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复习资料_第1页
必修二复习资料_第2页
必修二复习资料_第3页
必修二复习资料_第4页
必修二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理必修复习提纲1.1 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自然增长率=_率_率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_的发展水平。3、人口增长模式:“_”模式(_型和_型):为工业革命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口增长模式。它可分为(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_出生率、_死亡率、_的自然增长率,它与原始社会时期,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的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_出生率、_死亡

2、率、_的自然增长率,它与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_洲少数国家属此类型)“_”模式(_型):表现为_出生率、_死亡率和_自然增长率。_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属于此种人口增长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起,这种模式普遍存在于大多数_国家,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_”模式(_型):表现为_出生率、_死亡率、_自然增长率“三低”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_国家和少数_国家属此类型。4、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_”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_”的现代模式;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中国人口增长状

3、况:由于_的实施,20世纪_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_”型向“_”型过渡1.2 人口合理容量人口指数增长的含义:人口指数增长是指世界人口的“_”形曲线增长,这种人口增长现象被称为是“_”,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会急剧膨胀,不可能长时期持续下去。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_作用。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

4、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_人口数量。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_人口数量。它有三个特点:1)_性,2)_性,3)_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_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_、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1.3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_的空间流动行为。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1)_人口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2)_人口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

5、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使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_到_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_上和发展中国家_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_理论)1)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2)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_率高,而发达地区_率较高。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等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

6、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3、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图示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_国家迁移到_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_国家到人口_的国家。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_到_和工矿区、从_到_地区、从经济_地区流向_地区。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_、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_、浙江、上海、江苏等。原因:以_和_为主,多为_性迁移。1.4 地域文化与人口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文化=_财富+_财富)外国文化与人口:文化的差异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婚俗(如初婚年龄、婚姻的稳定程度)和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很大。中国文化与人口:

7、1 生育从_到_,2 从_到_;3 职业选择从“_”到 “_”;4 人口流动从_到“_” 2.1 城市空间结构区位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_关系。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自然因素影响结果原因实例地形平原大多数城市分布在_地区地势_、土壤_,便于农耕、交通、节省建设投资我国城市大多在第_级阶梯上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_上热带地区低地_,高原地区_巴西利亚山区城市沿河谷谷底或开阔低地分布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富汾河、渭河谷地气候气候适宜城市主要分布在_纬度_地区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湿润区的城市比例高气候恶劣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降

8、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少河流供水城市常沿_分布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长江沿岸城市运输河运_点和_点处易形成城市货物在此集聚、转运赣州_汇合处易形成城市大量人流、物流集聚、中转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上海、广州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伯尔尼、巴黎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运输、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商业贸易等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政策、外交、宗教、军事、科技教育等。运输方式区位选择实例南船北马南方城市沿_分布,北方城市大多在_汇合处南方武汉、北方邯郸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枢纽;公路、铁路沿线株洲、石家庄

9、、郑州海洋运输沿海港口秦皇岛、大连、青岛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多,在人流、物流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河流交汇处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3)在交通运输枢纽处,往往会形成较大的城市;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胜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2、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用地可分为_用地、_用地、_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交通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休憩和绿化用地、水面等。城市功能分区:_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_,并沿主要_分布。商业区:由商业街和各

10、种商场等组成,大多呈团块状或条状,且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中小城市的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而大城市往往有多个商业区。其他还可以由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城市绿化区、特殊功能区等。一般来说,大城市功能分区复杂,小城镇功能分区相对简单。西方城市结构模式:_模式、_模式、_模式(见教材P32)4、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提出了关于中心地、服务范围、门槛人口等概念。(教材P34)规律:1)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2)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位于区域的中心,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_形;3)高级中心地门槛高

11、,服务范围_,彼此相距_,数目_;低级中心地门槛低,服务范围_,彼此距离_,数目_;4)高级中心地_低级中心地,同一级别则相互_,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是指_和_-在空间集聚、_地区转变为_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城市化的三大标志:_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_产业向第_产业转移,城市_规模扩大。城市化的主要动力:_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_化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第_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化。2、城市化的特点: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城市化水平_,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_%,许多国家已经出现了_现象;一些大城市中心区出

12、现衰落现象;部分商业和制造业向边缘区迁移,形成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出现城市群或城市带。 发展中国家:起步_,发展_;城市化水平较_;由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城市发展不合理。一部分国家出现了“_城市化”的特点,即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比如南美洲;另一部分出现了“_城市化”,即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森林植被

13、等),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2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城市_效应,还影响周围地区的自然 环境3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使城市水系紊乱,河道水质恶化;4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干扰和破坏了地区环境生态;城市带动区域发展,对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广泛影响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产生功能分区2)改变居民的就业方式,区域产业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传统农业社会演化为工业社会;3)原先的乡村景观成为城市景观4)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大幅度加强5)影响和改变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的渗透,强化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原

14、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问题:_拥挤;_严重,_质量下降;地价房租_,居住条件_;失业人口_;社会秩序_。措施:建立_,开发_;改善城市_和_条件;治理环境_,扩大_面积。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1)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强调以_为本,注重构建和谐人居环境3)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4)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水平5)有更多的人口进入城市或小城镇 6)大型中心城市,增强其辐射带动功能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农业、矿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特点:( l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与_的联系最为密切

