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_第1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_第2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_第3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_第4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部使用注意保管高速公路路基结构物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二00一年五月高速公路路基结构物质量通病防治 一、软基处理 (一)填方路堤施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降 形成原因: 1、粉喷桩、湿喷桩打入深度、间距达不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湿喷桩复搅深度达不到要求或喷粉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3、预压或超载预压沉降未稳定即卸载。 4、软基处理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5、桩未打穿软弱层。 防治措施: 1、粉喷桩、湿喷桩打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湿喷桩应整桩复搅,喷粉量应达到设计要求。 3、应进行连续的沉降观测,待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 4、在现场进行试桩,按试桩结果调整设计桩长。 (二)路基出现纵向

2、裂缝或错台 形成原因 1、清表不到位,路基底部存在软弱层。 2、沟塘清淤不彻底,清淤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防治措施 1、应认真进行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底暗沟、暗塘。 2、沟、塘淤泥应彻底,并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 3、提高路基压实度。 (三)路基出现滑裂面 形成原因 1、基底存在软土且软土厚度不均匀。 2、淤泥清除换填不彻底。 3、填土速率过快。 防治措施 1、软土处理要到位,并及时发现暗沟、暗塘。 2、加强沉降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侧滑苗头。 二、路基工程 (一)路基碾压出现“弹簧” 形成原因 1、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

3、多。 2、高塑性粘性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3、翻晒、拌和不均匀。 4、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 防治措施 1、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 2、高塑性粘性土难以粉碎,应进行两次拌灰并存放一段时间,使其充分“砂化”。 3、对产生“弹簧”的部位翻挖掺灰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压实度不够 形成原因 1、碾压遍数不够。 2、压路机吨位偏小。 3、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 5、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超过规定值。 防治措施 1、确保压路机吨位及碾压遍数符合规定。 2、采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保证碾压均匀。 3、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有重叠。 4、路基土应在接近

4、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三)路基积水严重 形成原因 1、路基表面不平整。 2、路基表面未设横坡或出现倒坡。 防治措施 1、路基压实前应平整。 2、路基表面应设24%的横坡。 (四)路基边坡被冲刷 形成原因 1、过早削坡而边坡防护工程未能及时跟上。 2、未设临时急流槽和拦水埂。 3、每次雨水冲刷后未及时修补路基。 4、边坡未植草防护。 防治措施 1、削坡后边坡防护工程应及时跟上。 2、应设临时急流槽、拦水埂和排水沟。 3、应及时填平冲沟。 (五)压实层表面松散 形成原因 1、施工路段偏长,拌和、粉碎、压实机具不足。 2、粉碎、拌和后未及时碾压,表层失水过多。 3、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

5、过多。 防治措施 1、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差在规定范围内。 2、适当洒水后重新进行拌和碾压。 (六)路基表面网状裂缝 形成原因 1、土的塑性指数偏高或为膨胀土。 2、碾压时含水量偏大,且未能及时覆土。 3、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 防治措施 1、采用合格的填料,或采用掺灰处理。 2、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土料填筑路基,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3、加强养护,避免表面水份损失过多。 4、认真进行施工组织安排。 (七)路基表面起皮 形成原因 1、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不均匀且失水过多。 2、为调整高程而贴补薄层。 3、碾压机具不足,碾压不及时,未配置胶轮压路机。 防治措施 1

6、、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均匀且与最佳含水量差在规定范围内。 2、认真进行施工组织计划,配备足够合适的机具保证翻晒均匀、碾压及时。 (八)路基表面出现“放炮” 形成原因 石灰消解不充分。 防治措施 石灰应在使用前710天进行充分消解,并过10mm筛。 (九)路基压实度超密 形成原因 1、未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误差较大。 2、路基填料不均匀。 3、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功偏大。 防治措施 1、在取土坑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不同土样应分别进行标准击实试验。 2、选择均匀的填料 (十)路基灰土灰剂量不匀 形成原因 1、路基土的砂化不充分。 2、路基掺灰未按工艺要求划格撒灰。

