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八种常见试题解析_第1页
高考历史八种常见试题解析_第2页
高考历史八种常见试题解析_第3页
高考历史八种常见试题解析_第4页
高考历史八种常见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年高考考前复习材料 高考历史八种常见试题解析 题型一 材料型选择题典题精讲【典题】(2011·山东卷·11)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3?100153A.2 B.31 C.73 D.193【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轻工业发展较快而重工业极为薄弱。在1872l911年,中国发展最陕的两个行业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纺织业的数量应排在第一位,故D项符合题意。纺织业的数量不可能小于矿冶业的数量,故A、B两项错误。C项数值与矿冶业比较接

2、近,也不符合当时重工业明显落后于轻工业的史实,故C项错误。答案:D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一是注重材料阅读。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型选择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二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信息同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准确的进行迁移。三是结合材料来源、注释及作者等信息进行分析,要明确作者对材料反映的史实所持的态度,然后准确的作出判断。【题型解秘】 该题型是以文字材料、图片、地图、数据图表为载体而设计的选择题。此类题型的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

3、选项;另一种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第一种是其主要呈现形式。在考试能力要求上,材料型选择题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首先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其次要求学生善于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 题型二 概念型选择题典题精讲【典题】(2011·江苏单科·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

4、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科举制。隋朝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D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士族子弟、寒素子弟、小姓子弟均占自一定的比例,但士族子弟所占比重过大,而寒素及小姓子弟所占比重太小,这一方面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各阶层,另一方面说明还不完善,故D项正确。A项本身表述有

5、误,唐代科举制是为扩大官吏来源而设,并不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科举制比九品中正制有较大进步,故B项错误。科举制与前代选官制度相比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故C项错误。答案:D【解题技巧】解答概念型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背景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答案。(2)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就要被淘汰。(3)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4)理论法。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阶级分析法等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5)史论结合法。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的相应理论与观点对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分析,再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印证,从而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题型解秘】 此类选择题主要依据基本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进行准确把握,此类试题经常出现的词语是“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最准确的理解是”等。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与概念相关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找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二是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

7、供某种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四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三是隐形概念类,即题干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但解题时要用到概念。 题型三 比较型选择题典题精讲【典题】( 2011·北京文综·19)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全体手工业开始年415324307206结束年54517127200412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A1946 1949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分析理解比较、问题的能力。从表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

8、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间应是过渡时期。答案:B【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主要有以下对策:对策一:可采用前面“通用通法”之排除法。对策二:三步走。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关键是明确比较什么、怎么比较,其解题过程可提炼为以下三个步骤:(1)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明确比较什么。(2)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如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展开思路。 (3)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对策三: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复习时要重点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

9、识,如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等。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求异,从异中求同。【题型解秘】比较型选择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阶段的反映作为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的选择题。它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备选项表述的正误。从形式上看,比较型选择题有隐形和显性之分,显性比较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点”“本质上的相似处”等词语出现。隐形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确提示语。从内容上看,这类选择题既有对历史事

10、件或历史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也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通常后一种更常见。  题型四 组合型选择题典题精讲【典题】 (2011·江苏卷·8)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 B C D【解析】分析题干

11、情景,迁移有关史实,逐项思考。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开始于1938年10月,故排除;中国飞行员属于国民党军队,故符合题意;从“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可以判断符合题意;从“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可以判断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答案:C【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德方法有:(1)肯定筛选法,它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择肢,确定一个正确的选择肢,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择肢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2)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择肢,排除包含这些选择肢的组合,再逐步筛选,得出正确答案。(3)辨别法,即用肯定筛选法选出绝对正确的选择肢,用否定筛选法排除绝对

12、错误的选择肢,从而缩小范围,针对不能直接用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确定的选择肢根据所学知识辨别是否符合题意。【题型解秘】 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此类题型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以数字序号列出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件或现象;由不同的数字序号组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序。此类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多、信息范围广,能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题型五 探究型选择题典题精讲【典题】(2011·江苏单科·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

13、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解析】 本题考查了元代行省制度。材料大意是说江浙行省遇到“调兵剿捕”的时候,行省官员若要将事务不管大小轻重都向中央一一请示禀报,可能会延误事务的处置。如今凡是“调遣军情”和动用国库等紧急的事情,不需要再禀报,交给行省官员自行处理。据此,材料反映了当时元代的江浙行省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本题选B项。材料并未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不能看

