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之教材分析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22/85332cbd-8e1a-41a8-9587-b31c334d3e51/85332cbd-8e1a-41a8-9587-b31c334d3e511.gif)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之教材分析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22/85332cbd-8e1a-41a8-9587-b31c334d3e51/85332cbd-8e1a-41a8-9587-b31c334d3e512.gif)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之教材分析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22/85332cbd-8e1a-41a8-9587-b31c334d3e51/85332cbd-8e1a-41a8-9587-b31c334d3e513.gif)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之教材分析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22/85332cbd-8e1a-41a8-9587-b31c334d3e51/85332cbd-8e1a-41a8-9587-b31c334d3e514.gif)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之教材分析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22/85332cbd-8e1a-41a8-9587-b31c334d3e51/85332cbd-8e1a-41a8-9587-b31c334d3e5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2019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之教材分析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 科目,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 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 意识。3 .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4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根据标准的要求, 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因此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本单元是 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3、。根据标准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本单元三个部分的教学改变了过去单纯出计算式题教学的形式,都是通过具体的生 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以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根据标准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力口、减法的教学均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安排,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结合部分例题,体 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材编写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力口、减法计算法则不作全面呈现,仅在重点和关键处
4、进行提示和引导,以促进学生在已有知识基 础上进行自主探索;根据教学内容,教材中安排有讨论交流的要求或画面,例如加、减法的 验算方法均是以讨论的形式呈现的,以体现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针对计算教学练习比较枯燥的问题,练习的安排除了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外,努力做到形式多样,并设计了一些思考题和开放题,以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学建议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1 .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计算往往是与应用紧密结合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学中应注意从实际问题中引出计算,并通过计算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在学习计算之前都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背景, 教师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导学生提出
5、数学问题,学习计算方法。也可以选用学生身边 熟悉的事例,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2 .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已掌握 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在本单 元教学前学生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 上,本单元教学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又可体 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3 .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在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材都安排了 “先估计一下”的教学环节,教师要重视这
6、一环 节,不能因为估算内容在考试中难以体现而不教或一带而过。要充分认识估算的作用,它是 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练习中,也应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培养学生的 估算习惯和意识。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4 .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适时地运用这些学习方式。教材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设计了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索、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绝不能包办 代替。同时应注意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7、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三)各小节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加法(第1521页)本节教学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材用“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引出教学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例题主要解决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1。例1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2是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每个例题后安排了一个“做一做”和练习。教学本节内容,要注意以学生已有知识为起点,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虽然进位加法不是新知识,但连续进位加法计算过程比过去复杂,学生容易发生错误,要加强有针 对性的练习。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本节内容可
8、用3课时进行教学。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1 .主题图。本节开始安排了四张动物图片,分别代表四类动物物种。其中,东北虎属于哺乳类,丹顶鹤属于鸟类,蜥蜴属于爬行类,青蛙属于两栖类。下面出现四类动物种数的统计表。教学这部分内容(1)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料,在上课时进行汇报交流,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2)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出示教材上的动物图片,简单说明它们属于什么动物种类。(3)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简单说明已知种 数即中国已经发现的动物种数;中国特有种数即只在中国才有的动物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 数指即将灭绝和数量正不断减少的种数。(4)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
9、问题。2 .例 1。通过提出“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引出例1: 98+25,这是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题。“做一做”安排了与例1形式相同的10道题,以竖式和横式的形式出现。例1基本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不同的是过去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限于100以内,所以只存在一次进位的情况。而例1有两次进位和超过 100。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尝试进行计算,然后重点就“十位满十,怎么办? ”开展讨论。鉴于本例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加强练习,减少错误率,同时为例 2的教学做好铺垫。除用竖式计算外,一些好的学生也可尝试用口算。注意加强应用问题的训练,如结
