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_第1页
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_第2页
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_第3页
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_第4页
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知识目标掌握有关诗歌形象鉴赏的相关知识;能力目标学会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情感目标体会古典诗词当中深厚的意蕴。教学重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教学方法启发式、练习式考试说明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学习要点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且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

2、象鉴赏、景物形象(包括画面、意象和意境)鉴赏、事物形象鉴赏。【考点 1 】 鉴赏作品的形象。【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一、人物形象1. 抒情主人公形象, 并借此来表达爱, 抒情主人公在抒情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 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形象。从这个角度讲形象实际上是诗人自己, 是“诗化了的作者”2. 客体人物形象(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

3、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 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 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 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二、景物形象( 意象 )景物形象, 广义而言, 可以理解为自然景物形象和咏物诗中被人格化了的客观物象。习惯上又笼统地称之为意象。1. 景象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 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 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 “羁鸟” “旧林” “池鱼” “故渊” , 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 “梧桐” “细 雨

4、” “黄昏”等。诗中的景象是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景物是人物( 往往是诗人自己) 感情的外在表现。2. 物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思想感情。多用借物, 诗人大多赋予这个物象物象 , 诗人借之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的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物为具体描写对象, 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喻人、象征手法。最典型的当是咏物抒情诗, 这类诗歌中物象往往较为单一以特定的内涵, 或这个物象具有一定的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有的是托物言志: 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 仔细品味就会发现, 诗人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 “物”, 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 如

5、于谦的石灰吟。 有的借物喻人: 所描写或吟咏之 “物” 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诗人自己。如曾巩的咏柳(咏柳而讽世,讽刺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有的托物言理: 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 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 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如苏轼琴诗(一件事的发生与发展,都不是单独可以完成的,而是由多个因素相辅相成的)。高考真题:( 2012 年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2 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词中三、四两句刻画

6、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 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 分)答案: 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赏析】此词属于小令,短小精悍。几个意象几乎都在中学课本里遇见过:如“天涯”(“天涯共此时”) 、 “山月” ( “不知乘月几人归”) 、 “落花” (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碧云”(“碧云天,黄叶地”)等等。理解此词并不难。首句直出“恨”字,是为词眼。“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

7、因在于行入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以物之“无情”写人之“有情”,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在这首词中,作者将离愁别恨摆到了“恨极”的位置上。这让我想到了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面对同一种感情纠结,却是两种截然的态度。一郁结,一自慰。但二者都是人间至情。质疑: 答案不应是唯一的。恨可以是标准答案中的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也可以是指远在天涯的游子、迁谪之人甚至是亡国之君因思念故乡、亲人,对自已不能回到故乡之恨或恨故乡远在天涯,不能相见的怅恨之情。比如,李煜的虞美人“

8、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表现一位亡国之君对不能回到天涯之外的故国之恨,恨自已无能误国,以致国破家亡,有国不能回,有家不能归,因恨生愁,如一江春水绵绵不绝。又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的断肠人即是远在天涯的游子,对不能回到故乡的离愁别恨。通过分析,主人公的形象除标准答案外,还应该包括游子、迁谪之人等。原因分析:造成标准答案的唯一性可能是命题专家只选用了温庭筠梦江南(二首)中的第一首,而省略了其中的第二首:“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

9、洲。”从第二首词中我们可以明白无误读懂这是心上人之间因思念而产生的千万恨中之“极恨”了。如果试题中有第二首词,标准答案可以说无懈无击,而现在因没有第二首词作辅证,标准答案的唯一性难以服众。据笔者了解许多学生把考题中主人公形象认定为游子,如果判定为错,那么因三个小题环环相扣,错一而三,学生在这一题上将以零分收场,惨不人睹,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况且,猜想解读千年古人的所想所思对于一个当代青年学生已是不易,答案唯一会桎梏人的思想,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希望能引起高考命题专家的重视。鉴赏人物形象思考角度1. 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标题往往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标

