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01年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包括地理学科在内的各月,教育部颁布了包括地理学科在内的各个学科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同年个学科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同年9月,初中新课月,初中新课程首先在程首先在27个省市的个省市的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进行实验,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进行实验,有有47万学生开始学习新课程。万学生开始学习新课程。 2002年秋,初中新课程的实验扩大到全国范围内年秋,初中新课程的实验扩大到全国范围内(除上海、西藏外)的(除上海、西藏外)的570个省级实验区,参加实验的个省级实验区,参加实验的学生达学生达870万,占同年级学生总数的万,占同年级学生总数的20%左右。左右。 2003
2、年秋,初中新课程的实验区达到年秋,初中新课程的实验区达到1642个,参加个,参加实验的学生实验的学生3500万,占同年级学生总数的万,占同年级学生总数的47%左右。左右。 经过了两年多时间的教学实验,经过了两年多时间的教学实验,全日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目前正在进行修订,修订以目前正在进行修订,修订以后进一步推广,后进一步推广,2004年覆盖面将达年覆盖面将达8090。初中新课程实施的进展情况初中新课程实施的进展情况2003年年4月,经教育部党组通过,颁布高中新课程方案月,经教育部党组通过,颁布高中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03
3、年年4月月2004年初编写教材,年初编写教材,2004年初审查教材年初审查教材 2003年年4月月2004年初,确定实验区和实验方案年初,确定实验区和实验方案培训教育行政干部、教研人员、校长培训教育行政干部、教研人员、校长2004年年3月月8月,培训教师,筹备实验工作;月,培训教师,筹备实验工作;2004年年9月,正式开始实验月,正式开始实验高中新课程实施的进展情况高中新课程实施的进展情况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推进方案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推进方案 2004年,首批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4个省区开展高中新课程实验,学习新课程的学生占全国同年级学生总数的13。 2005年,实验扩大到10个省(直辖市、自治
4、区),学习新课程的学生将占全国同年级学生总数的20。 2006年,实验扩大到16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学习新课程的学生将占全国同年级学生总数的60。 2007年,新课程推广到全国。 (一)(一)高中地理课标简介高中地理课标简介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七、新课程的实施七、新课程的实施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
5、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 -地理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地理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地理科学的发展地理科学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进程地理课程标准研制进程 通过招投标的形式产生课程标准研制组通过招投标的形式产生课程标准研制组 近两年时间召开近两年时间召开13次大型工作会议次大型工作会议 广泛征求意见、由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审定广泛征求意见、由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审定 -地理课程标准的体例地理课程标准的体例 课程标准名称的由来课程标准名称的由来 课程标准的结构课程标准的结构地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当代地理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当代地理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1. 全球变化及其
6、区域响应研究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 2. 陆地表层过程和格局的综合研究陆地表层过程和格局的综合研究 3. 自然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自然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4. 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的机理和调控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的机理和调控研究 5. 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和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和“数字地球数字地球”研究研究地理学研究的趋势地理学研究的趋势 1.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 2. 深化微观研究、注重成因和机理变化深化微观研究、注重成因和机理变化 3. 拓展地理学的应用研究领域拓展地理学的应用研究领域 4. 研究方法和技术的现代化研究方法和技术的现
7、代化 教育现状的调研(高中)教育现状的调研(高中) 调查范围:北京、辽宁、江苏、广东、调查范围:北京、辽宁、江苏、广东、 黑龙江、江西、广西、河北、黑龙江、江西、广西、河北、 山西、宁夏等山西、宁夏等1010个省(直辖个省(直辖 市、自治区)市、自治区) 样本数量: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样本样本数量: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样本 1403614036名、教师样本名、教师样本16501650名、名、 校长样本校长样本158158名名 调查时间:调查时间:20022002年年1 15 5月月素质教育的时代需要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运用知识分析
8、和解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和道德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生存生活能力生存生活能力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人生规划人生规划0 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交流合作交流合作搜集和利用信息搜集和利用信息传统美德传统美德身心健康身心健康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校长校长教师教师学校开选修学校开选修课的情况课的情况学生是否希望学生是否希望开选修课开选修课30.269.8020406080开了开了没有开没有开92.692.67.47.40102
9、030405060708090100是是否否 92.6%92.6%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 , 但但69.8%69.8%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开设选修课。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开设选修课。对高中课程对高中课程内容容量的看法内容容量的看法 78.2% 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66.2%66.2%的的校长认为课程难度过大校长认为课程难度过大; ; 37.1%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偏多,36.7%36.7%的教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的教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1.31.314.314.320.520.