10、合练习中的内容,进行提问题的训练。3 .例 2。仍然由“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出发,提出“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 ”引出例2: 376+ 284,即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材先出现估算,以师生对话的方式提示了估算的要求和方法。随后用竖式计算,这是本节的重点。与例1教学相同,仍然是解决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的问题,只是例2要先加百位上的数,再加上十位进上的1。教材以小精灵的话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即“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 1。”学习例2,由于“学生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已经学过估算,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小组讨论“怎样进行估计”,再看教材中是怎样进行估算的,使学生进一
11、步领会估算的方法。可简单归纳一下估算的方法: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一般是把加数看作与它们比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再用口算确定它们和的范围。 教师也可以进一步说明估算的作用,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结果的时候,可以使用估算确定结果的范围;也可以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的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结果是否合理。笔算教学仍可采用先尝试再交流讨论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哪一位上的数相 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 1”。“做一做”安排了四道连续进位的竖式计算加法题,包括百位相加满十,要向千位进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无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的认识。同时要注意纠正在连续进位过程中,学生容易忘记加上
12、进位 1的错误。4 .关于练习四、五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本节有两个练习,分别安排在例 1和例2之后。练习四主要是巩固例 1,安排了三道题。第 1题用连线的方式巩固计算,把两片叶子上 的数相加与花心上的和连起来。第 2、3题是应用问题。第3题通过提问题进行综合训练,学 生除了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外,还可以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练习五是巩固例2和加法的综合训练,采用列竖式计算、填表、连线和解答应用问题的 形式开展练习。以连续进位的加法为主,适当安排了一些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的加法练习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加法笔算计算法则,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第7题,是改错题,主要针对学生在学习笔算
13、加法中容易犯的错误,如写竖式时,相同数位上的数没有对齐;计算进位加法时,忘记加进上来的1等。练习时,可采用讨论的形式找错误;教师也可就自己班学生常出的错误编成习题开展练习;也可结合改错的讨论,让学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生说一说自己平时计算中常出的错误有哪些。第8题,是要求将和是1000的两个数连起来。可以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讨论:通过 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得出“前位凑9,后位凑10”的规律。第9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以有不同的走法,通过计算,找出最近的路。第10*题,是选作题。答案是 888 + 88+8+8+8= 1000。第21页思考题可以这样想:O 8 O+ ADO 08和是四
14、位数,千位上的数是百位进上来的数,一定是 1,所以中应填1;和的个位上的 数是8,所以。里可填4或9。如果。里填4,那么百位上是4 + 1 = 5,不可能向千位进1, 所以,O里应填9。根据个位上9+9=18,向十位进1,十位上8+1=9,所以,口里应填0答案是:9 8 9+ 1 0 91 0 9 8小学数学教案文讯教育教学设计2 .减法(第2226页)本节教学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材以“美丽的云南”为情境,提出旅游中的一个行程问题,引出减法计算。共安排了三个例题。例 1是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例 2 是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例3是整百数减三位数。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
15、过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在新的知识点加以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计算法则。 另外,针对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加强练习。本节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1 .例1 (见下页图)。例1的教学内容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同加法一样,教材仍然采取情境引入、估算、 笔算三个层次安排教学。(1)从实际问题引入减法计算。第11页共21页小学数学教案文讯教育教学设计这里以“
16、美丽的云南”为题材,标出云南三个旅游城市的位置,在各个城市旁附有著名风景点的照片。昆明附的是石林,大理附的是大理三塔,丽江附的是玉龙雪山,并给出了昆明到大理和昆明到丽江的公路里程。下面以师生乘车旅游的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从昆明出发到达了大理,已经走了 348千米,到丽江还有多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教材用线段图表示出三城市之间的里程。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进行讨论:这幅图反映了什么事情?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学生解答有困难,可以用线段图帮助分析。(2)估算。教材仍以对话的形式提出了估算的问题,提示了估算的方法。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
17、的方法,针对517-348,讨论分别应该把 517和348看做多少来进行估算。因为在加法例1的估算中,都是把加数看做最接近的整百数进行估算的,对348,可能有学生提出看做 300,也可能会提出看做350,可以结合估算的结果进一步讨论看作哪个数估算的结果与计算结果更接近?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和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在练习中,教师也应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使学生逐步能够灵活地 运用这些方法。(3)笔算。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因此教材在竖式计算的处理上,给出了个位的结果,提出“接下来该怎么做? ”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即十位仍然不够减,要向第12页共21页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
18、学设计百位借1。教材要求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以体现合作学习的要求。教学这部分内容,可采取先尝试再讨论的形式,也可以围绕教材提出的“接下来该怎么 做? ”进行讨论。要注意在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理解“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进1”的计算法则,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做一做”安排的是一个果园果树数量的统计图,要求看图提问题并计算。这里包含了 看统计图、提数学问题和计算的综合性训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集中提出问题,教师用板 书或多媒体将问题呈现出来,然后要求先解答用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注意纠正计算中的错误。计算较快的学生,可以继续完成用加
19、法计算的问题。2 .例 2。例2的教学内容是被减数中间有 0的连续退位减法,这是连续退位减法中的难点。教材 是在例1的基础上,把被减数 517改为507,提出思考的问题: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引出本 例需要探究的问题“要从十位上退 1,十位上是0,怎么办? ”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这个关键 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明确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如果学生的理解仍有困难,可以借 助计数器或多媒体演示作必要的讲解和归纳。关于这一计算原理,一般只需学生理解即可。竖式计算时仍然是应用“哪一位不够减,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就
