(2)集体评讲。二、提高练习1、练习三第5题。(1)理解题意,明白“行”“列”表示的意思。(2)根据(x,5)这个

2、数对,说说x表示的是列数还是行数?根据这个数对能确定什么?它表示的可能是哪个班?(3)在小组中说说第(3)小题。这里的x,y可能表示哪些数?为什么?2、完成练习三第6题。(1)理解题意,明确鲜花和绿色植物都应放在方格线的交点上。(2)在小组中设计交流。(3)展示作业,汇报结果。你能用数对描述一下自己设计的摆放位置吗?你觉得自己设计的如何?优点是什么?互相评价: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美观?3、完成练习三第7题。平移后顶点位置的数对什么变化乐,什么没变?(第一个数变了,第二个数没变)第一个怎么变化的?独立在书上方格中完成第(3)小题。在小组中完成第(4)小题。说说顺次连接四个点得到了什么图形?4、完成

3、练习三第8题。理解题意,简单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棋盘上的列车行分别用什么表示?用g2表示白王,和数对表示的方法相同吗?完成第(2)小题的填空。在小组中互相说说黑车从C6C2,是怎样前进的?三、阅读“你知道吗”四、课堂总结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说说在哪些领域会用到这个知识呢?学好这个知识对于大家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忙忙碌碌中上完了第二单元的课,学生对于数对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刻,并不知道,学习数对对于他们到底具有什么意义,所以很多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对于数对的读法,看了很多人的意见,很不统一,有只读数字的,有读完成表示意思的。各有各的理,也不能

4、说哪种方法就不对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例1、例2、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用举例的方法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具准备: 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8张,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猜一猜。 出示边长6厘米

5、、8厘米的两个正方形。 如果用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在这两个正方形上,你觉得可以正好铺满哪个正方形? 现在请你们用这样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在你们准备好的这两个正方形上,看看铺的结果会怎样? 2、操作活动。 学生分组活动,在小组里铺一铺,说一说。 3、汇报交流。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说说你是怎样铺成的? 为什么用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能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来回答: (1)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 (2)铺边长8里面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完吗? (8

6、÷322,8÷24) (3)这样的正方形还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板书:12厘米、18厘米、24厘米) 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12、18、24除以2和3都没有余数。 (4)6、12、18、24这些数与2有什么关系?与3呢?(6、12、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4、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样的长方形纸片就能正好把它铺满。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 (板书课题:公倍数) 5、2和3的公倍有多少个呢?为什么? (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

7、) 6、8是2和3 公倍数吗?为什么?(尽管8是2的倍数,但8不是3的倍数,所以8不是2和3的公倍数)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 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大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小组活动,交流做法和想法。 2、汇报交流。 (1)依次分别找出6和9的倍数,然后再找出它们的公倍数。 (2)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3)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 3、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找出某个数的倍数,再找出公倍数) 你觉得哪一种方法简捷一些? 4、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是几呢?(板书: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是18) 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

8、 (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 5、我们可以用画图来表示6的倍数、9的倍数,6和9的公倍数。 出示教科书第23页集合圈。 (1)你能看出哪些数是6的倍数吗? (2)哪些数是9的倍数? (3)6和9的公倍数是哪些数? (4)图中三个省略号各表示什么? (5)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6、完成练一练。 先在2的倍数上画“”,在5的倍数上画“”,然后完成填空。 汇报交流。 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是10的倍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第1题。 (1)独立完成。 (2)汇报核对。 这里需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 如果没有“50以内”这个条件呢? 2、完成练习四第2题。 (1)

9、理解题意,完成填表。 (2)在表中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圈出4和5、4和6、5和6的公倍数。 (3)完成填空。 4与一个数的乘积,与4有什么关系? 怎样找4和5的公倍数? 填空时需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 3、完成练习四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各自的方法。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的? 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 4、完成练习四第4题。 (1)独立完成。 (2)说说各自的方法。 两种棋都会走到的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说说看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你会用怎样的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板书设计: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6、12、18、24既