10、547.247.278.278.237.137.10 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不足不足适当适当偏多偏多校长校长教师教师对高中课程对高中课程内容难度的看法内容难度的看法66.266.236.736.731.231.252.952.91.31.38.38.31.31.32 20 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过难过难适当适当偏易偏易不清楚不清楚校长校长教师教师32.932.932.432.457.457.444.644.68.48.419.719.70.60.62.52.50.60.60.80.80 01010202030304
11、04050506060太重太重比较重比较重尚可尚可不太重不太重不重不重校长校长教师教师校长和教师对学生学业负担的看法校长和教师对学生学业负担的看法 90.3% 90.3%的校长和的校长和77%77%的教师认为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或太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或太重。教师、校长对高中课程内容教师、校长对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生活经验关系的认识 只有只有9.3%9.3%的教师和的教师和5.4%5.4%的校长认为高中课的校长认为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较紧。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较紧。43.2%43.2%的教师的教师和和54.2%54.2%的校长认为严重脱节或有较大脱
12、节。的校长认为严重脱节或有较大脱节。7.77.735.535.546.546.547.847.840.140.19.39.35.45.405101520253035404550严重脱节严重脱节较大脱节较大脱节有一定联系有一定联系联系较紧联系较紧教师教师校长校长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86.7%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式,12%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50.850.830.530.512125.45
13、.40.80.80.60.60 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其他其他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大量的书面练习大量的书面练习自学自学老师讲授为主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52.3% 52.3%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或偶尔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或偶尔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44.838.88.97.5051015202530354045偶尔有偶尔有经常有经常有几乎每节都有几乎每节都有几乎没有几乎没有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 学生的作
14、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84.341.117.96.44.63.73.50102030405060708090练习记忆为主练习记忆为主读书与思考读书与思考搜集整理信息搜集整理信息小组学习讨论小组学习讨论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撰写论文报告撰写论文报告其他其他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 97.5%的校长和的校长和75.5% 的教师反的教师反映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是纸笔测试。映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是纸笔测试。0102030405060708090100纸笔测验纸笔测验现场测试现场测试答辩或口试答辩或口试开卷考
15、试开卷考试论文或研究报告论文或研究报告同学互测同学互测制作或发明制作或发明教师教师校长校长学生对公布考试成绩的感受学生对公布考试成绩的感受 69.4% 69.4%的学生对公布考试成绩明确的学生对公布考试成绩明确表示紧张、害怕和讨厌,有表示紧张、害怕和讨厌,有40.1%40.1%的校的校长表示公布成绩对学生有消极影响。长表示公布成绩对学生有消极影响。3612.520.96.5240510152025303540紧张紧张害怕害怕讨厌讨厌喜欢喜欢无所谓无所谓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居前4位的学科)物理、数学、化学、外语物理、数学、化学、外语内容太难的内容太难的数学、物理、外
16、语、化学数学、物理、外语、化学压力很大的压力很大的数学、物理、政治、历史数学、物理、政治、历史内容偏多的内容偏多的政治、历史、美术、数学政治、历史、美术、数学实用性最差的实用性最差的政治、物理、数学、外语政治、物理、数学、外语最不喜欢的最不喜欢的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最喜欢的最喜欢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 -地理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地理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地理科学的发展地理科学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进程地理课程标准研制进程 通过招投标的形式产生课程标准研制组通过招投标的形式产生课程标准研制组
17、 近两年时间召开近两年时间召开13次大型工作会议次大型工作会议 广泛征求意见、由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审定广泛征求意见、由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审定 -地理课程标准的体例地理课程标准的体例 课程标准名称的由来课程标准名称的由来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区别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区别 课程标准的结构课程标准的结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人员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中国科学院地理所 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
18、海比乐中学上海比乐中学 陕西西安教研室陕西西安教研室地理课程标准相对于 地理教学大纲的区别 1.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 而不象教学大纲和教材那样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而不象教学大纲和教材那样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 课程标准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而不是象教学大纲那样是最高的要求而不是象教学大纲那样是最高的要求 3. 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是清晰的、可评估的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是清晰的、可评估的 而不是象教学大纲那样相对笼统、模糊的描述而不是象教学大纲那样相对笼统、模糊的描述