7、 3、拌和不均匀。 防治措施 1、液限较大的粘性土应充分砂化。 2、应严格按掺灰路基施工工艺进行撒灰、粉碎拌和,采用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 (十一)路基灰土灰剂量不足 形成原因 1、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未按规定打格撒灰。 2、石灰堆放时间过长,或拌和碾压不及时。 3、较长时间堆放的石灰未覆盖。 防治措施 1、确保石灰的掺量。 2、石灰消解后要在710天内及时完成。 3、堆放时间过长的石灰,应事先用彩条布或土覆盖,使用前重新测定其有效钙镁含量,必要时重新调整掺灰灰剂量。 4、撒灰后应及时拌和碾压。 (十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 形成原因 1、压实机具未走到边缘。 2、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实行超宽填筑

8、。 防治措施 1、路基按设计要求超宽填筑。 2、控制碾压工艺,压路机一定要行驶到路基边缘。 三、路面底基层 (一)二灰土抗压强度不合格 形成原因 1、石灰剂量不足,石灰等级较低,粘土粉碎不够,拌和不均匀。 2、二灰土抗压试件制备不标准,高度超标,密度较小。 3、试件养护温湿度不符合要求,养护期间失水过多。 防治措施 1、实际灰剂量应比设计剂量高出0.51.0个百分点。 2、采用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较高的石灰,并充分消解。 3、土块粉碎至规定尺寸,拌和应均匀。 4、二灰土试件高度误差应在±0.2mm范围内。 5、试件应用塑料膜裹覆养生,养生温湿度应在规定范围内。 (二)二灰土底基层表面起

9、皮 形成原因 1、二灰土含水量过大或过小。 2、二灰土表层失水过多,未及时碾压。 3、碾压未按现轻后重的原则。 4、二灰土拌和不均匀。 防治措施 1、二灰土的含水量宜大于最佳含水量1%开始碾压,并及时碾压。 2、及时清除粘附在压路机轮上的二灰土,并清除出路面以外。 3、应按先轻后重的碾压程序逐步压实。 4、对表面起皮层应清除出路面以外,标高用基层补足,也可及时刨松厚度不小于10cm,打碎洒水拌匀后再压实。 5、严格按放样线施工,不得采用贴补薄层的方法补足高程。 (三)二灰土表面松散 形成原因 1、二灰土表层含水量较低,不能压实。 2、二灰土表层冻坏松散。 3、冬季覆盖土内水份下渗,使底基层表面

10、吸水而涨松。 4、灰剂量不足或失效。 防治措施 1、高温干燥气候,碾压过程应适当洒水。 2、做好二灰土过冬的防冻措施。 3、可采用含水量较小,渗水性小的土作为覆盖层,且碾压密实。 (四)二灰土表面开裂 形成原因 1、碾压时含水量过高。 2、土的塑性指数过高。 3、地基沉降尚未稳定,地基沉降不均匀。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碾压含水量。 2、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土料或铺筑二灰土底基层,采取二次掺灰的办法降低土的塑性指数。 3、地基沉降速率连续两个月不大于5mm/月时再施工底基层。 4、裂缝处应加铺土工格栅或土工织物后再施工基层。 (五)二灰土表面“放炮” 形成原因 1、二灰土底基层碾压完毕尚有过火石

11、灰未消解。 2、消解石灰未按规定过筛。 防治措施 1、生石灰应在使用前一周洒水充分消解。 2、消解石灰必须通过1mm筛后才能使用。 四、桥梁工程 (一)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强度偏低 形成原因 (1)无堆放水泥的库房,水泥堆放在未进行硬化的地面;水泥库房的地面没有硬化或防潮措施,致使水泥受潮,水泥标号降低,影响砼强度。 (2)不同规格的砂石料混堆。碎石的压碎值、针片状、级配等指标达不到要求,砂石料的含泥量过大,黄砂中含有较多的木炭、卵石、泥块等杂质,黄砂的级配差,石英含量低。 (3)砂、石料和拌和用水计量不准确或根本没有计量。 (4)混凝土拌和用水不符合要求。 (5)未按审批的砼配合比进行施工

