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故乡-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的特点2 .理解文章主题3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重点: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请两位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开头和第2自然段的景物描写:这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两段景物描写,前者多么明朗、美丽、令人神往;后者多么晦暗、萧条、令人悲凉。前者是小说中 “我头脑中想象出的 二十年前的故乡 的图画;后者是“我眼睛里看到的二十年后的故乡的实景。二十余年过去,故乡景色在作者眼中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作品中的“我怀的是什么感情呢?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写作背景,认真地阅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2、介绍写作背景:3.作
2、家、作品介绍: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0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 名,浙江绍兴人。选自呐喊(小说集)。(百草园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4 .检查词语预习:阴晦(hui) 瓦楞(leng) 胯(kua)下 狒(huan)秋(bi)谷鹑鸽(bo) (gu)髀(bi) 嗤(chi)笑 絮絮(xu)瑟(se)索蜷(quan)缩 寒噤(jin ) 折(she)本 惘(wan然 恣睢(zi )(sui ) 潺潺(chan)黛(dai)色 愕(e)然 五行(hang)5 .听课文,熟悉课文。6 .讨论课文段落: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渐近故乡一
3、一在故乡一一离开故乡”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我”渐近故乡时见到的一片破败 萧索的景象及当时的感触,交代了时间、地点、回家原因及心情;二(从“第二日清早晨”至广已经一扫而光了): “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 感 受,着重刻画了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揭示农村破产、农民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是小说的主干部分。第一层(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写“我”到家时的情况。对少年闰土的回忆一一天真无畏、深厚 友谊;对杨二嫂的比照一 一小市民习性更厉害第二层(到“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 )写“我”和中年闰土见面的情况。 闰土外貌到精神的巨大变化(社会根源
4、)第三层(到“已经一扫而空了” )写“我”告别闰土与故乡。三(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结束):“我”离开故乡时种种感触和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社会极大的愤懑,表现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 望和坚定信心。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2 .分析闰土人物形象:故乡写闰土着重的是前后对照的方法。作品从哪几方面进行,对照?通过对照突出了什么?明确:(1)外貌对照:少年闰土:” 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 的银项圈”淳朴天真、可亲可爱;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 一样,周围都月中得通红,头
5、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 “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到一一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2)动作、对话对照:少年闰土:雪地捕鸟,月夜刺磴,”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一一聪明勇敢、活泼开 朗;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士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 - 凄凉 - 恭敬;他说了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状;说话后的神态是 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6、9 个省略号(5 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迅哥儿”改称 “老爷” , 写出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思想的束缚。“厚障壁”就是所谓“身份”、 “地位”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 3)闰土对 我 、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对我: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 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无间;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 ,要水生 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 是 不懂事 ,不成 规矩 。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对生活: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磴、拾贝、观潮一一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中年闰土:拣了 一副香炉和烛台。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4)小结:在
7、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闰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们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3. 杨二嫂人物形象(外貌、对话、动作描写):(朗读 39 自然段观 52自然段)小说对杨二嫂的描写,先闻其声,再见其人。外貌描写观观 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 , 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对话描写观观动作描写观观观观她的说话和动作表现了她尖嘴利舌,贪小泼辣的小市民习性和日趋贫困的生活。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
8、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第三课时教学过程:1.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上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并分析了闰土这一人物形象。这节课,我们来分析小说中的 我 的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丰富的语言内涵,从而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2. 讲读第三段,离开故乡:这一段主要写 我 离别故乡时的怅惘情绪和对未来的希望。( 1) 我 这次是 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 ,到异地去谋生。离开时 我 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依依不舍的情感?明确:“我”只感到“有些惘然”, “却并不
9、感到怎样的留恋”。而且一想到在故乡所遇到的人和事,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 这 “高墙”就是社会造成的精神上的“厚障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再想起闰土今昔的巨变, 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2)为什么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明确:闰土崇拜神鬼的偶像,态度虔诚,他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好起来,这种愿望是 切近 的;而 我 对未来充满希望, 我 的希望是让后辈过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是 茫远 的,实现自己的这一希望又是非常艰巨的。因此,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把 希望 比作 路 ,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段告诉我们