10、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 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是18,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练习四第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与对比,使学生发现和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2、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识结构,形成解决问题的多样策略。 3、在学生探索与交流的合作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我们已经掌握了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巩固这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公倍数和最

11、小公倍数练习) 2、填空。 5的倍数有:( ) 7的倍数有:( ) 5和7的公倍数有:( ) 5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 ) 3、完成练习四第5题。 (1)理解题意,独立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汇报结果,集体评讲。 (3)观察第一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每题中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呢?(倍数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第二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征?(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在有些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4、完成练习四第6题。 你能运用上一题的规律直接写出每题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交流,汇报。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提高训练 1、完成练习四

12、第7题。 (1)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填表。 (2)你是怎样找到这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的? 你还有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7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56) 2、完成练习四第8题。 (1)理解题意。 (2)“每隔6天去一次”是指7月31日去过以后,下一次训练日期是8月6日。“每隔8天去一次”指的是什么呢? 你能说说,他们下次相遇,是在几月几日吗?(8月24日) 你是怎样知道的? 要知道他们下次相遇的日期,其实就是求什么?(6和8的最小公倍数)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同学们又掌握了一些比较快的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第三课时

1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27页,例3、例4、练一练,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2、使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体会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掌握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长18厘米、宽12厘米长方形纸片一张,边长6厘米、边长4厘米的小方块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6的因数有

14、( );8的因数有( )。 说说怎样可以找到一个数的因数?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2)那种纸片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呢?在小组中试一试,拼一拼。 小组进行操作活动。 (3)汇报交流。 为什么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能正好铺满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12÷62,18÷63,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6的倍数。 12÷43,18÷442,长方形的长不是4的倍数。 (4)讨论: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 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各自的想法。 指出: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就能铺满。 (5)

15、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的数有哪几个?(1、2、3、6) (6)揭示概念。 1、2、3和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板书) 板书课题:公因数 (7)12和18的公因数有几个?任何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吗?为什么? 4是1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 指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必须既是第一个数的因数,又是第二个数的因数。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2)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能试着找一找吗? 小组活动,各自说说自己方法。 (3)汇报交流方法: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因数,再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先

16、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再从中找出另一个数的因数,这些因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小结。 8和12的公因数中最大的是4,4就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板书) (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 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4)用集合圈表示。 两个数的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 出示集合圈图。 说一说,哪些数是8的因数?哪些数是12的因数?哪几个数是8和12的公因数? 3、完成练一练。 (1)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2)集体核对,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题。 独立完成。 15和20的因数

17、分别有哪些? 15和20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 2、完成第2题。 按要求填表。 8和10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 8和20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 10和20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 8、10、20的公因数你能找到吗? 3、完成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4、完成第4题。 (1)理解题意。 (2)每组中两个数有没有公因数,关键看什么? 有没有公因数3,有没有公因数5,怎样看呢? 6和27没有公因数2,有没有公因数3呢? 24和42有公因数2和3吗? 5、完成第5题。 独立完成。 说说自己有什么方法能很快找出6和9的最大公因数? 20和30可以怎样很快找出最

18、大公因数呢?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大家讲讲你今天收获的内容。 板书设计: 公因数 1、2、3和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 8和12的公因数中最大的是4,4就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练习五第6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与对比,使学生发现与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2、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形成解决问题的多样策略。 3、在学生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奥妙。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找出下面每组数的公

19、因数及最大公因数。 8和20 9和21 14和21 独立完成。 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8和20的公因数的?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1)独立完成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2)汇报结果,集体讲评。 (3)看一看第一组中每题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倍数关系)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特征?(比较大的数)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 (4)观察第二组中的每题,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中交流发现。 指出:每题中的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3、完成第7题。 可以用已经掌握的规律,直接写出有特殊特征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独立完成,巡视指导。