12、。 防治措施 (1)水泥库房应建在地势较高处,地面进行硬化、防潮处理。 (2)对进场用砂石料进行自检优选,选用含泥量低的砂,扩大砂石料的堆放场地,并硬化处理,分类堆放。应用高压水泵对含泥量高的粗集料进行冲洗。 (3)现场应设置计量设备,砼浇筑前应测定砂石料含水量。 (4)应选择合格的拌和及养生用水。 (5)严格按审批的砼配合比进行施工。 2、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纹、裂缝 形成原因 (1)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2)大体积砼未采用缓凝和降低水泥水化热的措施。 (3)未及时养生。 (4)同一构造物的不同位置温差大,导致砼凝固时因收缩所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砼抗拉强度,或内外温差大,表面抗拉应力超过砼极限抗拉

13、强度而产生裂缝。 (5)基础与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不够引起裂缝。 防治措施 (1)采用安定性合格的水泥。 (2)大体积混凝土应优选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低热水泥。 (3)优化配合比、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粉煤灰等混合材料、掺加缓凝剂。 (4)采用遮阳凉蓬、加冰等降温措施以降低砼水化热、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 (5)及时养生。 (6)同一结构物的不同位置温差应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7)基础与支架应有较好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并应采取预压措施。 3、混凝土构件出现冷缝 形成原因 大构件砼分层浇筑时,浇筑间隔时间较长,下一层浇筑的砼已经初凝才浇筑上层砼,导致浇筑的砼形成低强度的夹层。 防治

14、措施 (1)大构件砼分层浇筑时间较长,应增大拌和能力。 (2)掺加缓凝型减水剂。 (3)改善浇筑工艺以确保分层浇筑的间隔时间小于前层砼初凝时间。 4、混凝土离析 形成原因 (1)集料级配不合格。 (2)砼自由倾落高度大而未设减速装置。 (3)浇筑过程中过振。 防治措施 (1)采用级配合格的集料。 (2)砼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设置串筒、溜槽或振动溜槽等设施,且串筒出料口下面的砼堆积高度不得超过1m,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3)振捣时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即可,不得超振。 5、混凝土表面有蜂窝、麻面、气孔 形成原因 (1)砼浇筑时漏振。 (2)模板漏浆。 防止措

15、施 (1)砼浇筑过程中插入式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砼510cm的深度。 (2)表面振动器移位应能覆盖已振实部分。 (3)控制砼分层浇筑厚度,对于插入式及附着式振动器不宜超过30cm。 (4)模板拼接紧密,并加止水带,防止漏浆。 6、混凝土施工缝处理质量差 形成原因 (1)施工缝未凿毛。 (2)用钢筋拉毛代替凿毛。 (3)施工缝凿毛时间过早导致砼表面松散。 防止措施 (1)采用平整度好、刚度符合要求的模板。 (2)处理好模板拼缝。 (3)将模板的榫槽嵌接紧密。 7、混凝土漏浆、表面平整度差 形成原因 (1)模板周转次数较多表面不平整。

16、 (2)模板刚度不够造成变形。 (3)相邻模板拼缝过宽且未做有效处理。 (4)模板的榫槽嵌接不紧密造成跑模。 防治措施 (1)采用平整度好、刚度符合要求的模板。 (2)处理好模板拼缝。 (3)将模板的榫槽嵌接紧密。 8、砼构件表面有泌水现象、色差大 形成原因 (1)砂石料级配差。 (2)矿渣水泥泌水性大,导致砼保水性差。 (3)振捣过渡。 防治措施 (1)应确保砂、石料具有良好的级配。 (2)采用泌水率小的水泥。 (3)振捣适当。 (二)钢筋制作与安装 1、钢筋接头设置不符合要求 形成原因 无专门技术人员配筋或配筋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对接头所形成的弱强度断面的危害性意识不够。 防治措施 (1)应

17、安排专门技术人员配筋,同时提高配筋人员业务水平。 (2)受拉主筋焊接接头应避开最大应力断面。 (3)受拉主筋接头在同一断面数量不得超过50%。 (4)钢筋接头距钢筋弯起点距离应不小于10d。 2、预制安装的钢筋骨架扭曲 形成原因 (1)未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拼装。 (2)钢筋骨架刚度、稳定性不够时应增设加强钢筋。 防治措施 (1)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钢筋骨架的拼装焊接。 (2)钢筋骨架刚度、稳定性不够时应增设加强钢筋。 3、焊接钢筋不处于同一轴线上 形成原因 (1)搭接焊的钢筋接头未打折。 (2)搭接焊的钢筋接头先焊好后再打折成S形。 (3)闪光对焊的接头有错位。 (4)帮条焊只有一根帮条。

