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荆轲刺秦王练-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版含解析_第1页
专题05+荆轲刺秦王练-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版含解析_第2页
专题05+荆轲刺秦王练-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版含解析_第3页
专题05+荆轲刺秦王练-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版含解析_第4页
专题05+荆轲刺秦王练-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单元看待女闻徒第五傕荆轲如秦立一、课文回顾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并说说这段描写烘托了怎样的气氛,其中的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1)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2)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与慷慨悲歌。3)顾及全面。太子、宣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仃士皆垂泪涕泣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内渲染灌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悔的气势。(4)有条不萦,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5)结合写景风弟萧兮易水塞”,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段描写,烘托了一种慷慨悲壮的气氛.如,白衣冠”“士皆垂泪涕泣士皆嗔目,发尽

2、上指冠”仃风萧萧兮易水塞”等都是泡染灌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忤的气势"其中音乐描写表现荆轲的思想感情也是渲染悲壮气氛。二、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甲荆轲刺秦王(节选)大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乙老僧辨奸【清】沈起凤严分宜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一日,同阅荆柯传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日:“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

3、顾,志可哀也!”遂大哭。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返,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谩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一老僧倾听久之,叹者:“哭者人情,笑者真不可测也。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而严竟以青词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欤?(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注】严分宜:即严

4、嵩,明朝中后期的大奸臣。更事:阅历世事。祖龙:指秦始皇。青词:用朱笔写在青藤之上的奏章。明代中后期大臣多用青词邀宠。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事知济不济济:(2)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冠:(3)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提:(4)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官:【答案】(1)成功(2)戴帽子(3)投掷,掷击(4)做官、任职(每小题1分,共4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实词的含义,在理解实词时要依据语境、词性,联系上下文内容。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多注意积累。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复遣之使去B.不于环柱时杀之C.一老

5、僧倾听久之.D.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B乃遂私见樊於期燕王拜送于庭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试题分析:A.乃:副词,去几竟然/副词,于是,就。B.于:都作介词,在。C.之:音节助词,无义/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D.而:连词,却/连词,表修饰,不译。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3分)(2)严分宜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3分)【答案】(1)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句意1分,“就”“顾”各1分)(2)严嵩还没有做高官的时候,和王敏斋在菩

6、提寺的东院读书。(句意1分,“贵”1分,句式1分)试题分析:翻逐句子以直洋为主,要逐字翻怪,把单音节字变成双音节词,然后组合,语句要通顺,注意特殊的句式.注意下列词语的翻在和句式;仃就""倾贵“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状语后置句。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5 .从严分宜、王敏斋二人阅读荆轲传时的不同反应,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同性格。请简要概括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4分)【答案】严分宜:只重功利、不重义节;缺乏同情心。王敏斋:为人正直、看重义节;心地善良。(每小点1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本题结合二人的表情、言行来回笞“严分宜是由“大笑

7、”到“复大笑Z再到“笑不可抑石从他的话语中“辄以头颅作儿戏耶”“太子丹真下愚也"“是真不更事汉巴可以看出严分宜只重功利、不重义节;缺乏同情心,王敏高由遂大哭”到“又大关2再到“涕泅沾襟匕$从他的话语中,志可哀也”“千古尚有余痛”“祖龙亦应胆落丐可以看出王敬斋:为人正直、着重义节,心地善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6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一开头就道出了这是一场生离死别,送者和行者均沉浸于痛楚之中。B.甲文描写音乐声由激愤转为悲凉,闻者之情由悲壮变为悲凉,高昂变为低沉。C.乙文结尾处交代了严分宜、王敏斋二人的不同结局,

8、照应了前文老僧的预言。D.甲、乙两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有神态描写,但乙文更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音乐由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音乐声由悲凉转为激愤。士皆垂泪涕泣变为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闻者之情由悲凉变为悲壮,低沉变为高昂。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

9、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参考译文2】严嵩还没有做高官的时候,和王敏斋在菩提寺的东院读书。有一天,他们一起阅读荆轲传。当读到樊於期自杀的时候,严嵩说:“这是一个死板的汉子,对于事情能不能成功已经知道,竟用自己的头颅当作儿戏!”于是放声大笑。王敏斋说:“重义轻生的人为了复仇,即使舍身自杀也不顾惜,他的志节值得敬仰!”于是放声大哭。又读到太子丹和宾客穿着白衣戴着白帽送别荆轲时,严嵩又大笑着说:“既然知道(荆轲)一去就不能够回来,竟然还派遣他去执行使命,太子丹真是量愚蠢的,”王敏斋又大声哭着说:“壮士这一趟出使的壮举,令大风萧萧,易水哽咽,击筑高歌的声音历经