10、,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遥远,而且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希望就能实现。这段文字,意味深长,表达了我 对 新生活 一定会来临的坚定信心。3. “我”的人物形象: (心理描写。主要采用内心独白,直抒胸臆的方法。)(小说不同于一般记叙文,小说中的人物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形象, “我”不是作者。是一个线索人物。)作品中的 我 是一个要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形象。故乡萧索的景色显示了当时农村的凋敝,衬托了 我 的悲凉心情。现实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距离太大, 我 非常失望,从而抒发了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无比憎恨的感情。闰土的巨大变化,与 我
11、 的思想隔阂刺痛了 我 的心,思想上引起极大震动、悲哀、愤慨。哀其不幸,寄予无限同情。杨二嫂的变化, 我 感到讨厌。离别故乡时复杂的思想感情,更使我们认识到 我 热切要求推翻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革命精神,并能认识到改造旧社会实现新生活的艰苦性、复杂性,表现了 我 对革命任务艰巨性的深刻认识和实现理想的信心、决心。小说最后闪光的一笔,一扫全篇沉闷的气氛,反映积极谋求社会变革的进取精神,鼓舞人们为新社会的出现而斗争的信心,同时把小说的主题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4. 理解课文环境描写的作用:提问:这篇小说实际上写了两个故乡:一是记忆中的故乡,一是现实目睹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色彩鲜明,是一幅“神奇的
12、图画”,现实的故乡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故乡的美丽画面,这又说明了什么?明确:现实的故乡一片荒凉、沉重、窒息,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对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的描写,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这样写,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趋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小说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美丽画面,这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也是对新生活的想象、憧憬。5. 小说的主题思想: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
13、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10. 孤独之旅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2、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3、学习运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把握课文梗概;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体会课文的艺术特色。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你有过孤独的体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你的感受。在人生旅途上,有快乐, 有 痛苦。有的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
14、,有的人在孤独艰辛中成长。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课文孤独之旅 ,去看看杜小康成长的一段经历吧。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 1)标出生字新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 2)抓住要点概括杜小康的放鸭经历。( 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2教师小结:( 1)评价学生概述的得与失。( 2)归结概述课文的要求:抓住要点,突出重点;语言简洁,叙述清楚。3再读课文(默读),列出故事情节提纲,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要求学生:( 1)速读之后列出情节提纲;( 2)合作交流、修改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3) 筛选较为成功的提纲在全班交流,将选出的提纲打在屏幕上供全班同学
15、观摹、评价、修改; ( 4)分辨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教师小结:抓住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心理的发展进行指导性总结。强调:故事情节就是作品中的生活事件,是杜小康离家随父野外放鸭的行程生活及定点生活所经历的艰辛与孤独的具体事件,是一段人物成长过程中生活艰辛、精神孤独的人生旅程。第二课时一、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成长的孤独及超越自我的品质学生思考:( 1)课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2)找出表现杜小康生活艰苦、精神孤独的语句,探讨:杜小康经受了生活的哪些磨难?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么?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杜小康的性格。杜雍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教师小结:突出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
16、生活情况及其心理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加深对主要人物饱经生活磨难而逐渐“长大”的成长经历的全程印象,感悟人生在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道理。二、欣赏景物描写,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活动:( 1)勾画出课文中景物描写句段。a.自然景色的描写;b.鸭群活动情景的描写。( 2)读景物描写句段,欣赏描写语言和描写技法。( 3)探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边自由朗读句段,一边欣赏与之相关的屏幕画面,文字、画面结合,引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体会杜小康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内心活动,感受杜小康在寂寥环境中的孤独情感,从而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4)回忆读过的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如鲁迅的雪)、高尔基的海燕、纪伯伦的组
17、歌等,区别本文景物描写与诗歌散文中景物描写的异同,让学生领会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除渲染气氛、抒发感情外,还可以推动情节发展。教师总结:( 1)小说中的景物是为了把人物摆到特定的景物环境中去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杜小康的成长旅程有着直接的关系。三、探讨课文的艺术特色,欣赏课文的写作技巧1教师提示:文章的写作特点可以从文章的构思,文章的选材剪裁,文章的表达方式,文章的语言等方面去思考。2要求学生:( l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你对课文写作方面最欣赏的一两个方面,教师板书学生口述要点,引导学生群体评价研讨。( 2)老师补充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根据品
18、味欣赏。3教师小结:不同的同学,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欣赏角度不同,导致对课文某些问题的理解不同,这是正常现象。但是,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就能共同发现一篇文章的闪光点。四、归纳全文,质疑问难,切磋砥砺1温故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切磋释疑。2研讨课首提示和课后问题。3教师概括总结。五、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想像思维能力观察生活中某位有个性的人,了解他的成长历程,虚构一个小故事或写一篇小小说,在班上交流。11.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目标:1. 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2.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及曲折的故事情节3. 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重点难点:1. 多方面刻画人物