18、 防治措施 (1)搭接焊的钢筋接头焊前应打折。 (2)闪光对焊的接头应对齐。 (3)帮条焊应有两根帮条。 4、焊接强度不够 形成原因 (1)电流过大,钢筋接头局部烧伤。 (2)搭接焊、帮条焊焊缝长度、宽度、厚度不足,焊渣未及时清除。 (3)未能选择合适的焊条,如级钢筋使用结422的焊条焊接。 (4)冬天焊接过火。 (5)焊接后接头骤冷。 防治措施 (1)选择合适的焊条,如级钢筋接头应采用结502或结506的焊条,并且使用前应在烘箱烘干。 (2)冬天焊接防过火。 (3)焊接后接头防骤冷。 (4)应进行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坚持自检。 5、钢筋受污染、锈蚀严重 形成原因 (1)钢筋加工场地没有硬化。

19、 (2)安装好的钢筋没有用垫块垫好。 (3)没有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4)钢筋加工安装后长时间不浇筑。 防治措施 (1)钢筋加工场地应硬化。 (2)加工好的钢筋应用保护层垫块垫好。 (3)应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4)加工安装后要及时浇筑混凝土。 (5)已锈蚀的钢筋要用钢丝刷除去浮锈后方可浇筑砼。 6、钢筋间距不一、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盘圆钢筋使用前不调直 形成原因 (1)质量意识差,责任心差。 (2)质保体系不健全,没有认真进行自检。 (3)保护层垫块偏少或偏薄。 防治措施 (1)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进行自检。 (2)安装足够的合格的保护层垫块。 (3)盘圆钢筋应调直后使

20、用。 (三)钻孔灌注桩 1、钻孔灌注桩断桩 形成原因 (1)集料级配差,砼和易性差而造成的离析卡管。 (2)泥浆指标未达到要求、钻机基础不平稳、钻架摆幅过大、钻杆上端无导向设备、基底土质差甚至出现流沙层而致使扩孔或坍孔而引起的浇筑时间过长。 (3)搅拌设备故障而无备用设备,引起砼浇筑时间过长。 (4)砼浇筑间歇时间超过砼初凝时间。 (5)砼浇筑过程中导管埋置深度偏小,则管内压力过小。 (6)导管埋深过大,管口的砼已凝固。 防治措施 (1)确保良好的集料级配和砼和易性。 (2)应坚持清孔,确保泥浆的粘度、比重、砂率指标达到要求。 (3)钻孔前钻机平台应进行操平。 (4)钻机平台基础应垫实。 (5

21、)钻杆上端应设导向设备。 (6)对于有流沙层的桩基掺加膨润土、羟基纤维素、铬铁木质素磺酸钠盐、煤碱剂、碳酸钠等比重低、粘度好、固壁能力强的外加剂以加强泥浆的粘结能力。 (7)搅拌设备工作状态应良好,并配有备用设备。 (8)确保导管的埋深控制在2m6m范围内。 (9)混凝土灌注期间,间歇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 (10)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不应过大,以保证导管的初始埋深。 2、桩身混凝土强度偏低 形成原因 (1)未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施工。 (2)导管下口初始埋深过小引起夹泥。 (3)清孔不到位而引起夹泥。 防治措施 (1)严格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施工。 (2)导管下口初始埋深不应小于1m。 (3)

22、应彻底清孔。 3、桩头主筋偏位大,将桩头钢筋扳成折线状态进行调整 形成原因 (1)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施工控制不到位。 (2)施工放样不准确。 防治措施 (1)增强施工人员责任心,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放样精度。 (2)桩头主筋偏位大时,应向下破除桩头直至桩基钢筋倾斜度调整至允许值以内。 (四)梁、板制作与安装 1、梁、板体裂缝 形成原因 (1)预制梁底模或支架基础不实或强度较低,引起不均匀沉降导致梁体裂缝。现浇箱梁支架不均匀沉降引起梁体开裂。 (2)用标准养护的砼试块作为施工张拉的条件,当标准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设计的张拉强度时,由于梁板养护条件不同于标准养护,其强度可能尚未达到设计的张拉强度,如

