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理四大核心素养在必修3区域地理的落实策略石基三中 阮作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一文指出,“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主要是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该文件的颁布使核心素养成为推动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修订的地理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人地观念(基本价值观念)、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实践力(基本活动经验),对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目标,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分别从
2、不同的角度剖析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体系。李家清认为:“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具备的关键素养”。汤国荣分析:“地理核心素养应是地理学中最具学科本质的东西,不应随着时代和国界的不同而不同;应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属学科固有,无法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来替代;应是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张家辉指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它涵盖了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品质等多方面的内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时期地理学的发展对其要
3、求及侧重可能不同,不同学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成分也不同”。因此,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的灵魂,地理核心素养对人的学习、成长和终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将结合必修3初步探讨一下地理四大核心素养在区域地理中的落实策略。1.综合思维的落实策略地理知识内容广阔,既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又包括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各要素之间具有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的特征,学生面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时,就要运用整体性,地理思维的综合性进行分析和预测,解决地理实际问题,形成地理综合思维能力。1.1创设链式发问,多维互动,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造条件问题解决与创新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探究式
4、教学是指在学生学习相关课程时,教师为其提供相关的事例和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来引领学生思维,对问题进行探究,找出解决方法,从而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能力都会得到加强。因此必修3的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它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研究的习惯掌握地理问题探究和解决的方法,培养地理问题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同时也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要实现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的研学案设置和课题提问必须要具有启发性,而合理的链式追问,可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自主思考。链式追问就是围绕某地理事物或问题,循地理科学的逻辑,依分布、成因、影响、对策,从自
5、然到人文,由表及里,层层递进,达到推进地理思维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多元开放思考与学习思辨性。另外,课堂上的多维互动,以学生独立思考与自我设疑,分组讨论与多维解疑为主要形式,根据既定情景,从多角度、多方位克服障碍,解决问题。多维互动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集体等多形式多角度的互动,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孕育中来,熟悉知识的逻辑关系,理清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一次次讨论中体验到探索带来的乐趣与挑战,也让学生在面对陌生的事物时知道从何入手;在互动学习中,学生不断取己之长,补己之短,健全思维方式,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深刻认识和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
6、和可能性,在比较中选择正确的方向,形成科学地理观。如学习森林的保护与开发的时候,学生要带着以下问题观察图片一:图片分别体现了森林的哪些环境效益?如何调节气温?为什么?如何调节降水?为什么?如果森林被破坏了,当地气温和降水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逐步思考并逐步明白森林白天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白天气温降低,夜晚森林对地面辐射具有反射作用,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因此,森林可以减少当地的温差,增加湿度的作用,如果植被被破坏了,当地温差将会变大,降水会减少。同样的,每张图片都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森林的环境效应,学生自主充分思考后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从而达
7、到探究式教学。1.2逻辑演绎,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并解释地理原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遵从地理学科的基本逻辑,努力揭示学习地理课程的独特认知过程,确保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是符合学科逻辑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因此,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尽可能做到与学科逻辑的完美融合,突出地理要素的分析思维。必修三可以通过建立地理复习专题,构建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复习专题的目的是为了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结构,通过自然与人文、自然与区域、人文与区域之间实现知识的重组与创新,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以核心的基础知识为重点,可打破初高中地
8、理、区域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界线,将知识重新条理化,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根据必修三的特点我们可以建立生态环境专题,河流专题,能源专题,工业专题,农业专题吗等,比如河流专题可包括河流的水系和流域概念、内流河和外流河概念、水文特征、水系特征、航运价值、水能价值、河流的补给、河流的综合开发、主要河流的问题等等。工业的专题包括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的过程问题与措施、产业转移的影响