19、 4. 教师应成为地理课程的积极开发者、设计者教师应成为地理课程的积极开发者、设计者 而不只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执行者而不只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执行者 5. 课程标准的范围涉及: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课程标准的范围涉及: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 而不仅仅只是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不仅仅只是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前前 言言课程性质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必修必修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 第四部分第四部
20、分 实施建议实施建议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评价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的利用课程资源的利用 与开发建议与开发建议 课程标准的体例结构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七、新课程的实施七、新课程的实施 国际地理课程比较研究国际地理课程比较研究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美国、英国、法国、德国、
21、俄罗斯、澳大 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地理课程标准研究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地理课程标准研究国内地理课程现状研究国内地理课程现状研究 课程设置历史回顾课程设置历史回顾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地理课程设置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地理课程设置地理学习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地理学习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社会及科技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社会及科技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地理学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地理学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地理课程体系结构研究地理课程体系结构研究 (共(共6个子课题)个子课题)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 适当增加地理课的课时适当增加地理课的课时 设置呈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
22、设置呈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 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标准知识要点粗化和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课程标准知识要点粗化和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 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以便增加单元教学时间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以便增加单元教学时间 利用探究式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方式促进我国利用探究式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方式促进我国地理学习方式产生突破地理学习方式产生突破 建立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建立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国际地理课程比较研究的启示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三
23、、高中课程总体结构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七、新课程的实施七、新课程的实施 高中课程总体结构高中课程总体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科科 目目模模 块块2 26 6社区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社会实践1515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综合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活动1111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6 6艺术或艺术或音乐、美术音乐、美术艺术艺术4 4通用技术通用技术4 4
24、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技术技术6 6生物生物6 6化学化学6 6物理物理学校根据学校根据当地社会、当地社会、经济、科经济、科技、文化技、文化以及自身以及自身条件开设条件开设的校本课的校本课程,供学程,供学生选择。生选择。选修选修IIII学分学分国家为满足国家为满足学生学习兴学生学习兴趣和未来发趣和未来发展需要,在展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基础上,各学科课程设学科课程设置了若干选置了若干选修模块,供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学生选择。选修选修I I学分学分科学科学6 6地理地理6 6历史历史8 8政治政治人文与社会人文与社会1010数学数学数学数学1010外语外语1010语文语文语言与文学语言
25、与文学必修学分必修学分科目科目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1.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学 2.数学数学 3.人文与社会人文与社会4.科学科学5.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6.艺术艺术7.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 8.技术技术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的若干科目组成; 关于学习领域关于学习领域各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包括语各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日、俄文、数学、外语(英、日、俄等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综合艺术(或音乐、美术)、体物、综合艺术(或音乐、美术
26、)、体育与健康、技术等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个科目;技术、综合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技术、综合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综合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综合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学校选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第二外语。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第二外语。关于科目关于科目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内容,构成生经验和社会生活内容,构成的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的逻辑联系;了学
