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含)_第1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含)_第2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含)_第3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含)_第4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山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月考(一)语文试卷 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答案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3答题纸卷头和答题卡卡头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涂学号,答题卡占后位。4.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和答题纸,试卷自己保存。卷(选择题 共66分)一、基础知识:(共14小题,每小题3分,计4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氾南(fán) 鲰生(zhu) 夜缒而出(zhuì) 若不阙秦(qu)B.瞋目(zhn) 忤视(w) 皆为戮没(lù) 切齿拊心(f)C.刀俎(z) 彘

2、肩(zhì) 目眦尽裂(cì) 按剑而跽(jì)D.卮酒(zh) 玉玦(jué) 以药淬之(cuì) 卒起不意(cù)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陷井 濡缕 挖墙脚 张灯结采 万事具备B. 砥砺 呕歌 三步曲 不胜杯杓 意无反顾C. 斟酌 蹉跎 录像机 责无旁贷 偏袒扼腕D. 箕倨 脉搏 拌脚石 美轮美奂 苍海桑田3. 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 有加。然而,“宝库”和“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甚至很遥远。普通

3、百姓往往 。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图书馆 “宝库”“殿堂”, “知识公园”。A.崇敬望而生畏不仅是而且是B.尊崇望而生畏不应是而应是C.崇敬敬而远之不应是而应是D.尊崇敬而远之不仅是而且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B.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C. 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D. 面对消费市场的“寒冬”,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杞人忧

4、天,应该千方百计拉动国内消费。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一些潜入科学深宫或钻入艺术象牙塔而无旁顾的人,由于思维活动长期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便易产生心理畸形,乃至心态失衡。B经济学家认为,评价奥巴马计划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就是他能在多大程度上避免短期的经济刺激计划变成长期的巨大预算负担。C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 , 。 。 。

5、 ? 。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A B C D7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B.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引:举起C.人不敢与忤视 忤视:正眼看D.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置:放置,摆放8. 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侵犯,欺侮B.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C.料大王

6、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阻挡D.旦日飨士卒 飨:用酒食款待宾客,犒劳9.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卮酒安足辞 推辞 大礼不辞小让 计较,讲究B.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好好地 素善留侯张良 友善,交好C.诸郎中执兵 兵器秦兵旦暮渡易水 军队D.顾计不知所出耳 因此,所以终已不顾 回头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C.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夫晋,何厌之有D.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1. 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7、 共其乏困 因击沛公于坐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 要项伯 秦武阳色变振恐 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 失其所与,不知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距关,毋内诸侯D. 沛公起如厕 令将军与臣有郤 今日往而不反者1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 B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C范增数目项王 D吾得兄事之1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C.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D.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14. 从句式角度考虑,为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A.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B. 大王来何操C.

8、群臣侍殿上者 D. 给贡职如郡县二、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计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17题。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9、。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

10、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

11、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15.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B.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16.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2、.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B.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

13、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三、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每小题3分,计15分)(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19题。18.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吾 有 耻 也 吾 有 鄙 也 吾 有 殆 也 幼 不 能 强 学 老 无 以 教 之 吾 耻 之 去 其 故 乡 事 君 而 达 卒 遇 故 人 曾 无 旧 言 吾 鄙 之 与 小 人 处 者 吾 殆 之 也( )A.吾有耻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者吾殆之也B.吾有耻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

14、吾鄙之与小人处者吾殆之也C.吾有耻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者吾殆之也D.吾有耻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者吾殆之也19.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玉 不 琢 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A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B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

15、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C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D.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题。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

16、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既去

17、,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

18、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范氏、中行氏:春秋时晋国大夫,与智伯、赵、韓、魏合称“晋国六卿”。20对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问涂厕之刑人 执:抓住B委质而臣事襄子 质:作人质C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责备D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 掩:遮掩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以刺襄子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B何乃残身苦形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名既成矣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D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

19、让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22下列各项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曾侍奉范、中行氏,得不到重用,而在智伯处受到尊宠。文章开篇便挑明了豫让与智伯的关系,为下文剌杀赵襄子作了铺垫。B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隐于厕所,一次藏于桥下。但因为赵襄子“心动”、“马惊”使得刺杀失败,这两处的细节交待,突出了事件的传奇色彩。C豫让两次刺杀前的准备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第一次甘为“刑人”,第二次更是不惜毁容自残。这都说明了豫让报仇意志坚定,不惜牺牲,用尽一切手段。D赵襄子与豫让虽为敌对双方,但更是一对知己。赵襄子明知豫让是刺客,却为其忠义所感动;豫让虽欲刺杀赵襄子,实则为了彰显为人臣的忠义

20、,赵襄子的死并不是他的目的。卷(非选择题 共34分)四、文言文翻译:(10分)23.把上篇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5分) (2)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5分) 五、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2425题。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夏日绝句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24.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

21、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各是什么? (5分)(1)第一首是从 角度来评价的。 (2)第二首是从 角度来评价的。 (3)第三首是从 角度来评价的。 25.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6分) (1) (2) (3) 六、名篇名句默写:(8分)2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对于问题的认识,所处位置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宋代大诗人苏轼曾在题西林壁一诗中有相似的两句,它是“ ,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 。(3)易水之畔,悲风送寒。荆轲唱道:“ , 。”(4)荆轲发出激愤的声音时,士人的表