19、形象以展观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2. 构思新颖巧妙悬念的设置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金钱拜金主义思潮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另一个外国的作家写的一篇也是讲述人善变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2、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3、整体感知小说,知线索明确: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发财归来是叙事明线,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10 年经历为暗线情节:盼于勒一一赞于勒一一遇于勒一一躲于勒4、情节:人物态度,找出菲利普夫妇言行变化的代表句。开端(盼于勒)一一发展(赞于勒)高潮(遇于勒)结局(躲于勒) 人物态度对比:前:(从文中找出词语)后:(从文中找出词语)5、人物性格分析(讨论)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的小市对民,爱慕虚荣。“我” 一个
20、也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用同情心的孩子。寄寓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6、找出小说中环境描写,各自的作用?(略)7、小说主题讨论:金钱至上8、发散训练小说的结局怎样?人物命运是由个人性格造成的?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怎样?用 150个字来完成。写作:请以“人与人这问”为题,反映当代人际关系的中心。板书设计:、中心线索于勒贫穷富裕贫穷菲 利 普 夫 妇厌恶诅咒热切盼望咫尺不认全家恐怖全家 唯一的希 望出了大乱子了分 文不值置一所别墅重新拖累我们坏蛋流氓好心的于勒贼、讨饭的打发到美 洲去多么的惊喜啊以免再遇见他侧面描写主体部分介绍家庭 成员,引 出于勒
21、对于 于勒态度 的今昔变 化全家旅游发现于勒证实于勒躲开于勒小引背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主题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 系。12.心声教学目的:1 .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 执著追求。2 .体会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3 .学习缩写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 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明确: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
22、程中,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 的教学环节。学生李京京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他的这一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无端嘲笑。最后,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 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 表达了主人公万卡和自己的心声。2 .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忆。(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三、自主阅读,体验感悟
23、1 .教师引导学生凋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并设计话题让学 生讨论。出示话题并进行讨论:小说着重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样的生 活经历?你喜欢这个人物形象吗?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明确:李京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 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2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全文,讨论: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结合小说中具体的语句或段落谈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明确: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 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 这些愿望都建构在“
24、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 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 健康发展的需要。3 .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段深人阅读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四、课堂小结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 关注。主人公用全部感情朗读那篇动人的课文,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 生。他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启示。让我们在下一堂课再进行深人的探究学习吧。五、布置作业1 .提取小说主要情节,把课文缩写成 300字以内的故事。2 .阅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第二课时、导入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反映少年生活的小
25、说。把握小说的主旨、赏析小说艺术特色是我们学习本文的主要的目标。二、揣摩体会设计原则:充分发挥学生阅读课文的自主性,调动学生赏析的积极性。以学生选择重点语段朗读、赏析为主,教师适时指导赏析。关于小说主旨,应充分肯定学生的独到发现与体会赏析。关于小说的艺术特色,应落实好重点问题: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 节描写、环境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三、合作探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探讨研究。(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充分发挥学生思考和 表达的自由。)1 .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认为李京京纠正同学赵小帧的朗读这一行为 做得对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
26、的哪些启示?提示: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 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 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 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人理解作品。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2 .这篇小说涉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程老师为 什么最后让李京京读完了全文?假如你是李京京或程老师,你会怎么做?教师引导时要把握的方向: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尤
27、其要 尊重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 和愿望。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在课文中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 的心灵啊!作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励。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 学生,没有理由不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 作 为受教育者,我们也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体验,探求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为着 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让我们携手前行吧!五、作业平时注意积累,记下自己在文学欣赏方面的经验和感悟。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一、活动目标1 鼓励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28、2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了解自己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3了解一些青春期的知识,以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形成良好的个性。4以歌颂青春为内容,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二、准备1 和学生们一起设计、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2确定主题班会的内容、形式,决定主持人、演出者和有关事项。三、活动指导与建议“青春随想”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步入青春,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心愿和理想,这是他们对生活的渴望,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应该热情鼓励;步入青春,学生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个性,这时更需要加以引导,让他们健康地度过青春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步入青春,不仅身体要得到良好的发育,更重要的