20、 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的? 有不同的方法吗? 4、完成第8题。 你能直接说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吗? 你是怎样找出的? 独立完成在书上。 二、提高训练 1、完成练习五第9题。 (1)理解题意,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2)3和表中这组数各数的最大公因数分别是哪些数?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试着写出2和这些数的最大公因数,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1、2、1、2重复出现) 4和这些数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规律呢?(1、2、1、4重复出现) 5和这些数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规律呢?(1、1、1、1、5重复出现) 2、完成练习五第10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裁成同样大,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纸没

21、有剩余”是什么意思? (边长既要是20的因数,也要是12的因数,因此最大的正方形边长应该是20和12的最大公因数) 求出20和12 的最大公因数。 最大的正方形边长应该是多少呢?(4厘米) 试着画一画。 沿着长的方向可以画几个?(5个)怎样用算式表示呢?(20÷45) 沿着宽的方向可以画几个?(3个)怎样用算式表示呢?(12÷43) 一共可以裁多少个?(5×315个) 3、完成练习五第11题。 读题,理解题意。 要求“每跟短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实际是求什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课堂总结 学习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

22、中的实际问题,在后面的学习中,大家会逐渐体会到学习的作用。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练习五第1214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进行有条理思考。 2、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完成一些公因数、公倍数的有关练习。 二、基础训练 1、写出36和24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2、写出100以内10和6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2题。 谁能说说

23、什么数是两个数的公倍数?两个数的公因数指什么? 在书上完成连线后汇报方法。 你是怎样找出24和16的公因数的? 你是怎样找到2和5的公倍数的? 2、完成第13题。 独立完成。 交流各自方法。 3、完成第14题。 独立完成。 交流各自方法。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写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写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完成思考题。 (1)小组讨论方法。 (2)指导解法。 把46块水果糖分给同学后剩1块,也就是同学们分了多少块糖?(461) 38块巧克力分给同学后剩3块,也就是分了多少块巧克力?(383) 每种糖都是平均分给这个小组的

24、同学,因此这个小组的人数既是45的因数,又是35的因数。 要求小组最多有几人,就是求45和35的什么?(最大公因数) (45,35)5 因此这个组最多有5名同学。 5、阅读“你知道吗” 四、课堂小结 大家在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单元时,首先要明白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意义,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其次要掌握找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才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教学反思:这节课教学以后,我发现学生对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已经能基本掌握,只是在实际应用中,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求最大公因数,什么时候是求最小公倍数,这还有待于在今后的练习中进一步得到加强。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教

25、科书第3235页。数字与信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调查身边的数字编码,知道数码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达一定的信息。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字编码的方法,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及其应用价值。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尝试应用数字对信息进行处理,培养收集信息、选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调查了解一些特殊号码及其作用。 2、了解学校和家庭居住地邮政编码及其含义,以及了解寄信时为什么要填写邮政编码。 3、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 4、自己学籍卡上的学籍号的编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字信息的

26、应用非常广泛,大家说说,在生活中哪些领域运用了数字信息,运用了数字信息有什么优点? 二、教学新课 1、说一说。 (1)说说下面各是什么电话号码?小组中说一说。 110报警 112故障申告 114电话号码查询 117报时 119火警 120急救 121天气预报 122交通事故报警 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 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电话号码? 这些用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2)你能说说自己和同学在班级里的编号吗? 知道编号有什么作用吗?(便于管理、登记) 有些编号是以0开头编号,主要是考虑编号的对象的整体数量,如给1000个以内小朋友编号,可以使用三个数字,如001、002、003

27、(3)小结: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见到一些用数字编成的号码,这些号码都表达一定的信息。 2、看一看。 (1)分析邮政编码214206表达了哪些信息。 能说说信封上有哪些内容吗? 你知道邮政编码的含义吗? (2)阅读并说说邮政编码的结构和每一部分数字所表达的信息。 (3)试着写写学校及居住地的邮政编码。 说一说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4)讨论交流。 寄邮件时为什么要写邮政编码? 应该怎样写?写在哪里? 3、比一比。 (1)小组交流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 (2)讨论。 你能从身份证号码中看出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吗? 不同的身份证号码里有相同的部分吗? 你知道这一部分所包含的信息吗? 你还有什么发