23、果进行张拉,易导致大梁负弯矩区产生裂缝。 (3)砼集料最大粒径过小、级配差使砼的弹性模量偏小。 (4)波纹管道于梁宽方向的偏位造成梁端负弯矩偏心而引起的预应力梁端部侧面有纵向裂缝。 (5)波纹管竖向偏位过大,造成零弯矩轴偏位。 (6)冬季施工时,蒸汽养护升温速度过快,易引起大量的温差裂缝。 (7)堆放时支点位置不当造成大梁处于受扭状态产生裂缝甚至剪断。 (8)梁板出坑起吊不规范,与底模表面吸力过大而裂缝。 防治措施 (1)应对底模或支架基础进行预压,加强基础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坚持现浇箱梁支架按设计要求预压和沉降观测,并应保留完整的记录。 (2)砼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过小。 (3)保证砼有较好

24、的级配。 (4)坚持砼的弹性模量试验。 (5)应将控制张拉的抗压强度试块与梁同条件养护,待强度达到规定值方可张拉。 (6)波纹管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7)钢绞线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规定。 (8)蒸汽养护应准备测温装置,控制降温在510/h,做好升温、恒温、降温记录。 (9)梁堆放时支点位置应对称,斜撑应设于翼板根部,不能撑于翼板外缘。 (10)梁板出坑应从一头轻吊,消除底模表面间真空后再双点起吊。 2、预应力损失过大 形成原因 (1)未及时进行孔道压浆而导致钢绞线锈蚀。 (2)压浆不饱满或水泥浆强度低引起握裹力不够。 (3)在孔道水泥浆强度未达到梁板自身砼强度的60%也未超过22Mpa时即进行

25、吊运,导致水泥浆开裂,握裹力降低。 (4)压浆后未及时封锚导致锚端锈蚀。 (5)用电弧焊或氧焊割断已张拉的钢绞线。 防治措施 (1)应在张拉后14d内进行孔道的水泥压浆,并应保留孔道压浆记录。做好水泥压浆的抗压试块。 (2)在孔道水泥压浆强度达到梁板自身砼强度的60%且大于22MPa时才能进行吊运。 (3)压浆后应及时进行封锚。 (4)用砂轮等冷切割方式割断钢绞线。 3、梁的起拱值偏大或偏小 形成原因 (1)波纹管竖向偏位过大,造成零弯矩轴偏位,则最大正弯矩发生变化较大导致梁的起拱值过大或过小。 (2)用标准养护的砼试块弹性模量作为施加张拉的条件,当标准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设计的张拉强度时,由于

26、梁板养护条件不同,其弹性模量可能尚未达到设计值,导致梁的起拱值大。 (3)砼弹性模量不稳定导致梁的起拱值的不稳定。 (4)钢绞线的自检频率不够,钢绞线张拉双控的伸长值指标计算时弹性模量值均采用2×105MPa或采用其它批的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当计算所采用的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大于实际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时,则计算伸长量值偏小,这样造成实际预应力不够。当计算采用的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小于实际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时,则计算伸长量值偏大,将造成超张拉。实际预应力超过设计预应力易引起大梁的起拱值大,且出现裂缝。 (5)未推算初应力伸长值,而是在施加应力之前设置一个零点至初应力时的位移作为初应力伸长值

27、,不符合规范规定,导致钢绞线实际伸长值小于要求伸长值,造成了实际预应力不够,拱值小于设计值。 (6)持荷时间不足。 防治措施 (1)波纹管的安装定位应准确。 (2)控制张拉的试块应与梁板同条件养护。 (3)增加钢绞线的自检频率。伸长值的计算采用同批钢绞线弹性模量的实测值。 (4)张拉时应将钢绞线1020%k之间的伸长值作为初应力10%的伸长值,一般待张拉到10%k时相对于该基准点量一长度,两长度之差L2即为初应力时的推算伸长值。 (5)应按要求的时间持荷。 4、梁体混凝土出现空洞 形成原因 (1)钢筋较密砼振捣不实。 (2)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3)因锚板为倒坡倾向梁端,其后面混凝土不宜浇筑,

