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作指导 (2)_第1页
散文写作指导 (2)_第2页
散文写作指导 (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散文写作指导:咏物抒怀类咏物抒怀,顾名思义,既要“咏物”又要“抒怀”。 “咏物抒怀”类的作文选材、写作的关键是要达到“物”与“怀”的和谐统一,即“物”的品质和所歌颂的“怀”有相似之处。最近让学生写了一篇咏物抒怀的作文,批改学生习作时,我发现在“咏物”这一个写作环节上,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便将它们罗列出来加以简析:(1)学生们在写作时有的忽视了咏物,有的咏物过于肤浅,只是蜻蜓点水,略略一提便开始展开联想,大肆颂扬物的精神。咏物是为了更好地抒怀,如果对物的特点没有细致的描述出来,后面所联想的人物,所歌颂的精神自然就靠不住了。(2)咏物时不能注意物的形象与其神的一致性。学生们所咏之物给人的感觉可用

2、一个字评价:美!但这种美,只是很肤浅的印象美,显得很单调,很平淡。倘若要问美在哪些方面,也无法说清。再细读其文时,还发现这些美与所写之物本身的特征有许多不符。如:写小草,叶子片片向上。由此可知,他们习作时,为写物形而写,不是为下文抒怀而写。就我们所学课文白杨礼赞一文而言,作者在写“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时,从多角度:干,枝,叶,皮去写,但都能突出力争上游的特点,文中没有刻意在此处将精神着重点出的做作之举,却处处可见其神。(3)咏物与抒怀之间显得做作,不能自然连贯。情由心生,若无真情何以抒真情?甚至有脱节现象,抒怀时不能紧扣所咏之物。(4)咏物时没有层次性,随意性很大。咏物时要注意咏物的合理顺序,由

3、外形到内在精神,要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才行。如:有学生写雪松首先写“我爱雪松,因为它的不畏严寒”再写“我爱雪松,因为它的高大挺拔”,最后写“我爱雪松,因为它的敢于搏击”。假如将第二点放到第一点去写,不是更合乎逻辑吗?由形到神,由不畏到搏击,才能充分展现出雪松的精神。(5)咏物时语言很美,让人欣赏,但细读时总觉得前后没有连贯性,或语言含糊,表意不清。(6)少新意,题材陈旧或是刻意创新,自己对此物并不熟悉,写起来只流于表面,读之无味。文章写出新意,并不能狭义地理解为要找别人想不到的物去写。真正的创意应是在现有的材料上挖出一点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同一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就是新意。但是有许多学生绞尽

4、脑汁地想,没见过大海的写大海,没去过长城的写长城,没养过百合的写百合诸如此类的文章,怎能让读者产生一种阅读的快感?虽说可以发挥想象,但平时作文,我还是建议写一些熟知的东西,首先要有言可发,有情可抒才行。那如何才能写好此类作文呢?我认为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一、由点到面,抓住景物特征。一旦明确要写的景物,具体到某个地区,某个时期,或某个特点场景,我们就要细致入微地刻画,由面过渡到点,紧扣其特征。就拿茅盾的白杨礼赞来说,着重写北方白杨树的不平凡,侧重三个方面:生长环境不平凡,外部形态

5、不平凡,内在气质不平凡。尽管土壤不肥沃,但它依旧“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尽管环境恶劣,有北方风雪的侵袭,它却始终“保持着倔强挺立”。这就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不被人重视”,但它那“力争上游”“努力向上”“不折不挠”的外部特征、内在气质无疑震撼了每一位读者。试想一下,还有谁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义无反顾地坚守阵地?还有谁能不高声赞美白杨树,和具有白杨树精神的西北农民和守卫他们家乡的英勇哨兵?二、运用写作技巧,使描写生动形象。在抓住景物特点的同时还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景物的特征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

6、描写生动形象呢?1、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官,多角度进行描写;2、选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如形容词、动词等;3、采用恰当的描写顺序如从百草园到到三味书屋百草园的景物描写;此外还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采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等写作技巧,这样才能做到穷其形、尽其神,从而为下文的抒情言志打好基础。 三、由看到想,融入自身情感。咏物抒怀类散文是一种主观色彩非常浓的文学样式,它主要以抒写人的生活和生命的感受与感悟为主旨,写景抒情,咏物言志,从而与叙事或其他文体区分开来。放眼世界,令我们浮想联翩、触目伤怀的景物的确不少,“一枝一叶总关情”。虽说景物随处可见,但我们不仅仅是“传声筒”

7、“复印机”,我们应当展开联想,在此基础上由物及人,引出赞美、讴歌的对象。常见的是在记叙、描写中插入作者的看法,或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议论。这些看法和议论,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思想意义更有深度。如郭沫若写的石榴,一方面写石榴的形态美,包括枝干和叶片、花朵、果实;另一方面写石榴的精神美,面对“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凸显石榴花敢于同骄阳作斗争、毫不示弱的崇高追求,而这恰恰是作者喜爱它的深层次原因。联系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年代,在严冬即将到来的日子,郭沫若向我们描绘出一幅火红的石榴画面,其实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火一样的热情,乐观豪迈的气质,不甘示弱的抗争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经过“夏天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定会品尝到鲜美可口的果实,表明作者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