27、科的逻辑联系;关于模块关于模块n 每个模块通常为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学生学习并通过考核,学时,学生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18学时,相当于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学分由学校认定;n 学生每学年应参加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分;学分;n 三年内参加不少于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学分;n 通常情况下学生三年内可获得通常情况下学生三年内可获得180个
28、学分。个学分。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三年中获得116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社个必修学分(包括社区服务区服务2 2学分,社会实践学分,社会实践6 6学分),并学分),并在选修在选修中至少获得中至少获得6 6学分;学分;总学分达到总学分达到144144方可毕业。方可毕业。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教育活动。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教育活动。以教学班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以教学班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为便于学校合理而灵活地安排课程,减少学生并
29、学为便于学校合理而灵活地安排课程,减少学生并学科目,相对集中有效地学习,将每学期分为相对独科目,相对集中有效地学习,将每学期分为相对独 立的两段,每段立的两段,每段1010周。周。学校根据课程方案和学生选课计划,提供以模块为学校根据课程方案和学生选课计划,提供以模块为 单位的可选择的课程;高一年级主要安排必修内容,单位的可选择的课程;高一年级主要安排必修内容,逐步增设选修内容,学生可以跨班级选修。逐步增设选修内容,学生可以跨班级选修。建立校内选课指导制度建立校内选课指导制度 学校提供课程设置说明、选课指导手学校提供课程设置说明、选课指导手册;册; 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选班主任和学科教
30、师共同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并与学生建立固定而长久的课指导,并与学生建立固定而长久的联系;联系;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形成符合个人特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课程修习计划。的课程修习计划。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七、新课程的实施七、新课程的实施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高中地理课程改革 的指导思想的指导思想谋求:基础性
31、 时代性 选择性 的完整、和谐、统一 . 社会需求社会需求 .学科体学科体系系 .学生发展学生发展.社会中心主义社会中心主义学科中心主义学科中心主义儿童中心主义儿童中心主义学生素质学生素质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科体系学生发展学生发展时代性时代性基础性基础性选择性选择性素素质质.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基础性基础性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因此,高中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因此,高中地
32、理课程必须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经典性和继承地理课程必须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经典性和继承性,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性,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一点是最基本的。这一点是最基本的。 当然,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不仅要体现社当然,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不仅要体现社会需求的基础,还要体现学科的基础、学生发展会需求的基础,还要体现学科的基础、学生发展的基础。的基础。课
33、程改革指导思想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时代性时代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先进性、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先进性、时代性和一定的超前性,要反映当前地时代性和一定的超前性,要反映当前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体现自然地理和人理科学的发展趋势,体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强调地理信息文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强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的应用。 同样,高中地理课程的时代性不仅是同样,高中地理课程的时代性不仅是指学科,也是指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指学科,也是指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时代性。时代性。课程改革指导思想课程改革指导思想选择性选择性 高中地理课程还应该具有多样性、选高中地理课程还应该具有多样性、选择性
34、,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择性,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等不同的学习需要。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增强高中课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增强高中课程的选择性是顾及学生特点的一条快捷、程的选择性是顾及学生特点的一条快捷、有效、合理的途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来有效、合理的途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他们喜爱的课程。选择他们喜爱的课程。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35、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七、新课程的实施七、新课程的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 构建21世纪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1.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出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出现3. 地理学科应成为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科应成为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主渠道教育的主渠道4.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构建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构建 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三