28、现? 讨论后汇报交流情况,集体评价。 你知道身份证上的数字编码有哪些用处吗? (3)你还见过哪些用数字表达信息的例子?(图书编号、门牌号、电话的区号、超市条形码) 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生活便利,查找容易等) 4、做一做。 (1)活动1: 说说房间的编号中必须包含哪些信息,分别需要用几个数字表达? 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准备怎样为房间编号。 交流汇报。 (2)活动2: 说说自己的学籍号。 比较、明确学籍号所包含的信息及编码规则。 试着为200名新生编号。 交流汇报,集体评价。 (3)活动3: 理解题意。根据左边的图说说每个字母表示的意思。 以学校为中心,用编码表示出自己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

29、 解读小组内成员的编码含义。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能说说数字信息对生活的帮助吗?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在说明分数所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三年级时,我们两次认识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

30、步认识分数。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1。 2、请大家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 3、小组活动。 4、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的是其中的几份? 指出: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5、比较:第四个图形与第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指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也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也可以看作单位“1”。 你能说说,生活中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作“1”?也可以把哪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1”呢? 6、在

31、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 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7、概括分数的意义。 出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8、从这句话中,哪个词比较重要?为什么? (平均分,把“1”平均分成若干份) 9、结合例1的图,分别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 10、分数单位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11、完成试一试。 在小组中说说例1中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这

32、里的表示几个图形? 12、完成练一练。 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是怎样用分数表示的? 独立完成填空。 说说是怎样想的? 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把“1”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怎样表示?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六第1题。 在小组内读一读,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17/20有几个分数单位? 每个分数单位的分母与分数单位有什么关系?(分母是分数单位的分母,是平均分的份数)2、完成第2题。 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你是怎样想的? 同样是2/3,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单位“1”不同) 分别是把看作单位“1”的? 3、完成第3题。 小组中互相说

33、。 把什么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三好学生有这样的几份? 2/3小时把什么看作“1”的,把1小时平均分成了几份?2/3小时表示其中的几份? 4、完成第4题。 指出:01表示单位“1”,直线上的点表示各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你能根据已有的等分点,找到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的点吗? 1/4是把“1”平均分成几份呢? 3/4表示几个1/4呢?点在哪里? 5、完成第5题。 独立完成。 所填的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 分别是把什么看作“1”的? 第一个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第二个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满意自己的

34、学习表现吗?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例2、例3、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能正确判断真分数于假分数,加深对分数认识的理解。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把“1”平均分成了( )份,涂色部分表示()。表示什么?谁能说说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二、教学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内容。2、出示例

35、2。3、把1个圆看作“1”,怎样用涂色部分表示呢?独立完成涂色。你是怎样涂色的?4、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分之几?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四分之一?4个四分之一就是多少?怎样涂色?要表示5个四分之一,应该怎样涂色呢?指出:用一个圆只能表示4个四分之一,表示5个四分之一需要用2个圆形。独立完成涂色。5个四分之一用分数怎样表示呢?四分之五里有几个四分之一?说说四分之五表示什么?(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5份的数)5、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涂色部分不满单位“1”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是单位“1”时,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过单位

36、“1”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6、出示例3。你能用涂色部分表示下面的分数吗?独立完成涂色。7、表示每个分数,分别要涂几个五分之一?表示10个五分之一用了几个圆?表示13个五分之一用了几个圆?说说自己的想法。8、比较例2、例3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交流。汇报分类结果,说说自己的想法。3类:分子<分母、分子分母、分子>分母2类:分子<分母、分子分母9、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板书课题)10、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真分数、假分数各有什么特点?小组内互相说说。11、完成练一练。(1)完成第1题。应把

