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远生的新闻思想_第1页
黄远生的新闻思想_第2页
黄远生的新闻思想_第3页
黄远生的新闻思想_第4页
黄远生的新闻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目录 生平简介生平简介 写作特点写作特点 远生通讯远生通讯 新闻思想新闻思想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黄远生,原名为基,字远庸,男,汉族,远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时的笔名。1885年1月15日(光绪十年阴历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江西德化县(今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的一个书香世家。曾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其“远生通讯”更是被视为当年中国新闻界的一大品牌。从更深层的价值与更为深远的意义来说,他又是一位新文化的先驱者。被戈公振称为“报界之奇才”,中国新闻通讯的“鼻祖” 生平简介生平简介 黄远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发蒙时期广涉经史子集,勤奋好学。 十八岁(1903)时

2、,他参加德化县试,考中秀才,同年秋中举人,为江西省第七名。次年他参加了清朝的最后一次会试,高中进士。中进士后,他获得了“知县即用”的资格,但他不愿按清廷惯例接受官职进入官场,便在高中进士的这一年(1904),以进士身份东渡日本,入日本中央大学学习法律。 六年后(1909),他学成回国,因为某些原因,还是进入了官场,历任清政府邮传部员外郎、参议厅行走、编译局纂修、法政讲习所讲员等职。他本来就厌倦官场,深恨清朝的腐败,于是接受了李盛铎的建议,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辞去官职,专门从事新闻工作。 1912年创办和主编了少年中国周刊,这是他记者生涯的开始。之后他还主编过梁启超创办的庸言月刊,担任过上海申报、

3、时报、东方日报的特约记者和北京亚细亚报的撰述,同时还经常为东方杂志、论衡和国民公报等报刊撰稿。 1915年10月24日乘日轮离开上海经日本赴美。12月25日被人认作帝党刺杀于旧金山。年仅31岁。他从事新闻工作只有短短的四五年时间,在这几年里,他写下了大量的新闻通讯和时评政论,其工作量之大、创造力之盛令人惊讶。远生遗著里收录了他在这几年中所写的200多篇文章,其中几乎全部直接或间接与时事有关,而且立场明确,影响极大。他从事新闻工作只有短短的四五年时间,在这几年里,他写下了大量的新闻通讯和时评政论,其工作量之大、创造力之盛令人惊讶。远生遗著里收录了他在这几年中所写的237篇文章,其中通讯167篇。

4、该书于1919年出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报刊通讯集。本书文章几乎全部直接或间接与时事有关,而且立场明确,影响极大。 一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一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黄远生的新闻敏感性极强,他的报道很注意时效,这从通讯的标题就可看出,如最近秘密之政闻。最近之袁总统等。二是报道重要的人物事件二是报道重要的人物事件。黄远生报道的人物有孙中山、袁世凯、唐绍仪、陆征祥、熊希龄、梁士诒等,重大事件如袁世凯大借款、内阁接二连三倒台、外蒙古的独立、日本提的“二十一条”、武昌首义功臣张振武被杀等,这些事件是当时社会矛盾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黄远生的通讯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三是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三是抓住具

5、体的场景细节。黄远生的通讯善于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进行绘声绘色的描绘,嬉笑怒骂,涉笔成趣,如外交部之厨子。四是语言通俗生动四是语言通俗生动。黄远生提倡“以浅近文艺普通四周”,为此,他追求通讯语言的通俗和生动,他能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通过贴切的比喻表现出来,如奈何桥上之大借款、乔装打扮之内阁等 。他的文章犀利泼辣,观点鲜明,见解独到,能从常事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深度,因此时人赞誉他的文章为“洞朗轩辟,幽隐毕达”。 他总能抓住全国各阶层广大读者的心,将真相告白于天下。他的报道“对民国初年政局的黑暗和新官僚们的丑态,作了忠实的记录和辛辣的嘲讽”。邹韬奋也后来回忆说:“每逢有重要事故,他总能千方百计从最重要的

6、来源,用最迅速的手段,探得最重要的新闻材料,写成有声有色亦庄亦谐的通讯供给读者,当时他在探采新闻的活动力方面,是最足令人兴奋的一件事。” 指的是比消息更加详细和生动的报道事物或人物的新闻体裁。此文体始于1912年初的申报上以“远生”署名的“北京通信”专栏,故称“远生通讯”。 远生通讯的特点: 新闻思想 新闻思想办报目的:主持公理、指斥时弊、为人民奔走呼号。民国初年的报纸言论,正如黄远生在少年中国之自白中所说:“举国言论趋于暮气,趋于权势,趋于无聊之意识,不足以表现国民真正之精神。”针对报界堕落的状况,他主张“主持政论公理,以廓清腐秽,而养国家之元气”。在他许多的通讯中,上至总统袁世凯,下至各级

7、官僚,他都敢指斥揭露。他把辛亥革命后的政坛斥之为“循私弄权,无异于前清”,“乃弊不革,而反加甚”。黄远生认为记者应该“为民生社会请命”,反映民生疾苦。他说:“记者之流,亦能造作文字遇事生风,然何尝稍益于衣食我而恩厚我之同胞。今若有人创意曰,此少数者皆可杀,则记者必先自服上刑矣。”新闻思想 他在为亚细亚报创刊一周年写的纪念文章祝之欤诅之欤说:天地之至人,我辈之走狗余辈既已游食四方我将为社会之耳目也!之喉舌也!”体现出他希望记者能真正为公众服务的理想。新闻工作的原则:客观、真实、公正、全面、超然。在新闻工作上,他主张写实。他说:“吾人皆自述其思想,且以最诚实单纯之感想为限,而决不假于造作与劝化的口

8、吻。以吾人今日之思想界,乃最重写实与内照之精神,虽其粗糙而无伤也。”新闻思想 1914年他在本报之新生命一文中,系统地阐发了对新闻真实、客观、全面、公正的理解。他讲到,“吾曹此后,将力变其主观的态度而易为客观”,对政局时事乃至一切事物,本其所信,发挥自以为正确的主张,但决不以自己为唯一主张,或以一种主张排斥他者,而是综合事实来判断,反对“凭恃理想发挥空论”。事实不足以作判断时,就仅仅提出事实,供社会参考,不急于妄发主张。他主张记者要与党派划开界限,成为“超然不党之人”,“主持清议”,“予以忠告”,“无所偏倚”。努力超越现实政治,坚持报纸的公共性,避免使舆论成为私利的工具。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

9、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黄远生的新闻思想总结总结1、强调报刊的舆论监督作用,强调新闻要真实、精确、客观、系统。2、“四能说”。即新闻记者要“脑筋有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拓展:拓展:黄远生新闻作品选读乔装打扮之内阁、虎头蛇尾之国税厅、春云初展之政局、蝉曳残声过别枝之弹劾案奈何桥上之大借款政界小风潮零记外交部之厨子:写一个自前清到民国的外交部姓余的厨子,他“连结宫禁,结交豪贵”并花钱买了“花翎二品衔”。有一次外交部长官汪大燮在赴贺庆王宴会时,刚进门则“遥见厨子方辉煌翎顶与众客跄济一堂,愕然不能举步,厨子见江大人来,则亦面发赧而口嗫嚅”。汪的惊诧,厨子的窘态,旧官场的腐败,跃然纸上。记者眼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