9、因素及其影响等。又比如,前面提到的案例中,经过链式追问,学生思考,学生可以得到以下思维导图:1.3搜集资料、分析处理,提高学生读图、析图和表达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经常是试题的切入点。学生能否使用地图来表达地理信息,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高低。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图表资料的解读和运用,尽可能地进行图文结合、图图叠加、图像变式,通过图表现象、直观构建知识的前后联系、相互关系;通过图文转换,掌握阅读各类图表的基本方法和地理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尝试综合使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通过对教材中的图表设置问题,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中提取有效地
10、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教材的文字材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从地理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比如,学习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时,可以引导学生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世界生态破坏分布图、中国生态破坏分布图、中国“三北”防护林区造林示意图、坎儿井示意图、农田防护体系示意图、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图、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巴西地形图、巴西人口分布图等。1.4.注重地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流任何学科都不是独立于其他学科而存在的,各个学科之间都是相通的。当今社会,人类生活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问题,需要人类去综合运用自身所掌握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种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而正是在这种背景才驱使各个
11、学科的发展日益呈现出高度综合的趋势,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思想也因此应运而生。多学科交叉融合既可以克服学科知识间相互隔绝的障碍,也可以通过学科整合重融来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与实践能力。因此,在对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实践思路进行解析时,不能够将地理学科的学习与其他学科进行分离。比如学习森林的保护与开发的时候,学生普遍不懂什么叫蒸腾作用,需要运用生物的知识;古代丝绸之路与历史的融合;海拔高度的计算等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水的冰点等需要用到物理化学知识;讲到必修三区域环境差异时,可以带着学生亲身观察我们北方房屋的建造和南方房屋建造有什么不同,房屋的朝向,房顶的形状、坡度,墙体的厚度。这就和建筑
12、学有了一定的联系,知道相同面积的时候北方房屋的造价比南方造价高。当然太阳高度角也和建筑学有关,买高层建筑的底层房屋时,要特别注意楼间距,应该根据太阳高度角的大小计算楼间距的多少。地理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打通不同学科间人为设定的框架和壁垒,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创新思维,引导其树立大科学观念,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2.区域认知的落实策略区域性是地理学独特的特点,不同的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地理区域特征。能够对区域进行认知,可以了解区域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认识和阐述地理事物在不同区域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进而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具备空间概念和空间分析的思维基础。但是通
13、过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区域的工农业、土地、环境等区域自然、人文要素体验极少,区域感知严重不足,区域表达表现能力欠缺。2.1化整为零,重视小尺度案例素材 目前高考基本以中小尺度区域图为载体进行考查,故主题案例教学中尽可能多使用小尺度区域图,用小尺度图等素材带动区域资源环境状况、发展方向、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以此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由于不同尺度的区域成因、特征、规律不同,兼具整体性和差异性,因此将其割分研究,化大或化小,既可从小处突破,细化内容分块学习, 认识透彻后再将所学区域块进行联系、对比与整合,完成对大处的总体把握,也可从大处入手,逐步添加区域特有的属性进行研
14、究。2.2重视基础原理和方法,淡化区域案例知识识记 围绕课标要求,可选择不同的区域案例进行主题学习,侧重基础方法原理掌握,切忌把教材中或某一区域的内容死记硬背。教材提供了较充分的图文素材,讲透涉及的原理方法,纵深挖掘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必修3区域地理的教学中,不但要促使学生形成区域认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区域的方法(如下图),举一反三,根据需要转换尺度,完成对区域尽可能全面的认识。2.3通过视频和地理图片,突出区域认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可以通过地图来表现地理事物,具有直观性的特点。由于高二学生年龄和见闻的局限,缺少对相关的地理事物和想象的感知,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
15、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各种地理现象或规律通过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在形成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达到推理分析的目的。比如,我校每周二和周三开设了选修课和社团课,我们高二地理科针对高二学生开设了中国万里行选修课和社团课,通过观看视频“远方的家”系列初步感性认识中国的区域,为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感性的基础,并引导学生用地理的视角去看、去体会、去总结归纳,并在课上进行交流、探讨。在哪里有什么1、看地图册,找这个地方大约的经纬度。 2、属于哪个省?简称? 有什么民族? 3、在中国的方位? 4、属于什么地形区? 1、是么地形? 描述一下地形的特点: 2、是什么气候? 描述一下气候的特点: 3、有哪
16、些特色的动植物? 4、最主要的河流? 河流的那一段? 河流重点开发了什么? 5、农业属于什么类型? 代表性的农产品? 6、描述一下看到的城市、村庄。如分布在哪里?数量多少?历史是否悠久? 7、特色的风俗习惯、饮食文化。 印象最深刻的片段2.4情境素材关注区域特异性好的地理情境设置,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多要素、多角度、全面辩证、动态变化的认识和解决现实地理事物与地理问题的核心素养。情境素材更要善于捕捉区域地理中具有独特性的地理事物或地理问题,引导有利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的备考学习。在必修三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特异性地理事物、地理问题的探究,最大的好处是引起思维冲突,激发
