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业论文题目: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学号:200907564349姓名:于雪华指导老师:陈鸿摘要在当代语文教育发展中,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恢复传统,传承文化”的呼声越发高涨。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的传统文化,“汉语热”、“国学热”遍布全球。然而,在全世界都再关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我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状况却不容乐观。热衷网络、漫画等娱乐,迷恋影视歌明星、追求名牌服饰、哈日哈韩等现象屡见不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他们知道的却寥寥可数。如何加强中国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全面培养语文素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
2、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在前人所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既是复杂的,又是具体的。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围绕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和语文教育的关系,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几个方面展开。希望从发展的角度为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整体的研究框架和认知背景,为后继的语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个多元开放的思维视野,为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一些具体的参考方法,促使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更为合理地发展。(写文章的主要观点或创新(200字以内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现状途径方法(2-3个一
3、、传统文化1.1 传统文化概述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规定“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化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还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确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不少都是语言材料中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使用频率较高。那么,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呢?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现代汉语词典则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质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
4、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时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
5、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1.2 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但是如何进行“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呢?首先,对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我们要与现实相结合,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毫不犹豫的“拿来”继承。其次,对待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的部分,我们要辩证的分析,提取其有用的部分,为我们所用,为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服务。再次,对于传
6、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二、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2.1语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传统文化的传播工具教育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教学是一种文化行为,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渗透文化的内容,才能更充分地承载传播文化和育人的功能。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固然有知识学科的属性,但是如果只是把它当做知识学科来教学,单方面注重它的工具性,那就只能固守知识教学的小天地,抛弃语文的文化内涵,丧失语文的育人功能。语文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有两个特性。一是历史
7、性。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语文都较全面地选取了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的经典诗歌、文章,他们构成了语文教材的大体系,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二是艺术性。没有谁能否认,教材中所选的范文绝大多数都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其精美的语言,匠心独具的结构,深邃的思想,美的形式都足以令人叹为观止。由此可见,语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天然载体,这时语文独具的特性所决定的。2.2语文教学对于传统文化复兴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给下一代,培养学生道德情操,这在当今时代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通过诗词歌赋来领略祖国语言
8、的优美神韵。从诗经到楚辞,从建安七子到李杜,从唐宋八大家到桐城遗风。无数的文人墨客,穿凿的灿若星辰的诗文,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在这浩如烟海的诗文中,随手拈来展开在面前的就是一幅幅美妙的画卷。二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爱国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衍的源泉,是维系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明的精深纽带。被放逐身在汉北仍不能忘怀君国故都的屈原,身居匈奴十九载不辱使命的苏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临死时写下示儿的陆游,精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这些人与事离我们远或近,可他们的满腔的爱国热诚,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内心,使我们明白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9、的根本所在。当然,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的同时,也要跟他们讲清楚,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爱国主义不是狭隘封建的忠君思想,这种爱国是与祖国建设事业,与人民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的。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话概括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三是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与精神。语文教师担负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认识方块字,学会解方块字,还要发掘出语文教材中强大的育人有时,为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服务。语文教师有责任把优秀的仁人志士的精神像春风化雨一样渗透给学生。培养他们的民族情节,为生长在这样的国度而自豪。四是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与他人合作,是现代教育的目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