28、由于振捣不够混凝土出现空洞。 防治措施 (1)调整砼配合比,如减小集料粒径、增大砼坍落度、掺加减水剂。 (2)应采用小直径的振捣棒加强振捣,改进浇筑工艺。 5、现浇连续箱梁横断面方向所设置的施工缝有错台 形成原因 (1)测量放样不准确。 (2)模板未与先浇砼面衔接好。 (3)基础预压未稳定。 防治措施 (1)准确测量放样。 (2)模板与先浇砼面应衔接好。 (3)基础预压稳定后方可进行砼浇筑。 6、板梁铰接缝未按规范进行凿毛 形成原因 施工单位质量意识差,对板梁铰接缝凿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防治措施 应对板梁铰接缝凿毛引起足够重视,待板梁砼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凿毛,以确保铰接缝连接质量符合要求

29、。 7、板梁支座脱空 形成原因 (1)支座高程未控制好。 (2)支座垫石顶的砂浆未干即放好支座安装板梁。 (3)预制板梁底板翘曲。 防治措施 (1)板梁安装之前应做好测量工作,调整支座至规定高程。 (2)应待支座垫石顶的砂浆稍凝固再安装板梁。 (3)预制板梁底板应平整,无翘曲。 8、板梁支座偏位较大 形成原因 (1)放样不准确。 (2)施工控制不到位。 防治措施 (1)做到准确放样。 (2)采用不同的基准线校核。 9、支座垫块不平整 形成原因 质量意识差。 防治措施 (1)采用水平尺检查。 (2)应用砂浆整平或用钢板垫平。 10、安装好的梁底未勾缝 形成原因 河道上不宜搭支架 防治措施 (1)

30、应于桥面上安装挂篮脚手架进行勾缝。 (2)于桥下搭脚手架勾缝。 11、桥梁伸缩缝损坏 形成原因 (1)浇筑砼强度低。 (2)砼未及时养护。 (3)伸缩缝安装不合格。 防治措施 (1)确保砼强度合格。 (2)砼应及时养护。 (3)根据施工气温和设计要求设置安装时的缝宽,接缝钢筋与梁、台钢筋焊接顺序应符合设计规定。 (五)桥头跳车 形成原因 (1)压实机具不适用,使得靠近台背处回填土压实不够,工后沉降大。 (2)软基路段台前预压长度不足。 (3)软基路段桥头堆载预压卸载过早。 (4)软基路段桥头处软基处理深度不到位,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5)回填厚度过大,以及回填不及时积水而引起的桥头回填压实度

31、不够。 防治措施 (1)选用合适的压实机具,确保台背回填压实度达到要求。 (2)保证足够的台前预压长度。 (3)连续进行沉降观测,保证桥头沉降速率达到规定范围后再卸载。 (4)确保桥头软基处理深度符合要求,严格控制软基处理质量。 (5)在台背画回填层厚线,确保回填厚度在规定范围内。 (6)及时回填。 五、通道及涵洞 (一)结构构件裂缝、裂纹 形成原因 (1)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2)没有及时养护。 防治措施 (1)做好砼配合比。 (2)加强早期养护。 (3)对水泥的技术性质加大检验频率。 (二)结构物表面出现冷缝 形成原因 下一层浇筑的砼已经凝固再浇筑上一层砼。 防治措施 (1)应增加搅拌能力

32、。 (2)改善浇筑工艺,确保混凝土浇筑间断时间小于前层砼的初凝时间。 (三)施工缝表面砼松散 形成原因 凿毛过早。 防治措施 应在砼强度达到2.5MPa以上方可凿毛。 (四)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 形成原因 1、集料级配差。 2、砼浇筑时漏振。 防治措施 1、确保良好的集料级配。 2、砼浇筑过程中插入式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砼510cm的深度。 3、表面振动器移位应能覆盖已振实部分。 4、控制砼分层浇筑厚度,对于采用插入式及附着式振动器施工不宜超过30cm。 (五)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形成原因 1、模板周转次数较多表面不平整。 2、模板