17、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心理,促进学生对已有学习经验的重构,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过程的本质属性。上述具有独特性的地理情境材料,主要有两个选取途径。一是借助互联网搜索引擎等,打开某个地理区域单元的地理事物的“百度百科”。如“青海湖”,逐一过滤形成演变、流域特征、湖水水系、资源概况、社会经济、文化传统、旅游指南等,选取其中能够响应高考核心素养选拔要求,具有地理备考特有性、特异性的导学内容。二是选取公开出版的地理专业期刊、高校地理专业教材、新闻媒体时事热点等能直接联系地理高考考点的素材。3.地理实践力的落实策略地理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研
18、究对象和学科特点决定了其离不开人类的实践,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参与社会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3.1设计实验活动,培养地理实践素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以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追求,它不是脱离学生实践经验的知识而完成的“教学任务”,而是通过构建开放、实践、体验的地理课程,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地理生活实践,积极主动关心身边的事,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地理问题,用地理学科的视角、观念、方法、观察、分析、解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让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提升,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成长,因此教学过程应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如讲“土地荒漠化”时,可让学生做如下实验。演示实验:“飞沙走石”
19、(在桌面上,学生将一些颗粒大小不均的沙子堆成小山的形状,用吹风机吹沙子,观察风对沙子的作用)启发提问:(1)“风吹沙走”的过程主要表现出外力作用哪些方式?(2)沙粒为什么会停下来?(3)顺着风向,观察沙粒堆积的位置与其颗粒大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4)此实验的原理还适用于哪些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5)根据实验及已学外力的相关知识,总结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给出关系模式图,学生尝试填出并描述)。认知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自己“发现”的知识才会被积极同化,深刻理解。通过此实验环节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建立联系,夯实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丰富了认知领域,提高了认知水平,为地理实践素养的形成奠定基
20、础,提供保证。3.2迁移地理情境,践行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是在运用地图工具、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生活中定位和出行等活动中能力与品质的综合表现。在必修三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设计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迁移的地理问题中演示、锻炼地理实践力,促使地理实践力的习得和养成。比如:上面提到的实验“飞沙走石”,也可以迁移到河流湖泊中来,大致过程是,首先,沙随水(主要指河流)动,然后(河中之沙)遇水(主要指湖泊)而落(沉积),继而,水落(指河流和湖泊枯水期)沙出,最后,风吹沙走,(在河岸或者湖岸)沙积成丘。这样就可以解决2019年全国卷类似“
2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的问题。3.3学以致用,从地理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地理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这些需要我们在地理课堂上加以呈现和训练。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桥梁,源于社会实际和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综合能力。教师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更好地学会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方法,提高地理问题解决能力,获取地理情感。因此,
22、我们需要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来引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4.人地观念的落实策略人地观念是指通过地理学习除了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外,还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自觉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并能依据正确的人地观,自觉判断和认识地理现象和社会问题,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强调内在原理还要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将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专题整合,归纳地理环境的空间特征,阐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概述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人对地的影响”“地对人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龙江工程学院《信息系统审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投资理财说明会主持词
- 黑龙江工程学院《汽车市场营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工程学院《纳税筹划与实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工程学院《机械系统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东方学院《新闻报道写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东方学院《市政工程估价课程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东方学院《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大学《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大学《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 .2.1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 科研技术成果转让合同模板
- 2024年人民日报社校园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GB/T 44538-2024碳基薄膜椭偏光谱法测定非晶态碳基薄膜的光学性能
- 5.2珍惜师生情谊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甘孜州森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4-2030年中国玻尿酸行业营销状况与消费动态分析报告
- 2024年中国端侧大模型行业研究:算力优化与效率革命+如何重塑行业生态-22正式版
- 食材配送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MOOC 科技英语写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