14、出行政氏官不再由朝廷任命,也不能看出其权力不再受中央节制,故C、D表述错误。答案:B【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一是阅读探究情境,明确主题,充分挖掘探究情境所蕴含的有效信息,明确研究主题。二是利用史实支撑法等分析备选项,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题型解秘】 此类选择题是伴随着新课标改革流行起来的一种是题,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境,要求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辩证地、历史的分析事件,对有关历史问题和观点进行探究,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点、方法与技能解决相关问题。 题型六 评价型选择题 典题精讲【典题】(2010·浙江卷·16)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

15、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解析】 抓住时间信息“唐朝”和关键词“科举制”。“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指的是九品中正制,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荐举,排除A项。“采用八股考试方式”是在明清时期,与限制时间“唐朝”不符,排除B项。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故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学子的必读之书,与限制时间“唐朝”不符,排除D项。唐朝科举制的含义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 C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主要有:(1)背景法:此方法适用于与

16、所学知识联系比较密切的题目。(2)理论法:这是解答此类题目最常见的方法。对历史的评价离不开理论和方法的支持,许多命题的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因此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理论。(3)史学法:即按照历史学中常见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如一分为二法、阶段评价法、阶级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4)史论结合法:弄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根据题干给出的结论,分析其与选项中的史实的关系,然后进行分析。【题型解秘】 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认识和结论,运用基本的历史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评价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评价型选择题是考查这一能力的基本题型之一。此类试题侧重对历史

17、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即在知识框架下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在史实框架下注重对历史理论运用的考查,在旧知识框架下注重对创新和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常见命题形式有:一是主体+评价类,即题干给出被评价的主体,选项提供对该主体的评价,从中选择最合适的评价。经常呈现的形式是“关于某某的评价(或说法、解释、表述、分析)正确(或错误)的是”。二是评价+主体类,即题干给出对某事物的评价,选项提供与评价相关的主体,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主体。  题型七 混合型材料型非选

18、择题典题精讲【典题】( 2011·天津文综·13)(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493年5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以佛得角群岛之西约500公里的大西洋上划界(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属于一国,线西的归另一国。1494年,两国又签订了托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向西移动了约1300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两个国家及各自的扩张方向,并概述两国扩张对世界产生的直接影响。(6分)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年份 类别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189315.681

19、.82.6191039.841.418.8192040.139.420.5资料来源: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2)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6分)材料三 右图为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的寓意。(2分)根据你的认识,谈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态度。(4分)【解析】(1)第一小问可依据材料一中“教皇子午线”的界定,回忆教材知识解答;回忆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回答第二小问。(2)由表格中原料、手工制品

20、、机器产品比重变化直接分析第一小问。从中国卷人世界市场的角度分析第二小问。(3)漫画反映出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注意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影响角度理解。答案:(1)葡萄牙向“教皇子午线”以东;西班牙向“教皇子午线”以西。在地理上将世界连成一片,促使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2)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较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3)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保持清醒头脑,迎接挑战;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合理对策;在融

21、合与交流中坚持自主发展。【解题技巧】解答混合型材料解析题的一般步骤是:(1)浏览各类材料和试题设问,确定知识定位。(2)依托试题设问,精读各类材料,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挂靠法。读材料的题头、引言、正文、注释和出处,这些地方往往提供时间、空间和人物的立场观点等有效信息,或间接地渗透上述内容,然后根据时间、空间、人物或观点与课本知识挂钩,一方面可以诱发联想,启发思维,加强对材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为解答准备所需要的课本知识。概括法。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概要式或归纳式概括,明确其有效信息的涵义。发微法。在概括的基础上结合试题设问要求进一步揭示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某一观点看法背后隐

22、藏实质性东西。比较法。多则文字材料和多组图表、图片材料往往要对它进行比较才能提取有效信息,图表、图片材料可以从纵向、横向和纵横综合三个方向去比较。(3)构思答题,揣摩设问,根据设问中不同的试题类型,立足材料为主,依托所学知识为辅,注意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为依托,将有效信息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针对性地作答。【题型解秘】 混合型材料解析题是将文字材料、数字图表型材料和图形材料结合起来的材料解析题,旨在考查阅读多种类型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将信息处理、再认再现史实和准确表述结合起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型分三种形式:以文补图型、以图补文型、图文互补型。 

23、60; 题型八 开放探究型非选择题典题精讲【典题】(2011·山东文综·27)(25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

24、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材料三 史观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新见”。(8分)(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8分)(3)结合黄宗羲与

25、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9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l718世纪中西方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第(1)问要求据材料回答,答案可从材料一中归纳得出,归纳时注意言简意赅、思路清晰。第(2)问实际考查史学评价方法,注意抓住关键信息“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来判断评价的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时主要应从积极方面展开论述,同时要运用前一问的评价方法,不可泛泛而谈。第(3)问为开放型题目,注意史论结合,论证要严密,观点要明确。答案:(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评价:否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