33、刚度不够而造成变形。 防治措施 采用平整度好、刚度符合要求的模板。 (六)拉条螺丝处外观较差 形成原因 处理方法不当。 防治措施 应先凿除钢筋周围直径45cm、深23cm的水泥砼后割除钢筋,再修补。 (七)混凝土表面漏浆 形成原因 1、相邻模板拼缝不牢。 2、模板的榫槽嵌接不紧密造成跑模。 防治措施 1、拼好模板,并在拼缝处设止水带。 2、模板的榫槽嵌接应紧密。 (八)混凝土跑模 形成原因 1、模板的榫槽嵌接不紧密。 2、模板的刚度不够而变形。 防治措施 1、模板的榫槽嵌接应紧密。 2、选择刚度好的模板。 六、砌石防护工程 (一)块石及片石强度低 形成原因 1、块石及片石进场前未进行检验。 2

34、、部分石料风化。 防治措施 1、块石及片石进场前应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规定。 2、剔除风化石。 (二)砌缝砂浆强度低 形成原因 1、砂浆中所用水泥、砂等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2、未进行砂浆试配。 3、拌和时对各种原材料未按要求进行计量。 4、未采用机械拌和,而是采用人工随意加料拌和。 5、拌和好的砂浆未及时用于砌筑。 6、砂浆运输过程中离析。 防治措施 1、对进场原材料按要求进行检验,不合格材料坚决清理出场。 2、砌筑开工前按要求进行砂浆强度试配。 3、拌和过程中各种原材料用量计量要准确。 4、砂浆应采用机械集中拌和,不允许人工拌和。 5、拌和好的砂浆摆放时间不能过长,要及时用于砌筑。 6、

35、砂浆运输线路不能过长,拌和场地尽可能靠近施工现场。 (三)砌缝砂浆不密实、不饱满 形成原因 1、砌筑时先干砌后灌浆。 2、填缝砂浆没有插捣密实。 防治措施 1、砌筑时应先坐浆。 2、对填缝砂浆一定要插捣密实,不留空隙。 (四)勾缝砂浆剥落较多 形成原因 1、砂浆勾缝后没有养护。 2、勾缝前砌缝表面的泥土及浮浆没有清理干净。 防治措施 1、砂浆勾缝后要进行养护。 2、勾缝前要将砌缝表面的泥土及浮浆清理干净。 (五)边沟排水不畅 形成原因 1、沟底纵坡设置过长。 2、沟底纵坡坡度过小。 3、边沟被堵塞。 4、边沟沟底不平顺。 防治措施 1、按实际排水需要设置边沟纵坡长度和坡度。 2、及时清理边沟中

36、的杂物,保持边沟排水畅通。 3、边沟沟底要砌筑平顺,防止局部凹陷。 七、内业资料 (一)内业资料管理 1、无内业资料管理制度 形成原因 对内业资料档案管理重视不够。 防治措施 建立完善的内业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使内业资料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 2、内业资料管理混乱,分散多处 形成原因 (1)对内业资料分类建档工作重视不够。 (2)不熟悉资料档案管理工作。 防治措施 (1)加强内业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内业资料档案目录。 (2)指派熟悉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负责此项工作,集中管理,分类建档。 3、内业资料无专人管理 形成原因 (1)对内业资料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2)人员不足。 防治措施

37、添加人员,指派专人对资料档案进行管理。 (二)施工原始记录 1、原始资料已被复制,真正的原始资料已丢失 形成原因 (1)工作人员不知道原始资料的含义。 (2)未按规范施工,资料填写与施工实际不符。 防治措施 (1)加强学习,让工作人员知道原始资料是工程实施中形成的而未经任何修改的原始记录。 (2)加强现场管理与检查,一定要按规范施工。 (3)认真做好原始资料的保护、搜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2、无孔道压浆记录 形成原因 (1)未进行孔道压浆。 (2)虽已压浆,但未作现场记录。 防治措施 (1)严格施工工序,在张拉14天以内应完成孔道压浆。 (2)保存孔道压浆的原始记录。 3、钻孔记录中无泥浆检测