20、从前一位退1”的计算法则。3 .例 3。例3是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 0的连续退位减法。因为被减数只有三位数,所以笔算计 算原理与例2相同。教材在这里安排用多种方法计算,运用竖式计算方法和过去学习的口算 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材中提示了两种口算的方法。教学本例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算法,再组织汇报交流。学 生提出用竖式计算,由教师板书,学生口述解题过程,进一步巩固笔算计算方法。学生可能 提出不同于教材的方法,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4 .关于练习六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本节安排了一个练习,以不同形式对连续退位的减法进行综合练习。第2题和第3题是加减两步计算白应
21、用问题。第 2题可以用连减法,也可以先把卖出的 加起来,再用减法求还剩多少。第 3题有两个问题:“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 (是加减两 步计算)“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 ” (是一步计算的加法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 怎样列式?再独立进行计算。第5题,“找朋友”,拿着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的小朋友是朋友。教师可将题目作成卡片,发给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第6题,是一道开放题。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都在一条路上,它们的位置会有两种情况。当小明和小红家分别在学校两侧时,计算时要用加法;当小明和小红家在学校同侧时,计算时用减法。教学这道题也可以先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同时用线
22、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思考题:在口里填上适当的数字。1 9 7一口口可以这样想:被减数十位上的数是9,减数十位上的数一定是9,否则被减数就不需要从百位上退119 9的差是一位数,所以可以判断被减数的十位是向个位退了1,那么差的十位上的 数是 189=9。被减数的个位从十位退 1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得17, 17减一个一位数差仍是一位数, 有 两种可能:17-8=917- 9=8所以答案是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1 9 71 9 7一 9 8一 9 99 99 8 一 1可以这样想:一个四位数减一个三位数的差是1,那么这个四位数一定是最小的四位数1000,而三位数一定是最大的三位数 999。第16
23、页共21页小学数学教案文讯教育教学设计3.加减法的验算(第2731页)本节教学内容是学习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教材编排有这样几个特点。(1)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2)以往加、减法的验算是放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分别学习的,现在采用加、减法验算集中编排,加法和减法的几种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3)体现合作学习的要求,加减法的验算方法都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教学本节内容,首先要注意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例如,
24、根据一幅图画,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等,教学中要从这些已有认识出发,去探索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要注意体现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要求。本节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1 .主题图。教材设计了两幅有联系的买东西的情境图:妈妈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付出200第17页共21页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元。售货员找给妈妈17元。这个买东西的过程包含了一个加法问题(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和一个减法问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由孩子提出的“找的钱对不对呢? ”提出检验计算结果的问题,引入验算的教学。教学时先让学生看图1 (如果有条件可用
25、多媒体做成动态画面以展现事情的发展情节)。说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中包含了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提出,并进行计算。然 后出现孩子的问题(使用多媒体可结合画面出现孩子的画外音),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解决 孩子提出的这个问题?使学生明确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引出课题。2 .例 1。教学加法的验算。教材针对“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的计算结果提出: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下面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由学生提出了三种具体的验算方法,归纳起来有两种:(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检验加法
26、的计算结果?再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因为学生初次接触验算,可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提示。最后就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做一做”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验算的结果怎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么样?3 .例 2。教学减法的验算。教材的处理与加法验算相同,先提出问题,再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生提出了两种具体的验算方法,归纳是:(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教学这部分内容依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由于学生在学习加法验算时已经了解了如何进行验算,这里应当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观
27、察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关系,提出验算的方法。“做一做”的处理方法与例 1相同。也可以要求两道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算。4 .关于练习七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练习七是本单元教学的综合性练习,共9道题。第1题是巩固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安排了4道三位数加法题和4道三位数减法题,结合第三节的教学,可以要求学生先计算,再验算。第2题是找错题,要求学生用验算的方法找出错题,再改正。既巩固了验算,又巩固了计算。第35题的形式不同,但都是应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进行计算和填空。可以先让学生第20页共21页小学数学教案文讯教育教学设计独立解答,再交流,说说是怎样填出来的。第6题是一道情景题,教材呈现一艘客轮到码头后旅客上下船的情景,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图意,找到条件和问题,提出解答的思路,再独立 列式计算。第8题是一道开放题,给出一组商品的价格,要求提出问题并计算。因为商品的品种较多,所以能提出多个不同的问题,计算的结果也不同。接着由小精灵提出“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元? ”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估算,再进行计算。提问题可用小组活动 的形式开展,先在小组中提出三个问题,小组同学共同计算出结果,各小组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然后教师提出小精灵的问题,让同学们发表意见,实际是一个进行估算的过程:买哪 几件商品的价钱大约500元?最后让各人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孩改姓名申请书
- 音乐与情绪模板
- 创意学习的力量
-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202X战略总结与展望
- 学生证申请书范文
- 初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高频考点1
- 初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彩蛋押题2
- 初级银行管理-银行专业初级《银行管理》预测试卷4
- 初级银行管理-2021年6月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银行管理》真题汇编
- 混凝土搅拌站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模版
- 苯板厂应急预案范本
- 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 分管教学副校长开学工作讲话稿
- 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及绿化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 控制器型式试验测试报告
- 2024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优质课件
- 班级管理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课件(共28张ppt)
- 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试题一及答案
- 名校介绍南京大学ppt
- 三聚氰胺 工艺过程概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