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复习题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复习题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复习题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复习题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概念阐述】 1土地私有制 确立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土地的开垦;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土地私有制被确立起来。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的私人占有。基本构成:土地大部分为地主所有,农民占有少量的土地,由于地主阶层的土地兼并,农民少量的土地也往往因此而丧失,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特点:允许土地买卖,是古代中国社会基本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2小农经济 含义: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特点:分散性(家庭为单位)、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纳税)。影

2、响: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 3官营手工业 含义:官营手工业是古代手工业三大经营形态之一,专门负责官府专用和皇家私用物品的制造。夏商周时期即出现官营手工业,从汉武帝时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也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不计成本的奢侈性,其经营对民间市场没有影响,是朝廷财政的大支出;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工官”工场的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但是技术工艺的传承也具有封闭性,往

3、往导致失传。 4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含义:民营手工业即由民间私人经营,生产目的是为市场服务,产品主要是民间消费品;家庭手工业是以纺织为主,一般为农户的副业,其产品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买卖。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这两种经营形态,自给自足性质的家庭手工业长期存在;民营手工业也有杰出的技艺贡献,而且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出自民营手工业。 5古代中国的瓷器 制瓷历程:早期的瓷器不过是釉陶,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唐代的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清代康熙年间,发明了粉彩瓷器工艺。种类:青瓷、白瓷和粉

4、彩瓷;名窑:定窑、钧窑、龙泉窑、耀州窑和景德镇窑等。 6“市”的形成与发展 “市”的含义:一般是指都市里的商品买卖和货物集散的场所,还有一种是乡村的民间集市(草市),此外,唐代以后还有所谓的“夜市”。发 展历程:宋代以前的“市”基本是集中在一起的,它们被限定在规定的墙垣之内,与民居分开。宋代以后突破了原先的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也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宋代的草市已经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价值:“市”的变迁反映了古代商业的不断进步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7重农抑商政策 含义:是古代中国历代王朝采用重视农业而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经济思想与政策,最早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目的:确

5、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以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作用:对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安定人心,进而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重农抑商”虽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它强化了自然经济,压抑了社会经济活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8明清的“海禁”政策 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这种禁止主要是针对民间贸易,但官方贸易仍然限禁严格。史实表现:明王朝维持“朝贡”贸易体制,严加禁阻民间的海外贸易;清顺治年间颁布了“海禁令”;明王朝执行的“海禁”政策一直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前夕。实质:维护专制统治的闭关锁国政策。影响

6、: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史料解读】 1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唐杜甫:石壕吏 资料显示: (1)战争频繁、过度征发徭役,使人口大大减少,成年男子不够,连妇女也被征用,人民生活困苦不堪。(2)作者同情劳动人民,忧虑统治

7、危机。 问题设计: (1)从诗歌反映的现实来看,统治者征发徭役的对象有哪些?(2)诗歌中反映出统治者通过哪种方式对人民进行统治和剥削?容易导致什么后果? 问题解析: (1)成年男子、妇女,甚至“老妪”。(2)徭役。过度地征发徭役,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导致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容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敝的直接原因。 2农耕社会的水利兴修 材料一 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 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西汉司马迁:史记?河渠书 材料二 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等五省区市出现严重旱情。其中云南、广西部分地区旱情已达特大

8、干旱等级,贵州秋冬连旱,出现百年一遇重旱。根据水利部的数据,大陆一半多的耕地缺乏灌溉系统,指靠好天气才能获得丰收。其他那些有灌溉系统的,一半多的水在接触到庄稼前就被浪费了。 香港南华早报2010年4月1日 资料显示: (1)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秦昭王时任蜀郡守。他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工程使成都平原变成了“水旱由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2)农业生产是离不开兴修水利的,缺少水利设施,自然灾害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问题设计: (1)材料一中的水利工程被称为什么?由谁主持修建?(2)材料二反映了当今中国农业生产中的什么问题?(3)结合两则材料说说水利的兴修对农业有何重要意义? 问题解析: (

9、1)都江堰,李冰。(2)缺少灌溉系统,灌溉系统年久失修,功效不能发挥。(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通过农田水利调节控制水资源是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保障,对于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唐代诗人李绅作古风二首(又名悯农二首)。其一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资料显示: (1)土地是农民生存之本。(2)农耕生活非常辛苦。(3)古代社会存在土地兼并的现象。 问题设计: (1)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意义何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 (2)材料反映