38、记录,未填写导管埋深 形成原因 (1)质量意识差,施工过程中未检测泥浆指标。 (2)虽已检测泥浆指标及导管埋深,但未记录。 (3)导管埋深不规范。 防治措施 (1)加强操作人员质量意识,规范施工现场记录表格。 (2)进行操作人员岗位培训。 (3)加强现场检查力度,建立施工现场管理奖惩制度。 4、无预应力张拉原始记录 形成原因 (1)施工原始记录未及时搜集归档,资料管理工作不善。 (2)未按规范张拉。 防治措施 (1)加强并完善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对施工原始记录进行收集归档。 (2)加强现场检查,保证按规范施工。 (3)规范施工现场记录表格,制定专人进行现场记录工作。 5、无现浇箱梁支架预压的

39、测量原始记录 形成原因 (1)未按规范要求测量支架基础的沉降量,混凝土浇筑前也未分析支架基础沉降是否稳定。 (2)测量后未保存原始记录。 防治措施 (1)按规范要求测量支架基础的沉降,浇筑前应分析沉降情况,稳定后才能施工。 (2)测量后保存原始记录。 6、砼预制场蒸汽养生无升温、降温记录 形成原因 (1)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升温、降温控制。 (2)施工人员未进行记录。 防治措施 (1)检查升温、降温装置,规范升温、降温方法。 (2)规范现场记录表格,养生过程中及时记录。 (三)中间检验资料 1、无中间检验申请单、工程报验单和工程检验认可书 形成原因 施工单位未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工程报验,未报验即进行

40、下一道工序。 防治措施 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工程报验。 2、未分类整理归档 形成原因 内业资料未分类建立档案目录,资料管理未定员定岗。 防治措施 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和方法,对资料管理进行定员定岗,分类建立内业资料管理档案目录,收集的资料及时归档。 3、报验资料中无监理工程师签字 形成原因 (1)工程报验时,驻地监理未对工程的合格情况进行判定。 (2)个别监理代替所有人签名。 (3)监理工程师不及时签名。 防治措施 (1)提高监理人员素质。 (2)严格按报验程序操作,对合格工程按规定程序报验的资料应及时签字确认。 (3)建立奖惩制度,将不合格的监理人员清退。 4、自检及抽检频率不足 形成原因 (1)

41、工作人员缺乏质量责任心。 (2)工作人员不熟悉标准、规范、规程及技术文件。 防治措施 (1)完善岗位责任制,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或更换不负责任的工作人员。 (2)工作人员要经常地学习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技术文件。 5、填写不规范 形成原因 中间检验有关资料整理不严肃认真,对资料随意篡改,不能真实反映工程质量。 防治措施 端正态度,认真填写各类检验资料。 6、相关资料前后矛盾 形成原因 资料填写不认真或存在弄虚作假现象。 防治措施 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资料填写工作,严禁弄虚作假,对造假人员坚决清退。 (四)试验资料 1、试验台帐不齐全 形成原因 资料管理不善,试验人员责任心不强。 防治措施 (1

42、)加强试验人员的责任心,建立完整的试验台帐。 (2)试验台帐应能清楚反映如下内容试验项目与数量试验日期试验频率试验结果是否合格。 2、自检及抽检频率不足 形成原因 (1)试验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 (2)试验人员数量不足。 防治措施 (1)端正试验人员工作态度,对不称职人员应予以辞退。 (2)配备足够的试验人员。 3、无水泥砼弹模试验资料 形成原因 (1)不熟悉规范,不知道预应力砼须做弹模试验。 (2)试验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制作弹模试块。 防治措施 (1)组织人员学习规范。 (2)按规范要求制作弹模试块。 4、试验数据处理修约不规范 形成原因 (1)试验人员不熟悉有关试验规程、规范、标准及技术文件。 (2)试验人员不熟悉数据修约规则。 防治措施 (1)对试验人员进行各种相关现行试验规程、规范、标准的技术培训。 (2)对试验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教育,学习数据修约规则。 5、试验报告签字不全 形成原因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