15、。( 2 )矿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也_。( 3 )工业:区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_,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较_。( 4 )商业和服务业: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_,区位主要指向_。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生产协作:1 生产一件产品,承担着不同工序的工厂或车间之间的协作;2 共同为某一种产品提供零部件的工厂之间协作。商贸联系: ( l )_贸易:一国范围内的贸易活动,是最主要的贸易方式 ( 2 )_贸易: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因各国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的差异,受限制较多。科技、信息联系:生产技术变革和信息技术推广使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获

16、得技术创新的信息,企业之间、区域之间加强协作,扩大技术和信息交流。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企业之间生产上存在投人一产出联系,空间上存在共用_和_联系,信息上存在信息交流协作上的联系。有投人一产出联系的企业或自发或通过规划集聚到一定的区域,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较高的规模效益的需要,从而形成了工业地域。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热量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它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也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光照是地球生物的能量源泉,也是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地形地形影响水、热、

17、光照条件,不同的地形类型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山地宜发展_业、_业。也因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可以发展_农业。土地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土地资料是有限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近水源的土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_农业和高效农业。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水稻生产和淡水养殖,水分条件较差的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或牧业。科学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市场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生产_和_。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国家政策政

18、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域类型: 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它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 按生产对象分为_业、_业和_农业;2 按投入状况分为_农业和_农业;3 按产品用途分为_农业和_农业。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地中海式农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等。 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地域分布 水稻:主要分布在_、_、_等降水丰富的地区。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劳动力、生活习惯等。小麦

19、:耐寒耐旱,气候适应性广,主产区位于_气候区。主要种植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法国等,是一种旱地作物。分_小麦和_小麦两种。区位因素有气候、市场需求、生活习惯等。玉米:北美洲种植面积最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次之。区位因素有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市场需求(常做饲料)、国家政策等。 3.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运输、土地、集聚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运输:为了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1 _指向型工业,如制糖厂、罐头厂等布局(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应接近原料产地,2 _指向型工业,如啤酒厂、家具厂等布局(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

20、),应接近市场。3 土地: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且不可移动的。对于占地较多的工业企业来说,土地供给状况和地价的区域差异,显得十分重要,是仅次于运输因素的工业区位因素。4 集聚:指由于靠近其他经济活动而使生产成本降低的外部经济因素。相关产业的集聚,一方面能够节约_,降低_,集中处理_;另一方面可以开展_,促进技术_,提高资源_。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自然资源:诸如矿产、土地、水、生物等资源。资源型工业直接受制于区域的自然资源状况。自然条件:主要是指工业布局区域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状况,以及有无大的自然灾害。如大型工厂不宜布局在地形起伏大、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当地的社会

21、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供给,以及投资环境与经济政策等。生产技术因素:包括生产设备与工艺、从业人员素质与科技开发水平等。如高科技产业应当布局在大城市附近或科技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市场因素: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对于工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工业生产直接面向市场,工业企业靠近消费地,有利于及时和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环境生态因素:工业生产不仅输出工业产品,同时还会排放污染物和废弃物。在工业布局的过程中,要努力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严格控制工业区对居住区和其他城市功能区及生态环境的干扰。(工业企业微观布局原则: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_地带,或与季风_的_;

22、有水体污染的工厂,污水排放口应该远离_地及河流_游;污染越严重,越应远离居民区;居民区和工业区之间最好用_带或水面隔离。)信息和知识因素: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工业化的重要力量,信息(市场信息、科技开发信息、人才信息等)对企业作用十分重大。一些对信息要求高的企业,需及时了解信息,因此会选择科技发达、信息富集的区位。主要的工业布局类型:1 _指向型(制糖、水产品、水果加工等)、2 _指向型(有色金属冶炼)、3 _指向型(食品、印刷、家具、瓶装饮料、石化等)、4 _指向型(纺织、服装、家电装配等)、5 _指向型(电子、飞机制造等)。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 “投人一产出”工业生产链的含义 工业生产各工业部门

23、之间往往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形成“投人一产出”工业生产链。 工业区位条件变化对工业转移、工业集聚的影响 世界制造业重心不断产生转移:英德德美美日东亚与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与地区(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为重点)。随着发达国家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传统工业区面临日益沉重的环境压力,部分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明显改善,大量的_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地区。高质量的产品、迅速创新的产品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仍由少数发达国家维持着垄断地位。 3.4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交

24、通运输与聚落形成的关系: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的关系:在古代,北方以_为主。聚落往往在陆路干道附近。南方以_为主,聚落_分布;在现代,聚落多沿铁路和公路线发展,如郑州、石家庄、徐州等。聚落空间形态:北方因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布局多呈_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_式。南方河网密度大,聚落多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_状3、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对城镇发展、兴衰的影响: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城市的布局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运行,带来了扬州、济宁、聊城等城市的兴旺发达。而当运河严重淤塞,京沪线建成,这些城

25、市迅速衰落。铁路沿线的城市常能迅速发展壮大(如石家庄、徐州、株洲、怀化、格尔木),并逐渐形成由若干城市构成的经济中枢地带(如陇海一兰新沿线经济地带、京九铁路沿线经济地带、京广铁路沿线经济地带)。4、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 交通主要是通过影响人流和物流来影响商业布局的。便捷的交通运输,有利于商品的运输和销售,也有利于人流的集散,从而有利于商业点的形成。4.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所有问题。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可分以下四种:_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_、_、_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_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A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B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C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_文明时期:生产力极为低下,人类对环境影响极为有限,_文明时期:人口增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用强度和广度增大,人地关系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