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专题:祖国土第二板块:颂歌的变奏北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的身世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从意象入手,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在特定条件下的祖国情怀。教学重点:通过意象分析法,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教学难点:感受他赤忱的爱国热情,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教学方法:诵读与品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计一:首先送给大家一句话:诗存在的理由就是人活着的理由。这句话是某位哲人说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北方设计二:大家都从小生活在江南,对于中国的北方你有什么直观的感受? 那么五十多年前的著名诗人艾青眼中的北方是什么样子的
2、呢? 二、诵读诗歌,体会意境:学生自由朗读,找出反映诗人情感指向或者说是奠定该诗情感基调的一句话。明确:北方是悲哀的。 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诵读这样一首现代诗?你的理由何在?同学们认为这句话奠定了该诗怎样的情感基调? 明确:诵读语气应该是沉缓有力的。基调是忧郁、悲哀、沉重。(幻灯片显示)请一学生朗读诗歌。师生评论。听一遍录音。再请大家推荐一位平时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诵读诗歌。师生评价。三、感知意象,把握情感:诗人眼中的北方是什么样的?他看到了什么?请几位学生一一指出。明确:意象:“暗淡的灰黄”、“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孤单的行人”、“悲哀的眼”、“疲乏的耳朵的畜生”、“干枯
3、的小河”、“枯死的树木”、“低矮的住房”“惶乱的雁群”。这些意象有什么色彩倾向?有什么特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明确:色彩:灰暗。 特点:悲哀苍凉 孤苦无奈现实:这是一片荒凉的景象,这些景象与冬季的肃杀相互衬映,成为当时中国现实的真实反映和象征。这些意象都集中在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那第三小节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是对前两节的总结和概括,也就是说北方正处在“灾难”、“不幸”、“贫穷”与“饥饿”之中,其实北方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景象就是当时中国的命运,是中国灾难深重的历史的命运。为什么诗人眼中的北方是悲哀的?提示一,诗歌写作的时间是1938年
4、2月。提示二,抗日战争初期,国土沦陷。提示三,诗歌中哪些意象隐喻中国当时的现实?明确:这首诗写于1938年初,是诗人艾青接触了北方广大的农村现实之后的作品。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艾青亲眼目睹了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这给诗人的心灵蒙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北方的悲哀实际上是人的悲哀,人的悲哀源于异族的入侵,山河的沦陷。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情境之下,诗人不能不悲哀,北方不能不悲哀。面对令人悲哀的北方,诗人是否就此消沉?理由何在?明确:第四节诗歌。诗人用了三次重复“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表明诗人并未就此消沉,它让读者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富有震撼力的声音,前面反复的强调和渲染都在这里得到了反衬,在强烈的对比
5、中,诗人看到了伤痕累累的祖国,但也在意识深处感到这也是曾经让人骄傲的祖国。尽管眼前的祖国伤痕累累,尽管眼前的民族苦难深重,但是,这祖国曾经养育了我们的祖先,曾经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华夏文明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让人骄傲,让人深信,眼前的这场灾难也必将过去。他为什么爱悲哀的北国?明确:理由有三点。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养育了古老的民族。(诗歌中有表述)四、主题与深化:对这种爱我们应如何理解?换句话说,在抗日战争这个条件下,写这样的诗歌有意义吗?明确:爱就意味着信心。对祖国的信心,对灾难深重的民族的信心,对抗战必胜的信心。这种信心实际上就是对抗战的一种支持,一
6、种鼓舞。(诗歌中有诗句直接表达这个意思)茨威格的自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1942年2月22日在里约热内卢寓所里与夫人双双自杀。原因是代表着作家精神家园的欧洲已经沦陷,作家对此感到绝望。1938年,中国北方大片国土沦陷,诗人艾青没有自杀,没有殉国,原因在什么地方呢?诗存在的理由就是人活着的理由。诗人在诗歌中虽没有明确号召人们起来抗战,但这种民族不亡的信心实质上就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它振奋了人们的精神,客观上鼓舞了人们的抗战,就是对抗战的最大支持。五、注释与补充:诗人介绍诗人用了三次重复“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让读者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富有震撼力的声音,前面反复的强调和渲染都在这里得到了反衬,在强烈的
7、对比中,诗人看到了伤痕累累的祖国,但也在意识深处感到这也是曾经让人骄傲的祖国。诗前小引中“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指的是端木蕻良,作者因这个生长在北方的诗人的一句话引来一首情真意挚的抒情诗篇。“北方是悲哀的”,这是诗人的情感指向,也给全诗定下了调子忧郁、悲哀、沉重。“北方” 与“悲哀”是两个极普通的词语,但是这两个极普通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就具有了生命的穿透力。它与当时的时代有种完美的契合,这种契合深刻而有力,产生一种强大的震撼力,穿越时空。六、总结与拓展:本诗是自由体诗,没有整齐的段式和统一的韵脚,在表达上不受拘束,散文气息很浓,但在节奏、画面、情感等方面诗的质素仍然十分鲜明。结构严谨,前后互为
8、衬托,情感起伏跌宕,形象复杂丰富,语言朴素明朗。诗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各个层次之间、各句之间、各个词语之间的停顿与衔接,都应和着语言的自然节奏,加上适当的反复,全诗产生了一种内在的旋律。诗人以他画家的感受力,敏锐地观察、艺术地展示了大自然的景观,并以素描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富于动感的北国乡土的风景画面,对色彩、光线、形体、动态的捕捉,都十分形象、生动、准确、传神,从而把自然景色诗化了。回荡在这画面、节奏中的,有一种强烈而深沉的对祖国北方土地和人民的挚爱,正是这种真挚深厚的感情和浸润和流贯,成为了该诗的最重要的质素。这首诗歌写于抗战初期,虽然没有直截了当地号召人们去战斗,但在诗歌的结尾,却可以感受到诗
