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教学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6个生字,会写14个字,联系上下文,正确读写15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增强阅读方法指导,培养批注交流的阅读习惯.5、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和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满怀深情,导入新课同学们,?金色的鱼钩?学完了,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鱼钩留在了我们的心里,那个舍己为人的老班长的光芒形象留在了我们的心里,伟大的长征精神留在了我们的心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桥?,同样讲述的是和平年代一位老人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感人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

2、让我们的心灵再次在感动与震撼中受到洗礼.板书课题:桥.【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方法很多,但最正确方法要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要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本课蕴含着浓浓的情感因素,教师以动情的语言导入新课,对老人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从而把这份崇敬之情传达给学生,使之受到感染,一开始就奠定了情感基调,为解读课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快速浏览课文,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顺,读到自己满意为止,读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检查读书效果.注意要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发现问题,当即指导,力争使全体

3、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初读课文后,你有什么问题吗?【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分四步:第一步,快速浏览,概括大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培养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水平;第二步,自由朗读,面向全体,充分还学生自主练习读书的时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老师的巡视指导,及时解决了学生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三步,指名朗读,检查读书效果,这是一个现场生成性很强的环节,一切都要以学生读书的情况随机指导.教师要敏于倾听,学生字音读得不准,停顿不妥,或读错字、读破句子,随意添字或改动了原句等等,都是大量的教学机遇,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尽力做到寓检查于指导之中,指导

4、与检查相结合;第四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阅读习惯,根据学生的问题,相机引导,有的可以当场“释疑,有的可以暂时“存疑,有的还可以继续“生疑,为下一步解读课文打下根底.三、学习字词,指导书写1、默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词.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识记字形.3、小组问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运用汉字构字规律,快速识记本课生字.如:“咆、哮、呻、揪、搀、疯、瞪、狞、膛、淌等10个字,可以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记,“豹、肆、祭、奠4个字笔画较多,可运用部件分解法或添加法识记字形.4、检查生字词识记情况.(1)同桌检查,学生互相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2)抽读生字卡片,激发

5、识字兴趣.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本课需要理解的词语很多,如“咆哮、狞笑、放肆、呻吟等等,不能抛开课文来抽象理解,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理解可以借助文中插图,可以联系生活场景,可以运用换词法,也可以运用想象等等.6、描红临帖,指导书写.(1)仔细读帖,看准字形、结构.(2)教师范写.教师选取“祭、奠、豹、肆等4个比拟难写的字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注意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及书写过程.(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发现共性问题,及时指导.同时要提醒学生端正书写姿势,尽力做到身正、肩平、臂开、足安,握笔做到“三个一.7、听写字词,及时反应.【设计意图】疏通字词等于在给学习

6、课文扫清障碍,因此,这一环节可以说是第一课时的一个重点.汉字是有一定构字规律的,因此,在本设计中,特别重视引导学生自行发现汉字构字规律,不仅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也有利于快速、牢固地掌握汉字.高年级后,很多教师疏忽了汉字书写,而在本设计中,把书写列为一项重要内容,教师的范写使学生学有典范,描红临帖使学生当堂实践,字词听写使生字掌握情况得到及时反应,便于查漏补缺.书写姿势的明确要求,对于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更是受益无穷.第二课时一、过渡导入,承上启下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桥?,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能比拟熟练地识记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文本

7、,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品读赏析中进一步感知老人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进一步领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及精神力量.【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一方面是对上节课教学内容的回忆,另一方面点明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起到了自然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批注课文,与文本对话1、教师引导:人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学会做记号,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还有不懂的地方都可做记号,如有什么想法,可随时在旁边加上批注,这才叫会读书.本课的字里行间,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琢磨、品味.仔细地默读课文,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读了这些句子,你产生了什么想法?请随手写下来.譬如:死

8、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呢?下面,请同学们静下心来,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批注,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2、学生边阅读,边动笔批注课文,教师巡视指导,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对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批注文本,是落实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形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整体素养的一局部.这一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从而保证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个性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引领,教师的适时点拨,给学生的阅读批注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去,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一

9、起交流对话,既可以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动态.三、批注交流,师生对话1、同学们,我发现,经过与文本对话,每位同学脸上的表情与刚上课时相比有了更多的凝重,这说明,经过认真阅读、仔细批注、与文本对话后大家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感受要说,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交流,展示各自的阅读体会.综合同学们刚刚的阅读情况,我们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交流.2、课件出示:(1)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2)文中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3)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围绕问题逐一交流,在学生交流的

10、过程中,老师可用课件出示相关词句.在学生交流阅读感受的同时,教师要相机组织朗读练习,把朗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练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设计意图】上一环节,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这一环节,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交流碰撞,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现场生成的东西比较多,因此,不便于详细设计,只是设计了大致的环节.在实施以上各环节的时候,教师只需作适当提示,巧妙点拨,精要总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当演员,当课堂主角.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说出独立的见解和感受,只要有合理局部,教师就应加以肯定,如有不够完善的,那么应启发引导,促使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课文的人文内涵.同时,朗读

11、练习的有机穿插,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四、真情诉说,深化主题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村庄里的人搀扶着老太太来到这里,一起来祭奠那位老人,那位给予他们生命的老人.此时此刻,你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你会怎么说呢?2、学生深情诉说,教师适时点拨,掀起情感波澜3、教师深情总结:在可怕的山洪面前,在生死关头,这位老人,他舍己为人,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精神为全村人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板书:山洪生命之桥舍己为人老人4、读完这个故事,有哪个人不被深深感动呢?下面,老师与大家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让我们的心灵再次得到洗礼!在背景音乐下,采用引读形式,师生配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设计意图】“隔岸观火是语文学习的一大弊端,学生融不到学习情境中去,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便很难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改变角色,走进课文,从阅读者变为当事者,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学生真情倾诉后,教师的深情总结,既水到渠成地点明了课题,又升华了中央,可谓一箭双雕.接下来,在音乐背景下,以引读形式师生共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营造情感高潮.五、总结探究,领悟写法1、教师启发:同学们,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很鲜明的特色,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2、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如:大雨和山洪的具体描写在文中所起的衬托作用,人物表情、动作、语言在塑造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