10、古代的生产力状况如何? (3)结合材料,你会怎样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 问题解析: (1)土地是农民生存之本;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占有土地较少,还往往因为地主官僚的土地兼并而失去土地。(2)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3)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人口中,地主和农民是两个基本阶级,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非常辛苦。 4官营手工业和丝织业 材料一 锦绣纂组,绮罗绫榖,玄黄衣帛,此非庶人之所服也。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 材料二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唐孟郊:织妇辞 裁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 唐韦应物:杂体 材料三 中

11、 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顶点。 古罗马普林尼:自然史 资料显示: (1)服饰也有等级性,丝织品主要是供给帝王、贵族,而不是平民。(2)官营手工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帝王、贵族。(3)在官营手工作坊里服役的织工非常辛苦。(4)实行工官制度的丝织业技艺水平很高,受到罗马统治者的青睐。(5)丝绸之路在古罗马人的著作里也有所体现。 问题设计: (1)材料反映了官营手工业里的丝织业状况,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2)从材料来看,官营作坊里的丝织品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3)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作“匠户”。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宋代、元代匠

12、户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其社会地位。 (4)查阅学校的相关图片资料,以简图形式概括“丝绸之路”途经的路线。 问题解析: (1)工官制度下的官营手工业产品质量高,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产品不是商品,增加政府开支;服务对象主要是帝王、贵族,是等级社会的体现。 (2)满足帝王、贵族的需要,出口远销欧洲。 (3)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定期服役的制度;宋代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且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匠户没有人身自由,社会地位低下。 (4)当时中外商人从长安出发,西出玉门关、阳关,经楼兰过葱岭,往西可到大月氏(今阿富

13、汗)、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从安息向西,又可到条支(今伊拉克)、大秦(古代罗马帝国)。 5先进的冶金技术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 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 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宋苏轼:石炭并引 资料显示: 北宋时期的苏轼石炭并引已经有了彭城(今徐州)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问题设计: (1)东汉

14、和南北朝时期冶铁技术的成就是什么? (2)材料反映的冶铁技术是什么?出现于何时? (3)材料反映的冶铁技术有何进步意义? 问题解析: (1)东汉用“水排”鼓风冶铁,南北朝出现了灌钢法。(2)用煤作燃料冶铁。北宋。(3)提 高炉温度,加速了冶炼进程,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 6唐代的商业状况 材料一 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停杯共说远行期,主蜀经蛮远别离。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络眠独迟。 唐张籍:贾客乐 材料二 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洗,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

15、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唐元稹:估客乐 材料三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资料显示: (1)唐诗作为史料,也是唐代社会风貌的写照。(2)材料一描写的是蜀中客商的生活场景,材料二描写了商贾为利而来、为利而往周流天下的情景。(3)晚唐时期,夜市已经很是繁荣。(4)三则材料显示了唐朝商品经济的繁荣,水路商运的发达,商人经商的艰辛和利润的可观。 问题设计: (1)据三则材料概述古代商人的生活状况。 (2)据三则材料并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商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市”的哪一种

16、新类型?你还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4)概述唐朝的商业面貌。 问题解析: (1)商人远行贩运,活动范围广、经营种类多;为追逐利润而不辞辛苦、往来奔波;财富是商人群体中地位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商人虽然辛苦,但凭借其财富,生活也很奢靡。 (2)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促进了社会商品的流动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夜市。唐朝时客舍、邸店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娱乐场所日益完善,生意非常兴隆。 (4)商运活跃、交通发达,长安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商品经济发达。 7重农抑商政策与传统中国社会 材料一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

17、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 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爱及 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资料显示: (1)吕氏春秋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抑商原则,特别强调其作用不

18、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还可以安定人心。(2)颜氏家训具体翔实地叙述了自给自足的封闭的小农经济。(3)两则材料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经济特征:重农抑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问题设计: (1)材料一提出了一项为历代统治者所遵循的经济政策,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名称,说明推行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 (2)材料一以为“事末”的害处有哪些?你认为“抑末”的害处在哪里? (3)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怎样的一种经济形态?摘引其中最能说明的一句话予以佐证。 (4)综合两则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经济特征。 问题解析: (1)重农抑商政策。安定人心,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因而维护政治的稳定