9、人对祖国抱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这样一个古老而坚强的民族不会灭亡,这在当时抗日战争的背景下是具有振奋和鼓舞作用的。 (1999·春季卷)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我爱这土地艾 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
10、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答案】D【分析】该题重点考查的是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包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对表达技巧的体味和分析。能力层级为E级。以现代诗为赏析对象,考查重点与旧体诗的赏析有所不同,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的考查。我爱这土地一诗选自艾青北方(1942年1月文化生活出版社版),是抗战时期人们广泛传唱的名作。本题A、B、
11、C、三项,着眼于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文字表达技巧,均为正确项。D项表面上是考最后一节“我”的含义,实际上是考诗的构思,必须对照第一节诗人以鸟自喻紧扣鸟对土地的感受抒情状物的结构主线,才能知道最后一节诗人已从比喻的境界返回现实。“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点题的诗句已是诗人在向读者直抒胸臆,因此,这里的“我”绝不可能再指喻体“鸟”,而是指主人公自己了。六、布置作业:诵读全诗。(2000·春季卷)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雷杜运燮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每双
12、眼睛在渴望,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泪,他们来了!为着撕人心肺的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 1948年于新加坡.诗歌第二节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图景转向40年代中国社会的政治黑暗,以四个“越过”表明“雷”来势的不可阻挡。.诗歌第三节重在表现“雷”滚滚而至的目的,并把“雷”从实写升格为一种消灭压迫和剥削的解放的象征。.最后一句中
13、“冲破冰冻严寒”几个字,意在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以“随着”“越过”“为着”起始的三节诗,既隐含“雷”到来时由远及近的动态,又逐步揭示了“雷”作为人民解放象征的寓意。【答案】C【分析】项中说“最后一句中冲破冰冻严寒几个字,意在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是故意曲解。它不是自然界的雷,是人民求解放的象征。(2001·全国卷)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海臧克家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1956年)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
14、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答案 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重点也还是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与前两题不同的是,本题是对现代诗的鉴赏。能力层级为E级。臧克家(1905),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山东诸城人。著有臧克家诗选等。这首海写于1956年,是他所写大海组诗中的一首。诗人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大海的颜色,这是从视觉方面来写的;从一阵阵清风中嗅到了
15、大海的气息,这是从嗅觉方面来写的;诗人从自己被打湿了的衣角中感到了大海的温度,这是从触觉方面来写的;半夜醒来,诗人又听到了大海的涛声,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诗的语言朴素,不花哨,所以说A项对这首诗的赏析是恰当的。诗的前两句是写远眺;三、四句是从远望到靠近大海,已能闻到大海的气息;五、六句更是接近大海,海水的波浪已把诗人的衣服都打潮了,可知这是由远而近,大海给了诗人不尽相同的感觉。前两句很显然是写白天,最后也明白地写了是“深夜”,因此也可以说白天、夜晚,大海给诗人也有不同的感觉。从全诗看,诗人确实是从远写到近,从白天写到夜晚,写出了层次,从这可以看出,B项的赏析也是恰当的。诗人写大海,用了拟人是手法,不是干巴巴地写大海的颜色、气味、涛声等,而是 “从碧澄澄的天空”,诗人看到了大海的颜色,并从清风中嗅到了大海的气息。假如说这种还是直接写出的话,那诗人又从摸着自己被海水打湿了的衣角,转化感觉到了大海的“体温”,这很显然湿绕了个弯子来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物理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课时4静电的防止与利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 2024至2030年中国户内终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13-2017年中国油水分离器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企业并购重组重点信息分析研究报告
- 2010-2012年过氧化苯甲酰(BPO)行业市场研究与竞争力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口腔科技工室设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单相电能表塑壳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不锈钢刀座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防静电架空地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过滤料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粘结膏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GB/T 43617.3-2024滚动轴承滚动轴承润滑脂噪声测试第3部分:测试和评估方法MQ
-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 村里垃圾池建设合同
- 等级评审护理汇报
- MapGIS国土资源云平台解决方案
- 跨境电商市场细分方案
- 新疆历史印记课件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第一单元 第三章大单元整体设计
- 2024年辽宁鞍山台安县中小学教师招聘104人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第二单元 多彩的音乐风格学习项目一 中国音乐万花筒-苗族民歌与彝族民歌》教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新版2024)
- 2024-2030年中国机器狗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