37、什么看作单位“1”?哪些分数是真分数、假分数有哪些?(2)完成第2题。在小组中说一说。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七第1题。独立描点。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1之间,假分数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这样分布说明什么?2、完成第2题。独立完成。有什么发现?分母是8的假分数有多少个呢?3、完成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核对。4、完成第4题。独立填写。交流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又有哪些收获?跟大家说说你的收获!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例4、例5、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七第58题。教学目标:1、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借助直观并

38、联系分数的意义进行思考,培养思维能力,体会分数的应用价值。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涂色部分是( ),空白部分是( )。说说四分之一,四分之三各表示什么?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4。(1)出示例4。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2)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3)讨论:求黄彩带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想?讨论后汇报。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是把谁看作单位“1”?(红彩带)把红彩带平均分成4份,黄彩带的长相当于其中的几份?(1份)指出: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四分之一。2、完成试一试。(1)小组中交流想法。讨论:把

39、谁看作单位“1”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蓝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2)汇报交流。指出:蓝彩带是红彩带长的四分之三。3、教学例5。(1)出示例5。绿彩带长是红彩带的四分之五,绿彩带有多长?试着画一画。展示作业。你是怎么想的?(2)“绿彩带长是红彩带的四分之五,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明确:把红彩带看作“1“,平均分成4份,绿彩带的长相当于其中的5份。说说各自的想法。4、完成试一试。“花彩带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是把谁看作单位“1”?(红彩带)“红彩带是花彩带的几分之几?”是把谁看作单位“1”?(花彩带)独立完成填空,说说自己的想法。5、完成练一练。(1)完成第1题。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核对

40、。你是怎么想的?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2)完成第2题。独立完成,交流想法。6、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认为解题的关键是什么呢?(确定是把谁看作单位“1”)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七第5题。理解题意,确定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独立完成填写。汇报结果及思考方法。2、完成第6题。独立完成填写。汇报结果,说说确定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3、完成第7题。理解题中分数的意义。把什么看作“1”的?平均分成几份?梨的其中的几份一样多?梨有几个?借助图让学生说说想法。4、完成第8题。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你怎样想的?你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问

41、题吗?独立完成填空,交流汇报。四、课堂总结通过学习,认为有收获的举手?说说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七9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单位“1”以及分数意义的理解,更好地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学生增强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的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1、板书:认识分数。提问:关于分数,你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说一说概念。2、引入。师:今天我们进行一些综合练习,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二、综合练

42、习。1、完成练习七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涂色。交流与校对。师问:每组图中分别涂了几份?你是怎样想的?说说 表示的意义?2、完成练习七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填空。指导汇报。师追问: 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分数单位?白色部分可用几分之几表示?为什么?第二组图的分母为什么是5?它有几个分数单位?3、完成练习七第11题。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互相提问并回答。4、指导完成第12题。先读一读,再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每句话的?师追问: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 是把“1米”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几份?6、指导完成第13题。师问:“平均每天烧这堆煤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做单位“1”?这堆煤应该平均分成几份?3天

43、烧掉就是几个 ?6、指导完成第14题。学生 独立在小组中画一画,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展示学生作业,汇报想法。师追问:你们所画的图形有什么特点?三、课堂总结。你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教学反思:看着学生写的作业,有点哭笑不得,有四、五个上课不怎么听讲的孩子,写出来来的分数几乎都是颠倒过来了,该是分子的写成分母,该是分母的写成分子,实在郁闷!单独的一题让他找单位“1”也能找的很准,就是写成分数的时候就有点莫名其妙了,都是颠倒的,还是对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理解。看了后面的教材,也安排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了,为什么这里还要学生用确定单位“1”的方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呢?感

44、觉有点第五课时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谈话:中秋节的晚上,皓月当空。瞧,这4个小朋友正围在一起准备边尝月饼边赏月呢!把这4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2、学生提出问题:每