29、是心灵的成长,要注重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步入青春,很多人都会有成长的喜悦,让学生们尽情地歌颂青春,赞美青春,建立自信心,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保持青春的活力与朝气。 “随想”并不是随意,而是有着严谨的内涵。四、活动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评价标准:1 学生在此次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2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意识;3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语文能力。其中第一点最重要。教师也可以再列出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制定评价标准。五、有关资料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练习)青春是一个永不老去的话题它永远都会让人浮想联翩;少年闰土青春的憧憬,杜小康青春的苦涩,李京京在公开课上的青春壮
30、举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值得大书特书,让我们一起畅想青春吧!青春是美好的,我们正在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请你仿照例子仿写句子。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拥有;拥有 02 、青春是美好的,然而有又是苦涩的。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 失学,不得不随父亲去放鸭。在你们学校有没有由于家庭困难打算辍学的学生,除了物 质上的帮助,你打算如何劝说他们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安心在校园读书呢? 3、放鸭的经历,让杜小康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在人生旅途中我们 每个人都要长大。目前,九年级一班准备召开“十四岁,我们迈开青春第一步”的主题
31、 班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开场白。4、步入青春,我们会品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青春,也会遭遇挫折。假如你的一位 朋友给你发来短信说,最近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挫折,对前途感到迷茫,对生活失去了希 望,对人生失去了方向,很是苦恼。请你给他回复一条短信,鼓励他战胜自我,勇敢面 对生活中的困难,走出人生的低谷。5、展望青春,我们满怀理想,渴望实现人生的价值。假如你们班准备开展有关“理 想”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请你推荐一则名人名言来渲染活动气氛。(2)九年级是初中学习冲刺的一年,有的同学奋起直追,准备考入理想的高中,而 有的同学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请你写几句话鼓励悲观失望的同学。6、
32、青春需要挥洒汗水,青春需要奋起拼搏,锐意进取。在已经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 中国的奥运健儿们用他们的汗水和泪水奏响了青春之歌,他们的奥运精神将激励我们大 家勤奋学习,为了发扬奥运精神,班级开展了 “话说中国奥运人物”综合性学习活动, 要求你在活动中介绍一位奥运金牌获得者,为了完成任务,你将采访有关人士。备选人物:张娟娟林丹 杜丽你打算采访的人物是谁?采访的理由是什么?你准备给采访对象打电话,应该怎么说?要求说明目的,语言得体。 请你根据采访需要,拟定三个在采访中提出的问题。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2 .能力目
33、标: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活思维,激发想像力,崇尚科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轼的题西林壁 大家一定不陌生,谁来谈谈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 不同”的理解?其中包含着怎样的哲理?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个事物,角度不同,答案无穷。美国实 业家罗迦.费.恩格由四个几何图形引发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请大家 阅读,看看能否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二、具体实施1 .分组自学要求:A.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依据,归纳一下,派代表写在黑板上。8 .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9 .辨析什么是论点、论据及两者之间的关系。A.明确论
34、点的定义一一写出本文的论点B 二 明确论据的定义归纳本文的论据C.将有关系的论点和论据用线连接起来3创造性地设计图表展示作者的思维顺序,文章的结构脉络。4动笔练习A. 请把“创造力不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作为一个观点,再举例证明这个观点。 (如太空笔的事例等)B.评议,重点在于事例是否支撑观点,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三、探讨延伸1讨论学生发现的问题。(机智应变)2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放赤壁风光画面请同学说说感受同一个“赤壁” ,为什么苏轼就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由此联系
35、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开去。四、小结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你自己的眼睛,因为你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执著于你的感悟,因为你用善于感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的人生,一定能获得丰富的答案五、网络论坛(课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已成为我们的思维定势,学过本文后,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它的理解。14.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学目的:( 1)分析本文从反面论证儒家格物的观点不能滥用于当今的世界;从正面分析格物 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的写作方法。( 2)联系自己学习生活折实际,体会文章对自己
36、的启示。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自古以来,人们都在探求事物,科学的认识世界,获得新知,追求新生活。无论是大大小小的事例,还是大大小小的人物,都在体现着“格物致知”的精神。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就是如此体现的典范。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文,就是他对“格物致知精神”的阐述。( 2)阅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先让学生各自在课上诵读全文,标记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义,书上注释中没有的,从工具书上查找,然后老师检查。( 3)研读课文,理清思路,归纳段落层次。先让学生齐读全文,对生疏的字音、词义进行复习;然后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最后老师引导修正,投影显示。明确:论点:应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课文题目)第一部
37、分:话题: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1 自然段)第二部分:反面论证儒家格物的观点不能适应当今世界(第2 5 自然段)第三部分:正面论证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第6 12 自然段)( 4)归纳小结,明确要点。简答“格物致知”。明确:从探索事物而得到知识。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提倡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略)( 5)课后作业(略)15.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1导人新课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本文的主要内