36、、高中课程总体结构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七、新课程的实施七、新课程的实施 7-9年级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年级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组成部分。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分析地理
37、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高初中地理课程的分工与衔接高初中地理课程的分工与衔接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必修必修共共6学分学分选修选修各各2学分学分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 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课程组成。 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学分,由“地理地理1”、“地理地理2”、“地理地理3”(各(各2学分,学分,36课时)三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课时)三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
38、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 必修课程的设计注意其结构的相对完整必修课程的设计注意其结构的相对完整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 “宇宙与地球宇宙与地球”等七个模块等七个模块(各(各2学分,学分,36课时)组成。课时)组成。 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
39、关的领域,突现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本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本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开设。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开设。 报考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如地学、环境、农林、报考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如地学、环境、农林、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等)的学生必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等)的学生必须修满地理选修课程须
40、修满地理选修课程4学分。学分。 地地理理.必必修修.地理地理1地理地理2地理地理31.1.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2.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 量量交换交换3.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4.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1.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2.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 3.3.地理信息的技术应用地理信息的技术应用 1. 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宇宙环
41、境、太阳对地球的(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 2. 自然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内(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地表形态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部物质循环、地表形态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锋面等天气系统、水循环、世界洋流)气压带风带、锋面等天气系统、水循环、世界洋流) 3. 自然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地域分异规律) 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
42、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影响、自然资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危害)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1. 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城市的空间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化、地域文化对人口城市结构、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化、地域文化对人口城市的影响)的影响) 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和工业区位因(农业区位和工业
43、区位因素、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的地域素、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的地域联系与交通运输)联系与交通运输) 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略) 1.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区域的含义、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产业转移和资源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产业转移和资源调配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调配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2. 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一些区域为例,分析区(以一些区
44、域为例,分析区域的环境发展、流域开发与治理、工农业发展以及域的环境发展、流域开发与治理、工农业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等问题)城市化进程等问题) 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全球定位系(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功用,数字地球的含义)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功用,数字地球的含义)1. 宇宙宇宙2. 太阳系和地月系太阳系和地月系3. 地球的演化地球的演化4. 地表形态的变化地表形态的变化海洋地理1. 海洋和海岸带海洋和海岸带2. 海洋开发海洋开发 3.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4. 海洋权益海洋权益旅游地理旅游地理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2.