10、题“怀古”就暗示了一个抒发个人情感的词人形象和借古讽今、借古伤己的情感表达。如后面的注释为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 赏景物 ( 意象 ),分析形象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如“一片神鸦社鼓”表达了词人对敌战区一片安宁祥和景象的担忧,为失去北伐抗金时机而痛心。3. 抓描写,分析形象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 “动作” “语言” “神情” “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如“想当年”三句,一是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二是表达自己对收复中原

11、,建功立业的渴望。4. 析典故,分析形象引用古籍故事,或词句,借他人( 事 ) 来比况自己,为用典。比如本词中“凭谁问”三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如廉颇那样,老骥伏枥,报效祖国的热情;又有着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悲愤。典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竹轩诗兴张 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 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

12、;“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 “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解析】注释: 篆 :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译文: 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情景。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使竹轩更有幽致,为此切不可移走墙角的梅花树。赏析: 这首七律题为竹

13、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本身的志趣。作者虽然出身于勋业很高的富贵之家,但心志清隽,爱好闲雅,摆脱了富贵子弟庸俗的习气。修竹本以它的高洁和潇洒,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激赏。在作者所处的竹轩中,四时都有佳趣,而这首诗所描写的,则以夏季的景物为主。开头两句:"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写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环境是非常优雅的。第三四两句:"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妙在结合轩中的清事来写,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

14、引起诗人的诗兴。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在静观当中,确实是体会得非常细致。第五六两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仍然是写竹轩清趣,但和前两句意境显然不同。前两句写的是平时,这两句却写的是暑天的夜晚和冬天下雪的白昼。前两句以写竹为主,以轩中的品茗、焚香为辅。这两句以轩内倦卧看星,和冬天对雪闲吟为主,而以"星穿过"和"雪压摧 "相应地写竹,达到水乳交融、情景俱妙的程度。从诗句中作者告诉人们: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

15、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清景。这样倦卧也好,闲吟也好,竹轩都可以供以诗情、诗兴,而此情此景,都非在其他的处所所能领略到的。作者为诗,不求工而自工,从这几句诗中,也就可以使人心领而神会了。结尾两句:"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作者因此时尚在夏季,所以第六句所写的情事,只是虚写,是预想如此。作者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是梅花的季节,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纵使不是雪天,也便梅竹同淸 ,使竹轩更有幽致。若是下雪的话,那么雪地咽梅花,静听竹林里敲金戞 玉的声音,此境岂不更加清绝。所以作者在诗中叮嘱自己说:"莫移墙下一株梅,&

16、quot;梅花将为竹轩带来更多的诗兴啊!到那时节,是"日暮倚修竹",还是欣赏月下的梅花,那就听自己的便了。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高考古诗歌试题中鉴赏人物形象江苏卷2012 年考过。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有以下几种:1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 、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3 、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例: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 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答案: (1) 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

17、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概括形象)(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 (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特征)(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这首词下片刻画出怎样的形象?答案: 下片刻画了一位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从“杖藜徐步转斜阳”一句可以看到一位手拄藜

18、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从“又” 、 “浮生”等中隐隐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失落形象。 表达了诗人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趣,又流露出百无聊赖、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之情。鉴赏人物形象“3步骤”步骤一: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概括时采用“性格身份”的格式,比如: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形象。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形象在本步骤中,要联系上面的“4 大思考角度”,分点概括分析。步骤三:概括形象的意义意义,主要是指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步骤三有时可以不涉及。如何正确分析古诗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情感,性格,观点,处

19、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分析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要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要点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要点三)反思总结:(1 )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抓住诗词中对人物的正面(直接)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之处。例: 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寻

20、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1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高洁不俗、洒脱放达的高人逸士形象。(特点 +身份)2、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义或情感)( 2 )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二:借助侧面烘托(人物所处的环境)注意环境(时间、地点、

21、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3 )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三:知人论事,关注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