22、现是:“ , 。” 七、语言表达题:(5分) 27. 提取下面句子的主干成分。韩国首都的中文名称“汉城”为适应许多国民因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欲摆脱汉文化影响寻找属于自己文明的心态和历史观念而改变为“首尔”。答: 高一年级月考语文学科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共14小题,每小题3分,计42分)1.D (A鲰zu B 瞋 chn C 眦zì)2.C (A井阱 采彩 具俱 B呕讴 步部 意义 D倨踞 拌绊 苍沧)3.C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崇敬指十分推崇和尊敬。一般指对人和事物的敬仰。尊崇指尊敬推崇。多指人。根据句意,尊崇不合题意。望而生畏指看见了就害怕。敬而远之指表面上表示尊

23、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根据句意,望而生畏不合题意。“不仅是而且是”是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应是而应是”是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根据句意,应该是表并列的。)4.A(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此处使用正确。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C项,如坐春风,像沐浴在春风中,比喻所受教诲深深受益,句中望文生义;D项,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应为“怨天尤人”。)5.B (A语序不当,应改为“便易产生心态失衡,乃至心理畸形”C搭配不当,“激发潜能”和“能否”一面对两面不搭配; D成分残缺,介词淹没主语,可去掉“随着”。)6B(承题干首句,启下;是一问一答,设问关

24、系,放最后。)7.D(置:放弃,丢下)8.C(当:对等,比得上)9.D (第一个“顾”,应译为“只是,不过”。)10.A(A项均为介词,译为“替,给”。B项为连词,转折关系;为连词,修饰关系。C项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为连词,表目的;为介词,译为“拿、用”)11.D(“沛公起如厕”无通假字)12.C(C项为名词作动词,其他项为名词作状语)13. B (A 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C 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为表程度的副词。D婚姻:古义为“儿女亲家”,今义为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14.C (A判断句 B宾语前置句 D状语后置句)二

25、、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计9分)15. D 【解析】A原文中说的是“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而并没有说化解了这种冲突。B 原文是说“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而并未说这种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C原文中并未提到“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无中生有。16. D 【解析】D对应原文“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可知是将“彻骨的冷

26、寒,逼人的死寂”全然荡去,而不是用它反衬生机。17. A 【解析】 B第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为了论证“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C题干中两者并未构成因果关系,且原文中并未提及中国画是听觉艺术。D原文中说“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而并未说“静之寒就是空之寒”,且中国艺术保持“自然的纯粹性”与“静之寒”“空之寒”没有关系。三、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每小题3分,计15分)18. 答案:D 解析:孔子说:我对有的事有耻辱感,我对有的事有卑鄙感,我对有的事有危险感。年幼时不能努力学习,老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教给别人,我以为这是耻辱。离开自己

27、的故乡,侍奉君主而显贵了,突然碰到过去的朋友,竟然没有怀旧的话,我以为这是卑鄙的。和小人混在一起,我以为这是危险的。19. 答案:C 解析:断句翻译: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不学习,就不知晓道义。但是玉作为一件物品,有不改变(其本质)的常性。即使不雕琢它成为玉器,(它)仍然不失为一块玉。人的本性,因为外物(的影响)而改变。不学习,就会舍弃君子的行为而做一个品质恶劣的人。怎能不思考(这个问题)呢?20. B (质:归顺称臣,此处指事奉赵襄子)21. A (A项:介词,用、拿的意思。B项:表转折;表承接。 C项:已经;既终,类同于“既又”,表并列的连词。D项:表判断,“就是”的意思;表承

28、接,就)22. C或D (“用尽一切手段”理解错误,比如豫让对他朋友就说,假装亲近赵襄子,借机杀他会更有机会。豫让就表示这是不忠的行为,坚决反对)四、文言文翻译:(10分)23.(1)(5分)然而我这么做的原因,是要以自己的行为使后世对待自己的君主怀有二心的人臣感到羞愧。(“所以、愧、事、判断句”各1分,句意1分)(2)(5分)可我还是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击打它一下,以此来完成(我为智伯)报仇的心愿,这样我虽死而无憾。(“愿、致、报雠、恨”各1分,句意1分)五、古代诗歌鉴赏:(11分)24.(5分)兵家用兵 民心向背 节操或气节 (答对一条2分,答对两条4分,答对三条5分。)25.(6分)(1

29、)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2分)(2)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2分)(3)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2分)六、名篇名句默写:(8分)26.(1)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3)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4)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七、语言表达题:(5分)27. (名称)“汉城” 改变为“首尔”。【附:参考译文】豫让,晋国人,原先曾在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做事,但毫不知名。离开他们后到智伯门下供职,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后来智伯攻伐赵襄子,赵襄子和韩氏、魏氏合谋灭了智伯,灭智伯后又三分智伯的土地。赵襄子最恨智伯,把智伯的头颅漆了,作为酒器。豫让逃到山中,说道:“唉!士人为知己者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貌。如今智伯赏识我,我一定要为了替他报仇而死,以此来报答智伯,这样我死后的魂魄也就不会感到羞愧了。”于是变更名姓,冒充为判刑服役之人,混进赵襄子宫里涂饰厕所,身上挟带匕首,想刺杀襄子。襄子去厕所时,忽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