45、人分得多少块?并做解答。二、主动探究,感悟新知。1、教学例6。(1) 改变情境,出示例6。把刚才呈现的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引导: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提出要求:那么,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3÷4的商呢?(2) 动手操作,解决问题。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3块饼,按照题目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学生操作,了解学生是怎样分和怎样想的。组织交流,演示分法:方法1:一块一块地分,先把每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人每次分得 块,结果

46、每人分得3个 块,也就是 块。方法2:一块一块地分之后,把12个 块合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块,再把3个 块拼在一起,每人分得 块。方法3:把3个圆片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块的 ,也就是3个 块,再把3个 块拼在一起,每人分得 块。师生共同小结: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块。完成板书。3÷4= (块)把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块? 学生口述算式:3÷5=提问:3除以5,商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小组交流。3÷5= (块)2、总结归纳,得出结论。谈话:请大家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板书

47、课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板书: 被除数÷除数= 提问: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板书: a÷b= 讨论:b可以是0吗?为什么?小结: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3、尝试练习,巩固新知。出示试一试。学生尝试填空。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口答:把7分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7÷1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23分改写成用时作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23÷6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指

48、出:两个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4、做练一练的第1题。学生填写后,引导比较:上下两行题目有什么不同?5、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要求说说填写时是怎样想的。三、组织练习,深化理解。 1、练习八第1题。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口答。2、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同桌互相交流想法。3、第3题。学生看图填写后,可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注意对比分析。4、第4题。学生填写后,提问:这道题中的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5、第5题。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填空,再引导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算式,并写出得数。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

49、问?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块。(图略)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块。(图略)被除数÷除数= a÷b= (b0)第六课时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教学内容 例7、例8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的1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2、使学生在拓本所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3、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的意识,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一、

50、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2、观察以上假分数,根据分子与分母的关系,假分数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板书: 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分数假分数 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分数3、猜测: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分数可以化成什么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分数可以化成什么数?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1、教学例7。提问:你能把这些假分数化成整数吗?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方法。汇报交流。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方法1: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4÷4=1 10÷5=2 28÷7=4方法2: 就是4个 ,4个 就是1; 是10个 ,5

51、个 是1,10个 就是2。方法3:还可以画图来想。师追问: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转化?(通过对比,学生一般会认为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来转化比较好)观察一下: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有什么特点?试一试:把复习题中的 化成整数。同桌互相写2个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并交换改写。2、揭示带分数的意义。谈话:还有很多假分数,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它们又可以写成怎样的形式呢?以 为例,一起观察一下。师:你能在数轴上找到 这个点吗?生1: 是4个 ,从0开始数出4个 。生2:3个 是1,在后面再数出1个 就是 。师指出:两个同学都说的很好,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树,通常叫做带分数。例如 就是

52、(1)和 合成的数,写作1 ,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学生阅读课本,提出问题。老师随机板书,写几个带分数让学生读一读。3、教学例8。师:怎样把 化成带分数?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汇报方法。生1:可能是画图的生2:可能是计算的, 可分成8个 和3个 ,8个 等于2,在加上 就是2 。生3: =11÷4=2 比较的出最简便的方法。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用除法直接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完成书上47页练一练。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要求说说哪些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哪些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选择几道题说说是怎么想的?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1、完成练习九第1、3题学生尝试练习,教师讲评

53、有错误的题目,找出原因进行修正。2、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先审题。尝试练习。说说为什么想到用这个分数来分析?改写成带分数。交流。3、完成练习九的第4题。先让学生看懂题意:01之间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 ,3个 就是1,往后一格就是4个 = =1 学生尝试填写其他空格。交流。4、布置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九的第5、6题。四、课堂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分数整数假分数 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分数带分数教学反思: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只是要向学生说明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往往有些学生把它化的不是很彻底,写成是整数和假分数的形式第七课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内容:教科书 第48页例9、例10及练习九的711题。教学目标:1、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把分数化成小数。2、使学生知道,小数(本课是指有限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会把小数改写成分数。3、使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