45、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3.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4. 旅游与环境保护旅游与环境保护城乡规划 1.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城乡发展与城市化2. 城乡分布城乡分布3. 城乡规划城乡规划4.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自然灾害与防治1.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2.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我国主要自然灾害3. 自然灾害与环境自然灾害与环境4. 防灾与减灾防灾与减灾1. 1.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与环境问题 2. 2.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3. 3.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4.
46、 4. 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污染与防治5. 5.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1. 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2. 地图与遥感地图与遥感 (RS)3. 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GPS)4.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GIS)5. 3S(RS 、GPS、GIS)技术应用技术应用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
47、结构七、新课程的实施七、新课程的实施 新课程推进的时间表2003年年4月,经教育部党组通过,颁布高中新课程方案月,经教育部党组通过,颁布高中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03年年4月月2004年初编写教材,年初编写教材,2004年初审查教材年初审查教材 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的实施2003年年4月月2004年初,确定实验区和实验方案年初,确定实验区和实验方案培训教育行政干部、教研人员、校长培训教育行政干部、教研人员、校长2004年年3月月8月,培训教师,筹备实验工作;月,培训教师,筹备实验工作;2004年年9月,正式开始实验月,正式开始实验 2004年,首批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
48、4个省区开展高中新课程实验,学习新课程的学生占全国同年级学生总数的13。 2005年,实验扩大到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学习新课程的学生将占全国同年级学生总数的20。 2006年,实验扩大到16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学习新课程的学生将占全国同年级学生总数的60。 2007年,新课程推广到全国。新课程的推进方案新课程的推进方案改革评价制度改革评价制度 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机制;重过程的评价机制; 建立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发展历建立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发展历程的成长记录;程的成长记录; 由学校认定高中生的毕业资格由学校认定高中生的毕业资格关于高考改革的
49、建议关于高考改革的建议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必须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必须与普通高中课程同步改革普通高中课程同步改革 为选修不同课程的学生提供考试内容不同的考卷;为选修不同课程的学生提供考试内容不同的考卷; 高校逐步实现自主招生或联校招生;高校逐步实现自主招生或联校招生; 成立由相关司局组成的小组,启动高考改革方案成立由相关司局组成的小组,启动高考改革方案的研究工作。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的基本思路:提出建议的基本思路:一、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一、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三、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三、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四、强调信
50、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四、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五、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五、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 的结合的结合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1信息技术应用在地理教学中大有可为信息技术应用在地理教学中大有可为快速取得丰富的网络资源快速取得丰富的网络资源地理学习重点的改变与地理信息素养的地理学习重点的改变与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培养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师角色的改变国际观的培养与科技整合的实践国际观的培养与科技整合的实践突破时空障碍,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环境突破时空障碍,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环境2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建
51、设 地理教学的内容除了区域性和综合性两地理教学的内容除了区域性和综合性两大特点以外,还具有大特点以外,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广阔多样性、复杂性、广阔性、遥远性、间接性性、遥远性、间接性等特点。等特点。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在距离及时间等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在距离及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下,很多远在天涯的地理事物不因素的限制下,很多远在天涯的地理事物不可能都亲身去体验。也不可能像物理、化学、可能都亲身去体验。也不可能像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那样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去观生物等学科那样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去观察、去学习(目前很多地理小实验也大多是察、去学习(目前很多地理小实验也大多是间接的、局部的、模拟的
52、、借喻性质的)。间接的、局部的、模拟的、借喻性质的)。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大有可为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大有可为 与地理学科的特点有关与地理学科的特点有关地理原理的形成地理原理的形成(以地理概念的形成为条件)普通地理概念普通地理概念抽象地理概念抽象地理概念地理概念的形成地理概念的形成(以地理表象的形成为条件)单独地理概念单独地理概念 具体地理概念具体地理概念地理表象的形成地理表象的形成 (以感知地理事物为条件)地理原理、概念、表象的层级关系地理原理、概念、表象的层级关系地理表象的分类地理表象的分类 记忆地理表象记忆地理表象 想象地理表象想象地理表象形成地理表象的途径形成地理表象的途径 感知(直接
53、和间接)感知(直接和间接) 传统的方法:传统的方法: 实地观察、直观教具演示、语言描述实地观察、直观教具演示、语言描述 现代的方法:现代的方法: 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媒体网络化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要求硬件设施和软件要求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功能定位功能定位一般的教室一般的教室传统的地理专用教室传统的地理专用教室多媒体地理专用教室多媒体地理专用教室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多媒体网络化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教室的演变:教室的演变: 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系统