22、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要特别注意注释、题目等 ,做到合理联想。( 4)结合诗题、注解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强化训练:1 、 (2014 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 ,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 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2 )诗中“ 陈居士 ” 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 分)答案: 陈居士是一位洒脱、高雅的诗人。(步骤一)“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

23、寻诗满袖风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步骤二)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韦庄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1 )词中一、二两句有何作用?(3 分)答: 点明人物、季节;(2 分)奠定愁怨的情感基调。(1 分)( 2 )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3 分)答: 刻画了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妇形象。( 2 分) 主人公在暮春时节登上小楼,遥望边关远人,因问讯无人而回绣户,愁看落花,叹息垂泪。(1 分)( 3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

24、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至之语”,请作具体分析。(4 分)答: 由日间的相思到夜里的幽梦,可见相思之深;( 2 分)因玉关道路未曾走过,所以担心梦中也无从寻觅,可见相思之切。(2 分)4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虞美人南宋黄机十年不作湖湘客,亭堠催行色。浅山荒草记当时,筱竹篱边羸马向人撕。书生万字平戎策,苦泪风前滴。莫辞衫袖障征尘,自古英雄之楚又之秦。 注释 亭堠,记里数的土堆。筱竹,细竹。篠,xi o:同“筱”,亦同“小”。篠竹,即细竹子。亦称“箭竹”。 羸 l é i :瘦弱的意思。本词上片后两句写了怎样的景色?(4 分)答: 浅山荒芜、细竹篱笆、瘦马嘶鸣的萧

25、索凄凉之景。(答到“亭堠”亦算一个得分点,具体景色一个 1 分,“萧索凄凉”1 分)本词下片前两句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 分)答: 报国无门、痛心悲愤的书生。(“报国无门”、“痛心悲愤”、“书生”各 1 分)请简要赏析本词下片的后两句。(4 分)答: 承上文说明不要因为个人的悲戚影响征途;又用古代奔波劳碌的英雄自比,表达为国操劳的决心。情感突转、语意深沉。(承上1 分,自比2 分,总体评价1 分)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注】卢

26、纶(739 年 799 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 )“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 分)答: 借代,“千门”代指京城长安;拟人,以“草色闲”衬托诗人内心之愁。评分建议:只要能指认出修辞手法即给分,若将“千门”答为夸张,亦可;每点 1 分。( 2 )颈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4 分)( : 主人公远望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 1 分) ; 近看宫阙,错落有致,落日笼罩( 1 分) 。刻画了一位内心孤寂愁苦的思乡游子的形象

27、(2 分)。( 3 )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说明。(4 分)答: “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的惆怅。评分建议:每点1 分。常见艺术形象类举1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 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

28、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 示儿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

29、、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要注意的是,诗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的组合,已营造出某种意境。因而,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

30、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上,还应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一般而言, 景象习惯就称之为意象,诗人借助意象的描绘来直接表达情感的较少,大都是通过意象或意象组合构成一定的意境来表情达意,所以景象的鉴赏,具体到题型又可以分为两类。(一 )意象类1. 提问方式: 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2. 提问变体: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它们有什么特点?诗人通过诗中塑造的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3. 解题思路: 首先读懂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再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些意象,最后分析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4

31、. 意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1) 找出相关意象;(2) 概括意象的特征,一般以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为佳;(3) 分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示例绝句二首( 其一 )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 (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32、二 )意境类1. 提问方式:(1)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 试分析诗歌创造了怎样的意境?2.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解题思路:所谓意境,是由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构建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4. 意境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描图景:找出诗中的主要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不能直译诗句。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

33、特点和情调。析感情: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5. 意境分析常用词语举隅双音节词语: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意境特点举例雄浑壮丽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壮阔苍茫李白忆秦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苍凉悲壮杜甫旅夜书怀: “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闲适恬淡陶渊明饮酒(其五)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清幽明净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