19、,巩固君主的地位。 (2)“事末”的害处:民众轻易迁徙,人心不稳,“好智多诈”,不能实行愚民政治,不利于巩固统治。“抑末”的害处: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得不到正常发育。 (3)“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4)重农抑商,以小农经济为主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 8“海禁”政策 材料一 清顺治十三年(1656)颁布“海禁令”,宣布:“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交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其该管地方文武各官不行盘缉,皆革职从重治罪;地方保甲不行举首,皆处死

20、。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一贼登岸。” 材料二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清黄遵宪:番客篇 资料显示: (1)清廷颁布了严格的“海禁令”。(2)清廷当年颁布“海禁令”的直接目的是切断台湾郑氏集团与大陆的联系,清除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3)“海禁”连累无辜,在黄遵宪看来,实在是大错。 问题设计: (1)说明清廷推行海禁政策时的国内外背景。 (2)概述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消极影响。 (3)清廷当年颁布“海禁令”的直接目的是什么?针对今日台湾问题,我们能否再次运用“海禁”这一手段?为什么? 问题解析: (1)清王朝入关以后,统治尚未稳固,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没

21、有停止;世界贸易活跃,世界经济出现了 新的形势。 (2)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3)直接目的:切断台湾郑氏集团与大陆的联系,清除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 不能。历史证明“海禁”政策切断了中国和海外的联系,使中国故步自封,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日益落后于西方,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9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

22、。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纺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桥。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 资料显示: (1)明代中后期,苏州一带纺织业兴盛。(2)苏州纺织业形成了“机房”出资经营、“机匠”计日受值的生产形式。(3)有些机户除“自行设机督造”外,还“雇匠织造”。(4)随着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雇佣劳动的经济现象首先在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问题设计: (1)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于何时何地? (2)材料中的“工匠”和“主”分别

23、指什么人?“计日受值”是一种什么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有别于传统社会经济,我们称为什么? 问题解析: (1)明朝中后期,苏州。(2)工匠是织工,主是作坊主,也就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计日受值,就是按天结算工资,是一种雇佣关系。(3)江南地区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 【难点辨析】 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耕作方式来看,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从经营方式来看,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精耕细作、自给自足,总体来说生产力水平较低,这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4、(3)从土地所有制的演变来看,地主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另一个基本特点。 总之,古代中国是农耕文明发达的国家,许多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也最终走向农耕。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文明都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 2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多种经营模式 (1)春秋战国以前 ,“工商食官”,手工业由官府经营。春秋战国以后,开始出现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的格局。(2)男耕女织是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形式,作为农户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手工业产品主要是用于家庭消费和缴纳赋税。(3)官营手工业规模大、行业多、分工细、组织形式严密,并且以“工官制度”的制度形式体现

25、出来,同时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4)官营手工业一直在限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但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由于民间需求旺盛,私营手工业快速发展,丝织业中出现了雇佣劳动,甚至开始采用手工工场的经营方式,所谓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私营手工业中产生。 3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成就 项目 朝代 主要部门 部门发展情况 代表性成就 汉代 纺织业 丝织品远销海外 素纱 衣 冶铁业 铁业官营制度 水力鼓风:水排 瓷器业 制瓷技术趋于成熟 青瓷 南北朝 冶铁业 出现灌钢法 唐代 纺织业 私营纺织作坊 制瓷业 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首创釉下彩绘,越青邢白 宋代 纺织业 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 冶铁业 已经用煤作燃料 制瓷业

26、瓷窑遍布,有定、钧、景德镇等窑 明代 纺织业 出现雇工、自由劳动力市场 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代已出现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清代 制瓷业 粉彩瓷器工艺 4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业起源较早,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与农业、手工业密切相关。(2)由于中国的农民家庭需要以部分农产品去交换自己无法生产的东西,特别是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因此,古代中国的市场交换比较发达,但各个时期的发展并不平衡。(3)古代中国传统的市场模式始终不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也很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4)城市的政治属性和官府贸易的政治目的都大于商业经济本身。(5)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之

27、下,发展进程艰难而曲折。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即使是大商人也必须同封建势力相结合,因此,最有势力的商业资本往往都是享有特权的官商,商人、官僚、地主三位一体成为常见的现象。 【图说历史】 图片1:农业灌溉工具翻车 内容解读: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提水机具,三国时期马钧创制,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利用齿轮原理,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 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运方便,还可及时转移取水点。 历史价值:我国古代链传动的最早应用就是在翻车上,说明生产工具的革新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也可以说明农耕社会对水利的依赖性。 图片2:

28、司母戊大方鼎 内容解读: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一片农地中出土,因其鼎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9厘米、重约875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历史价值: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冶铸工艺达到高峰的标志,是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重要资料。就工艺而言,它体现了古代冶炼技术的先进性。 图片3:康熙南巡图中的江上商船 内容解读:康熙南巡图绢本,重设色,共12卷,绘于17世纪末,是以康熙数次南巡为题材的大型画卷。每卷画中均有康熙的形象,画面都是以皇帝为中心逐步展开的。作者在描绘时,

29、将皇帝南巡所经过的地方和情景如实地表现出来,大量地反映了当时的一些风土人情、地方风貌以及经济文化景象。课本所选是局部图。 历史价值:图中舟船密集,真实地反映了清康熙年间商业贸易的发达状况;此画吸取了清明上河图等优秀作品的精华,继承了我国长卷风俗画历史的传统。 图片4:清乾隆十九年江浙盐运使司发给黟县商人汪岫云的运销执照 内容解读:宋代以后历代政府印制颁发的支取及运销食盐的凭证,亦为政府以及盐商垄断食盐产销的依据。清代时,由户部宝泉局用铜版统一印制,由各地盐务官员或转运使赴部领取,再发引收课于盐商,盐商领引纳课,运输途中盐卡凭引盘查收税,盐商按盐引之指定引地(又称引岸,及专卖地)行销,引盐销完后

30、,将残引上缴官府,查验注销。 历史价值:一方面体现了盐业官营,另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对工商业的严格管理,也可据此了解清朝商品经济的一些情况。 【习题荟萃】 (一)选择题 1符合右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 ( ) A西周 B西汉 C晋 D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空间概念的把握能力。图中所示地区是江浙、两湖和四川一带,宏观上讲,与古代南方经济的开发这一知识相关,由此可以推断出正确答案。 【答案】D 2)下图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 A B C D 【解析】本题是一道图片情境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要求学生认真审阅图片,结合所学的关于“市”的概念的理 解来

31、进行辨识。 3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 (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理解性的史料情境题,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和史论结合能力,它不仅仅要求把握宏观的历史阶段特征,还要求有细致的思维品质。材料本身仅仅表达了重视农业则国富兵强的意思,因此,它与结

32、论之间的相互印证性不强,材料不充分。 【答案】C 4)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中取代了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 ) A. 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 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 资本主义的萌芽 D. 商业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涉及对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概念的理解。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产品主要供宫廷和贵族需要,与市场联系不密切。而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日用品用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能够满足城乡市场迅速增长的需要,其地位日益重要,在许多行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 【答案】D 5(2009江苏)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

33、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材料描述的是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之一,即生铁陷入法,这个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C 6(2008宁夏)在甘肃灵台出土的一把剑的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解析】以我国冶铁的开始时间为考点,要求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识记和鉴别。其有效信息是“剑身铁质”,说明它是铁制品,由此推断准确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7.(2008广东)阅读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34、 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单位:钱 项目 数量 备 注 收入 粮 食 8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支出 赋 田租(上缴实物) 283 同上 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 406 役 兵役和徭役 2300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日常开支 食 4918 据战国比例推算 衣 2732 同上 祭祀等仪式 300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 问题设计: (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 (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

35、夜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和问题(2)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 (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试题解析】本题并没有考查具体的教材所学知识,它依托课程标准提及的自然经济和古代商业的特点这一整体框架,设计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解释能力,考查学生对自然经济体系下对“耕”、“织”与商业三者关系的理解及其

36、对资本主义萌芽特征的把握。因此,本题有相当的难度,本题的难度还在于要将前一问的答案作为解决后一问的问题的起点和条件,数学逻辑是很明显的。解题的关键是合理地计算和历史地解释商业繁荣的原因。第(1)问在计算西汉农民家庭年收支情况时应留意备注中关于役的注析,分为亲身服役和以钱代役两种情况,因此计算方式也分为两种方式:以钱代役时的计算和亲身服役时的计算。第(2)问要运用计算结果,解读出“无论哪一种计算方式,农民都入不敷出”的结果,然后解释原因。第(3)、第(4)问要从“以钱代役”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出现”入手来回答。 【答案要点】 (1)纳钱代役的情况:8500(283+406+2300+4918+2732+300)=2439(钱),即亏2439钱;亲身服役的情况:8500(283+406+4918+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