54、通常是指把多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系统通常是指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在普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在普通教学网络(一般为通教学网络(一般为20206060台计算机)的台计算机)的基础上,通过音、视频播放设备和传输卡、基础上,通过音、视频播放设备和传输卡、信号传输线、控制部件、麦克风等设备实信号传输线、控制部件、麦克风等设备实现教师机与学生机的连接,实现各计算机现教师机与学生机的连接,实现各计算机之间屏幕、声音的实时交互切换,并且具之间屏幕、声音的实时交互切换,并且具有多种辅助教学管理功能的教学系统。有多种辅助教学管理功能的教学系统。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
55、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要求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要求(1 1)教室的一般设施)教室的一般设施(2 2)多媒体播放设施)多媒体播放设施(3 3)网络化教学设施)网络化教学设施(4 4)常用必备软件)常用必备软件(5 5)教学素材和课件库)教学素材和课件库教室的一般设施教室的一般设施 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课桌椅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课桌椅设计,以学生两两(或三三)相对而坐的设计,以学生两两(或三三)相对而坐的四人或六人一组的课桌布局较为科学。四人或六人一组的课桌布局较为科学。 学生的座椅设计为可转动的靠背椅,学生的座椅设计为可转动的靠背椅,这样设计和布
56、局既利于学生相互交流又利这样设计和布局既利于学生相互交流又利于学生自由转向与教师交流及观看教室前于学生自由转向与教师交流及观看教室前后的大屏幕演示,并且这种设计无形中构后的大屏幕演示,并且这种设计无形中构建了一种舒适、活泼的协作学习环境。建了一种舒适、活泼的协作学习环境。多媒体播放设施多媒体播放设施 多媒体播放设施是进行大班演示型多媒体播放设施是进行大班演示型教学的必备设施,要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教学的必备设施,要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配置如下设施:效果,应该配置如下设施: 多媒体播放主机(电脑)多媒体播放主机(电脑) 视频、音频播放设施视频、音频播放设施 数字化实物展台数字化实物展台 电
57、子白板电子白板 多媒体播放控制设备多媒体播放控制设备网络化教学设施网络化教学设施 网络化教学设施主要包括学生电脑终网络化教学设施主要包括学生电脑终端、后台控制设备、网络连接设施等。比端、后台控制设备、网络连接设施等。比较理想的学生电脑终端应该较理想的学生电脑终端应该“一人一机一人一机”或或“两人一机两人一机”。 “ “两人一机两人一机”的优点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优点是可以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 “ “一人一机一人一机”的优点是既可以培养学的优点是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通过网络控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通过网络控制软件对学生进行分组,以达到培养协作制软件对学生进行分组
58、,以达到培养协作学习能力的目的。学习能力的目的。常用必备软件常用必备软件 多媒体网络化专用教室的常用软件多媒体网络化专用教室的常用软件分为三类,即:媒体播放控制软件、网分为三类,即:媒体播放控制软件、网络教室控制软件、课件制作必备软件。络教室控制软件、课件制作必备软件。 针对地理学科制作地理课件时最难针对地理学科制作地理课件时最难处理的是地图这一问题,多媒体网络化处理的是地图这一问题,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应配备地理专用教室应配备GISGIS相关软件,用于相关软件,用于处理地图。处理地图。教学素材和课件库教学素材和课件库 为了更好的发挥地理专用教室的为了更好的发挥地理专用教室的功能,在规划和
59、预算时,应留有足够功能,在规划和预算时,应留有足够的资金购置教学素材和课件库。的资金购置教学素材和课件库。 目前使用较多的教学素材库有清目前使用较多的教学素材库有清华同方多媒体教育教学素材库。地理华同方多媒体教育教学素材库。地理教师也可利用教师也可利用 Win98Win98等操作系统或软等操作系统或软件建设自己的教学素材库。件建设自己的教学素材库。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功能分区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功能分区 既要具备演示型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功既要具备演示型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功能,又要能满足网络型教学的需要;能,又要能满足网络型教学的需要; 既可以作为地理教学的课堂,又能作为地既可以
60、作为地理教学的课堂,又能作为地理课外活动的场所;理课外活动的场所; 既能符合地理必修课的要求,又能满足地既能符合地理必修课的要求,又能满足地理选修课、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需要。理选修课、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需要。 要实现以上诸多功能,地理专用教室有必要实现以上诸多功能,地理专用教室有必要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一般应划分为:要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一般应划分为:教学教学演示区、学生活动区、教具陈列区、信息展示演示区、学生活动区、教具陈列区、信息展示区、成果发布区、教学管理区、教学准备区区、成果发布区、教学管理区、教学准备区等。等。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功能定位的功能定位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科技大学课件教学的崛起与发展
- 2025年留置辅警面试题库及答案
-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 娃哈哈的供应链管理
- 白板课件设计规范
- UI界面设计规范
- 塑料模具设计案例
- DB41T 881-2013 七叶树栽培技术规程
- 校园反诈课课件
- 小学六年级尊重品格教育课程大纲
- 2025年审计审查重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真题试题及答案
- 城市管理文明执法规范(试行)
- 广东省2024-2025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及答案(二)高三试卷(佛山二模)
- 【9数一模】2025年安徽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九年级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石油政工师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二建-水利-简答200问
-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内容
- 2025天津市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幼儿园趣味迷宫课件
-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4年第四季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