34、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丽清新刘禹锡竹枝词(其一)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萧疏凄寂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秋山起暮钟, 楚雨连沧海。”安谧美好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花红萼。 ”高远深邃晏殊 蝶恋花: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淡雅幽远秦观浣溪沙: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清冷幽静王维过香积寺: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鉴赏景物形象“3 注意”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1. 描摹景物不能直译对景物形象的分析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答,不能直译原诗。要把景物特点描绘出来,再写

35、出诗人的心境。2. 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结合分析不能单纯地分析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要附着在诗人的感情上,有时也附着在写作技巧上。3. 结合背景分析有的诗词需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个背景有的是考生熟知的,有的是诗词注释中注明的。典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 出一种静谧的气氛。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

36、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注释: 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春草:一作“芳草”。“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译文: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背景: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766 779 年)前后,是个感伤时代,很多诗歌都着意表现感伤色彩,但更多的是摆脱时代失意、政治苦闷、人世困惑,而追求宁静、冲远、淡泊的心理。刘长卿此

37、诗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心声”。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此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所作的。赏析: 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始二句就突出一个 “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作“屐痕”),一路寻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平列,用意侧重“闭门”寻人不遇。“白云

38、依静渚”, 为远望。白云絮絮,缭绕小渚。“依”字有意趣。越溪(或是缘溪)而至其 巖 扉,近看则“春草闭闲门”,蓬 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渚是“静”的,白云、芳草也是静静的。门“闲”,不遇之人,来访者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闲”。 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在自然景物的观照中,悄然融入自在平静的心绪,来访不遇的怅然,似乎被这清幽、宁静的环境,带有内省参照的“禅意”所冲化,渐趋恬然。独闭的闲门,摇曳的小草,使人浸润在“绿满窗前草不除”的幽静自在境界,滋味咸化于这静默的世界之中。上四句叙寻而

39、不遇,意绪明白。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浑化无迹须缓缓味出。“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这看松寻源,所趋何向,是不遇而再寻,还是顺便一游其山,还是返回,诗人没有说出。两句以景带叙,下句叙事成份更多些。“水源”,应该不是指来时“经行处”,所以“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随山转折,缘山道探寻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这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随”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 上句“过雨看松色”, 或指道士居所“门外景”, 或指“随山”时的景致。 “过雨”暗示忽然遇雨, 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的刚刚存在

40、, 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 物色, 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过雨”, 涮新了松色,也带来冥想。自生自灭的短暂一“过”, 和静静白云一样,已在写“禅意”(金性尧)。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况且禅宗本来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这都溶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领会出“禅意”,因用“与”,把物象和情感联结起来。禅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

41、意忘言,有内在相通之处。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径寻真,荡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而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 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鉴赏景物形象“3 步骤”步骤一: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意象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意象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42、,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强化训练: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5765) ,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 晚秋、秋风、汉关、寒

43、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骆谷晚望韩综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注释】韩综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后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此为失官还乡时所作。( 1) “秦川如画渭如丝”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 分)答: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 ,描绘了秦川沃野千里

44、渭水东流如白练的锦山秀水的美丽画面。 ( 2 分)( 2)有人说“岭花多是断肠枝” “无理而妙”请赏析。 ( 3 分)答: “岭花”是一种自然现象,无所谓断肠枝,而作者却说它断肠,此是“无理”, 而“岭花断肠”只是因为作者是个断肠人,深刻地传达作者对失官还乡时的郁结。【解析】赏析本题,只要找出本句的“无理”在何处,妙在何处即可。 “无理”一般指不合自然规律, “妙”一般指传达情感。( 3)请联系全诗分析本诗情与景的关系。答 :乐景衬哀情,首句描写锦山秀水的美丽图景与下文断肠人的悲伤情感形成强烈的对比;以景结情,尾句“岭花断肠”含蓄隽永。【解析】诗歌情与景的关系有多种,如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