10、千年流传下来,至今还令人悲痛啊!”接着读到秦王的药医用药囊投掷荆轲,秦王拔出长剑砍断荆轲的左腿,荆轲傲慢地坐在地上高声大骂秦王时,严嵩更是笑得不能控制自己,说:“荆轲真是一个缺乏世事阅历的汉子。不赶紧在环绕柱子追赶秦王时杀了他,却只是大骂一番了事。”王敏斋(这时)更是哭得泪水沾湿了衣襟,说:“英雄豪杰报答自己的知己,到死的时候还有一股豪气。(荆轲的匕首)投中在铜柱上,秦始皇当时也应该吓破了胆。”这个时候,哭声和笑声很大而杂乱地充满屋子。一个老和尚仔细听了很久,感叹说:“痛哭的人通人情,而大笑的人的心地真的难以预料。二十年后,他们是否是尽忠的臣子和重义的志士,应该就在其中不会遗漏了。”后来,王敏

11、斋做了中牟县的县令,政绩很好,影响颇佳。而严嵩竟然凭借青词邀宠做了国相,独断专权贻误国事,培植党羽倾害忠良,是明朝最奸诈邪恶的人。老和尚预先知道这样的结局,却不能挽救,这大概就是佛门里面所说的“定劫”吧?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恋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12、。”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生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

13、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有删改)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B.光不敢以乏国事也C.尊以重利D.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答案】D【解析

14、】试题分析:让:推辞、退让。寒心:胆战心惊乏:荒废窥:探看,引诱让:责备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B.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因左手把秦王之袖燕王拜送于庭D.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握其胸C.光言足下于太子【解析】试题分析:D项,相同,都是连词,表示并列。A项,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B项,介词,通过,经过;副词,于是。C项,介词,向,对;介词,在。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

15、表现太子丹“礼贤下士”的一组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A.B.C.D.试题分析:表现的是秦王的残暴及其后果*是鞠武向太子丹推荐田光*表现太子丹迎接田光B寸礼贤下士的情形。虽是太子丹对田光所言,但表现太子尚有猜疑的心理。是太子丹对荆轲所言希望听到荆轲对救燕国的意观,表现太子丹对荆轲的尊重.中的*顿苜”“固请”都表现太子丹的“礼贤下士巴即对弃脖可的看重。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10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

16、,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消除秦灭燕国之患。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不要泄露谈话内容;为此,田光“自到而死”。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原文无据,原文是将樊将军送到匈奴后可以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1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

17、成现代汉语。(1)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译文:(2)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译文:(3)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译文:【答案】(1)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2)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了。(3)如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返还侵占诸侯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就趁势杀了他。【解析】试题分析:注意直译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参考译文】秦国将灭掉六国,秦兵已逼近易水,恐怕祸临燕国,太子丹为此非常忧虑。樊将军逃离

18、秦国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太傅鞠武劝谏太子说:“不行啊!秦王很残暴,对燕国积累了很深的仇恨,真让人胆战心惊,更何况秦国已听说樊将军逃到了燕国!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我希望您赶快把樊将军送到匈奴去,以便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太子丹说:“樊将军在这个世界上已经走投无路了,才投奔到我这里来,我总不能因为被强秦压迫,便抛弃了我所可怜的朋友,将他送到匈奴去。(反正)这是我性命本当绝的时候了,希望太傅再想别的计策。”鞠武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可以和他研究谋划。”太子丹跪着上前迎接田光,向后倒着走为田光引路。田先生坐好以后,太子丹看看左右没人,便离开坐席请

19、教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关心一下这件事。”田光说:“现在太子您听到的是我年轻时的情况,可不知道现在我的精力已经消耗完了。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废了国家大事。我有一位好朋友荆轲可以为您所用。”太子说:“希望通过您(让我)与荆轲结交,可以吗?”田光说:“可以。”太子送他到门口,说:“我向您汇报的情况,和您自己说的话,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漏出去。”田光俯下身子笑着说:“好。”田光去见荆轲,说:“我和您的关系很好,这在燕国是无人不知的。我向太子推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荆轲说:“愿接受您的教导。”田光说:“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把我

20、们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了。”于是田光自刎而死。荆轲见到太子丹,说田光已经自刎而死。太子听了,跪下拜了两次,又跪着往前行,泪流满面,过了一会儿才说:“我之所以请田光先生不要说出去,是想通过他来实现一个伟大事业的计划。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没有泄漏我说的话,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荆轲坐好以后,太子离开坐席,叩头说:“田先生不知道我不才,让您来到这里,我希望(向您)说出我的想法,这是上天哀怜燕国,不抛弃他的后人啊。我想如果能够找到一位勇冠天下之士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图那些厚重的礼物,(我们)一定能实现愿望。如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返还侵占诸侯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就趁势杀了他。那

21、些秦国大将这时都在国外指挥军队,而国内出现了大乱,这样,君臣会互相猜疑。(我们)凭借这样的机会,诸侯能够再次合纵,打败秦国就是必定无疑的了。这是我的最大愿望,但不知这个使命用来交给谁好,(我)希望您多多关心这件事。”过了好一会儿,荆轲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才学很低下,恐怕不能胜任这个使命。”太子上前叩头,坚决请他接受这个使命,不要推辞。这样,荆轲才答应了。于是太子尊荆轲为上卿。美文赏析失败的英雄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是一个英雄。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比较一下这五

22、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

23、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赢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它的心脏地带咸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