38、容是什么?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3学生自读谈读书主要内容。( 1)整体感知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读书益处: 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在小组讨论之后,让一部分学生在全班陈述讨论结果,老师作点拨补充)(2)自主、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分小组讨论解疑,汇总、对得不到解决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3)进一步研讨一一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老师可引导学生谈对“读史使人明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句话的理解,并模仿 这一句式续写几句话。)过渡:前
39、文重点谈读书的益处,该怎样读书呢?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 人说应“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看看马南邨是怎样理解的。4 .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5 .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7.拓展训练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 意。“见风使舵”新解“班门弄斧”辩“滥竿充数”辩(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
40、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 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 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班 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竿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 水平低下”的新意。)8讨论比较。两篇文章在语言上的不同特点:( 1) 谈读书语言风格平易流畅,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类比的修辞手法,充 分随意
41、的特点。( 2) 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简约,生动形象。谈谈自己在学习两篇短文前后的不同感受。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目的: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2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教学重点: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2品读法。读重点语句,品味其思想内涵和写法。3讨论式。在讨论中互相启发。4探究式。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某个或几个问题变换角度思考,拓展思维。5比较阅读法。在比较中完成对知识的迁移或延伸。媒体设计录音机、电脑、投影仪教学时数:1
4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新世纪,中奥成功、加人 WTO国足出线等等,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 自豪; 然而, 70 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板书课题) ,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学到怎样的做人、作文的方法。二、解题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 驳论点 ) ,或间接批驳( 驳论据、驳论证) ;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
43、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鲁迅的杂文有“投枪” “匕首”之喻,由此也可窥见鲁迅杂文风格之一斑。本文收入且介亭杂文,属鲁迅后期杂文。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就发烧, “自觉肋痛”,肺病已相当严重。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的“横战” 。可是,健康的恶化和精神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关注。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 “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然而鲁迅却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实在难能可贵。课题中
44、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一一“中国人”和事件一 一“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再则,它以这 种问句的形式出现,悬而不论,这是很巧妙的。若用陈述句或反问句,则太直白,没有 张力;而现在的标题既有对错误论调的反诘,又有对己方观点的自信,或也包含投向大 众的关切和询问而这几方面内容又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就使标题内涵非常丰富。鲁 迅向来擅长在标题上做足文章,这篇也是一样。三、研习课文(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 .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 .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白观点是什么? 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45、?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 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 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解说:这是让学生 整体感知,迅速筛选信息,摄取要点。学习议论文,整体把握的方法之一是初读时迅速 圈画出观点和论据。)(二)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1.诵读第1 5段,讨论探究:(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 明确: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 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它欲擒故纵,先“抬” 后“贬”,好像抖包袱,吊起读者的胃口,达到讽刺的效果。要驳论证,关键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对方或因为己方利益或因为认识上的局 限,往往用事实掩盖了真相,这就需要作者能拨乱反正。因此驳论证比驳论点、驳论据 更能体现智慧的力量。(2)第5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什么?明确:“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法律服务机构兼职律师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公司签约带货主播虚拟偶像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养殖场养殖场养殖技术交流与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三方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全新码头租赁合同及港口货物装卸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度XX教育机构二零二五年度教育贷款协议3篇
- 2025年度大学毕业生就业就业能力评估与培训合同3篇
- 2025年度高新技术产业竞业禁止劳动合同范本解析3篇
- 2025年度高效农业机械买卖合同协议书模板3篇
- 2025年度宠物店专业连锁品牌形象设计与授权合同3篇
- 钢筋混凝土地下通道课程设计
- 韩流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课件
- 检验检测服务公司市场营销计划
- 医务人员外出进修流程图
- DB32∕T 2349-2013 杨树一元立木材积表
- 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培训与评价ppt课件
- 颤病(帕金森病)中医护理常规
- 猪场名词及指标讲义
- T∕CHTS 10040-2021 公路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振动法施工技术指南
- 集团后备人才培养方案
-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现状(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