45、结情等等,需要联系诗歌写景句逐句分析。没蕃故人张籍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注:蕃:指少数民族政权。月支:汉代以来西域古国,此处指吐蕃。解读: 前些年你还守卫着月氏,后来在城下与敌恶战全师覆灭。吐蕃和中原从此断绝了消息。是死是生从此都永远别离。全军战败后,遗弃的营帐无人收拾,只有逃回的战马还识得残破的军旗,有心祭奠你,又疑心你尚活在人间,此时只有遥望天涯而哭。( 1 )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此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 分)答 :颈联描绘了战后的残酷场景(1 分) ,全军战败后,遗弃的营帐无人收拾,只有逃回的战马还

46、识得残破的军旗(1 分) 。营造了孤独、悲凉的氛围(1 分) ,为下文抒情铺垫(1 分) 。( 2) 初白庵诗评评价本诗的尾联“结意深惨”, 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6 分)答 : 尾联与题目照应,是全诗主题所在(2 分) 。 “我”有心祭奠你,又疑心你尚活在人间,此时只有遥望天涯而哭( 2 分) 。 尾联隐寓了作者对故人逃过劫难的希望和对残酷战争的痛恨与控诉( 2分) 。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

47、容,即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要素。高考设题的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技巧点拨1. 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2. 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任何一首诗作,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3. 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很多作品是有时代背景的,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做深入分析。1) 提问方式: 这首诗表面是在写××, 实际上

48、是托物寓意, 试作分析。2) 提问变体: 这首诗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作简要赏析。3) 解题思路: 物象诗歌主要指咏物诗, 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 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 , 与作者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 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 或寄寓美好的愿望, 或包含生活的哲理, 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物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4) )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 形态、色泽、特征) 和环境特点;5) ) 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 抓物与志的“契合点”;6) ) 塑造此形象的意义, 分析物象体现出的作

49、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 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 象征或托物言志) 。4. 答案构成:(1) 找出主要物象,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2) 分析物象特征与人的相似点, 即由物及人( 物的这些特点与人的哪些品质相似, 物与作者自身经历、所处社会环境有哪些相似之处, 与社会中哪些人哪些事物相似) 。(3) 明确指出作者借此物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志向。典例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

50、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注释: 借问 :犹询问。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飞空:飞入空中。深涧:两山中间很深的水。恬澹:同 "恬淡 "。清静淡泊。译文: 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小池塘。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不论怎样,这股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赏析: 此诗作者储光羲是唐代官员,田

51、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田园风光,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 咏山泉为储光羲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其具体作年不详。这是一首山水诗。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此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

52、映水底 ; 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那种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 "恬淡 "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咏山泉作为一首别致的山水诗,其独特的

53、艺术技巧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诗形象生动,画面清新鲜丽,诗人既泼墨渲染,又精雕细刻,把清泠丰溢的山间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读者面前。 咏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 ",说山泉的"无人问 "写山泉的"恬淡 ", 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的高度和谐统一,使此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殷璠河岳英灵集)。鉴赏事物

54、形象“3 步骤”步骤一: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自然属性 )这一步主要是提炼体现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描写物象的形态、色泽、 特征以及所处的环境等) ,概括其外在特色,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和精神。步骤二:链接“物”的特点与“人”的品格这一步主要是将“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点连接起来。步骤三:点出物象的意义(社会属性 )这一步主要是明确诗人借助物象所抒发的感情或表现的寓意,要注意联系诗人的经历或相关背景。强化训练: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以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55、。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出自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解读: 我心里装着无穷恨怨,把它写成一曲短歌行。有谁来安慰我,跳起楚舞轻盈,我的狂歌又有谁来听?我已种植九畹兰花枝叶茂盛,还种植百亩蕙草香气云蒸,我要餐那秋菊的落英。门外沧浪水清清,用它来洗涤我的帽缨。有人发问,一杯酒怎能抵住身后名?人间常把毛发看重泰山轻,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理难评。悲哀之中没有比生离死别再伤情,快乐之中没有比结识一位新朋友再快乐几层,这是古往今来的儿女本性。追逐富贵并不是我的志愿行径,还是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