10、就是礼仪之邦,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在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特别是青少年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所受影响更大,这就需要教育特别是人文教育负担起拯救功能,从青少年抓起,用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逐渐提高国民道德素养。五是用优秀的民族文化净化学生的心灵,再造辉煌未来。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那时我们的先人创造的。作为他们的子孙后代,我们有责任把这种辉煌延续下去,把这种光明发扬光大。“少年轻则中国强”,我们要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武装青少年的头脑,使民族文化作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高尚的道德情趣,有民族精神与气结,才能保证我们的青少年在物欲
11、横流的今天不迷失方向,再创祖国辉煌的明天。三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3.1 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我们讲究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单单按部就班,以文解文,进行枯燥无味的、空洞的、使人厌烦、使人昏昏入睡的授课;不能以“一切为了考试过关”作为授课的目的;不要“填鸭式”的教学;我们必须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己任,改变授课方式,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范围,才能说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我们应以学生素质的提高为重,搞好语文教学。在教学时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
12、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3.2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国历史上,通常是由官方公布标准化的学习文本,来推进官学和民间的基础教育,如魏晋时期刊刻“三体石经”,隋唐以来陆续公布官定的“九经”、“十三经”和“四书”等教本;在民间,几乎同时推出了“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三字经”等普及读本;在宫廷还有文选、古文观止等范本;即便是在科举时代,基础教育读物也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工具性和传统性。这些经验和资源为今天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了某种借鉴。可见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值得后人重视、传
13、承与发展。当然,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教师要认真加以取舍,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让学生沉浸进去,从阅读中获得美感,产生愉悦之情。国家“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值得 肯定的。 但是目前考试仍采用让学生选择 ABC 填充式, 把作品思想、 美感、 意境、 韵味破坏殆尽。我们认为,语文教师更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应的传统文化 根基和艺术修养, 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还能引发学生对传统 文化的热爱。老师勤于耕读,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学生就会敬佩你。反之那些只 会背背教学参考书、敲敲电脑查查资料的老师,让学生佩服你是不可能的。 3.3 重视作家背景,找到文化源头 例如讲
14、授过零丁洋时,教者在讲完此文后穿插讲述古代爱国诗人文天祥 的生平、 他的一些事迹以及他的重要作品的情况。 教者通过简单易懂的言语描述, 可以产生比较好的效果:我国古代诸如过零丁洋这样的爱国诗词数不胜数, 同样,爱国诗人也非常之多,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就有文天祥一个。文天祥,南宋 大臣、 文学家, 著名的民族英雄。 二十岁考取进士第一名, 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1276 年,元军迫近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他被派往元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群众的救援,由海路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 抗击元军。曾一度收复了一些失地,后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转战海丰、潮阳 一带。宋末帝赵昺祥兴元
15、年(1278 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后被押送大都(今北 京,囚禁三年,迭经威逼利诱,受尽百般折磨,始终不屈。于元世祖至元十九 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 年 1 月 9 日在柴市从容就义,表现出坚贞的民族气节。 文天祥的后期作品密切反映现实,艺术地反映了作者的斗争生活和爱国思想,展 现了南宋军民抗击元军的情景,写得沉郁悲壮,感人至深。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 丹心将垂于史册, 映照千古。 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 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相信,经过教者这样“
16、点拨”,学生在课后一定会记得在中国古代有这么一个文 学家、爱国诗人的存在,而他的情操、品格也一定会萦绕与同学们的心中;对文 天祥的过零丁洋,他们也许一辈子也忘不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曾深深地震 撼于文天祥的高尚的爱国情操与民族气节当中。 3.4 与学生价值取向共优化, 学会知识,学会做人 与学生价值取向共优化指的是把传统文化纳入语文教学要注意和学生的精 神、 人生发展需求和谐结合起来。传统文化只有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 的。古人曰“和易以恩”,融洽的学习氛围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在传统文化阅 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应互为对象,平等主动,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故应激励学生放
17、胆而言,使其平等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观点的碰 撞中闪耀智慧光芒, 让每个学习者都切实感受到把古人思想和自己思考结合起来 的乐趣和收获。 语文教师要承担起价值引领的重责,要审慎、准确把握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 价值取向,将一些推介给学生阅读的古文化作品拿来进行全面“透视”,看一下 “经典”里究竟有多少真经典,“经典”中的经典是什么,然后将一部分有价值 的“经典“内容拣选出来给学生们看。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 而强大的功能,竭力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能受到心灵 的感动、人格的感化。使学生与传统文化文本的对话过程中,通过静心阅读,与 作者相逢与案前灯下,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对作者的认识、思想、情感、追求、 人格、志趣、品位等,或认同,或发问,或共鸣,或陶醉应倡导生命与生命 的平等交流的体悟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上,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强调课堂 内外的互动,强调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追求的结合,强调纸质教材 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 强调学习与研究的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