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高中历史 质量评估测试题 第5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13学年高中历史 质量评估测试题 第5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13学年高中历史 质量评估测试题 第5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13学年高中历史 质量评估测试题 第5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13学年高中历史 质量评估测试题 第5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质量评估测试题:第5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近代中国率先主动了解西方,提倡“师夷”之说的是()2(2011·南京检测)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大国”的美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民摆脱封建思想束缚3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向西

2、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开始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的先进A B C D4右侧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A B C D5(2011·北京学业水平检测)下列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3、)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 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力主实行政治改革7下列关于中国维新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股进步爱国的民主思潮 B在中国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C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819世纪末,维新运动之所以取代洋务运动而在政治舞台上唱主角,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A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民主革命思想还未广泛传播C帝国主义支持光绪帝夺权 D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9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

4、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1019世纪晚期,某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是指()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顽固派11(2011·扬州高二检测)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种主张()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12有人用“观念转变,黄金万两”来解释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最符合这种解释的是()A沉重打击了

5、封建顽固势力 B改变了中国的政体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3(2011·天津学业水平检测)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14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是针对()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方式 D教育制度1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被读者称为青年界之“良师益友”并誉为“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的刊物是()16凤

6、凰卫视我的中国心节目既开风气亦为师陈独秀与胡适中说:“这是两条曾经汇聚于反封建主干道的河流,但大部分的时间,它们分流而去。”对“曾经汇聚于反封建主干道的河流”准确的理解是()A共同倡导文学革命 B共同在北大担任教授C共同领导五四运动 D共同创办青年杂志17(2011·长沙高二检测)李大钊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这说明他赞同()A君主立宪 B民主共和 C人民民主 D君主专制18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

7、革命的对象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19“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毛泽东这句话()A肯定新文化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倡导B指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绝对主义偏向C全面否定了新文化运动 D批评了新文化运动的不彻底性20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是中国近代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A B C D21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

8、出现了新的发展,有了新的内容,这里的“新”指的是()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开始了文学革命C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D开始成为一场政治运动22“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林伯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B在中国率先宣传马克思主义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23关于上图文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李大钊在该刊物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B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容易使工人接受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2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客观原因是()A20世纪初中国

9、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5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 B共产党宣言诞生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4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8分,共计50分)26“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

10、先以中学固其根抵,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材料三“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

11、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2分)(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4分)(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6分)(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2、(2分)2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魏源画像(见上图)。材料二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材料三19世纪末的严复及其创办的宣传其思想的国闻报请回答:(1)上述材料或图片分别属于哪些派别?其主张是什么?(15分)(2)根据上述材料及图片,分别说明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基本特点。(3分)2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

13、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涉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1)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

14、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5分)(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7分)详解答案1【解析】近代中国,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答案】A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新思想主要是受坚船利炮的冲击而产生的,其目的是强国御侮。【答案】B3【解析】在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改变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答案】B4【解析】洋务运动的突出特点是通过“师夷长技”达到“

15、自强”的目的。研究西方军事,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显然是这一时期的热门话题。【答案】C5【解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中体,另一方面是西用。“中体”指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前提,“西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A、C、D三项只是说了一个方面。【答案】B6【解析】材料的关键点是“必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郑观应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认为这是中国走向富强的根本。 【答案】D7【解析】中国维新思想没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维新变法是一批知识分子在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条件下,主张向西方学习,挽救民族危亡的改良运动。【答案】B8【解析】本题属于最佳型选择题。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

16、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展维新变法。主要原因是D项。A、B两项不是主要原因,C项错误。【答案】D9【解析】19世纪末,为挽救民族危机必须进行改革自救,洋务派的实践证明,“中体西用”不能挽救中国,必须改革政治体制,而不能单纯学习西方技术。【答案】C10【解析】解答本题注意对材料中三派的主张进行分析辨别。“中立党”保国以变法,符合维新派主张。而题干材料中的“维新党”应是革命党人。【答案】B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可以用排除法排除B和D;C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A12【解析】注意分析角度,“观念转变,黄

17、金万两”,强调的是戊戌变法在思想观念方面的影响。思想启蒙正体现了这一方面。【答案】D13【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能力。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积极发表文章主张变革中国旧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A项所说主要是指地主阶级抵抗派,B项所说是指地主阶级洋务派,而D项所说是指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C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一战期间”“陈独秀”“上海”“以青年为对象”等可以判断出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15【解析】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号,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尤其对青年而言,更是起到了极

18、大的作用。【答案】B16【解析】“曾经汇聚于反封建主干道的河流”是指陈独秀与胡适共同反封建,在新文化运动中共同倡导文学革命。B项不能说明反封建;C项和胡适无关;D项为陈独秀创办。【答案】A17【解析】据材料可知李大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共和。【答案】B18【解析】康有为为减少变法阻力,借用在中国影响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宣传变法。激进民主主义者为了彻底批判封建制度,矛头直指封建制度的核心儒家思想。二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大。【答案】B19【解析】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偏颇。【答案】B2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新文化运

19、动。要求从不同角度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答案】A2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发展的掌握与理解。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的知识分子都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答案】C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从材料中“登高一呼群山应”、“首传真”可知是说李大钊有首创之功的事件,只有B项符合,C项与史实不符,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的著作。【答案】B2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故A项表述错误。【答案】A24【解析】解答本题要紧扣“客观”方面分析,A、C两项是主观方面,D项是其

20、实践结果。【答案】B25【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状况。共产党宣言诞生是在1848年,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是在1915年,变法通议宣传的是维新变法思想。【答案】A26【解析】第(1)问,材料开头点明主旨“强中国”。第(2)问用阶级分析法,从政治和文化角度分析。第(3)问,材料二中“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说明从内容上否定,材料三中开头“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说明从文化转型上否定。第(4)问是开放性题目,把握住关键点在于走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答案】(1)目的:实现国家富强。(2分)(2)主张: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4分)(3)角度:材料二:从改革内容是否有效(或是否触及根本)的角度;材料三:从改革作用能否促进社会(文化)转型的角度。(6分)(4)启示: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应坚持走自己的现代化发展道路。(2分)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